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曝光某国有大型企业办公楼中的某吊灯价值1200万元,引来网络炮轰。该企业立即作出反应,澄清该吊灯1200万不实,应该是156万多。这两个数差距实在有点大,然而,网民对该垄断企业一方面暴利铺张、一方面向国家要补贴的愤怒并不因为数字的缩水而平息。
而通用破产前,通用向美国政府要钱对付经济危机,通用老总坐着专机去接受国会的询问,遭到了议员毫不留情的质问:通用亏损得要破产了,向政府要救命钱来了,你还坐专机讲这样的排场?
盲目地攀比、一味地奢华,使得许多明星企业由盛转衰、由强变弱,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富不过三”的宿命像咒语一般缠绕着许多中国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讲排场、耍阔气、爱摆谱,这样的铺张浪费只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让企业背负沉重的债务,挫伤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严重的有可能导致企业一蹶不振、濒临破产,多年的辛劳付之东流。因此,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员工,都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戒奢侈,倡导建立节俭的企业文化,以保持企业持久、健康的发展。而在这方面,沃尔玛可谓是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在一条杂乱的狭窄的巷子里,街口竖着的路牌上写着“洪湖二街”,然后一个下坡路,再走10米左右处并排立着两个牌子,一个牌子标示着“沃尔玛公司中国总部”,另一个上面写着停车收费的告示,两旁是陈旧杂乱的住宅楼。
四楼便是沃尔玛的前台,右边的半层是洽谈室,外面是供应商等候区,很多供应商在忙着打电话或者填写表格。往里面去则被分成面积相等的格子间,这便是沃尔玛公司的采购经理们接见供应商的地方。
可以发现,走道内堆着供应商带来的各种商品。格子间的一面挡板上张贴着沃尔玛公司的10大原则,以及提醒员工不要收受贿赂的告示。
采购经理们全部集中在5楼办公,6楼则是公司各种运营部门所在地。这两层的装修异常简单,粗粗细细的管道都露在外面。
在沃尔玛,楼道内、电梯中、员工格子间的外面挡板上到处张贴着各种各样的标语。所有员工的办公桌,都是电脑城里最常见的那种最廉价的电脑桌,连老板也不例外。有的连桌子边上包的塑料条都掉了,露出了里面劣质的刨花板。
很难想象,这就是世界五百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部。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之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无论什么企业,无论什么时候,都应立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摈弃铺张浪费。擎艰苦奋斗旗帜,兴勤俭节约之风,永远是振兴企业的清醒剂。
波斯著名诗人萨迪说:“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这对我们个人及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国家要繁荣,企业要发展,不仅要能开发资源,还要会合理地利用资源。在积累资本的同时要节约开支,让每一分财富都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实现企业的腾飞。
节约就是一种低碳。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摈弃铺张浪费,不讲排场、不耍阔气,勤俭节约,才能细水长流。让节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一种常识,让简约生活成为一种时尚。
做“小气”员工,小气也是一种低碳
做人不能小气,但在低碳生活中却必须要有小气的精神。日本三菱集团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反对浪费:“我认为,酒滴的漏泄比溢出来更可怕!因为酒桶如果有个大漏洞,谁都会很快发现了;但是,桶底有个毛发般的小孔,却不大容易被注意到,而这个注意到的人就是与众不同的,是可以干大事的。”
王永庆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这样一位当代台湾有影响的经济巨人,在集团的内部管理上却十分“吝啬”,他说:“哪怕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1954年,王永庆创建了中国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台塑),成为台湾最大的民间综合性企业。然而,作为国际工商界的传奇人物,王永庆并不像电影中那样富有传奇色彩,甚至说起来还很平凡,他致富的重要法宝之一就是——勤俭。
王永庆说:“多争取一块钱生意,也许要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但节约一块钱,可以靠自己努力。节省一块钱就等于净赚一块钱。”在降低成本方面,王永庆不遗余力。1981年,台塑以3500万美元向日本购买了两艘化学船,实行原料自运。在此之前,台塑一直租船从美国和加拿大运原料。如果以5年时间来计算,租船的费用高达1.2亿美元,而用自己的船只需要6500万美元,可以节省5500万美元。台塑把节省下来的运费用在降低产品价格上,从而使客户能买到更具价值的台塑产品。
王永庆认为,最有效的摒除惰性的方法就是保持节俭。节俭可以使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冷静、理智、勤劳,从而使企业获得成功。
可以说,台塑的“小气”是促成台塑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靠“吝啬经营”起家的,当然远不止这一个企业。从点滴入手,养成不浪费的习惯,扎扎实实地抓好建设节约型企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和行动。
在生产性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厉行节约就显得更加重要。实际上,为公司节俭出“小气”招的员工更受公司重用。
员工在工作中不应该一味地讲方便和排场,以“小气”为耻,而应该以“小气”为荣。“小气”精神可以让你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到位,你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林明是深圳一家中型公司的新任办公室主任。作为为其他部门服务的部门,办公室的工作并不轻松。但林明却是一个“小气”的主管,他总是千方百计为企业节约。
林明发现公司的对外宣传手册,多年的管理是春、秋两次印刷,每次的数量都不多。宣传手册内容的调整基本都发生在年底。他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指导,如果将两次印刷并为一次,单本宣传手册的成本会有大幅降低。而且,就算是一次性印刷,也不会增加储存成本。于是,他果断决定在春季印刷了全年的宣传手册。仅此一项,为公司节约数千元。
这不过是林明小气的一点体现。但是,一年下来,办公室竟然为公司节约了数十万元成本。公司老板对林明自然是刮目相看,不久,他便升任主管公司行政事务的副总。
其实,看似“小气”的员工,正是比谁都有长远眼光的员工,他们能够从自己日常工作中的“小气”为企业省钱、为企业赢利。
我们的节约不仅仅只是领导一个人的事情,更是每位员工共同的责任。假如没有“小气”精神和节约意识,做什么事都铺张浪费,不珍惜资源,我们取得再大的成绩也将毁于一旦。
许多员工不善于,甚至不屑于节约,他们其实只看到了节约的表象——“小气”,而没注意到节约的“真相”——强大的竞争力。一个把节约当做工作态度的人,必然提高工作效率,使自己在职场具备无与伦比的竞争力,使自己脱颖而出。
参与低碳行动,改变低碳与己无关的思维
如今,低碳被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有人甚至把低碳称为“第二能源”。但一些人认为节能减排多为大企业的事,与己无关。其实低碳关乎全社会,即使日常生活中的能耗也不可小觑。节能降耗与行行相关,与物物相连,是家家可作为、人人有责任、人人能贡献的事情。
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动力来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没有员工的认真执行、积极参与、全力支持,节能降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应时刻牢记: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密切相连,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牢固树立低碳意识的同时,还应把厉行节约化为自觉行动,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从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起。倘若我们每一名员工每天为企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水滴石穿,日积月累,将会为企业积攒下一笔巨大的财富。
要想成为一名节能型的员工,首要秘诀就是要转变自己的态度,主动参与节能减排的活动,把低碳当做一项工作,深入自己的意识中。
一家服装公司要参加一次大型的展会,需要一批宣传资料。老板叫来秘书小艾,请她尽快去联系印刷厂印制宣传材料。
小艾听到吩咐后并没有马上去执行,而是对老板说:“上次展会还剩下好多资料,可以用那些吗?”
老板回答:“你找出来核对一下,看看内容是不是一样。”
小艾便找出资料进行核对。
过了一会儿,小艾又找到老板。
“老板,我核对过了,绝大部分内容都一样,只有一个电话号码变了。”
“那就去重印吧!”老板回答道。
小艾还在想这件事,她一直都觉得可惜,这么多资料,只因为一个电话号码的改变就不能用了。重印要浪费那么多纸张,不仅要花费一大笔钱,还要花费时间。
“难道真的没办法再用上这些资料了吗?”小艾想。
无意间,她看见了桌上的一份资料。这份资料是老板开会时用的,因为老板临时改变了一个数据,于是她用一个改正纸把数据改了过来。
突然,她灵机一动,那些宣传材料上的电话号码不也可以用印有新号码的不干胶纸改一下吗?只要贴得整齐,是不会影响美观的。
于是,她马上到老板办公室,向老板请示。
老板有点不放心,问:“那样能行吗?”
“我仔细点,不会影响阅读的。”
“好,你去试试吧!”
两个小时后,小艾把整理好的材料给老板过目。现在,在原先那个电话号码上,是一条不干胶,上面是一个工整的新电话号码,看起来一点也没有不协调的感觉。
当然,为企业节约只靠一名员工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每一名员工都视节约为己任,才能为企业、为公司赢得利润。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任何浪费不仅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趋势,也可能导致成本的急剧攀升。事实上,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普通员工,低碳行动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
其实,参与低碳行动,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支持低碳不能因为自己的“小”而不为,那样人人都不为的低碳经济是无从谈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而努力,在工作中积极参与低碳行动,减少工作中的“排碳量”。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节能减排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也需要企业员工的支持参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抓好节能减排上,每个人都是主角,都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