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是百官之首,虽然权高位重、却很容易成为一个受气包——天子怪你、下面的人也会怪你!
文官集团虽然属于太子系,但并不是人人都忠于太子,有不少人效忠的其实是鹿公。因此当天子下令惩处鹿公时,鹿公的嫡系终于不在沉默。
“脱了官服,在让本宫穿起来可就难了,陛下不如稍等半个时辰。”
“大胆狂徒,本官看你是真的疯了。”镇守神州的骠骑将军李兴秋,是李氏的支柱之一——李兴秋对神州府军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天子。
“识时务者为俊杰,鹿公何须如此执着。”刘鹰豹开口劝道。
“陛下,废相乃国之大事,应当问问太子的意见。”孙翰文虽然不赞成鹿公的观点,但显然也不愿意看到鹿公被打压下去。
“陛下,臣也认为不妥。鹿公德高望重,岂可因弹劾李氏而获罪,到时天下万民会怎么想,难道朝廷是李氏的朝廷吗?”中立派系的旗标人物赵浩炎直接炮轰李氏。
文官集团终于不在沉默,纷纷开始声援鹿公。
本已决定用强的天子,又开始迟疑起来,这让一旁的鹿公忍不住摇了摇头——当今天子的才能是不错的,但处理朝政时怕这怕那、过于在乎得失,总是喜欢妥协、然后不断的改变自己的决定,这也是当年烽烟四起时,天子束手无策的原因之一。
“陛下,皇太孙亲自领军斩杀都尉李铮名,并且命楚王和晋王领数万大军围住了二皇子的府邸、皇太孙殿下则亲领数十万大军围住了太尉府邸。”一名内侍慌张的跑上来喊道。
内侍的话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其中以李氏心中的恐惧最大。
天子的脸瞬间阴沉下来——天子一直以为在皇宫这一亩三分地,他就是绝对的统治者。但内侍的话直接打碎了他的自信——内侍这样堂而皇之的在朝堂大喊大叫,显然是受到了有心人的指使,正常流程应该是内侍悄悄把消息先告诉给天子。
“你找死。”安俊浩能调动数十万大军,鹿公显然是帮凶,所以听到消息后李正宁直接暴走。
“你动本官一下试试,保证李氏九族会陪葬。”鹿公不冷不硬的顶了一句。
“骠骑将军听令,立刻聚集金陵郡的府军赶往太尉府邸,有反抗者格杀勿论。”天子实在没想到安俊浩会有这么强的能量,如果可以选择,他肯定会选择退步,但问题是他已经没有选择——天子已经许下血誓,所以不是安俊浩死就是天子死!
“臣遵旨。”这是与李氏生死相关的大事,李兴秋自然不敢耽搁,立刻转身跑了出去。
“卫尉听令,速持朕的虎符传令禁军,命青龙军、白虎军和玄武军赶赴二皇子府邸,有反抗者格杀勿论;朱雀军和羽林军赶赴太尉府邸,有反抗者格杀勿论!”禁军分为五军,每一军十万人,禁军上下大多都是皇室子弟——尤其是军官,十个里面有九个半是皇室子弟!
“陛下,禁卫是皇室禁军,不是陛下的打手。”大宗正的话犹如突然而来的暴雨瞬间冲向天子心中的火焰。
“此子已经成为皇室的灾星,不杀他皇室肯有灭族之祸。”虽然大宗正在皇室德高望重,但天子还是选择了无视——天子显然非常相信自己对禁军的掌控,在天子开来、即便大宗正提前布局反对,支持他的人依旧会超过八成。
有禁军和府军支持,天子显然认为赢的肯定会是自己。
“臣遵旨。”郑景自然不会把大宗正看在眼里,因此当天子放弃妥协后,立即领命前去传令。
“祸国殃民的是你才对。”大宗正对天子的一意孤行显然动了真怒——在大宗正看来,天子此时的举动完全是在动皇室的根基。
“大宗正已经老了,稍后你自己请辞吧!”天子显然认为自己胜券在握。
大宗正看了眼天子,闭上眼睛不在说话——天子能牢牢掌控禁军,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太子,若不是太子处处忍让、天子对禁军的影响力绝对不会这么大。
皇室少壮派的军官大都把太子当成是皇室的骄傲,这些人是太子的铁杆支持者,只是因为太子本身没有试图掌控禁军,所以这种忠诚才没有暴露,天子和太子两人也并不知情;忠于天子的皇室成员大都年龄已经比较大了,这些人大都在禁军担任高阶军官。而军队里面掌握实权的往往是一些低阶军官,所以若是高阶军官失去对低阶军官的控制,那么天子就会失去对军队的控制权。
天子当年之所以会让太子监国,一是因为自身伤势过重,二是因为局势糜烂、重伤在身的天子没有精力和雄心去解决帝国的危机。如今伤势痊愈后,天子已经恢复雄心壮志、自然不甘心在当隐居幕后。
太子羽翼已丰,天子想拿回自己的权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天子自然不想放弃,即便因此会导致皇室损失惨重也在所不惜!
“殿下,骠骑将军亲自统领五万府军朝太尉府赶了过来。”金陵郡由于是天子的居住之地,因此也被称为帝都。金陵郡有内外两座城墙,外城墙环绕整个金陵三十六县之地、内城墙环绕金陵县,金陵县是皇室、贵族和百官的居住之地,因此无论是府兵还是乡兵,在金陵县都驻扎了大量的军队。
整个金陵郡虽然有府兵二十五万,但金陵县常驻的府兵只有五万,得到天子的授意后,李兴秋一方面立即传令金陵郡的府兵赶往金陵县,一方面立即统领金陵县的五万府兵赶往太尉府。
“都督分兵八万随本宫前去迎敌,齐王则领军攻打太尉府,如无必要尽量不要杀害李氏的嫡脉子弟。”这是一场权力之争的战争,这场战争无论结果如何都代表太子建立的平衡体系彻底奔溃。
对李氏和天子而言,如果早知道安俊浩能调动太子系的力量,那么天子和李氏显然不会轻易就朝安俊浩出手——即便要出手也会做好完全的准备,但如今后悔已经晚了,天子不得不正面亮剑。
身为九战神之一的李兴秋显然并不是浪得虚名之辈,他敢凭借五万大军逼近被围困的太尉府,是因为他认为禁军能快速赶来支援——禁军全都驻扎在金陵县,只要天子一声令下便可快速赶赴战场,而以天子对禁军的掌控程度,调动禁军显然不会有任何问题。
对门阀而言,禁军和乡兵是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刀,所以李兴秋自然乐意见到乡兵和禁军血拼——这也是李兴秋不等其它县的府兵聚集,就领着五万人就进兵太尉府的原因之一。
天子虽然不惜一战,但天子并不希望通过战争解决这场危机,天子显然是希望凭借实力震慑安俊浩妥协,但李兴秋显然是希望尽快发生战斗,从而在给禁军和乡兵带来强大损失的同时尽量避免府兵的损失——神州的府兵,李氏对金陵郡的府兵掌控力度最强、同时金陵郡府兵的战力也远强其它郡。
“殿下企图弑君,尔等难道想跟着它一起找死吗?还不立刻放下兵器投降,可免尔等一死。?”看到安俊浩时,李兴秋不仅没有行礼,反而直接给安俊浩戴了顶谋反的帽子。
“你倒会恶人先告状,你勾结二皇子囚禁皇爷爷和父王,竟然还有脸来指责本宫。”大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子弟,所以才知道太子对禁军的影响力,至于安俊浩、则是因为他在禁军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低层将领,所以才知道太子在禁军之中的地位。
门阀集团的两条腿,一是府兵、一是门阀世家亿万年积累的底蕴——门阀的底蕴一是仙人、二是精心打造的私兵、三是数代积累修行物资,门阀的私兵虽然数量不如府兵、但质量远强于府兵。
太子平定四方的叛乱时,太子所掌控的乡兵已经强于府兵,但太子出手打压门阀时依旧极有分寸就是因为顾忌门阀底蕴的缘故。不过府兵在怎么弱,也是门阀的一条腿,所以安俊浩自然不会放过打断李氏一条腿的机会。
李兴秋显然并不知道禁军可能是猪队友,因此他主动挑衅安俊浩无疑是飞蛾扑火的行为。
李兴秋急于交战是为了让禁军和乡兵两败俱伤,安俊浩急于交战则是为了趁机解除李氏对帝都府兵的控制——因为一旦让天子和李氏知道禁军的情况,天子和李氏要么妥协、要么就联合它门阀出动私兵配合府兵给安俊浩致命一击。
“螳臂挡车不自量力,说得正是殿下。”在李兴秋看来,有仙界仙人站台的二皇子,堪比天命之子,太子父子的挣扎没有任何意义。
“杀!”安俊浩显然不想在耽搁时间,否则一旦天子和门阀集团反应过过来,那么想要灭掉这支府兵显然就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了。
“李兴秋,当年若无太子殿下,你岂有命在,你这忘恩负义的小人,本王定把你千刀万剐。”安俊浩下令后,齐王第一时间朝李兴秋杀了过去——齐王和李兴秋当年有不小的私人恩怨,齐王有不少族人就是死于李氏子弟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