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凝面无表情的解释道:“王爷说,顾姑娘疑心很重,若是我想要顺利留下,就要表现的优秀,却不可太优秀了,不然她宁愿选个失败的都不会留下我。”
七情的笑容慢慢收敛:“王爷还说了什么?”
“还说顾姑娘喜欢聪明人,关键时刻露出些智慧,能兵不血刃的解决问题,便是对了她的胃口。”
“而且她喜欢不卑不亢的性格,她问我问题,我如实回答,她吩咐我事情,正常去做,不用自作主张或刻意讨好她。”
所以她在回答顾云歌的问题时有一说一,神态平静;
所以她在打斗时挑拨那几个女子,让顾云歌看见她的聪慧;
所以她假装赢得吃力,让自己受了些皮肉伤,虽然她本可以很轻易的打败那些女子,让她们连自己的衣角都摸不到。
七情听到最后,喃喃道:“王爷已经对顾姑娘这么了解了吗?”
陷成这般,还能脱身吗?
七情心里很沉。
七凝显然也想到了同一处,心情也算不得好,深吸一口气换了个话题:“王爷今日如何了?”
“还是那般。”七情叹了口气,“蛊毒暂时控制住了,可那天他心绪波动太大,终究是伤了根本,也折损了寿命。”
蛊毒每扩散一分,都是不可逆的。
他们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只能减缓蛊毒发作的速度,却阻止不了它一点点的蔓延到王爷的全身。
七凝抿了抿唇,面露不善的看向远方的屋檐——那是顾云歌住的方向。
七情看出了她的神色,声音严肃了不少:“七凝,你别做傻事,若是让王爷知道,必饶不了你。”
七凝慢慢收回视线,冷声道:“放心吧,在顾云歌救王爷的命之前,我不会动她的。”
在那之前,她会用命去保护顾云歌,因为顾云歌是唯一能救王爷的人。
可是心里的怒火怎么都压不下去。
七情见她这般,正色说道:“我知道你跟晴雪关系好,为晴雪抱不平,但也不能将不满推在顾云歌的身上,仔细说来,她是很无辜的。”
顾云歌什么都没做错,就因为她体质特殊,成为能救王爷的人,便被卷入这场是非里。
她从始至终都没有主动接受王爷的感情,可晴雪还是要针对她,七凝也将王爷病情加重算在了顾云歌的头上。
这一切对她并不公平。
“我不想听这些。”七凝眉心一皱,“我会尽职尽责的保护她,并不妨碍我厌恶她。”
七情眉心一跳,表示女人不讲理起来真的没办法沟通,就算是七凝这般女人。
“罢了,这些等以后再说吧,现在最关键的还是要保护好她,你自己也小心些。”七情说道,“我们正在查顾云歌跟血莲教的关系,目前还没有进展,这段时间血莲教很有可能会再动手,有任何异样随时联系。”
七凝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
……
第二日,顾云歌收到以南山诗社为名寄来的请帖,落款却是祁婉音。
她将祁婉音的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视线落在了“定要前来”这四个字上,若有所思。
祁婉音在信里说的与顾云思说的相似,左沁要从荆州回来了,她们打算给左沁接风,地点便定在了祁府。
不过她还在信里比较委婉的提及了祁凤煊,让顾云歌一定要过去,这其中便不简单了。
顾云歌虽不知祁婉音有什么打算,却也知道应是与祁凤煊商量过的,便立刻回信过去,答应会准时前往。
离聚会还有五天,顾云歌借着这个机会整理了下自己手里的财产。
自她册封之后,封地的食邑就归她所有,还有田产和其他东西,这是一笔相当惊人的财富。
林氏从未短过顾云歌的花销,她从小到大,身边的银钱也攒了不少,细数起来可能有近千两。
今年开始林氏拨了两个铺子给顾云歌练手,她也做的很不错,至少都是挣钱的。
可这些与封地的财产一比,便是小巫见大巫了。
那封地不算赋税,便是田产加起来都上万两了,若是再算上每年的税收,她一年又能多上一千两银子。
顾云歌想了下,自己在赚钱上还算有天分,但也到不了林家那种陶朱在世的地步,赚个小钱还行,赚大钱就不行了。
她有心让娘亲帮着打理,可转念一想如今还没脱离明阳侯府,要是这银钱放在娘亲手里,将来大房那边会不会借机搞事就不好说了。
于是她便联系了林家,央着舅舅帮她打理产业。
她也不白赚,顾云歌特意与舅舅说了,在她的封地上,但凡林家的产业都不收一文钱的税,且林家的商品可供当地府衙所用,也算是多了一大笔收入。
这对林家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林家皇商的身份一直是个双刃剑,赚钱的同时要被皇帝忌惮着,所以林家在京城的店铺都很是低调,全国的生意也一直缺少个能落脚的“总行”。
现在顾云歌有了封地,离京城也不远,他们自然可以在顾云歌的封地上开设总行,因着是自家外甥女的地方,也不怕官员为难,简直是极好的!
于是林大爷雷厉风行的就去处理了。
不得不说,顾云歌还是有先见之明的,她刚托着舅舅去处理此事,老夫人便将顾云歌寻了去,客气了两句,便直奔主题的问到这封地之事。
老夫人抿了口茶水:“你那封地倒是个不错的地方,水乡泽国,鱼米之乡,又占了来往的经商要道,若无天灾,百姓们衣食无忧啊。”
衣食无忧了,这每年的徭役不就多了么?
种地的交粮,经商的交钱,加起来可不就衣食无忧。
顾云歌作为明阳侯府未出阁的女子,食宿都从公中走,如今得了势自然要反哺,这笔钱归于公中也不过分吧?
老夫人和赵氏同时想到。
当然,她们不会开口直接说归到公中来,这传出去多不好听,所以就打算以帮顾云歌打理产业为名,将这东西收到自己手中,用几年的时间,能捞多少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