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回到养心殿又召见了几位朝中重臣,密谈了一个时辰。
当后宫众人都盯着养心殿的消息时,终于等来了两道圣旨,一道是送到翊坤宫的,一道则是永寿宫。
翊坤宫的娴皇贵妃用了晚膳后正拿起针线,给皇上缝制春装。
身边的淑兰见主子总是亲手做针线,劝道:“主子这样又何必呢,皇上的四季衣服都由专门的绣娘缝制,您送去养心殿,皇上穿没穿也未可知啊,这样不是熬坏自己的眼睛吗?”
娴皇贵妃淡淡一笑,“没事,本宫就是给自己找点事做,穿与不穿那是皇上的事,做与不做是本宫的事,一朝入宫这么多年了,要是不给自己找点事做,这漫漫长路该如何打发呢。”
淑兰见没法劝,只能宽慰地说,“但愿老天有眼,看到主子的一番痴心,只希望皇上能早日瞧见主子的好,而不是被那些......”
娴皇贵妃立即喝止,“淑兰!不许再说下去了!一路走来,到今天你是一路看着的,本宫走得有多辛苦,好不容易得了太后的欢心,至少以后本宫在这宫里,能体面的活到老。”
娴皇贵妃一想到皇帝总是对自己平淡,客气,不宠也不厌,心里虽有失望,也习惯了。
突然外面有小太监通报的声音,娴皇贵妃听通报说是吴书来带了圣旨来,立即去正殿接旨。
等宣旨的人都走了,这那拉氏的娴皇贵妃还定定地捧着圣旨跪在地上,心中情绪百转千回。皇后?她真的成了皇后了?以后自己就是大清的皇后,一国之母。
淑兰和夕颜一起扶着主子起来,走回内殿,待坐下后,翊坤宫上下便行大礼恭贺:“恭喜皇后娘娘!贺喜皇后娘娘!”
娴皇贵妃眼里也止不住笑意,“还没有举行封后大典,你们先别声张,以免被有心人利用了去。”
淑兰眼底噙着泪花儿说,“主子就是这样,做事从不张扬,总算老天开眼了,皇上也开眼了。”
那拉氏皇后新当然也很开心,别的不说,至少以后有了皇后的名分,和皇帝同居的日子也会变得多起来。
人逢喜事精神爽,那拉氏皇后眉眼含笑地吩咐下去,翊坤宫上下统统有赏。
同时皇宫里的另一座宫殿,永寿宫也同样上演着这样的喜事。
由新升任的总管太监李玉李总管,带着一队人马携了圣旨站到了魏佳馨的面前。
李玉大声宣读:“朕惟赞化宫闱,必赖柔嘉之质,尔令嫔魏氏、夙娴内则、侍奉深宫、淑慎有佳,深得朕心。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印封尔为令妃。钦此!”
“臣妾谢皇上隆恩!”魏佳馨接过圣旨,有点懵懵地起身。
李玉见此,心里想,估计是年轻轻地,就晋到妃位,有点意外,不过人精儿的他,依然满脸堆笑地说,“奴才恭贺令妃娘娘大喜!”
“先谢过李总管了!”顺手接过百合递过来的荷包,放到李玉手里,“还望总管不嫌弃拿去喝茶!”
李玉掂了掂感觉分量很重,心想这个令妃出手确实大方,以后在皇上面前说话可得多紧着这边儿一些。
魏佳馨站在原地看着李玉一行远去,嘴里反而叹了口气,“唉......”
琳琅已经出宫,现在她身边就只有百合和海棠贴身伺候了,见魏佳馨叹气,百合纳闷,看了海棠一眼,似是询问,海棠摇头也表示不解。
待回到内殿,百合听魏佳馨连着叹了几口气,问自家主子,“主子,荣升妃位不是该高兴吗?怎么您一直叹气呢?”
“唉!原本以为就做个嫔不大也不小刚刚好,一宫主位可以不用和其他高位嫔妃挤院子,省去不少麻烦;可是现在的我无子无势,做了妃位,岂不是要被那些挤破脑袋的人更加惦记了,看来,往后的日子就没这么平静了。”
现今宫里有了皇后,然后一位纯贵妃,往下四妃上便是嘉妃、愉妃、令妃了。皇后母族是出皇后的那拉氏,加上太后看重,而嘉妃和愉妃都是母凭子贵,只有魏佳馨两头都不占。
不过晋位到底是喜事,魏佳馨只有让海棠去开了库房,永寿宫上下不仅赏了银子,还赏了布料说让底下人做春装。
百合见海棠领着众人退出,只自个儿陪着,便劝道:“主子放心,只要有皇上宠爱,那些都不用担心,只是都这么久了,主子也该为后半生好好打算打算了,远的不说,就那药总该停了吧…”
魏佳馨闻言一愣,“你这丫头想什么呢?难道升了妃位,我就得必须生孩子吗?我可不想那么早生孩子,有了孩子就有了软肋,再说,就算生了孩子也不能喊我额娘,没意思,而且......而且我害怕!”
“害怕?主子怕什么?”百合不解,宫里的女人不都想给皇上生个一男半女吗,那样就可以固宠还可以指望后半生无忧。
“怕怀胎十月的辛苦,怕骨开十指的痛。以前先皇后在的时候,就想着日后年满出宫,然后去游历四方,最后归于平淡。后来阴差阳错,成了嫔妃,如今既然高氏已经殁了,对先皇后的情分已了。虽然那个想法很难实现,如果没有孩子还是有一点希望的。”
魏佳馨说着说着就陷入了自己的思绪里。
她到底想要什么?到底该怎么继续后面的日子?
“可是,先不说没有后妃出宫的先例,就算主子谋划成功,可主子难道舍得皇上吗?奴婢看得出来,这两年来主子要比以前在意得多,和皇上一起的时候,笑容也多了。”
百合继续分析道。
“真的吗?很明显?”
百合点点头。
永寿宫的主仆俩继续讨论着。
但是其他宫里就更热闹了,等了一下午的消息,居然一下爆出了俩,立后又封妃,不只是后宫,这下前朝都得引起骚动了。
立后本就是国家大事,之前养心殿密谈,几大重臣都明白。
这封妃就有点让众人意外了,不过圣旨已下,也没谁敢去让皇帝收回成命。
特别是礼部的官员,就有得忙了,封后大典本就繁杂,再加个封妃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