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俞环顾四周,四面确实都暗了许多。周围四面环山,一旦到了傍晚,这里更加的安逸。家家户户都回了屋中,各处也不掌灯。
宋清俞立刻拉着阿囡朝着屋子里面去。
山上的暂住的陶家,有着四间屋,让出了两间给了宋清俞等人住下。李奕洵便外面的中堂在地上扑了地铺,将床让给了宋清俞和阿囡。
晚间同陶氏说了许多话,才从陶氏口中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名字——百家村。因为是逃荒过来的缘故。和四面相邻的村落不一样。这里的人都是外地而来。后来在这里久了,才成了一个话音。所以他们对宋清俞等人的到来,更是格外的热情。
屋子里面点了一根蜡烛。
只照亮了一张桌子的大小,勉强映照着整个屋子。
宋清俞按照白天走的路过来,这里的屋子和中堂隔了一个木门。地上也是坑坑洼洼。宋清俞扫了一眼中堂铺的一层地铺,随即进了里屋。
李奕洵正给里屋的床铺支起床帘,床帘是带过来的黑布。床上换上的也是原本路上备来的床褥。
床褥的大小不合适,勉强铺在床上。李奕洵对这些并不擅长,铺的也是乱七八糟。
宋清俞意识到刚才和阿囡在外面说了一些话,李奕洵就将这里收拾好,已经格外的不容易。
他一个大男人,从前也没做过这些。
阿囡诧异的转了转眸子,惊叹之时,忙过来系着床帘,“表少爷这些事情阿囡来做就好了。这些哪得您亲自动手。”
李奕洵思考一瞬间,没有坚持,最后松开了手,直接朝着外面踏去,“这些毕竟是山区,你们多注意。”
宋清俞也点了点头,“表哥,也早些休息,明日还要一起去那边的天地看看。常信和常安都是能干体力活的。虽说帮忙做农活委屈了他们,也只是眼下的权宜。”
“嗯。”
李奕洵将门关上。外面的点点的微光也随之消失。
今夜没有月,就算开着窗,也照不来多少的光。宋清俞索性就将窗户严实了。回头的时候,阿囡已经将床铺都铺好了。
“小姐。表少爷说得不错,这里山区虫子就是多。好在有着帘子挡一挡。到了夏天蚊虫多了,还需织几个备用。还有表少爷,李伯他们。”
宋清俞点了点头,又诧异的问阿囡,“我们……还有多余的这些纱布吗?”
在宋清俞的记忆里,李奕洵似乎没让人置办过这些。
阿囡闻言,猛得拍了脑袋,“哎,小姐你说我这记性。我们从那边过来根本没有想过置办这些。那可怎么办,我看村子里面用的还是粗布,那布夏天支着,还不闷着人。”
“在宫中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司医。她曾经送过我驱虫的香十分管用。等有空了我上山去寻药草,晒一些制备。村里面的人都对我们很少,我们正好拿这些赠与他们。”
“那真是太好了,小姐我觉得这里好玩的很,山清水秀的。你上山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奴婢。奴婢也要跟着一起去。”
宋清俞看她美滋滋的样子,由不得也笑了,“早些教你认了药草,便考考你。”
阿囡高兴的笑了笑,神气的摆了摆头,“小姐你尽管出题……只可惜奴婢要是能够学过把脉就好了,奴婢愚钝就是掌握不了其中的路子。”
“你已经很聪明了。”宋清俞琢磨又想了想,“你去草药都熟知,又背了许多的药籍。既然不得学医,不如学用毒。一技之长在身,可防身。”
“好!”阿囡不假思索直接答应。
仿佛宋清俞无论下了什么决定,阿囡都会欣然同意,乐此不疲的支持。
宋清俞眼眸弯弯轻轻笑了,眼底却未雨绸缪的灰暗几分。她心道,若是再找不出自己身体的病状,自己的性命就算不要紧,可是孩子该怎么办。
不管如何,一定要先将自己的身体里面的毒解决了。若是毒进入五脏六腑,甚至伤到了腹中,就来不及了。
……
次日天未亮,在一声声鸡鸣声,宋清俞已经洗漱起床。
阿囡点了蜡烛,帮着李奕洵将被褥收进柜子里面。
仲春时分,本该是天朗温和,在这还亮着启明星的早晨,十分生冷。连李奕洵都披着一个袍子,宋清俞的体质不如李奕洵,也是隆了隆衣服才将大门打开。
外面各处的家户亮起了灯。
陶姑从门前经过,看到宋清俞正开了门,朝着里面张望了望,便问着,“李家娘子,都起了吧。昨晚睡得怎么样,我们这个村子,你们住的还能习惯吗?”
“哎,都起了。这些已经很好了。陶姑给我们提供了住处,我们那里还敢奢求其他。这里的山水好,住得十分好。”
宋清俞笑盈盈的,让人感觉十分的亲切。她梳了新妇的发髻,换上了一件灰色的袄子。
“从前总以为城里的人金贵,昨日来的时候,还以为李家娘子是装的。可是这么住了一晚,我才知道李家娘子是实在人。”
宋清俞眼眸弯弯,“昨日打扰大家了。”
宋清俞说话时,李奕洵从里间出来,“陶姑能为我们找到木匠吗?”
“是要住一段时间吧。木匠不算有,但是乡里乡亲都会。今儿天亮,我就帮你们张罗去。”
李奕洵本想着给陶姑一些银两,陶姑却不收。更是不将丝毫的不在意钱财。
仿佛帮助他们也是他们该做的。看向乡亲们都积极帮着搭房子。
他从小锦衣玉食,年小的时候受过苦,遭受过白眼和欺凌。为了活命他很小的时候就杀死过企图将他叛卖的人贩。
杀人,对于他从来就不陌生。他不会轻易的相信旁人,对旁人永远警惕和防备。
所以很多事情,他宁愿自己动手,也不愿意交给旁人。但是这一次,他却手足无措。他不会农活,不会搭房子,不会如何在这样的乡下生活。
他更愿意拿着钱财来寻求对等的交易。
可是乡民并不接受。
李奕洵彻底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无法和人正常交流。一切在于都游刃有余的与人交道,在这里完全排不上用场。
李奕洵想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几个乡民拿着锄头将他们引到东边的田地。
东边的几处田地离宋清俞住的地方很近,在河流对岸不远的地方。
“这些地确实都是好地。”宋清俞看着周围硕大的几块地,不禁高兴的眼眸弯弯,取了锄头,就随着众人学着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