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就是在香烟盒内放的一张精美的画片,是促进香烟销售的一种手段,它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一股热潮。
我年轻时,在颐中烟草公司印刷厂工作(它的前身是英美烟公司,1952年政府接管后更名为天津卷烟厂),接触过不少毛片。当时厂内有一位葡萄牙职员,是广告设计师,为人和蔼可亲,没有洋人架子。我们在工作闲暇时经常到画室看他画毛片,他不仅不嫌我们碍事,还高兴地把画好的毛片叫我们评价,他那带着洋味的中国话“好不好?行不行”?至今回忆起来仍倍感亲切。据老工人讲:他来厂十好几年了,画过不少毛片,都是咱们中国人喜爱的人物,像《水浒传》中的宋江、吴用、武松、林冲、鲁智深;《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铁扇公主、杨戬、哪吒、太上老君;还有《隋唐演义》中的秦叔宝、程咬金、罗成、王伯当……总之,他画的人物可真不少。
他那画室中有一个玻璃门的柜子,里面有好些书,因为我从小爱看书,所以一去就翻阅。我记得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施公案》等不少书。这些书的前面十几页,都是书中的主要人物画像,他就是照着这些画像画出毛片的。虽说是临摹,但他画的是工笔画,又加以着色,所以他画出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神韵逼真,很受人们欢迎。尤其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物形象,更是细腻,让检验的女工们有时都会忍不住把喜爱的画片藏在腰里带回家中。
他除了画人物像的毛片,还根据总办(外国人经理)的意图,设计出一套动物画片,有虎、豹、狼、狮、野猪、刺猬等二十多种。这些毛片中有几种是三拼毛片,就是把一种动物画成头部、腰部和尾部三张,每包香烟放一张,吸烟人要是凑齐几张或三拼毛片的三张,就可以到代销店领取奖品。当时的奖品包括:卫生皂、牙粉、雪花膏、桂花油、鞋带子、小镜子等。如果不要这些奖品,可以选择价格接近的香烟。可别小看这三拼毛片,人们在拼凑时往往拼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象、犀牛和河马,这三种动物头部都不会错,可腰及尾部人们就弄不清了。
在他的柜子里,还有不少是全国各地烟厂寄来的毛片,多数是中国人物画,少数是明星及政治风云人物画。
由于有这么一段接触,所以我一直认为,外国人聪明。他们为了促销,才想出了这个办法。既迎合了中国人的喜好,又促进了香烟销售。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才发现,我的判断错了。这毛片根本不是外国人想出的点子,而是中国人的首创,其创始者是南洋烟草公司。
南洋烟草公司是广东省南海人简昭南、简玉阶兄弟二人于1905年在香港创办的,后相继在上海和汉口设立分厂,并改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当时,英美烟草公司也在上海浦东建立了一个烟厂,但其规模不大,是个仅有170人的小厂,生产规模无法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厂子相比。但是,具有野心的英美烟草公司开始感到竞争不力,于是投入了大量资金,不但逐步扩大了上海的烟厂,并相继在全国建了不少烟厂。开始他们的宣传方法是张贴广告,随后利用中国人的庙会举办宣传活动。他们这种宣传方法,给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造成了销售危机。因此,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采取了香烟盒内放画片的方法。这些画片就是把中国人喜欢的历史人物和戏曲、小说中的人物画成一张张画片,并且提示,凑成一组者可以获赠香烟及奖品,因而销路直线上升。英美烟草公司这时才感到自己耗费了大量资金搞宣传可是却败在了一张小小的画片上,于是在各地的下属烟厂纷纷致电总公司。如1933年4月4日,河南郾城致公司的电报中说:“香港画片对于人民群众的吸引力,对内地农村来说,是远远超过城市人民的。农村中抽烟的人和叫卖小贩经常评论说,附有画片的那些牌号香烟,一定是大工厂的产品,而没有画片的香烟恐怕就不行了。”从这封电报中我们可以看出,英美烟草公司的香烟盒中也放进了画片,那无疑是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后尘。
香烟盒内放的画片,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毛片,正式起于1932年,终于1946年,兴起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只是仿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