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原来如此
深夜,房门轻轻推开了,闪进一个黑影,刘邦警觉起来。黑影轻声对刘邦说:“不要做声,我是来救你的!”
黑影走到刘邦面前,替刘邦松绑,然后对刘邦说:“跟我走!”黑影带着刘邦在邯郸城转悠了一阵,带着刘邦出了邯郸城。
黑影站在城门外,对刘邦说:“你趁快跑,跑得多远是多远,只要跑出了邯郸地界就安全了!”
刘邦问:“好汉尊姓大名?”
黑影说:“侠士做事不留名,君子做事不图报!赶快跑吧,不问方向,只要跑出邯郸地界,就没有人管你了!”
刘邦又问:“好汉为什么要救我?”
黑影说:“三哥名满天下,谁人不知?我之前虽然没有见过三哥,但昨天下午见到三哥时,与通缉令上的那张照片比较,就确定了你是三哥,我此时也下定了决心,一定救三哥逃出邯郸。我能救三哥出城,感到特别激动、特别值得!”
刘邦说:“我跑了,你怎么办?”
黑影说:“我还能怎么办?和你一样跑啊!少啰嗦了,赶快跑!”
黑影边说边推着刘邦跑起来!
刘邦在黑夜里不问方向,跑了一个晚上,天蒙蒙亮时,刘邦钻到一堆树丛里,脱下衣服,铺在地上,躺在上面,敲着腿,睡大觉了!
刘邦这一睡,就睡到了第二天中午。
刘邦醒来,饥肠咕咕叫,才知道饿了。刘邦到处找吃的,没有找着。自己昨天准备的那些食物,不知道什么时候弄丢了。
刘邦坐在衣服上,眼珠子到处转悠,没有发现能充饥的东西。刘邦随手拔起一棵草,掐断草根,将草根放在嘴里嚼了嚼,草根的水分让刘邦尝到了甜头。刘邦坐在地上,把附近的野草连根拔起来,然后咀嚼草根。刘邦还感觉草根的味道蛮新鲜,吃了一大堆草根,刘邦有了力气,穿上衣服,冲上大道,往外黄那个方向奔去!
几天后,刘邦到了外黄!
刘邦一进外黄县城,在偏僻处找到一个人,向他打听张耳的消息。
刘邦问这人:“你知道外黄有个叫张耳的人吗?”
那人感觉到有人向他打听张耳的消息,立即兴奋起来说:“我们外黄人,哪个不知道张耳这个人?”
那人的情绪感染了刘邦,刘邦很兴奋!
那人不等刘邦问话,又接着说:“张耳是我们外黄的县老爷,你说,外黄人还会不知道张耳这个人吗?”
刘邦还没有反应过来,那人又说:“你知道张耳是怎么当上县老爷的吗?”
刘邦摇摇头!
那人说:“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刘邦觉得这人很热心,也想听听张耳是怎么当上县太爷的。便说:“你能讲给我听听吗?”
那人说:“张耳不是我们外黄本地人,是大梁人。弄丢了户籍,才流落到我们外黄。因为张耳是魏国信陵君的门生,在地方上有好名声。到我们外黄又结识了很多社会名流,这些名流都愿意与张耳交往。这些名流中有一个叫张三的人,与张耳特别交好,对张耳特别关心。张三知道张耳孤身一人,还没有成家,就想为张耳找个女人。说来也巧,张三有个朋友的女儿婚姻不如意。张三就把张耳带到他朋友家,对他朋友说,你要招女婿,就招张耳这样女婿。当张耳与张三朋友的女儿见面时,两人一见钟情。张耳由此不但找到了心仪的女人,之后好事连连。张耳找到的这个女人,家中很有钱,这女人又拿出钱来为张耳打理关系,由此张耳又被官府里的人相中,做了县太爷!”
那人讲起张耳的故事唾沫四溅,滔滔不绝!
刘邦打断说:“张耳现在还在外黄吗?”
那人说:“一个县太爷不在外黄,还能到哪里去?”
刘邦想告辞,去找张耳!
那人却拉着刘邦不让走,对刘邦说:“不要走!张耳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听我慢慢讲给你听!”
刘邦只好站在原地不动。
那人继续说:“张耳还有个好朋友,叫陈余,比张耳小。陈余对待张耳,像儿子对待父亲那样。陈余的经历也和张耳一样,十分有趣!”
刘邦实在没有心事听那人讲故事了,便撒谎说:“我要尿尿,让我尿尿后再过来听你讲!”
那人说:“快去快回!”
刘邦由此借机离开了那人!
刘邦听完张耳的故事,喜忧参半,七上八下!
刘邦喜的是终于找到了张耳;刘邦忧的是张耳是县太爷,是官府里的人。张耳那里一定有朝廷对自己的通缉令。要是这样冒冒失失地去找张耳,不是自投罗网吗?要是不去找张耳,这千里迢迢、千辛万苦,又为何而来呢?
刘邦为此十分着急,怎么办呢?
刘邦抓抓后脑勺,主意来了!
刘邦对自己说:“围绕县城走一圈,看看有没有通缉令!”
刘邦顶着烈日,围绕县城走了一圈,没有发现通缉令。
刘邦推测:没有看到通缉令,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外黄没有收到朝廷的通缉令;一是外黄收到了朝廷的通缉令,县太爷张耳没有让人张贴。
刘邦由此得出结论,在如此的情况下,去见张耳,不会有危险!
刘邦做出这样的结论后很兴奋,准备立即去见张耳。
人往往是这样的,当有事情压力的时候,因为一心专注于解决事情的压力,而会将其他的事情丢到一边。当这事情的压力解除后,其他被抛弃的事情又会跳出来干扰自己。
刘邦现在就是这样!
刘邦开始担心张耳对自己不利,当对张耳有了信任感后,张耳对刘邦不利的压力解除了,刘邦觉得很轻松。这样另一个问题有跳出来了。这个问题就是饥饿。刘邦一想到饥饿,浑身乏力,冒虚汗。
刘邦决定先解决饥饿问题。
刘邦效仿在邯郸的做法,想找家小酒馆弄点吃的。
刘邦一连走了几家小酒馆,没有一家酒馆的老板理会刘邦。刘邦全身乏力,靠在一家小酒馆的门楼前坐下。
刘邦想,这外黄人比起邯郸人差远了!
这时,刘邦身旁也坐着一个乞丐,见刘邦浑身冒虚汗,靠近刘邦,递给刘邦一个窝窝头,说:“你吃吧!”
刘邦虽然很感激,但来不及感谢,抓过窝窝头狼吞虎咽。吃完后,刘邦笑着对身旁的乞丐说:“谢谢你!”
乞丐笑着说:“和尚不亲帽儿黑,相互帮助,是应该的!”
刘邦吃了窝窝头,有了力气,起身去找张耳!
张耳是外黄的县令,刘邦很快就找到了张耳。
张耳见到刘邦,拉着刘邦的手说:“终于见到你了,三哥?”
刘邦很诧异,问:“你认识我吗?”
张耳说:“不认识啊,听魏无知说过,你要来找我!”
刘邦又说:“你怎么也叫我三哥啊?”
张耳说:“我们这里的人只要提起你刘邦,都是三哥长,三哥短的。那次魏无知慕名去沛县拜访三哥,我们约好了,要一块去的。后来我有其它的事情,就没有成行。我后来为这次没有与魏无知同行,很后悔。魏无知回来讲述三哥的故事,我,还有魏咎、魏豹等人都听得入迷,都想见见三哥!”
提到魏无知,刘邦抱怨说:“那个魏无知,把我害惨了!魏无知说在大梁等我。我到了大梁,到处打听,没有人知道魏无知这个人。这大梁怎么没有人知道魏无知这个人呢?”
张耳说:“这不奇怪!三哥一定知道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个故事。魏无知父亲因为窃符救赵这件事情,后来不好意思回魏国,就呆在赵国。这一呆就是十年,魏无知是在赵国出生的,后来一直没有回到魏国。所以魏国人不知道魏无知也没有什么奇怪!”
刘邦说:“既然这样,魏无知为什么要说在大梁等我呢?”
张耳说:“魏无知这样说,也有他的理由。三哥到了大梁找不到魏无知,自然会打听他父亲信陵君的下落,打听到了信陵君的下落,自然知道了我这个人。当时我也在大梁,后来,我离开了大梁,魏无知不知道!”
刘邦感叹说:“原来如此啊!魏无知要我到大梁实际上是要我到大梁来找你张耳的。”
张耳说:“是这个意思!”
刘邦又问:“魏无知现在在哪里呢?”
张耳说:“魏无知这个人行踪飘忽不定,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不过,有缘人到时自然会相见的。现在很累吧,先洗个热水澡,然后我带你去进餐。晚上好好睡一觉!”
刘邦说:“吃饭、睡觉的事情不着急!见到了你,我很兴奋!我从咸阳找到大梁,又从大梁找到邯郸,又从邯郸找到外黄,在外黄终于见到了我想见的人,怎么能一见面就说休息呢?我是来拜你为师,学习养士之道的。我想听你给我讲讲养士之道,行不行!”
张耳说:“这件事情不急,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时间,以后我们慢慢聊。现在还是以吃饭、睡觉为主!”
刘邦无奈地说:“那就客随主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