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和许远看到南霁云只带来区区一千援兵,知道他出去借兵时处处碰壁,也就不再责怪他了。
两人反复商量多次后,认为睢阳是江、淮地区的屏障,若此时弃城撤退,叛军必定会长驱南下,侵占江淮地区,江淮的百姓将会惨遭屠戮。
所以为了阻止叛军南下,惟有不惜一切代价死守睢阳城,能多拖住叛军一天算一天,等候围剿叛军的大军到来,江淮的百姓才有得救的希望。
下定决心后,张巡继续带领士兵死守睢阳城。到最后,城里的粮食全被吃完了,南霁云抢来的几百只牛也被吃光了,士兵们只好吃树皮,吃纸张,吃战马,甚至连麻雀和老鼠都吃,城里所有的将士们和老百姓明知道守下去毫无希望,却也没有一个人叛逃。
到了最后,睢阳城里能吃的东西全被吃光了,城中只剩下四百余人,尹子奇又率领叛军用云梯攻城,城墙上的守军士兵饿得连扛木头的力气都没有,睢阳城最终陷落了。
张巡、许远和城中所有的将士们全被俘虏了。部下们见到张巡后,无不恸哭流泪,可是张巡却平静地说:‘大家都安心吧,不要害怕,死是命啊。’
当叛军把张巡带到尹子奇面前时,尹子奇叫他下跪,他死也不跪,尹子奇就问他:“听说你督战的时候,大呼得眼角的血都流到面上,甚至连牙齿都嚼碎了,没有必要做到这个份上吧?”
张巡答道:“我恨不得一口把你们这些逆贼生吞,只不过力不从心而已。”尹子奇听完大怒,用刀撬开张巡的嘴巴,只见他嘴里果然仅有三四颗牙齿。
尹子奇十分佩服张巡的气节和智计,本想不杀他,让他留在叛军中带兵打仗,但是部下却劝说道,张巡是个守气节的人,绝不会为尹子奇所用,而且他的抗敌事迹已深得人心,不杀他将会后患无穷。
尹子奇听完还是试着用刀胁迫张巡投降,张巡始终不肯屈服,其余大将三十六人也无一愿降。于是尹子奇就把张巡和南霁云、雷万春、姚訚等三十六名大将全部杀害。
睢阳城陷落的第三天,河南节度使张镐率领讨逆大军赶到,打退了尹子奇的叛军。七天后,郭子仪也率军收复了洛阳,大唐经过此劫后总算起死回生了,而正是由于张巡在睢阳城的死守,让整个江淮地区在此次国难中安然无恙。
史书上记载,张巡率领手下的猛将和前后不到八千的兵力,在睢阳城苦守了十个月,有力地牵制了叛军,若算上在雍丘之战和宁陵之战的时间,则与叛军对抗了整整一年零九个月,共经历大小四百多场战斗,斩杀叛将三百余人,累计歼敌十余万人,真是“守一城而捍天下”居功至伟啊!
张巡死后,唐肃宗下诏,追赐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追封其为邓国公,史称张中丞。可是在他生前,他从来没有享受过什么封号给他带来的利益,难道他用生命捍卫了整个江淮,保护了多少百姓的性命,只是为了这些虚无的名利吗?
不,不是,只因为他心中存有为了解救天下百姓舍生忘死的道义,才会不顾一切地守住睢阳这扇大门,像他这样的守将难道称不上是古今第一守将吗?”
江逸飞听完后叹道:“心中的道义,心中的道义,若不是心中存有那份为解救天下百姓舍生忘生的道义,又怎么能成就这么多惊人之举呢?”
诸葛无忧靠在江逸飞的肩上,侧着脑袋问道:“张巡的忠义是没得说了,可是我总有件事情想不通,为什么每次发生这样的故事,大将们都在死命地守城,身为君王的人却可以逃之夭夭呢?”
楚天客苦笑道:“这一次不也是一样吗,安南国王拍拍屁股跑了,留下我们这些人来守城,如果不是为了心中那份道义,恐怕谁也不会担下这样的重任。”
江逸飞心中也有些不平,但还是劝道:“算了,不想那么多了,事到如此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先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再说吧。”
云裳刚想说些什么话抚慰一下大家,就在这时,一个哨兵急匆匆跑上前来禀报:“大元帅,有新的情况了,蒙古大军已来到离城北不足十里的地方。”
大家听到禀报后放眼望去,果然看见黑压压的蒙古大军步步逼来,不到半个时辰就将整个升龙城全部包围。
看着远处虽经长途奔跑却依然保持阵容齐整的蒙古大军,江逸飞突然想起七八年前的那场长安守卫战,不由长长嘘了口气,生命的轮回又一次将他置于孤军守城的险境,让他面对号称天下无敌能够征服整个世界的蒙古大军。
诸葛无忧却丝毫不把这些放在心上,似乎只要能陪在江逸飞身旁,不管遭受多少风吹雨打,不管面对多少艰难险阻,她都觉得是一件幸福和开心的事,为了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竟然还轻声笑道:“啊,逸飞哥哥,刚才我只顾着告诉你我在苗王城遇的好玩事情,忘了问你,这些日子以来你遇到什么好玩的事情了?”
江逸飞低头略略一思刚想随口回答,却被云裳阻止道:“江大哥,蒙古大军已到城外,军情十分紧急,你身为统领大将军,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甚至要放下儿女私情,认真思考如何应战。
你也知道,蒙古大军喜欢速战速决,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攻上城来,我们要是不做好一切作战的准备,说不定会被他们攻个措手不及。”
诸葛无忧见云裳居然敢当面阻止她与江逸飞说话,气不过正想开口驳斥她,江逸飞却伸手将她的嘴轻轻掩上,点点头道:“好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大家都不要再说与守城无关的话了,先在这里观察蒙古大军到底想干什么,随时做好应战的准备。”
蒙古大军在离升龙城五里外的地方安营后,派遣先锋部队来到升龙城下,他们见升龙城上守卫森严,护城河又宽又深,城墙坚固厚实,不敢马上派兵进攻,而是让一个百夫长在城下叫阵,口口声声说让安南国王出来听旨。
云裳知道这是蒙古大军惯用的恐吓战术,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命令所有将士做好一切战斗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