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阵阵,大雪纷飞,南国皇宫里。杂草丛生的冷宫西苑里,云儿着急的看着纯妃娘娘道:“娘娘使劲已经看到头了再加把劲”。
李玉淳暗暗运了一口气,顿时觉得下体一阵撕裂,有什么东西从体内滑出来,孩子出来了。纯妃抬头问:“是男孩还是女孩”?云儿恭谨的道“娘娘是女孩”。纯妃道:抱过来本宫看看。
只是话才出口李玉淳只觉得腹中一阵绞痛,不由痛乎一声。云儿赶紧上前却看到纯妃娘娘腿间仿似还有一个,惊道“娘娘肚子里还有一个”。
见娘娘脸色苍白安慰道“娘娘别担心说不定是位公子呢”不知道是不是做贼心虚。纯妃脸色一变厉声道“什么公子是皇子”。云儿慌忙跪下道“奴婢该死、奴婢该死、娘娘饶命是皇子,皇子”。
纯妃不知想到了什么……事到如今她只有先把孩子平安生出来再说,因为她知道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安排后面的事情,不然……彼时一阵使劲。这时云儿一声惊呼道“娘娘出来了是位公主,小公主与大公主一模一样呢”。云儿赶紧把小公主裹好与大公主放在一处。
纯妃道“云儿抱过来本宫看看”云儿把大公主小公主一并放到纯妃娘娘身旁。纯妃看了一会两个孩子心一狠对云儿吩咐道“带着两位公主去小角门那,本宫的母亲在那,把两位公主带给母亲。其他的母亲自有安排,一定要快一定要赶在刘大监来之前回来”。
云儿心慌没敢应声只跪下,纯妃厉声道“发什么楞还不快去”。云儿急忙回神道“奴婢马上就去,一定赶在大监来之前回来”。
小角门处李母身着宫女服饰,手里提着食盒搬模样的篮子,在那来回踱步。心里盘算道“此处地偏无人把守但不时仍会有宫人路过,今夜大雪纷飞,时辰以晚淳儿身边的人还未到此,不知可有变故”。
就在此时云儿从小路上出来,看见李母刚想出声,李母就上前做噤声手势,只把手上的食盒与云儿,接过云儿手上的食盒,悄声吩咐:速将食盒送与娘娘。云儿急忙道“两位公主怎么办”。
李母睁大眼睛压低声音道“什么两位公主”?心思千百转道“罢了罢了赶紧回去吧,公主们自有臣妇呢”。云儿当即提着食盒消失在黑夜里。
李母来到宫门口,李侍卫立马打开侧门放李母出宫,李侍卫也就是纯妃娘娘的表哥李兴安,从丹凤门统领贬到现在的望仙门当看守。丹凤门乃皇宫正门取丹凤朝阳的意思,望仙门便是冷宫的侧门。没成想到是方便了李母。
冷宫纯妃产子的同时,贤妃也产下一位公主,但却是一个死胎。贤妃听到宫人的禀报,怒急之下大出血几近死亡,稳婆急忙叫太医,太医虽保住贤妃性命,但贤妃却昏迷不醒。
卯时(也就是五六点)御书房外,纯妃身边另一心腹灵儿侯在御书房外等刘大监通禀的结果,皇帝让灵儿进御书房回话到底何事?灵儿进去便跪下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刘大监看了眼皇上才道:“有何事起来说吧”灵儿这才起身回道“皇上娘娘让奴婢带信给您”皇帝看了眼刘大监,刘大监把灵儿手中的信呈到皇帝面前,皇帝拆开信见信上写道::“臣妾现于冷宫产子,皇上若执意不信臣妾与表哥,可让刘大监带孩子与皇上滴血验亲,还臣妾一个清白”。皇帝沉思片刻便让刘大监去冷宫带孩子回来准备滴血验亲。
这边李母带着两位公主迅速乘马车离开前往承恩寺,万幸此时已近辰时(近辰时就是要到七点)城门已开,到承恩寺门口放下孩子急忙赶车离去。
这一折腾天都快大亮了,另一边右相南宫玄携夫人张氏若云前往承恩寺求子,因要诚心便天没亮便启程。
两人年近四十却膝下无子,家中虽无公婆催促,其夫人却不忍让夫君绝后,最近更是闹着要纳妾,但南宫玄不愿纳妾委屈了夫人,便带夫人来求子,到承恩寺便辰时了。刚下马车便听到婴儿的哭声,承恩寺大门还未开此时人影都没有,哪来的哭声。
南宫玄扶着夫人上了台阶来到承恩寺门前,便看见石狮子旁边有个食盒,哭声此起彼伏好像是从里面传出来的,吩咐下人把食盒拿过来,打开里面竟然是个小娃娃,南宫玄抱起孩子,却仿佛还有哭声,打开食盒下层居然还有一个小娃娃。张若云也上前把食盒里的娃娃抱起来说到:谁这么狠心亲生孩子都不要。
一想到自己求而不得居然还有人弃子,真是悲从中来。南宫玄吩咐下人找了一圈都没找到可疑的人,又见两个娃娃可能是饿了,想着先送到官府去。却看到了夫人的异样。
思索片刻便打消了送官府的念头,准备把这两孩子交给夫人抚养,也算了了夫人的心事,便随夫人道:“若云两个孩子都饿了,我们先带她们回府弄点吃的”。若云连声应到:对.对.对快打到回府,吩咐管家先骑马进城寻奶娘,啊玄快上马车我们回府。
再说冷宫纯妃娘娘李玉淳这里,云儿回来了,带回来的食盒里是个男婴,这是李母威胁贤妃的稳婆偷换出来的皇子。
与此同时刘大监也到了冷宫,得知纯妃产下皇子,便站在门口吩咐小太监进去将皇子抱出来。
刘大监便带着皇子前往御书房,滴血验亲的结果自然是皇家血脉,第二日皇帝因自己误会纯妃,还有纯妃产子的功劳。便下圣旨封纯妃为皇贵妃赐朝霞宫,仅次于皇后之下其子赐名君流光。
皇帝名风华,为纯妃之子取流光,风华流光,流光继风华之后。后宫一时风起云涌,皆猜测皇帝是否有立储之意。
后宫现有皇后嫡子君临沂,纯贵妃之子君流光,德妃之子君子岩三位皇子,公主便是梅嫔的君梦雅与方嫔的君花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