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9年秋天,秦国挥师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登时处在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拯救赵国,赵国丞相平原君向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魏国公子信陵君求助。希望信陵君能说服魏王派兵援助赵国,但是,事情的进展却十分曲折。
邯郸之围
公元前259年,借着长平之战胜利的余威,秦国不顾长期征战的疲惫,对赵国的邯郸发动猛攻。眼看赵国就要遭受灭顶之灾,赵国的王公贵族们都心急如焚。赵国丞相平原君不只一次地向魏国发出求救,希望得到魏国的支援。一开始,考虑到联合抗秦的重要性,魏国国君魏安王不假思索地派出10万大兵援助赵国,好容易让赵国看到一线生机。但紧接着事情发生了变化。在听说魏国出兵援赵后,秦国立即派使者前往魏国,对魏国进行了赤裸裸的威胁,魏安王害怕了。于是,那已经开赴赵国前线的魏军被告知要按兵不动。
等不来魏国的援军,赵国几乎陷入了绝境。在这种情况下,平原君想起了他在魏国的一个亲戚——信陵君。
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王的弟弟,素以宽厚仁爱、礼贤下士著称。他不仅在魏国极有影响力,由于他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谦逊以待,他在士人阶层中还拥有相当高的声望。据说,方圆几千里的士人无不知晓信陵君的名字,都争相归附于他,以至于他门下的食客竟多达3000人。因为这个缘故,在很长时间里都少有国家敢轻易对魏国动武。
信陵君的姐姐是平原君的夫人,借着这个关系,平原君在得知魏国拒绝援赵后,给信陵君发去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他告诉信陵君,他一直认为信陵君节义高尚,勇于为陷入危难的人伸出援手。但是这次邯郸即将落入秦国之手,魏国的援兵却迟迟没能出现,这不得不让他对信陵君的为人深感失望。在信的末尾,平原君恳请信陵君就算不顾及他平原君的处境,不管赵国的存亡,也请怜惜下自己姐姐的命运。信陵君被这封信触动了。
侯嬴献计
信陵君不厌其烦地向魏安王说明援助赵国的重要性,遗憾的是,魏安王始终不为所动。见说服魏安王无望,信陵君便下了和赵国共命运的决心。他带着一批忠诚的食客,又出巨资弄来数百辆车骑,试图以个人的名义奔赴赵国抗击秦军。而就在他率着一行人向邯郸进发,在经过大梁夷门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老朋友——侯嬴。
侯嬴是魏国大梁的守门人,家境寒微,他第一次遇见信陵君时已经70多岁。当时,为了试探信陵君,侯嬴特地拒绝了信陵君送来的财物,并在信陵君宴请宾客时摆出一副倨傲的样子,不仅要求信陵君亲自驾车迎接自己,还不顾他人非议地坐上了上座。直到发现整个宴会过程中,信陵君都谦和有礼地对待自己,侯嬴这才建立起对信陵君的信任。
老友相聚,信陵君将抵死抗秦的打算告诉侯嬴,本以为侯嬴会对自己说一些诀别的话,没想到侯嬴只淡淡地说:“您努力吧,老臣不能追随您。”这让信陵君非常难过,他心情复杂地走了几里路,终于调转车头找侯嬴问个明白。
让信陵君大吃一惊的是,侯嬴早料到他会返回来。他笑着告诉信陵君:“这样冲动地跑去和秦军拼命,就好比将肉扔给饥饿的老虎,对自己和赵国都没有好处。您善待士人的事全天下都知道,现在正是该用士人解决问题的时候。”说罢,侯嬴要信陵君屏退众人,然后拉着信陵君为其出谋划策。
此时,魏安王派去援助赵国的10万大军就驻在离邯郸不远的邺城,还没有返回魏国,援助赵国最好的办法是让这10万大军出战,而不是信陵君率一小批人去以卵击石。问题是统领这10万大军的是一个叫晋鄙的人,他拿着魏国的一半兵符,兵符的另一半则在魏安王的卧室里。要想让晋鄙出兵,就必须将魏安王手里的那一半兵符带给他,让两块兵符合二为一。
侯嬴为信陵君献上了一个异常大胆的建议:偷兵符。
如姬窃符
兵符放在魏安王的卧室里,论及盗取兵符的最佳人选,侯嬴向信陵君推荐了如姬。
作为魏安王的宠妃,如姬每天都会出入魏安王的卧室,魏安王对她非常信赖,绝不会想到去防范她。侯嬴又告诉信陵君,三年前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发誓为父报仇,可由于种种原因,她一直未能得偿所愿。如果信陵君能够为如姬报杀父之仇,那么,以如姬那样刚烈的性格必定愿意以死相报。到时,信陵君便可提出要求让如姬盗取兵符的了。
一切都如侯嬴所料,对信陵君来说,在3000食客中寻找能为如姬报仇的人并不困难。他很快就派人斩掉了如姬仇人的首级,并将它献给如姬。而大受感动的如姬也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信陵君的请求,成功地为他盗来兵符。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
得到兵符的信陵君打算北援赵军,西抗秦军。但是,就算他拿着魏安王的兵符去见晋鄙,晋鄙也很有可能因为怀疑兵符的来历而拒绝出兵援赵。更可怕的是,如果晋鄙在得到兵符后再次请示魏安王意见,那么,援赵的计划将彻底失败,信陵君本人也难免招致杀身之祸。因此,侯嬴要自己以勇猛著称的朋友朱亥随信陵君一起赴赵,并告诉信陵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一晋鄙拒绝听从您的话,您就让朱亥将他杀掉。”
信陵君想起晋鄙是叱咤沙场的大将,不由得哭了。但他还是将朱亥带在自己身边。而朱亥此前也曾受过信陵君的厚待,当即发誓定会协助信陵君完成任务。
临行之前信陵君和侯嬴辞别,这次侯嬴没有对他“漠然视之”。侯嬴说:“我因为年纪大了不能跟随您一起走,就让我计算您的行期,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会向着北方自杀,就用这个作为我对您的送行吧。”
到了邺城,信陵君假传魏安王的命令,拿着兵符要求晋鄙出兵。然而,正像侯嬴担心的那样,晋鄙合上了两块兵符却迟迟不肯下达出兵命令,还当即反问信陵君,像出兵援赵这样大的事,魏安王怎么会突然改变主意呢?眼看假传兵令一事即将败露,未等信陵君回答,站在信陵君身后的朱亥就举起了随身携带的大铁锤,运足了力气朝晋鄙砸去。铁锤足有40斤重,晋鄙没有提防,被铁锤击倒,朱亥又一不做二不休将晋鄙杀死。
晋鄙死了,手握兵符的信陵君成了10万魏军的领导者,他没有时间为晋鄙的死难过,马上发布了援赵抗秦的命令。然后整顿兵马,筛出8万精兵作为抗秦主力,气势汹汹地向围困邯郸的秦军杀去。由于窃符援赵一事一直都在秘密进行,秦军根本没有料到魏军会突然出现,被打得措手不及,只能放弃邯郸,鸣金退兵。魏军和赵军又两相配合,逼得秦军不得不班师回国。战事因信陵君带来的8万魏军发生了很大转变,见秦军退走,平原君和赵孝成王亲自迎接信陵君入城,赵孝成王感激得对信陵君一拜再拜,还感慨道:“自古以来贤德的人,没有哪个能比得上您。”信陵君成功地救助了赵国,但他不知道在回到魏国后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
威名远扬
策划窃符救赵的侯嬴在与信陵君诀别后没多久就面朝北方自杀了。信陵君知道魏安王早晚会知道自己窃符救赵、击杀晋鄙的事,非常不安。于是,在赵国安全后,援赵的魏军返回魏国,信陵君自己则和食客们留在了赵国。
赵国人十分感谢信陵君的救国之恩,赵孝成王还和平原君商量是不是要拿出五座城池送给信陵君,作为对其出兵救赵的感谢。信陵君听到这个消息,一开始非常高兴,不知不觉流露出居功自傲的样子。直到一个食客提醒他,他的所作所为是对赵国的“功”,对魏国的“不忠”,他才清醒过来。在赵国为他举行的欢迎大会上,信陵君一扫之前骄傲自满的姿态,变得谦让而忧心忡忡。他拒绝从象征尊贵的西边台阶进入赵王的殿堂,而是谦恭地走着东侧的台阶,他不断地说自己有罪,感慨自己对不起魏国,以至于赵孝成王竟找不到机会说送给他五座城的事。
信陵君没能鼓起勇气返回魏国,赵孝成王把邑送给他做汤沐邑。不知是不是听说了信陵君一直为对不起魏国感到自责,魏安王并没有记恨信陵君太久,还把之前一怒之下从他那里收回的信陵邑还给了他。由此,尽管信陵君窃魏符、杀魏将的做法确实非常对不起魏国,但这都没有影响到他的“君子”之名远播四海。
知己相识
信陵君请侯嬴到其家中赴宴,侯嬴故意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毫不推辞地坐上了位于车子左边的上座。信陵君没有生气,还亲自驾车恭恭敬敬地对待侯嬴。车子行至途中,侯嬴请信陵君将车子停在一肉铺旁,然后自顾自地和在肉铺里做屠夫的朋友朱亥聊起天。见信陵君没有丝毫不耐烦的神情,侯嬴便将朱亥介绍给信陵君。
信陵君几次真诚地拜访朱亥,按照礼节,朱亥应该回拜,但朱亥并没有这样做。信陵君觉得很奇怪。直到信陵君决定赴赵抗秦,朱亥这才告诉信陵君,他之所以不回拜信陵君,是不屑于这些小的回报,他要给信陵君的是“大的报答”。而所谓“大的报答”就是为信陵君杀死晋鄙。
鄗之战
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实力被严重削弱,燕国趁机对赵国发起进攻,在邑(河北柏乡县北)和赵军展开恶战。却未料统领赵军的是叱咤沙场的老将廉颇,廉颇针对燕军的弱点,调兵遣将,将燕国的40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让燕军充分见识了什么叫宝刀未老。
老将出马
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了45万大军,百姓们几乎家家都有丧事要办,凄惨之景溢于言表。但是,长平之战后赵国仍没有得到安宁。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这一年赵孝成王过生日,燕王喜特地派大臣栗复带着500金去赵国祝寿。而栗复一面在赵国参加酒宴,一面观察赵国国情。之后,返回燕国的栗复告诉燕王喜:“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
燕王喜听后大喜,考虑到赵国自古便有全民皆兵的传统,他决定以数倍于赵国的兵力——60万燕军、2000辆战车——攻打赵国,其中由栗复亲自率领40万攻,卿秦率20万攻代(河北蔚县东北)。与代都是赵国重地。赵孝成王听说燕国要攻打自己,急忙要老将廉颇率兵抗燕。由于此前相当长时间赵孝成王都听信谗言冷落廉颇,因此廉颇对此次出战十分重视。他在整顿兵马的同时仔细分析了燕国的兵力情况,发现燕国并非像外表那样强大,其兵士没有参加过特别重大的战役,其将领多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再加上燕军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战斗力势必大打折扣。因此,廉颇决定利用燕军气盛而力弱的特点对燕军各个击破。
大战邑
据《战国策》记载,为抗燕军赵国共出兵13万人,其中8万由廉颇率领直奔邑,5万由乐乘率领奔赴代地。
当廉颇赶到邑时,栗复正带着手下人马攻打邑的城墙。廉颇没有贸然袭击燕军,而是将军中的老弱之兵和精锐力量区别开来,要老弱士兵站在队伍前面,要精锐之师埋伏在邑附近的铁山,使栗复误以为赵军都是老弱病残之辈。
栗复没有及时调整战术,仍将重点放在攻打邑上,不知不觉便犯了轻敌大忌。就在栗复专心致志攻打邑之时,一支赵军突然杀出冲乱了燕军的阵脚。栗复大怒,亲自上马,试图一举歼灭这支赵军。而令他高兴的是,赵军似乎比他想象的更要不堪一击,他还没怎么发起攻势,赵军就开始落荒而逃。得意洋洋的栗复不知有诈,乘胜追击,带着燕军主力死死咬住“溃逃”赵军,一口气便追出了六七里。
栗复毫无知觉地追到了赵军的埋伏圈中,就在他准备予赵军毁灭性打击时,突然喊杀声四起,赵军一改之前仓皇狼狈的样子,从四面八方汹涌杀出。老将廉颇横刀立马,拦住了燕军的退路。栗复才知中计,试图杀出一条血路强行突围,无奈其所率燕军早已被赵军的阵势震慑,自乱阵脚。栗复并没能在短时间内将突围队伍组织起来,他率着一小队残兵趁乱向北逃去。不想赵军早就发现他的意图,三下两下便追了过来,栗复抵挡不力,被赵军杀死。
栗复死了,其手下的40万大军便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撞,攻不知如何攻,退又不知向何处退。赵军没费多少力气就大败燕军。燕王喜攻打邑的梦想至此幻灭。与此同时,乐乘那边也进展顺利,用区区5万人大破卿秦的20万部队,不仅成功解救了代地,还将燕将卿秦俘虏。
名将白头
一场对赵国构成严重威胁的祸患就这样被廉颇、乐乘解决了。为了给燕王喜一个教训,廉颇等人乘胜追击,将燕国的都城蓟(今北京西南)团团包围,大有踏平燕都之势。燕王喜惊骇无比,只能放低姿态,将五座城邑献给赵国,请求赵国退兵。赵国收了燕国的城,便下令退军。廉颇成功地向赵孝成王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赵孝成王非常高兴,遂封廉颇为信平君、假相国。廉颇再一次步入事业的辉煌。在之后的六七年里,廉颇不止一次地为赵国解除外患,宣扬国威。公元前245年,他还率兵夺下了魏国的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正是有了廉颇的帮助,赵国重又找回了身为一个强国的感觉。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即位。赵悼襄王听信谗言收回了廉颇的军权,还让乐乘顶替廉颇。廉颇不甘受辱,投奔了魏国。尽管后来廉颇又动了返回赵国的心,但出于种种原因终未能再为赵国效力。公元前243年,廉颇去世,他死后不过十几年,赵国就被秦国灭亡了。
趋炎附势
廉颇当初被赵孝成王冷落时,原本住在他家的门客都离开了,当他再次被重用时,门客们又都回到他身边。世态炎凉,让廉颇非常感慨,一度想将这些门客驱赶。于是,一位门客告诉他:“人们相互结交就好比在市场上做买卖,您有势力的时候,我们就跟随您,您失势的时候,我们就离开。这都是买卖常理,有什么可埋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