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来到祛羽洞。
这才分清了盐矿,硝石,盐卤,硝卤的各自区域。
目测之下,虽没有盐卤盐矿那么多。
但硝石,硝卤怕也得有个几百万斤。
提纯后,弄出个几十万斤硝,应该问题不大。
好!
只要有原料就好。
现在嘛,先把那些兽皮洗净,去脂,去边角。
阴干,压平就行了。
待之后有时间再来制硝。
然后教会这帮野人如何用硝鞣制皮毛。
工艺倒不复杂。
关键硝制一次,至少二十天以上。如果气温下降,怎么也要三十天才能硝制好。
现在可是战争时期。这个事可以先放一放。
只要储存得当,风干晾好的兽皮一年之内不会坏。
既然这件事有了解决办法,那就去忙更重要的事去!
更重要的事?
对。
郑坤觉得这个事很重要。
他想为人族英雄们,亲手弄出一顿美食。
以此向英雄们表达敬意。
一顿美食,能表达如此深厚的情意?
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郑坤觉得一定可以。
郑坤魂穿前,吃吃喝喝已经算不上大事。
物质条件、经济收入的大幅度提高,连大学生也不太在意吃喝二字了。
但现在是什么时代?
远古洪荒!
人族还在以素食为主。
没有油,没有肉。
如果尝到点油星,再吃到点肉食。
更重要的是,郑坤准备用后世的手法,给他们弄几道特色菜品。
郑坤觉得,就算嚼不断他们的舌根,至少能吃得他们泪流满面。
在这洪荒之际,郑坤真的能够弄出一顿所谓的美食吗?
大概、也许、或者真的能。
郑坤的厨艺,在他魂穿前,早已在京西大学封神。
宿舍内没有明火,只能用电炉子偷电。
没有厨具炊具,只有洗脚用的搪瓷盆。
有什么关系?
只要有食材,有火,有一个所谓的锅。
郑坤就能弄出美食。
后来,郑坤的宿舍成了男生的美食据点。
再后来,女生们纷纷带着食材主动上门。
再后来,第一,第二食堂的几个年青厨师,也都寻上门来,向郑坤请教。
为此,郑坤几乎在学校白吃白喝了一年多。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吹牛逼的样子?
还真不是!
凡事总得有其根源。
郑坤的父亲是个厨子。
好吧,厨子好像不好听。
他爹是个开火锅店的老板。
不光火锅做得好,还能做得一手极好的家常川菜。
这不算什么。
郑坤家还有一个大神。
前文提到过郑坤的外婆。
却没细说过郑坤的外公。
郑坤从小就跟外公外婆长大。
他外公,号称川东小县四大名厨之首。
为什么得了这么个称号?
没有为什么。
单纯因为厨艺越群。
郑坤外公却不是一个厨子。
而是这座小城的一个副处级干部。
作为地方官员。
怎么会莫名其妙的拥有一身出神入化的厨艺?
外人不得而知。
郑坤开始也不知道。
只到外公八十岁以后,才返老还童似的提一提拜名师,学厨艺,抓壮丁,逃兵役的往事。
直言片语,并不连贯。
听得多了,郑坤才慢慢理清了完整的信息。
抗战爆发前,外公在十二岁那年,拜在了陪都某厨艺大师门下为徒。
三年勤杂,三年学艺,三年孝敬,方能出师。
三年勤杂何意?
就是跑腿,打杂,脏活,累活全都干。
却学不到任何厨艺。
这三年是师傅在考察你的人性。过了这关,才算正式收为学徒。
三年学艺,学什么呢?
第一练记性。第二练悟性。
又分为两大部分。
一曰,站墩子。
就是切菜,配菜。帮师傅把炒菜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做好。
二曰,抡勺子。
就是炒菜。
待刀功,雕功及配菜等基本功得到认可后,才能正式开始一道菜一道菜的学习烹制原理。
然后才是上灶亲手试炒。
师傅会示范,也会讲解。但火候这个东西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这个环节,学徒的悟性如何,决定了他最终成为,厨子,厨师,大师,或是特级大师的关键。
郑坤外公的悟性还不错。大概达到了大师这个极别。
三年孝敬,又是什么意思?
当你学成以后,还不算出师。
还得再免费给师傅打三年工。以回报前边六年的言传身教。
当然。九年之后是走是留,自便。
如果留下,师傅就会正式给你发工资。
如果别处有高薪挖你,师傅也不会拦着。
如果你要自主创业,说不定师傅还会从各个方面去帮一帮你。
郑坤弄清这些时,开始还有些不太能理解。
不就是学个厨艺吗?
居然要花六年去学习,还要花三年时间去巩固。
不过从小吃外公做的饭菜长大,的确觉得外公的厨艺高超。
但是外公作为一个厨子,后来怎么又成为新华夏的地方官了呢?
郑坤知道外公的文化水平并不高。都是解放后,一点一点学来的。
也就是说学厨时,他还是个标准的文盲。
郑坤发现这个问题后,不仅对外公,甚至对华夏先人,产生了强烈的敬意。
古人。
各行各业的师徒之间,也许都是文盲,不识字,不识数。
却用他们自己的标准与方式,用他们自己的经验与常识,历数千年,不间断的传递着华夏文明。
这也许就是华夏文明,星火相传,连绵不绝的重要原因吧!
老人家当时,历经九年,刚刚出师。
时间来到了抗日战争末期。
正在考虑下一步事业发展的方向。
却被抓了壮丁。
直接被编进前往缅甸的远征军。
在陪都集结时,他因为厨艺突出,被分配为火头军。
临行前,陪都的某位国军大员前来训话。
训话完毕,装模作样的与全军共饮共食。
以鼓舞士气。
酒,没有。
以水代之。
菜嘛?
数千将士看着呢!
怎么也要吃一口。
嗯?
谁炒的?
一个火头军。
弄清楚具体是谁,把人留下。
今天就送到我官邸去。
郑坤的外公,就此逃过了一次生死大劫。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华夏远征军的血战故事。
远超蓝田之战。
真实的,或许比故事还要多出许多故事!
外公的手艺,的确高超。很快便征服了高官一家人的胃。
感情也越处越亲。
只到某日,高官终于放松了对外公的警戒。
在一次外出买菜的过程中,逃了出来。
从当年的陪都,一路奔逃到川东最边远的那座小城。
这次奔逃,外公又一次逃离了死生之地。
从此打土豪分田地。
成为红旗下的一名战士。
郑坤后来反思,或许这才是外公为什么到八十岁才敢于讲述这段人生的原由吧?
之前能讲吗?
好像不能。
就因为不讲。
他才能逃过无数次波诡风云,也才能轻云直上,不再为庖丁。
炒菜之事,偶而为之。
随手弄几道小菜。
立马馋掉一众同僚的下巴,一时间被惊为天人。
由此,被称为四大名厨之首。
说这么多,并非对史历的批判。
无非是证明一点,郑坤的厨艺是有传承的。
在此洪荒之时,又有如此多的原生态野味,还不能弄出几样美食,连郑坤都觉得愧对先人!
必须的!
一定要弄出几个好菜。
以此为心意,对这个时代的人族英雄们,表达自己对他们致高无尚的敬意!
但是,在这个野人满地跑,异族满天飞,要啥啥没有的时代,郑坤真的能做出美味吗?
郑坤非常自信并肯定的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