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左天佑早早的从仓库里走出来,呼吸了一口夏季清新的空气,然后换上运动服外出跑步。
回来后,看见有一位穿着老式军装,大约六十岁出头的老人坐在批发部门口的凳子上。
左天佑走到他面前问道:“您有什么事吗?”
“我是来进货的。”那位老人回答道。
左天佑说道:“您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我们批发部一般都要到八点才开门做生意的。今天还好我在这里值班,以后您还是迟点来,免得等太久了。”
老人回答道:“我是从红杉村来的。我们村离县城太远了,每天客车只跑一个来回,早晨六点到县城,下午四点半回红杉村去。我只能坐早晨的客车来进货,下午回去。所以才来早了,没关系的,我可以等。”
“我马上开门给您拿货。”左天佑拿出钥匙打开批发部的门。
开门的时候,左天佑似乎想到了什么,愣了一下。
红杉村?
“您说您是哪里的?”左天佑问了一次,因为他感觉这也太巧合了吧。
老人说道:“我是红杉村的啊,你没听说过吗?也是我们那种穷乡僻壤的地方,你们城里人没听说过也很正常。我们村再往东走就是梁城县的万里村了。”
在左天佑的耳朵里只听到了红杉村这几个字,心里就开始高兴起来,根本没听到老人后面说的什么。
因为1996年年底,有人通过红杉村发过一笔横财。这个人就是因为那次赚了钱过后,在香山县当起了包工头,慢慢的发展成为了香山县最大的房地产商,名副其实的香山县首富。
当然,他也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听人吹捧香山县首富的时候,才听说了这件事。
这一切都得从头说起,1996年初,两江市成立了一家名叫顶天药业的公司,这家公司是专门生产一种抗癌药物的。这种药里的主要成份是紫杉醇,而紫杉醇就是从红豆杉树的树皮、树枝中提炼出来的。
虽然这家企业有自己的红豆杉种殖基地,但由于气候的原因,造成他们种殖的红豆杉树所产生的紫杉醇含量不足,不能进行大量的采集。因此,这家公司在这一年需要收购大量的红豆杉树的树皮、树枝用于提取紫杉醇,才能满足生产。
顾名思义,红杉村就是因为村里有大量的野生红豆杉树而得名。
这时代,是一个信息闭塞的时代,根本没有人知道顶天药业正急着大量收购红豆杉树。
而重生的左天佑却知道。
耳听为虚,为了核实这件事的真伪,左天佑决定先稳住这位老人。
于是他对老人说:“您需要哪些货,我马上来给您拿货。对了,您姓什么?”
老人说他叫陈忠华,他从老式军装的上衣兜里拿出了一张事先准备好的进货单,递给了左天佑。
左天佑看了看进货单后,就对陈忠华说道:“没问题,上面的这些货我们库房里都有。您刚才说您是下午的客车回村里去,那您是下午再来拿吗?”
陈忠华立即点头说道:“那我下午三点来拿货,行吗?我还要去买点别的东西。客车是四点半的,我三点钟过来拿货正好拿完去坐车。”
左天佑点点头说:“行,我这就给您把货准备好,您下午直接来提货就行。”
陈忠华连连点头,转身就走了。
左天佑用最快的速度将货单上的货物拿到仓库的一角放着,然后就开始盘算起来。
现在最关键是核实是这个信息的真实性。这得联系上这家顶天药业啊。
怎么才能联系上这家公司呢?没有联系方式啊!
咦!电话号码?
对了,不是有114查号台吗?
想到这里,左天佑立刻用批发部的电话通过114查号台,查到了顶天药业采购部的电话,随即跟对方取得了联系。
对方是一位自称姓伯的工作人员接的电话,他确认了左天佑的信息是真实的,还说收购红豆杉树皮和树枝的价格是30至60元,具体的定价是以紫杉醇的含量来确定。而且有多少收多少,现金结算。
确认这一信息后,左天佑就开始打算怎么来做这笔生意了。
首先这个信息必须保密。
其次就是自己的收购价的问题,定高了别人会怀疑,定低别人不会做这个事情。最后,左天佑还是决定按香山县首富当时的收购价2元一斤来进行收购。
接下来就是运输方面的问题了。要做到信息保密,就不能用同一辆车将这些红豆杉树枝从红杉村送到两江去。左天佑仔细想了一下,决定分两次进行运输。也就是说,先租一辆货车到红杉村去拿树枝。把树枝运回香山县城后,隔一天再另外租一辆货车把树枝送到两江市去,这样不但能够完成这个树枝的生意,还能有效的保密。
决定好这一切后,左天佑放下心来,开始做自己的事情。
下午三点,陈忠华准时来到批发部的时候,左天佑给别人发完货刚刚坐下来休息。
看到陈忠华走进来,左天佑非常热情的招呼他坐下休息一会。并告诉他货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提货。
趁着陈忠华休息的时候,左天佑说道:“陈爷爷,听说您们村里有不少的红豆杉树吧。”
陈忠华回答道:“那玩意儿,满山遍野都是,多得很。树又不高,不能当柴火烧,没啥用。”
左天佑心里暗暗的高兴,他说道:“陈爷爷,我想跟您做个买卖。是这样的,我大伯在边疆省开了个酒厂,正在开发一种叫红杉泡酒的新品种。需要用到大量的红豆杉树枝,您能够提供给我大伯吗?我大伯说愿意拿钱来收购。”
其实红豆杉树含紫杉醇最多的地方是树皮,但如果将树皮给剥了树很快就会死去。后世的红杉村之所以见不到野生的红豆杉树,就是这个原因。左天佑不想为了赚钱而做这种伤天理的事情,所以他只选择了树枝。这样,在第二年树枝还会发芽长出来的。
“那玩意能泡酒?我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啊。”陈忠华有些疑惑。
“嗨,边疆是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口味和我们汉族不太一样吧。”左天佑只用这样的方式来给陈忠华作解释。
“哦,如果是那样的话,这可是好事啊。还可以让我们村里人找点闲钱。那你大伯打算多少钱收购啊?”纯朴的陈忠华根本就不能想明白为什么这些玩意还能卖钱,所以他也就不再多问了,而是考虑到了这个生意可以为自己的村民谋些福利。在他认为那些长在红豆杉树上的树枝都能卖到钱,已经是非常稀罕的事情了。
“他打算2块一斤收购,有多少收多少。陈爷爷,您看这样行吗?回头我跟我大伯说一说,您来帮他收,给您5毛钱一斤的辛苦费。您看成吗?”这是左天佑之前就已经想好的。因为陈忠华是本村人,由他出面来收购是最好不过。
果然,这话让陈忠华眼前一亮。心想这可是一笔大生意呀,村里满山遍野的都是那玩意,这得收多少啊?想到这里立即答应了这笔生意。
行了,计划成功了一大半。
左天佑让陈忠华先把树枝收过来,记下在哪家收的,收了多少。如果总共收满一吨,就打电话告诉他,他会到村里来树枝运走。如果一个月没有收满一吨,他就以一个月为期限到红杉运树枝。
在付钱的方式上,左天佑跟陈老爷子讲,因为要把货送到边疆省后,才能拿到钱。所以是否能在第二次来运树枝的时候,把第一次的钱结清。
没想到,陈忠华非常爽快的答应了。
左天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怕自己到时候没有那么多货款,只能先说好用这样的方式来付款。
其实这种方式在当时还是很常见的。比如粮站收粮食的时候可以开白条,今后凭白条到粮站拿钱。所以当时的人对这种方式并不是非常的反感,最关键是这钱你得给人家。
而陈忠华之所以能答应用这样的方式付款,原因其一是因为给了他这么高的报酬。其二是因为他看到这么大一个仓库,不可能为了几千块钱而赖账。
商量好生意之后,陈忠华就拿着自己的货物去乘车了。
陈忠华走了没一会儿,批发部的电话响起来了。
左天佑拿起电话,喂了一声。
电话那头传来了母亲的声音:“天佑?你怎么在批发部呢?”
“妈,你走后,我怕芳姐忙不过来,就过来帮帮忙。因为懒得来回跑,晚上我就住在仓库里面。”左天佑目前不打算告诉母亲陈芬芳的事情。
“哟!我儿子长大了,知道帮妈妈的忙了。谢谢你了,儿子。”李凤听到这个消息,真是让她有些吃惊。以前的儿子除了上学,从来不会管家里的事情,包括一些简单的家务都不会自己主动去做。而这个时候,儿子却主动的跑到批发部去帮忙,儿子的这个转变,让李凤的心情愉快了起来。于是她继续说道:“儿子想要什么礼物,妈妈回来的时候买给你。嗯!你之前不是说想要一块卡通电子手表吗?我们回来的时候给带回来。对了,你住在仓库那边,你的暑假作业怎么办?我和你爸可能还有段时间才会回来。”
左天佑一阵恶寒,心想自己心理年龄都快四十岁了的人了,还能戴那玩意?于是回答母亲道:“妈,我不喜欢那种卡通表了,也不用给我买什么礼物。我做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作业我都带到仓库这边来了,你放心吧,把我爸照顾好就行。”
挂了电话后,李凤感慨万千。儿子才十六岁,因为这次左浩然生病,他好像突然之间长大了,他已经知道用什么方式来为父母分忧了。
果然是应了那句话,是福是祸,只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