葛天的敲击越来越流畅。
旋律虽然简单,节奏有点杂乱,音准也有一些问题。
但,郑坤完全可以确定。
葛天,敲出的是一段完整的旋律。
歌者,己经合着旋律开口呤唱。
舞者,已经合着歌声翩翩起舞。
葛天一边击磐一边轻摇她蔓妙的身姿。
郑坤却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来自远古的音乐。
激动。
真的非常激动。
前世,郑坤听过的最古老的乐器,是曾侯乙编钟敲击的《东方红》。
上大学后,某次放假回家。
郑坤心血来潮的在鄂省省会下了火车。
专门去看华夏十大国宝之一……曾侯乙编钟。
亲身看到实物时,真的很震撼。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文物。
也是华夏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了一套庞大的乐器。
音域跨度,达五个半八度。
什么意思?
跟后世的钢琴比较一下就能看出这套编钟的牛逼。
它比钢琴只少一个八度。
关键中心音域的12个半音一个不少,完整齐全。
一经出土,震惊世界。
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在看到编钟之后,更吸引郑坤的却是同墓出土的一组编磬。
编馨?
为什么能吸引郑坤?
因为磬,居然真的是一堆石头片子。
郑坤觉得太神奇了!
古文常言金石之音。
原来,编钟为金。编磬为石。
钟声宏大,余音绕梁。
磬声清脆,穿云入宵。
此两者相伴相合,演奏出的乐曲美不胜收。
这一刻,郑坤居然在更为古远的年代,亲耳听到了磬的声音。
郑坤能不激动吗?
曾侯乙磬,一共有32片,形制规整,每一片都做成曲尺形,按大小厚薄,排列出音高。
葛天的磬,一共就20多片。
模样嘛?
奇形怪状,厚薄不均。
从葛天敲击的手法来看,她仅仅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找到了每块石头最佳敲击的部位,从而确定自己想要的声音。
可以,可以。
这就不错了。
郑坤从小就是个音乐爱好者。
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音乐理论。
但是,西方的七声调式和华夏的五声调式还是大概的了解过一些。
具体差异在此不作详述。
郑坤高兴的是,野人们居然已经弄出了乐器。
虽然粗糙了点。
甚至简单狂放了一点。
但是,不可否认。
葛天用器物演奏出了一首完整的乐曲。
牛逼!
既然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乐器。
那么,自己想要搞一些启蒙知识的普及,就变得简单得多了!
前世的郑坤有一个经验。
背诵长一点的古诗词时,总觉得费劲。
但是学唱流行歌曲时,跟着旋律哼上几遍,词曲都记住了。
甚至多年以后,一旦旋律响起,歌词自动醒来。
想通此节,郑坤大喜。
野人们,我为你们点赞。
为后世悲哀!
为什么?
因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都是歌词而矣。
它们本来可以吟唱。
哪怕在不识字的文盲中,也能广泛传播。
但是,这些历经数千年积累传承下来的诗词曲赋,最后大部分都没有旋律了。
不能吟唱,只能死记硬背。
这是何等悲催的事情?
郑坤还记得一个非常牛逼的曲牌名,叫做《蝶恋花》。
自宋朝以来,历代采用这个曲牌写下来的词,达到了六万多首。
单纯是因为苏东坡,柳永,欧阳修,晏殊他们几个用这个曲牌写了几首牛逼的词,大家就跟风写词吗?
郑坤相信,绝不是这个原因。
而是因为《蝶恋花》的曲牌,也就是它的旋律太优美了。
无论把什么歌词放进去,唱出来同样优美。
想一想吧!
同一段旋律,却有六万多首歌词。
在全世界音乐史上,再也不可能产生如此牛逼的旋律了!
(这个事郑坤仅仅只是道听途说。没有去考证。如有异议,找高晓松说理去。本书的主诣并非单纯考据。也不会一味的胡说八道。就算是胡说八道,也许,你能从中品出很多似是而非。呵呵。)
可是这段旋律呢?
被后世给弄丢了。
没有人知道《蝶恋花》应该怎么唱!
既然郑坤魂穿到远古,他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对,郑坤决定采用唱歌的形式,开启这帮野人的灵智。
点燃远古人类的文明之光。
难道,唱几首歌就能启蒙文明?
郑坤觉得,大概,也许,可能吧!
想想后世的小孩子,他们不就是在母亲吟唱的童谣中一天天长大的吗?
幼儿园不是天天传来歌声吗?
甚至郑坤魂穿前,一大帮唱歌的家伙居然成为了什么天王天后。
郑坤虽然不喜欢那帮家伙,但是由此可见,音乐的感召力。
哪怕华夏诗词歌赋的旋律全部都佚失了。
但是音乐从不曾断决。
郑坤决定,等备战的事弄得差不多了,马上就开始收集民歌,再把后世的一些歌曲弄出来,搞上几次全民歌唱大赛。
也许就能推出一帮全民偶像,甚至还能种下一颗文明的种子。
如果再弄点其它好玩的东西揉合进来。
那么远古文明,一定会迅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郑坤都快被自己的这个想法弄得疯狂。
闭着眼听了这半天。
也没去评判野人们的歌唱技巧和舞蹈功底。
甚至没有睁眼看一看迷人的葛天。
想了这么多,正要睁眼,却听见不远不近,又有几个乐器的声音合了进来。
什么?
笛子。
什么,什么?
梆子。
还有?
那是什么声音?
以前郑坤没听过。
郑坤睁眼。
当看到那个发音的器物时,郑坤气得一脚把蓝封踢飞。
蓝封在干啥?
他居然一边送烤串,一边拿着个木棍敲打陶盆。
一脚出去。
蓝封摔了个大马趴。
郑坤这才想起似乎自己错怪了蓝封。
那个陶盆,还真是一件乐器。
“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中,古人把这个东西叫做缻(fǒu)。
当年秦王和赵王一起吃饭的时候,秦王骗赵王给自己鼓瑟。
赵王虽然不太情愿,还是演奏了一曲。
秦王当场让史官把这个事记了下来。
蔺相如一看,急了眼。
这个事太他妈的丢人了。
两步就冲到秦王身边。
怒吼道,老子的王给你鼓瑟,你也要整点乐器互动一下。
秦王哪里会同意?
这么做,就是用来羞辱赵王的。如果自己也给赵王表演一段乐曲。我堂堂秦王的面子往哪儿搁?
蔺相如也是个不要命的。
当场发誓,如果秦王不奏乐,自己马上自杀,就算死,也要溅你秦王一身血。
牛不牛逼,解不解气?
秦王被逼无奈,只好拿起一根筷子(或许是个汤勺),在蔺相如端过来的缻上敲击了一下。
老蔺也是个讲就人,转身就让自家史官记录道:“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不错,秦王只敲了一下。
这有什么关系?
只要秦王敲了,面子就算找补回来了!
好吧,蓝封,我错怪你了。起来,接着敲。
郑坤看到了这么多乐器。
突然想到了怎样调度大兵团作战的方法。
好,好,好!
下一战,赢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