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如今闲言少叙,直说重阳节那日宫中设宴,众宫人都纷纷忙碌起来。彼时章琦的脚也已好得差不多了,一早便起来与太皇太后梳妆打扮。待用过早饭,众人觐见过太皇太后之后,太皇太后方带着众人往芙蓉圃而去。
彼时芙蓉圃内的芙蓉也开了好些,远远看去一片洁白,太皇太后笑道:“今儿的天也爽朗,花想必也开得精神。”皇后在一旁搀着太皇太后,忙也笑道:“正是呢,咱们待会儿进园子细赏,必定更好看的。”太皇太后笑道:“这是当然。这些花呀我是最看不厌的。”正说着,忽见天上飞来两只彩凤,在芙蓉圃上盘旋,众人都纳罕起来。皇太后笑道:“太皇太后前儿梦见了两只彩凤,如今就来了两只彩凤,真是奇了。”太皇太后已然笑得合不拢嘴了,忽然又见那两只彩凤飞往别处,继而倏然落下,众人忙都奇怪呢,却见那两只彩凤不偏不倚的停在了一棵梧桐之上,众人复又喜欢起来,都说这是好兆头。
太皇太后忙笑道:“咱们快去看看凤凰。”众人都想着这事新鲜,要看个究竟,遂都忙忙的跟着去了。来到梧桐树前,众人方才看出,那两只并非真的凤凰,而是两只凤凰风筝,虽是假的,倒也做的栩栩如生。太皇太后忙问道:“慧妃,这是怎么回事?”慧妃忙笑道:“回太皇太后,妾听闻太皇太后有此梦境,又见近日的风向适合放风筝,所以特地命人做了这两只凤凰风筝,以期太皇太后一笑,不想这风筝突然断了线。”太皇太后笑道:“虽是断了线,倒也吉利。”皇太后笑道:“正是呢。我记得这棵梧桐还是太祖亲手种下的,如今这两只凤凰又刚好落在这上头,这岂不是太祖有灵,预示大奕国运昌隆。”太皇太后听了越发高兴了,笑道:“咱们进园子玩赏玩赏。”正要去时,忽见皇帝也走了来,众人忙见过了。
皇帝笑道:“朕方才遥遥看见两只凤凰在这里,忽然又落了下去,便过来看个究竟。”太皇太后笑道:“这是慧妃的巧思。”皇帝上前看了看那两只凤凰风筝,笑道:“原来如此。”太皇太后又笑道:“今儿幸亏皇帝没带着百官,不然都该涌进来看稀奇了。”皇帝笑道:“太皇太后说的是,又稀奇又吉利的事情,他们自然争着看了。”皇太后笑道:“如今就请太皇太后进园赏花吧。”太皇太后遂带着众人往芙蓉圃而去。
一进园中,皇后便指着那些芙蓉木道:“太皇太后快看,这些芙蓉的枝干怎么都成了这副模样?”众人看时,果见那些枝条都有折断的痕迹,太皇太后便皱起了眉头,皇后忙问慧妃道:“妹妹,这些芙蓉木怎么都成了这副模样啊?”慧妃忙下跪道:“回禀太皇太后,妾听闻了太皇太后梦凰之事,便想着做两只风筝来应景,故而命人去请教国师,国师占卜之后,说以初开之花先行供奉神祗,今日必然再有祥瑞。妾听了这话,自想若能为大奕增添祥瑞,岂有不为之理?又想桂菊皆已盛开,唯有这三醉芙蓉含苞待放,便自作主张命人折了些在神前供奉,不想扫了太皇太后的雅兴,实在有罪。”太皇太后听完笑道:“既然是神旨,又确实有凤凰栖梧的祥瑞,我岂能怪罪于你,快快起身。”慧妃忙谢过了,正要起身时,忽见身旁的章琦伸手来扶,慧妃忙对她笑了笑,便搭着她的手起身。待起身时,慧妃见皇帝正对着自己笑,便也以笑回应,然则再细看时,却发觉皇帝笑看的不是自己,而是身旁之人,不免心里又添了一层气,不想这番情景又被皇太后看在眼里,而章琦却浑然不知。
太皇太后笑道:“这芙蓉是渐渐变色的,咱们在这花底下摆下桌椅,一边吃酒行令,一边赏这三醉芙蓉吧。”皇太后笑道:“不知太皇太后要行什么样的酒令呢?”太皇太后笑道:“太文绉绉的反倒为难自己了,不如击鼓传花吧。撷一枝芙蓉花,命人在屏风后头击鼓,鼓声一停,花落在谁的手里,谁就说个和花有关的事情,也不必拘于芙蓉花。或是往事,或是典故,或是题咏,或是笑话,都随你们,只是说得不好了,就得罚酒三杯。”皇帝忙笑道:“如此甚好。”
当下众人坐定,太皇太后手持着芙蓉花笑道:“芸姑,你去击鼓,省得他们暗地里派个人套我的典故。”说得众人都笑了,芸姑忙答应着,便走到屏风后头,背对着众人击鼓。鼓声一响,太皇太后便赶忙传与皇太后,皇太后又赶忙传与郑王妃,依次往下,待芙蓉花再次传到乐贤手中的时候,鼓声忽然停了,众人笑了起来,乐贤忙忙的起身要讲个故事,却听
太皇太后笑道:“慧妃也真是的,怎么就没备下枕榻。”众人正不知何意,慧妃忙要起身时,只听见皇太后对太皇太后笑道:“只怕天亮了郡主也还没说完。”众人方知太皇太后是在打趣乐贤,都笑了起来,乐贤自个儿也笑个不住。
太皇太后笑道:“你快说吧,别只顾着笑了。”乐贤笑道:“那我就说个玉簪花的故事吧。从前某地有姓顾姓杜两户人家结了世仇,有一年,姓顾的一户生来个女儿,单名一个玉字;姓杜的那户生了个儿子,单名也只一个玉字。那顾家心想:我女儿叫玉儿,你的儿子也叫玉儿,分明是想说我家的这玉比不上你家的那玉。因此一赌气,就将女儿当作儿子养,不但平日里作男装打扮,还为她请了个教书先生。如此过了多年,那两个玉儿都长得十六七岁了,便都上京赴考。谁知刚一到京中,便听见有一位姓刘的官家小姐,生的十分秀丽,正待字闺中。那刘大人趁着京中才子云集,便比才招亲,京中的读书人便都往刘府而去。那顾玉原是个女子,本不必去的,可转念一想,自己趁此机会试试身手倒也不错,因此也去了。彼时刘大人出题,众才子作文,那刘大人批阅了一夜的答卷,见杜玉才思敏捷,便选中了他,又请了太师做媒。那刘小姐持有一对玉簪,因听见他父亲择定了杜玉,于是遣人送去一支玉簪以作定。谁知顾玉杜玉又住在同一家客栈,那送玉簪的人来到客栈,便问掌柜的:‘你这里可有一位某地的杜玉公子?’不想那掌柜的将‘杜’听成了‘顾’,只当是找顾玉的,正要说‘有’呢,忽然想自家店里还住着一个杜玉,唯恐听的不真办错了事,遂忙道:‘我这里是住着一个某地的顾玉公子’,正要说‘但也还住着一位某地的杜玉公子’的话,却被那送玉簪的打断了。原来那送玉簪的是个急性子,又听得不真,竟也将‘顾玉’听成了‘杜玉’,听见掌柜的说有个顾玉,便赶忙接话道:‘正是这位了。’遂忙忙的催了掌柜的带他去见顾玉,将玉簪及刘小姐的心意一并转达。那顾玉既是女子,便不想误人终生,遂来至刘府告知刘小姐实情,那刘小姐羞愤难当之下,竟投水死了。彼时刘家的喜事已经传了出去,刘大人不好失信于人,又见顾玉并非自己择定的杜玉,且也长得秀丽,便认了顾玉作女儿,仍嫁与杜玉为妻,仍以那对玉簪为定,又命顾玉杜玉二人见了面,他二人皆认准了对方。谁知消息传回原籍,两家父母都不情愿,一起上京反对,顾玉杜玉见此生难以缔结连理,便相约投水而亡。两家父母被他们的真情感动,决定放下世仇,将他二人连同玉簪一起入葬,那坟墓上不久便长出了一棵树,所开之花形色皆与那对玉簪相像,故名玉簪花。”
乐贤说完,饮了门杯便坐下了。席间众人听了,都感慨了一番。太皇太后又笑道:“以后你们给乐贤定亲事时,可千万别派了急性子去。”说得大家都笑了,遂又继续行令。一时令鼓想起,众人忙又传起花来,这一次鼓声停的时候,花正停在太皇太后手里,众人笑了起来。太皇太后笑道:“那我就讲一个吧。从前有个妇人一直没个孩子,于是她就天天拜佛,终于有一天,菩萨给她托了梦,让她在自家院里种荷花,等到花开之日她便能怀上,又说此乃天机,若泄于旁人便不灵验了。那妇人梦醒之后,真的就在床边看见了三颗莲子,次日一早便赶忙的种了一颗,没多久就发了芽,长势倒好,不想快开花时,忽然刮了大风,把邻居家的树枝刮断了,那断枝不偏不倚,刚好就砸中了那妇人的荷叶;等到第二年的时候,不想忽然长了虫子,把叶子啃得光光的,自然又开不成花了;等到第三年,好不容易长得枝繁叶茂了,你们猜怎么着?”乐贤忙问道:“可是又刮风了?”太皇太后摇摇头,道:“正巧那妇人去她哥哥家喝喜酒,回来之时只见那些荷叶都没了。”慧妃忙问道:“这又是怎么回事?”太皇太后便道:“原来那妇人的丈夫自外归来,见了他母亲,他母亲因说想吃荷叶饭,她见院里就有荷叶,便都摘了去做荷叶饭。”乐贤忙笑道:“那她不就没有莲子了吗?”太皇太后笑道:“正是呢。妇人连种三年皆不见花开,便跑到庙里求问菩萨,当晚菩萨就显灵了,说:‘第一年,你对邻居不满,恶语相向,我便作法刮起大风,压倒你的荷叶;第二年,有一个饥肠辘辘的老妇人路过你家向你乞食,你家中有饭却不肯施舍,赶走了那个老妇人,我便作法降下虫灾,啃食你的荷叶;第三年,你趁丈夫出外冷落家姑,我便作法让你丈夫早日回来。凡此种种,皆是你自己的因果。’妇人听了,连忙像菩萨忏悔,祈求菩萨再赐莲子,可菩萨却没有再给她。然而妇人梦醒之后,决定改过向善,孝顺婆母,乐善好施,一年以后,她家院里的水缸突然就开满了荷花,第二年她便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众人听了,都点头不已,太皇太后饮了门杯,便看着芙蓉花笑道:“这芙蓉也渐渐红了,咱们继续行令吧。”于是又命芸姑击鼓,众人忙忙的又传起花来,那鼓声忽高忽低,时快时慢,久久不见停歇,众人生恐那花落在自己手里,都争着往下家送,席间欢笑声不断,一时鼓停,却见那支花擎在了章琦手里。
章琦忙起身笑道:“只好讲一个罢了。一家子有两个媳妇,大儿媳妇嘴巧,小儿媳妇嘴笨,做婆母的自然就偏疼大儿媳妇,那大儿媳妇仗着家姑疼她,时常暗地里欺负小儿媳妇。一次,大儿媳妇身子不适,需要艾草调养,因见小儿媳妇新种了一盆艾草,便对她婆母说:‘昨夜媳妇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老神仙,说我要是用家里的艾草调养就好得快,要是用别处的艾草调养就好的慢。’那做婆母的听了,便满家里寻找艾草,结果就见小儿媳妇养了一盆,那时小儿媳妇出门了,做婆母的也不等小儿媳妇回来问她,就摘了那盆里的艾草给大儿媳妇服用。谁知那大儿媳妇服用了,非但没好,反而闹起了肚子。待小儿媳妇回来,做婆母的就忙着问她:‘怎么你的艾草吃了会闹肚子?’那小儿媳妇听了便很是不解,忙问道:‘我何曾有艾草了?’做婆母的听了又气又急,指着那盆里的艾草问她道:‘这不是艾草是什么?’小儿媳妇便道:‘这哪里是艾草,分明是野菊花嘛!我见婆母时常动气,特地种了好下火呢!’”
众人听了笑将起来,章琦忙饮了门杯坐下。皇太后却笑道:“慧妃也该吃些野菊花降降火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