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61200000002

第2章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

【导读】

本篇是《黄帝内经》的首篇,篇名“上古天真论”,上古,即上古时代,这一时代并非有明确起止时间的历史时期,而是哲学意义上与当今时代相对的概念。《黄帝内经》秉持道家的思想,认为上古时代是人类道德水平最高和最合乎理想的时期,那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符合养生之道,因而能够获得百岁高寿,尽享天年。天真,即天赋予人的真精真气,上古之人懂得保养精气,能够做到形体与精神活动协调一致,这正是养生之道的核心要义。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1],弱而能言,幼而徇齐[2],长而敦敏[3],成而登天。

【注释】

[1]神灵:聪明而智慧。[2]徇齐:睿智而敏捷。徇,通“睿”,迅疾。齐,敏捷。[3]敦敏:敦厚而勤勉。

【译文】

古代的轩辕黄帝,一生下来就异常聪明,年龄很小时就能言善辩,幼年时就具备很强的领悟能力,长大之后,敦厚而勤勉,到成年的时候,就登上了天子之位。

【原文】

乃问于天师[1]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2]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3]者,法于阴阳[4],和于术数[5],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6],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虚邪贼风[7],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

【注释】

[1]天师:黄帝对岐伯的尊称。[2]春秋:指人的年龄。[3]知道:懂得养生之道。[4]法:取法,效法。阴阳:天地变化的规律。[5]术数:古代称各种技术为术数,包括类似于今天的科学技术及各种技艺等方面的内容。因为在“术”中有“数”的规定,所以称为“术数”。这里指调养精气的养生方法。[6]精:精气。真:真气。《黄帝内经》继承了道家精气论自然观,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由精气所化生,养生之道重在保养真精。[7]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自然界各种致病因素。虚邪,中医把一切致病因素称为“邪”。四时不正之气乘人体气虚而侵入致病,故称“虚邪”。贼风,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因邪风伤人,故称“贼风”。

【译文】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超过了百岁,但行动没有衰老的迹象;现在的人,年龄刚过五十,而动作就显得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的不同呢,还是今天的人们不懂得养生之道呢?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大多懂得养生之道,能够取法于阴阳变化的规律而起居生活,并加以适应和调和,饮食有节制,作息有一定的规律,既不过度操劳,又不会过度行房事,所以形体和精神都很旺盛,能够协调统一,就能够活到人类自然寿命的期限,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同了,他们把酒当成水,豪饮而没有节制,把不正常的生活习惯当作常态,醉酒后还勉强行房事,纵情声色,以致精气衰绝,真气耗散,不知道保持精气的强盛,不善于调养精神,一味追求感官快乐,违背了人生的真正乐趣,起居作息没有规律,所以年龄刚过五十就衰老了。

上古时期,对通晓养生之道的圣人的教导,所有人都能遵守。人们能够及时躲避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保持内心的清静安闲,消除私心杂念,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而不耗散,疾病怎么会发生呢?因此,人们心志清净安闲,清心寡欲,心境平和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但不感到疲倦,体内真气和顺,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希望和要求。人们不管吃什么食物都感觉甜美,随便穿什么衣服也都感到舒服,喜爱社会的风俗习惯,无论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互相之间都不会羡慕和嫉妒,人们日渐变得自然朴实。所以,任何不正当的嗜好都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任何淫乱邪侈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性。不管是愚笨的还是聪明的,贤明的还是不贤明的,都不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变化而费心忧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人们之所以年龄超过百岁而行动不显衰老,正是由于他们的养生之道完备而无偏颇。

【原文】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1]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2]至,任脉[3]通,太冲脉[4]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5]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6]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7],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则齿发去,形体皆极[8]。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脏腑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注释】

[1]材力:筋力。古人认为肝主筋,阴器为众筋之聚,故筋力可代表生殖力。[2]天癸:指先天藏于肾精之中,能够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的物质。[3]任脉:奇经八脉之一,循行路线为人体前正中线,从百会穴至会阴穴。主调月经,妊育胎儿。任,接受的意思,受纳经络之气血,任脉受纳一身阴经之气血,故名“任脉”。[4]太冲脉:奇经八脉之一,能调节十二经的气血,主月经。中医认为冲脉为十二经之海,气血大聚于此,所以称为“冲脉”。[5]阳明脉:指十二经脉中的手阳明、足阳明经脉,这两条经脉上行于头面发际,如果经气衰退,则不能营于头面而致面焦发脱。[6]三阳脉:指交会于头部的手足太阳、手足阳明、手足少阳六条经脉。[7]地道不通:指女子绝经。女子属阴、属地,所以女性的生理功能称为“地道”。[8]形体皆极:形体衰弱至极。

【译文】

黄帝问:人年老之后就不能再生育,这是精力衰竭导致的,还是自然死亡生理变化规律就是这样呢?

岐伯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就开始旺盛,乳齿更换,头发生长。十四岁时,能够促进生殖机能的天癸开始成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就具备了生育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平和充盈,智齿生出,身高长到最高点。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这时身体最强壮。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的气血逐渐衰竭,面容开始枯槁,头发也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的气血开始衰退,面容枯槁,头发逐渐变白。到了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衰弱,太冲脉的气血也逐渐衰弱,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就丧失了生育能力。

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充实,头发开始生长,乳齿更换。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天癸开始成熟,精气充盈而能外泄,如果男女交合,就可以生育子女。二十四岁时,肾气平和充盈,筋骨强健有力,智齿长出,身高也长到了最高点。三十二岁时,筋骨粗壮,肌肉充实。四十岁时,肾气衰弱,开始脱发,牙齿也开始干枯。四十八岁时,人体上部的阳明经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两鬓开始变白。五十六岁时,肝气衰弱,筋脉迟滞,手脚运动不能灵活自如。六十四岁时,天癸枯竭,精气减少,肾脏衰弱,牙齿和头发脱落,形体和神气都非常衰弱。肾脏是用来调节水液的,它接受并储藏其他脏腑的精气,因此五脏功能旺盛,肾脏才能向外排泄精气。男子年老以后,五脏功能都已衰退,筋骨衰疲无力,天癸枯竭,所以发鬓斑白,身体沉重,脚步不稳,不能再生儿育女。

【原文】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1]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2]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3]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注释】

[1]天寿:先天禀赋。[2]天地:代指男女。[3]却老:预防并推迟衰老。

【译文】

黄帝问:有的人年纪已经很老,却仍然能够生儿育女,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他的天赋超过常人,气血经脉还能畅通,而肾气有余。这样的人虽然还有生育能力,但是就通常而言,男子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不超过四十九岁,精气就枯竭了。

黄帝问:通晓养生之道的人,年龄达到一百岁左右的时候,还能够生育吗?

岐伯说:通晓养生之道的人,可以预防衰老而保全形体,所以虽然年事已高,也仍然能够生育子女。

【原文】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1],把握阴阳。呼吸精气[2],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3]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4]。调于四时[5],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6]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7]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8]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9]列星辰,逆从阴阳[10]。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注释】

[1]提挈天地:指能够把握住自然变化的规律。[2]呼吸精气:吐故纳新,汲取天地精气的导引行气方法。[3]至人:指修养很高,仅次于真人的人。[4]和于阴阳:符合阴阳变化的规律。[5]调于四时: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6]八风: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方之风。[7]恚(huì)嗔(chēn):怨恨忿怒。[8]恬愉:安适愉悦。[9]辩:通“辨”,分辨。[10]逆从阴阳:顺从阴阳升降的变化。逆从,偏义复词,意偏于“从”。

【译文】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被称为“真人”的人,他们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吐故纳新,吸收天地间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以保持精神内守,使身体与精神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所以能与天地同寿,没有终了的时候,这就是因得道而长生。

中古时代,有被称为“至人”的人,他们具有淳朴完美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符合天地阴阳的变化。顺应四时的变迁,远离世俗生活的干扰,积蓄精气,保全精神,悠游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让视听直达八方之外。这就是能够延长寿命,强身健体的人,这种人也可列入“真人”的行列。

其次有被称为“圣人”的人,他们平和地安居天地之间,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爱好与世俗社会的习惯相适应,没有恼怒埋怨的情绪。行为不背离世俗的一般准则,但举止也不受制于世俗的规矩。在外不使身体因为事务而疲劳,在内不使思想背负过重的负担,以安逸、快乐、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们的形体不容易衰惫,精神不容易耗损,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

其次有被称为“贤人”的人,他们效法天地的变化规律,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四时的变化调养身体,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合乎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延长自己的寿命而接近自然的天寿。

四气调神大论篇

【导读】

四气,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之气。调神,即调养精神。大论,则说明了本篇内容的重要性。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与自然界的四时之气相通,必须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此外,精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主宰,所以人应当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并调养好心神。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1]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2]。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3]。奉收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4],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5]。奉生者少。

【注释】

[1]被发:披散开头发。被,同“披”。[2]蕃(fán)秀:草木繁茂,华美秀丽。秀,华美。[3]痎(jiē)疟:疟疾的总称。[4]飧(sūn)泄:完谷不化的泄泻。飧,本意为夕食。[5]痿厥:四肢枯痿,软弱无力。

【译文】

春季三个月,是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时节。天地之间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披散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神志随春天的生发之气而畅然勃发。神志活动要顺应春生之气,而不要违逆它。这就是适应春季的气候,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肝脏,使得供给夏季长养之气的能力减弱,这样的话,夏季就会出现寒性病变。

夏季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节。此时,天气沉降,地气升腾,天地之气相互交融,植物开花结果,长势旺盛。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保持情绪怡悦,不要愤怒,使面容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秀美。要使气机宣泄,通畅自如,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就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心脏,使得供给秋天收敛之气的能力减弱,这样的话,秋天就会患上疟疾。

秋季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成熟,平定收敛的季节。此时,天气劲急,地气清肃,人们应早睡早起,起床的时间应与鸡鸣的时间一致。保持情绪的安宁,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要收敛神气,不急不躁,以使秋季的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清肃。这就是与秋季的特点相适应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肺脏,使得供给冬藏之气的能力减弱,这样的话,冬季就会发生飧泄病。

冬季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季节。此时,水寒成冰,大地冻裂,不要扰乱体内的阳气,人们应该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时再起床。要使思想情绪平静伏藏,好像心里很充实又不露声色。心中好像感到非常满足,还要躲避寒冷,保持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出汗而令阳气耗损。这就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之气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损伤肾脏,使得供给春生之气的能力减弱,这样的话,春天就会发生痿厥病。

【原文】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1]。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2],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3]。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4]。逆秋气,则少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太阴不藏,肾气独沉[5]。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6]。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注释】

[1]空(kǒng)窍:即孔窍。空,孔,洞。[2]不施(yì):不得生长延续。[3]菀(yù)槁不荣:生气蓄积不通而枯槁失荣。[4]内洞:内里空虚。洞,空虚。[5]独沉:一作“浊沉”,功能低下。[6]内格:古病名。即关格,临床表现为水谷不入(关闭),二便不通(阻格)。

【译文】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蕴藏着清净光明的生生之德,运行不止,所以能永远保持它内蕴的力量而不会衰弱消亡。如果天气阴晦,日月就会失去光辉,阴霾邪气也会乘虚而入,酿成灾祸。这样就会导致阳气闭塞不通,沉浊的地气遮蔽光明。云雾弥漫,地气不得上应于天,甘露也就不能降下了。天地之气不能交融,万物的生命就不能成长,就连自然界里的名果珍木也会枯死。邪恶乖戾之气不能发散,风雨失节,甘露当降而不降,草木得不到滋养,就会失去生机,茂盛的禾苗也会枯竭凋败。狂风时时侵袭,暴雨不断袭击,天地四时的变化失去了秩序,违背了正常的规律,致使万物的生命在生长的中途就死亡了。只有圣人能顺应自然的变化,注重养生之道,所以身体就不会患严重的疾病。如果万物也能顺应自然变化,注重养生之道,那么它的生气就不会衰竭。

如果违背了春生之气,少阳之气就不能生发,就会导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如果违背了夏长之气,太阳之气就不能生长,就会引发心气衰竭。如果违背了秋收之气,太阴之气就不能收敛,就会因为肺叶焦热而胀满。如果违背了冬藏之气,少阴之气就不能潜藏,就会导致肾气不能蓄藏,出现泻泄等疾病。一年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的生命之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这样就能符合养生的根本规律。与万物一同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循环中运动发展。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损坏人体的本元,使身体受到伤害。所以说,阴阳四时的变化,既是万物生长的由来,又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背了它,就会发生灾害。顺应了它,就不会患上重病,这样才可以说是真正懂得了养生之道。对于这种养生之道,只有圣人能够切实奉行,愚人却会经常违背。对于四时的阴阳变化规律,顺应了就能生存,违背了就会死亡。顺应了它,人体就会健康;违背了它,人体就容易患病。如果不顺应这一规律,反而违背四时的阴阳变化,就会使身体与自然环境相格拒而生病,病名叫关格。

所以,圣人不是等到生病之后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先预防。这就像治理动乱,不是在动乱已经发生了再去治理,而是在动乱发生之前就先防止。这里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然后再去治疗,动乱已经发生了,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口渴了才去挖井,临上战场才去铸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生气通天论篇

【导读】

生气,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动力。通,即相通的意思。天,自然界的代称。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相通,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天人相应”的观点,也是本篇的核心思想。

【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1],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故圣人传[2]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3]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注释】

[1]九州:古指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为九州。九窍:上七窍,耳、目、鼻各两窍,口一窍;下二窍,肛门、尿道。十二节:四肢各有三大关节,上肢,腕、肘、肩;下肢,踝、膝、髋,共十二节。[2]传:通“抟”,聚会,集中。[3]卫气:属于阳气的一种,有抵御外邪的机能,如同保卫于人体最外层的藩篱,所以称为“卫气”。

【译文】

黄帝说:自古以来,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就是息息相通的,这是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就是天之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无论是天下的九州之地,还是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都与自然之气相通。天之阴阳化生出地之五行,阴阳之气又依盛衰消长而分为三阴三阳。如果经常违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邪气就会伤害人体。因此,适应这个规律是寿命得以延续的根本。

天地间的天气清净,人的精神就相应地调畅平和,顺应天气的变化,阳气就会充实,即使有贼风邪气,也不能侵害人体。这是适应时序阴阳变化的结果。所以,圣人能够聚精会神,呼吸天地精气,而通达阴阳变化之理。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在内就会使九窍不通,在外就会使肌肉壅塞,卫气涣散而不能固守。这是由于人们不能适应自然变化而自己造成伤害,而使阳气受到削弱。

【原文】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1]。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2],体若燔炭,汗出乃散。因于湿,首如裹[3],湿热不攘,大筋短[4],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注释】

[1]折寿:短寿。不彰:不明。彰,明,著。[2]“烦则”两句:指阳证热证的一种表现。喝,是指喘气急促而发出的一种声音。[3]首如裹:头部沉重不舒爽,好像有物蒙裹。[4](ruǎn)短:收缩。

【译文】

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如果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也会暗弱不足。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借助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的,同样,人体的阳气也应当在上部和体表运行,以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如果人感受了寒邪,阳气就会像门轴在门臼中运转一样活动于体内,起居不宁,扰动阳气,使神气外泄而浮荡。如果感受了暑邪,就会多汗而烦躁,喝喝地喘气,即使烦喘停下后,也会多言多语,身体发高烧,好像炭火烧灼一样,必须出汗,热邪才能退去。如果感受了湿邪,头部就会像有东西包裹一样沉重,如果湿热不能及时排出,就会伤害大小诸筋,而出现大筋收缩不能伸展,小筋松软无力。大筋收缩不能伸展会造成拘挛,小筋松软无力会造成痿弱。如果感受了风邪,就会出现浮肿,四肢交替着疼痛难忍——这就是阳气已经衰竭了。

【原文】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1]于夏,使人煎厥[2]。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3]。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4],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5]。高粱之变,足生大疽,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6],郁乃痤。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魄汗[7]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注释】

[1]辟积:病久而重复积累。辟,通“襞”,裙褶。这里引申为累积。[2]煎厥:病名。因为这种厥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一定的原因,并逐渐积累成的,如物之煎熬而然,所以称“煎厥”。临床表现为耳鸣、目盲,突然昏厥。[3]薄厥:即“暴厥”,发病急骤之厥证。薄,通“迫”。[4]汗出偏沮(jǔ):汗出偏于身体半侧。一说沮为“袒”的形误。[5]痤(cuó):小疮疖。疿(fèi):汗疹。[6]皶(zhā):粉刺。[7]魄汗:古人认为肺主皮毛,肺藏魄,所以称为魄汗。

【译文】

人体过度烦劳时,阳气就会亢盛而外张,使阴精逐渐耗竭。这样反复多次,就会阳气更盛而阴精愈衰,到夏季暑热之时,就容易使人发生煎厥病。主要症状是眼睛昏蒙看不见东西,耳朵闭塞听不到声音,病势危急就像湖水溃决、急流奔泻一样不可遏止。人体的阳气,在大怒时就会上逆,血随气升而淤积于上,与身体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发生暴厥。如果伤及诸筋,就会使筋弛缓不收,而不能自由运动。经常半身出汗的,会发生偏枯病,半身不遂。出汗的时候,遇到湿邪阻遏就容易发生小的疮疖和痱子。经常吃肥肉、精米等美味,就会导致发生疔疮,会很容易患病,就像拿着空的容器接东西一样。风寒邪气如果在劳动出汗时遇到,就会迫聚于皮肤腠理形成粉刺,郁积化热而成为疮疖。

人体的阳气,既能养神而使精神爽慧,又能养筋而使诸筋柔韧。如果汗孔的开闭调节失常,寒气就会侵入,损伤阳气,引发身体俯曲不伸的大偻病。如果寒气深入于经脉中,营气不能顺着经脉运行,就会使得营气不能顺利地运行,阻逆于肌肉之间,就会发生痈肿。如果邪气滞留在肌肉纹理内,日久而深入血脉,就会形成瘘疮。如果寒气从腧穴侵入,向内伤及五脏,损伤神志,就会出现恐惧和惊骇的征象。如果汗出不透,形体衰弱,阳气受到消耗,腧穴闭塞,就会发生风疟。

【原文】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阳气拒,虽有大风苛毒[1],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2],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亡。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3]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注释】

[1]苛毒:厉害的毒邪,指剧烈的致病因素。[2]传:病邪传入其他经络或脏腑。化:变生出其他病证。[3]气门:汗孔。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于皮毛,故皮肤的汗孔称为“气门”。

【译文】

风是引起各种疾病的起始因素,而只要人体保持精神的安定,劳逸适度,遵守养生的原则,那么,肌肉腠理就会密闭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即使有大风苛毒的侵袭,也不能造成伤害。这是顺应时序的变化规律来养生的结果。

所以,如果疾病长期不能治愈,就会传导变化,发生其他疾病,到了上下之气不能相通、阴阳阻隔的时候,再高明的良医,也无能为力了。人体的阳气过分蓄积,淤阻不通时,也会致死。对于这种阳气蓄积,阻隔不通的疾病,应当采用泻的方法治疗,如果不迅速正确施治,而被医术低下的庸医所误,就会导致死亡。人体的阳气,白天都运行于体表:清晨的时候,阳气开始活跃,并向外生发;中午时,阳气达到最旺盛的阶段;日落时,体表的阳气逐渐衰退,汗孔也开始闭合。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敛而拒守在身体内部,这时不要扰动筋骨,也不要接近雾露。如果违反了一天之内这三个时间的阳气活动规律,形体就会被邪气侵扰,逐渐困乏而衰弱。

【原文】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1],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风客淫[2]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3]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4]乃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冬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注释】

[1]薄疾:急迫而快速。薄,通“迫”,急迫。[2]客:邪气从外面侵入,如同客从外来。淫:渐渐侵害元气。[3]肠澼(pì):泻脓血,即痢疾。[4]高骨:腰间脊骨。

【译文】

岐伯说:阴是把精气蓄藏在体内,而不断地扶持阳气的;阳是从外部卫护人体,而使体表坚固紧密的。如果阴不胜阳,阳气亢盛,就会使血脉流动急迫快速,如果再感受热邪,阳气更盛,就会引发狂病。如果阳不胜阴,阴气亢盛,就会使五脏之气不调,以致九窍不通。所以,圣人调整阴阳的平衡,使其没有偏胜,才能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通畅。这样,就会使内外阴阳之气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耳聪目明,气机正常运行。

风邪侵犯人体,损害阳气,并逐渐侵入内脏,阴精就会日渐消亡,这是由于邪气伤害了肝脏。如果饮食过饱,就会使胃的筋脉横逆迟缓,而发生下泻脓血的痢疾及痔疮等病证。如果饮酒过量,就会造成肺气上逆。如果勉强入房,就会损伤肾气,腰部脊椎骨也会受到损伤。

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坚固致密最为重要。阳气坚固致密,阴气才能固守于内。阴阳不协调,就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作用,是养生的最高法则。所以,阳气过盛,不能固密,阴气就会亏损衰竭;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旺盛;如果阴阳分离而不能相交,人的精气就会随之而竭绝。

如果受到雾露风寒等邪气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所以,春天被风邪所伤,邪气滞留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被暑邪所伤,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秋天被湿邪所伤,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成为痿厥病;冬天被寒气所伤,到来年的春天,就必定要发生温病。这就是说,四时的邪气,会交替伤害人的五脏。

【原文】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1],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濡,胃气乃厚[2];味过于辛,筋脉沮[3]弛,精神乃央[4]。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注释】

[1]短肌:皮肤干枯,不润泽。[2]厚:反训为“薄”。[3]沮:败坏,衰败。[4]央:通“殃”,受伤。

【译文】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的营养。但是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过食五味而受到伤害。过食酸味,会使肝气集聚而亢盛,脾气就会衰竭;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就会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面色发黑,肾气就会失去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濡滞,胃气就会薄弱;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就会受损。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固密,这样,就会使骨骼强健,元气精纯。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能长久地享受自然的寿命。

金匮真言论篇

【导读】

本篇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阐明四时气候和五脏的对应关系,以及各类季节性疾病的发生;二、介绍一日之中各个时段以及人体各个部位的阴阳关系,说明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作用;三、论述人体、四时、五行、五色、五味、五音等之间的联系和对应情况。

【原文】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1]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故春善病鼽衄[2],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3]。

故冬不按[4],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注释】

[1]胜:克制。[2]鼽(qiú):鼻塞流涕。衄(nǜ):鼻出血。[3]痹厥:手足麻木逆冷。[4]按(qiāo):按摩导引。这里是指扰动筋骨的过度活动。

【译文】

黄帝问道:天有八方之风,人的经脉有五脏之风,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回答说:自然界的八方之风是外部的致病邪气,它侵犯经脉,产生经脉的风病,风邪还会继续随着经脉而侵害五脏,使五脏发生疾病。所谓的感受一年中四时季节相克的情况,指的是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冬胜春。某个季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气候,就是所说的四时相胜。

东风生于春季,通常引发肝脏的病变,病邪从颈部侵入;南风生于夏季,通常引发心脏的病变,病邪由胸胁侵入;西风生于秋季,通常引发肺部的病变,病邪由肩背侵入;北风生于冬季,通常引发肾部的病变,病邪由腰股侵入;长夏季节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通常引发脾部的病变,病邪从脊部侵入。

所以,春季邪气伤人,疾病多发生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疾病多发生在心脏;秋季邪气伤人,疾病多发生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疾病多发生在四肢。

所以,春天多发生鼻流清涕和鼻出血的病患,夏天多发生在胸胁部位的疾患,长夏多出现腹泄等里寒病,秋天多发生风疟病,冬天多发生痹厥病。

因此,冬天不做剧烈运动扰乱体内的阳气,来年春天就不会发生鼽衄和颈项部位的疾病,夏天就不会出现胸胁的疾患,长夏季节就不会发生腹泄一类的里寒病,秋天就不会发生风疟病,冬天也不会发生痹厥、飨泄、出汗过多等病证。

【原文】

夫精[1]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2],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3],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4],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5],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6]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7],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8]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注释】

[1]精:饮食所化的精华,人类生殖的原质都叫精。[2]平旦至日中:清晨至中午,即六时至十二时。[3]日中至黄昏:中午至日落,即十二时至十八时。[4]合夜至鸡鸣:日落至半夜,即十八时至二十四时。[5]鸡鸣至平旦:半夜至清晨,即零时至六时。[6]针:针刺。石:砭石。[7]至阴:根据中医理论,脾属土。古人认为天为最大的阳,地为最大的阴,即至阴,所以脾为至阴。[8]阴阳、表里、内外、雌雄:这些相对的名词都是用来取象比类说明阴阳的。输应:阴阳、表里、内外、雌雄发生相互对应、呼应的关系。

【译文】

精,是人体的根本。所以,阴精内藏而不外泄,春天就不会患上温热病。夏天暑热之时如果不能排汗散热,到秋天就会患上风疟病。

所以说:阴阳之中,各有阴阳。白昼属阳,清晨到中午,是阳中之阳;中午到黄昏,则是阳中之阴。夜晚属阴,日落到半夜,是阴中之阴;半夜到清晨,则是阴中之阳。人的阴阳之气也是这样。

就人体阴阳而论,外部属阳,内部属阴。就身体的部位来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就脏腑的阴阳来说,脏属阴,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属阳。为什么要了解阴阳之中各有阴阳的道理呢?因为只有据此来诊断四时疾病的阴阳属性,才能正确地进行治疗。冬病发生在阴,夏病发生在阳;春病发生在阴,秋病发生在阳。都要根据疾病各自所在的部位来进行针刺和砭石的治疗。所以,背部为阳,阳中之阳为心;背部为阳,阳中之阴为肺;腹部为阴,阴中之阴为肾;腹部为阴,阴中之阳为肝;腹部为阴,阴中的至阴为脾。以上都是人体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互联系和对应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是相应的。

【原文】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攸受[1]乎?

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故病在头。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音角[2],其数八,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脊。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3]者,谨察五脏六腑,逆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注释】

[1]攸受:所用。攸,助词,所。受,发生作用。[2]角(jué):五音之一。宫、商、角、徵、羽为五音,分别与五行相配,角属木,徵属火,宫属土,商属金,羽属水。[3]为脉:诊脉。

【译文】

黄帝问:五脏与四时相应外,都各有所用吗?

岐伯说:有。比如东方的颜色是青色,与人体的肝相应。肝开窍于目,精气内藏于肝,发病部位多在头部。在五味中属酸,在五行中属木,在五畜中为鸡,在五谷中为麦。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应,在天体中为岁星,它的疾病多发生在筋部。在五音中为角,在五行生成数中为八,在五气中为腥臊。

南方的颜色是赤色,与心相应,心开窍于耳,精气内藏于心,发病多在五脏。在五味为苦,在五行中为火,在五畜中为羊,在五谷中为黍。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应,在天体为荧惑星,它的疾病多发生在血脉。在五音中为徵,在五行生成数中为七,在五气中为焦味。

中央的颜色是黄色,与脾相应,脾开窍于口,精气内藏于脾,发病多在脊部。在五味中为甘,在五行中属土,在五畜中为牛,在五谷中为稷。与四时中的长夏相应,在天体中为土星,它的疾病多发生在肌肉。在五音中为宫,在五行生成数中为五,在五气中为香味。

西方的颜色为白色,与肺相应,肺开窍于鼻,精气内藏于肺,发病多在背部。在五味中为辛,在五行中属金,在五畜中为马,在五谷中为稻。与四时中的秋季相对应,在天体中为金星,它的疾病多发生在皮毛。在五音中为商,在五行生成数中为九,在五气中为腥味。

北方的颜色为黑色,与肾相通,肾开窍于前后二阴,精气内藏于肾,发病多在四肢。在五味中为咸,在五行中属水,在五畜中为猪,在五谷中为豆。与四时中的冬季相对应,在天体中为水星,它的疾病多发生在骨骼。在五音中为羽,在五行生成数中为六,在五气中为腐味。

所以善于诊脉的医生,能够谨慎细心地审察五脏六腑的变化,了解气血顺逆的情况,把阴阳、表里、雌雄的相应关系,条理分明地加以归纳,并把这些深奥的道理牢记于心,精心思索并灵活运用。这些理论是非常宝贵的,对于那些不具备学习条件或者并非真心诚意想要学习的人,千万不要传授给他,这才是医学理论的传授之道。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根据著名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的讲课录音及笔记整理而成。讲述《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医学特点,强调它是有别于《内经》而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
  • 本草纲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草纲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该书最早出自于李时珍之手,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共载药1800余种,其中1000余种为植物药,其他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上百幅,方剂万余首,其中约有8000多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主治、发明和附方等项。书中不仅考正了我国古代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药物进行了相对科学的分类,特别是李时珍对动物药的科学分类,说明他当时已具备了生物学进化思想。
  • 食物医药百科大全

    食物医药百科大全

    本书参考了众多医学古籍,同时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科学,力求言之有据、通俗易懂,从而指导大家合理采用饮食疗法,让无数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轻轻松松拥有健康,痛痛快快享受生活。
  • 传染病防治手册

    传染病防治手册

    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非典、口蹄疫、炭疽、水痘、麻疹……这些都是传播很广、危害性很强的传染病性疾病。如何不小心预防,就会对个人、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本书针对以上诸多传染病,介绍了它们的防治方法,可作为一般性科普读物阅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今嫁

    今嫁

    姜零染活的很惨。短短五年亲尝夫君背叛,外室上位,亲儿夭折,胞兄惨死的滋味儿。而这一切的不幸是她的夫君带给她的!所以,她亲手了结了那个男人,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短暂凄苦的一生。可睁开眼,她没在黄泉喝汤,而是回到了花红犹新的婚房里...
  • 夏季精灵

    夏季精灵

    这个青春朝气的校园里,隐藏着一个人间的精灵。在三个帅哥的相陪下,他们渐渐产生了感情,可是,面对三个人共同的追逐与相伴,她又要如何选择呢?她是谁?郑嘉阳还是徐珊珊?这个出现在夏季,统领于另一个王国的公主,她又要怎样面对宿命的安排呢?
  • 兵领天下

    兵领天下

    刘浩,一个来自21世纪的特种部队精英,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幸牺牲,却幸运的回到了东汉末年,在命运的安排下,卷入一场场激烈的斗争之中,为求生存,一步步成长为强者,且看他刘浩如何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个世界。
  •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将他们捧在手心,当做盆栽来浇灌养育,为他们浇水施肥、修枝剪叶、遮风挡雨,甚至早早地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殊不知,教育者的每一次强势干预都是对孩子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种破坏,盆栽的花草永远不可能像野花那样富有生命力!
  • 孟子评传

    孟子评传

    在儒学发展史上,孟子担当着“第二小提琴手”的重要角色。但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以及孟学内涵丰富而曲折,后人不仅对孟子生平事迹争论繁多,就是对孟子思想也多有歧解。面对孟学研究的这两大困难,《孟子评传(套装上下册)》一方面尽量汲取前人的成果,对孟子生平事迹中诸如师承、生卒、游历、著作等重要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尽可能澄清有关的争论等此外,《孟子评传(套装上下册)》将孟子思想列为王霸、经权、义利、舜跖、人性等五辨进行讨论,打破了一般从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研究孟子的呆板模式,较好地把握了孟子思想的特色和原貌,体现了作者刻意求新、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读来有严谨有序、耳目一新之感。
  • 紫渊之心

    紫渊之心

    紫渊七岁那年,便开始行乞。紫渊十二岁那年,偶然被一颗破碎的心脏砸晕。从此之后,便踏上一条交织着阴谋诡计和血腥暴力的道路。仰望……便是遮挡住天空中的血雨腥风。俯视……满是隐藏在大地下的污秽黑暗。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体验过伤痛欲绝的背叛,享受过九死一生的战斗。才能成就一世威名,奠定成神的基筑!这是一个属于紫渊大君的年代……
  • tfboys错了还能不能重来

    tfboys错了还能不能重来

    她在爱情童话里永远都是错的,她当不了女主角,她是个配角,失落,满满的失落,她恨暮雨溪,为什么,到最后呢,千玺的质疑,王源的浪漫告白,最爱的小凯的接受不了她,她会何去何从。想在本小说里有客串的,加我QQ哦,1535975772,本故事纯属虚构。
  • 完美乾坤传

    完美乾坤传

    人生短暂,眨眼即逝,修炼一途,就是不断打破天地束缚,不停地打破人体桎梏,达到极致,俯瞰岁月变迁,万物更迭。一个平凡地少年于平静地实世界中骤然崛起,踏上一条与众不同地修道之路,于万族争锋中脱颖而出,一步步登上绝巅,追寻心中存在地完美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