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琪看她身上穿的不过是居家的浅色衣裳,脸色微微一变,赶紧招呼人带她去换上颜色好一些的衣裳。
进宫可是大事,怎么能如此随意,回头宫里的娘娘怪罪下来,谁都担待不起。
赵芙苗没觉得不等见人的,但是诗琪坚持,她就只能回去换衣服了。
等那浩浩荡荡一群人进了竹香院,诗琪才低头,扯了扯书墨的衣袖,不满地看着她:“你这是怎么回事?”
“明知今日要进宫谢恩,怎么也不提醒王妃换宫装?”
诗琪见她不语,眼神却不以为意,伸出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王爷既然已经将你给了王妃,你自然应当随时提醒王妃,以免出了什么差错,你倒好……”
“这不是没事嘛。”书墨看了眼竹香院,不满道。
她好好的在王爷身边伺候,转眼就被分派到这里,怎么可能愿意,不过是赵府一个不受宠的女儿,何德何能用得着她来服侍。
若不是王爷亲口发话,让她以后都在赵芙苗身边伺候,打死她都不会来。
“怎么,书墨对本王的安排有何不满意?”
两人正争执着,身后响起一道温润的嗓音,听得诗琪和书墨两人脸色一变。
“王爷。”
“书墨若是觉得本王的安排不好,可与本王说说。”
元修冷漠看着书墨,本来他还觉得这丫鬟做事细心,也灵活,安排到竹香院还能做点事。
但是没想到她有这么大的怨言,以后王府里的当家主母都看不起,那她这是看得起谁的院子?
诗琪偷偷看了书墨一眼,只见她脸色苍白,两人毕竟是一起长大的,有心想要为她求情,刚准备开口,后面赵芙苗就出来了。
“额……”看着元修带着人出现在门口,赵芙苗有些迟疑地看了眼天色,还黑着呢:“我这是迟到了?”
“没有,刚好。”
元修看了一眼。
赵芙苗脸色还是有些苍白,穿着桃红色的广袖宫装,外面披着同色的披风,倒是衬得脸色红润了一些。
“怎么不穿那件宝石红的衣裳?”元修想着毕竟是大婚后进宫,颜色正一些,更为合适。
“啊?”赵芙苗扯着袖子:“不是说还有其他人也要进宫?”
意思就是不想抢人风头,太过于被后宫那些嫔妃留意到,可不是什么好事,说不定就死得早了,她可惜命得很。
元修不知想到了什么,点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身率先往前院走去。
赵芙苗一脸疑惑地跟在后面,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这王爷性子可真是阴晴不定。
上了马车,元修随手抽出一本书翻来看了起来,视线时不时落在对面跟座椅上有针扎似的,坐不安稳的王妃身上。
赵芙苗总觉得在这车厢里不自在,这么大的车厢,就她和元修两个人在里面,又不说话的,很尴尬。
于是掀开车帘,发现外面天色还是黑的,冬天天黑的早,亮的晚。
这会还早着,街上也没有小贩,倒是有不少赶着去上朝的大臣,大概是天冷的原因,大都是坐着轿子或是马车,右上角挂着各个府上的灯笼,灯笼上的字很大,隔着老远就能看到是谁家的。
赵芙苗对这个兴趣不大,看了一眼就收回视线了,靠在车厢上发呆。
车厢里暖炉烧的正旺,暖洋洋的简直让人犯困。
赵芙苗打了个哈欠,揉了揉膝盖,这会困得要命,腰又还酸着,怎么样都不自在。
正想着,腰上传来一阵按揉,扭头一看,从上车就开始看书的王爷这会坐在她旁边,正伸手给她按揉着腰。
“还难受?”元修见她直抽气有些不解。
赵芙苗很想说不是难受,是被你吓得,但是这话到了嘴边又收回去了。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社会,保命第一条绝对是该怂就得怂,绝对不能得罪你的衣食父母,必要的时候,抱着腿叫爸爸都可以。
“一会进宫,你和其他几位王妃要先去皇后宫中,然后再去母妃那边。”说着,元修顿了顿,看着不在意的王妃皱眉。
“要是遇到什么事,能忍则忍,不要逞强。”
赵芙苗点头,按照三王爷这地位,真遇到什么事不忍能怎么办?
她倒是想像那些穿越女主一样“啪啪”打脸,将那些妖艳贱货打的无颜生存,奈何实力它不允许啊。
“宫中那些娘娘想来也不会为难你。”
“哦。”
赵芙苗对这话持有怀疑,她二姐赵苁蓉嫁给了二王爷,而二王爷又入了皇上的眼,那些嫉妒、眼红的后宫嫔妃拿赵苁蓉没办法,她这个软柿子可不就是现成的靶子?
不找她麻烦找谁麻烦?
马车摇摇晃晃就到了宫门,元修看着同时到的二王爷,打了个招呼,就将赵芙苗接了出来,进宫不能带自己的车马,只能走着进去了。
“妹妹怎的瞧着气色不大好,可是没休息好?”赵苁蓉站在二王爷身旁,里面一身石榴裙,外面披着大红色披风,头上珠宝在宫门口灯火下闪得人眼睛疼,端是雍容华贵。
和她这个紧急培训了一个月的外门不同,从小就精心培养的大家千金,那份气质她是比不上。
“姐姐说笑了。”赵芙苗不太愿意搭理赵家的人,但是这个二姐不行啊,在赵家的时候就是二姐,结果嫁人后还成了二嫂,不管怎么样都是冤家聚头。
简直日了哈士奇。
赵苁蓉上下打量了这个妹妹一眼,眼里闪过一丝轻蔑,果然是庄子上长大的,打扮也小气,不说桃红色的宫装,头饰也简单,看起来素雅,一股的小家子气。
赵芙苗要是知道她的想法。那是看都不带看的,满头钗环,多重啊,脑袋摇一下,就怕掉个什么东西下来,要是在宫里面真掉下来,那可丢人丢大了。
或许古代的大家闺秀就是这么来的,不是端着架子,而是不得不端着。
正想再说上几句,打南边又来了一辆马车,挂在车角上,摇摇晃晃的是四王爷府上的灯笼。
来的是谁,自然不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