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语录
极俭以奉身,极勤以救民。
《曾国藩家书》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二日与纪泽纪鸿书
“谷园解读”
这里我们主要说一下俭。几年前出了“拉动消费”这么个词,就有问题,崔永元的一个节目中一个小伙写了一本《走出节俭的误区》,被老崔表扬。而且,什么美国老太太贷款过“好”日子,到死还清;中国老太太一辈子节俭,到死才过上好日子,说中国老太太太傻了。不过,现在这种价值判断不那么一边倒了。
其实,节俭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即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节俭也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选择。从做官的角度,非节俭无以养廉,骄奢则必贪。从经济学的角度,节俭意味着对长远利益的追求,而不是提高短期的生活质量;从现代养生的角度,少吃,吃粗粮,控制饮食有利健康;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专注一点,可能会走得更远;从美学的角度,简约永远是一种时尚,从超 短 裙到比基尼,然后到人体艺术。
很多大人物把节俭作为人生信条。2011年王雪红女士以68亿美元资产新晋台湾首富。她从被称为“台湾经营之神”的父亲王永庆身上继承的两大品质之一,就是节俭,另一个是勤奋。王永庆一条毛巾用十几年,他喝咖啡的时都要把咖啡倒回装奶精的小盒子,将残留奶精涮出来再喝。他们一家住着三十年前买的房子,王雪红则一辆凯美瑞开了十几年。我读股神巴菲特自传,有一段让我大跌眼镜,他竟然因为妻子给他父亲老巴菲特的棺材买贵了而与妻子争吵。
更多人的节俭是从贫穷苦难生活中养成的习惯。一般情况下,我们这一代不如父辈节俭,而他们则不如爷爷那一代节俭。因为往上数,一代比一代苦。国内著名餐饮企业俏江南的老板张兰女士,童年与母亲下放农村,吃尽了苦。她说吃饭时,经常会不经意地把一张餐巾纸撕开,分两次用。
曾国藩还经常强调节俭是惜福之道。这话怎么理解呢?
农村有一个说法,人这一辈子好比都是吃一袋子面,有的人省着吃,就可以吃得长久,因此寿数就高。有的人不知节省,吃完了,人就死了。富贵人节俭是自求其缺,利于持盈保泰。
不过,孔子在两千年前就对节俭有反思,认为“奢则不逊,俭则固”。节俭有一个度,因节俭而吝啬、财迷、小气、小农意识的人很多。所谓“极俭以奉身”强调的是对己节俭,而对人应慷慨,投资事业也要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