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的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B. Crosby)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来,零缺陷的思想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得到了全面推广,使日本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并且领先于世界水平,继而进一步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
在我国,荣事达是成功实行零缺陷管理的典范。荣事达集团公司的最初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小型企业,其前身新新机具厂转产家用洗衣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开始放开对轻工日用消费品生产和销售的计划管制,在政策的推动下,荣事达全向面向市场。
涉足市场不久,管理危机便接踵而来。最早暴露的问题是,在洗衣机实行流水线制造、达到批量生产时,产品质量不够稳定,质量管理显然滞后。因此,在荣事达生产家用洗衣机的早几年,经营相当艰难,连打两个品牌“佳净”、“百花”均没能在市场打响。
为了摆脱危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荣事达引进了日本三洋公司洗衣机生产技术,接着又与上海洗衣机厂实行联营,借"水仙"品牌抢占市场。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陈荣珍的带领下,荣事达管理层提出: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必须是百分之百的合格品”,“要保证质量问题投诉率为零”。
据此目标,荣事达重新构建了质量管理体系,加大了质量管理的有效控制力度,健全了各项质量制度和操作手段,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面貌焕然一新。企业产品质量的零缺陷,果然带来了产品销量的提高,标名"合肥制造"的"水仙牌"洗衣机赢得了消费者的特别青睐。
然而好景不长,1988~1989年,全国市场陡然发生全面疲软,刚刚火爆没几年的洗衣机市场顿时冷落下来。在新的危机形势下,荣事达人以抓质量管理的劲头大兴销售管理,较快地建立起以"零缺陷销售"和"零缺陷服务"为核心内容的销售及其售后服务管理体系。最终,在这种服务管理体系的支撑下,荣事达再一次成功度过发展危机。
这次危机促使荣事达管理层认真思考企业的管理体系,他们认识到,企业管理在全部企业活动中居于基础性工作的地位,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管理系统,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应当先期打好企业管理这个基础,不能再等事到临头之时才去应急补救。于是,荣事达下工夫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系,展开了一场脱胎换骨式的管理创新。
他们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借鉴了国外的"零缺陷生产"管理方法,把"零缺陷生产"的精神和规范导入供应环节,形成了"零缺陷供应"管理;将"零缺陷"精神和要求注入销售过程,形成了"零缺陷销售"与售后"零缺陷服务",使"零缺陷管理"形成了立体化、系统化管理体系。
荣事达的努力换来了丰硕成果:不仅市场业绩喜人,并于1996年顺利通过了国际通行的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荣事达"零缺陷管理"在各项指标上均达到世界公认的先进水平。
零缺陷质量管理的背后透露的是企业管理者对顾客的承诺:不要让顾客对企业或产品有任何一丝一毫的怨言。企业要想兑现承诺,唯一的选择就是要保证产品零缺陷。
零缺陷管理能够确保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把零缺点管理的哲学观念贯彻到企业中,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掌握它的实质,树立“不犯错误”的决心,并积极地向上级提出建议,就必须有准备、有计划地付诸实施。实施零缺陷管理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⑴ 建立推行零缺陷管理的组织。事情的推行都需要组织的保证,通过建立组织,可以动员和组织全体职工积极地投入零缺点管理,提高他们参与管理的自觉性;也可以对每一个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统计分析,不断进行经验的交流等。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要亲自参加,表明决心,做出表率;要任命相应的领导人建立相应的制度;要教育和训练员工。
⑵确定零缺陷管理的目标。确定零缺陷小组(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包括确定目标项目、评价标准和目标值。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各种形式,将小组完成任务的进展情况及时公布,注意心理影响。
⑶进行绩效评价。小组确定的目标是否达到,要由小组自己评议,为此应明确小组的职责与权限。
⑷建立相应的提案制度。直接工作人员对于不属于自己主观因素造成的错误原因,如设备、工具、图纸等问题,可向组长指出错误的原因,提出建议,也可附上与此有关的改进方案。组长要同提案人一起进行研究和处理。
⑸建立表彰制度。无缺点管理不是斥责错误者,而是表彰无缺点者;不是指出人们有多缺点,而是告诉人们向无缺点的目标奋进。这就增强了职工消除缺点的信心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