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跃和张翠山将俞岱岩回武当派后,立刻前往偏房向师傅张三丰禀告相关情况,张三丰带着一众徒弟前往查看俞岱岩的情况。
张三丰为俞岱岩稍一搭脉就放心下来,将他扶坐起来以后,在其背后为他运功疗伤。
张三分缓缓将内里输入俞岱岩的体内,俞岱岩经过张真人的真气走过几个大周天后,便可以开口说话了。
张三丰,回手收气,缓缓说道:“岱岩,这段时间你就留在山上好好养伤,大概一个月就能痊愈了。”
俞岱岩恭敬回道:“多谢师父!”
刘跃看俞岱岩已经能开口说话,终于放下心来。
众位师兄弟考虑到俞岱岩还需安心静养,一阵关怀过后便都散去了。
当天夜里,刘跃始终无法睡着,一个人悄悄来到院子,仰望天空,心有所感。
“想我刘跃,一直自负武学天赋奇高,自认早就超过了门内的师兄弟们,可是这次下山随便遇到一个人,都如此厉害,看来我真的是坐井观天了,必须再加把力才行。”刘跃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
“这次下山,与那使大力金刚指的高手过了数十招,虽然始终不敌,但对《太极拳》领悟却到了另外一种境界,我何不想乘此机会,闭关修炼?”刘跃心念至此,就再也遏制不住闭关的念头。
当今武林,能够忍受闭关之苦的,屈指可数。闭关的生活起居差点倒没什么,主要还是不能和外界的人有任何交流,寂寞之苦才是闭关最大难题。
古往今天,会选择闭关的,无一不是天赋刻苦俱佳的天纵之才,碌碌无为之辈连平时的练习都完不成,就更不用谈闭关。
而刘跃这次要选择的,更是闭关里最恐怖的死关。
太极不成,誓不出关。
刘跃下定决心以后,心中的躁动终于平静下来,沉沉睡去。
时间一晃,一周过去了,在度过了武当近十年来最热闹的日子——张三丰九十大寿后,刘跃边去偏房拜见师父张三丰,禀明了自己的打算和意图。
张三丰听完以后,眉头微皱:“跃儿,武学之道,最忌焦躁,必死关是不是太冲动了点?”
刘跃双膝跪地,恭敬回道:“禀师父,徒儿这次下山,才知天之高,海之阔,深感自己武功卑微。这次与那使大力金刚指的人交手,感悟颇多,想乘次机会必死关,直达武学真谛,还望师父应允。”
张三丰见刘跃心意已决,而且闭关练武也是好事,就没有再阻止:“去吧,尽早出关,师父等你武学大成之日,和师父好好切磋下!”
张三丰一想到,刘跃这一闭死关,少则三、五年,多则数十年,师徒要分开这么久,心中不免戚戚然。
刘跃一头磕在地上,久久不起来,说道:“是,师父,徒儿一定尽早出关。”
……
刘跃告别张三丰后,又一一去到各位师兄那问安,并告知了自己要必死关的事。
当一切都处理完后,刘跃一个人去到武当后山,来到了往常练功的“尚武坪”。
这个“尚武坪”就是因为刘跃长期在这练功,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参与任何其他事,门内的师兄给取的名字,意指这是武当最崇尚武学的地方。
尚武坪旁边有个山洞,是刘跃练武时居住的地方,家什棉褥,一应俱全。
刘跃回忆起自己这次下山与人拼斗的全部过程,想着自己与那使大力金刚指的高手交手的每个细节,一丝若有若无的灵感,出现在刘跃的脑海中,说不明,道不清,却十分渴望。
刘跃定了定神,抛开杂念,缓缓站起身来,双手下垂,手背向外,手指微舒,两足分开平行,接着两臂慢慢提起至胸前,左臂半环,掌与面对成阴掌,右掌翻过成阳掌,自言自语道:“这是太极拳的起手式。”
跟着一招一式的演了下去,口中随着动作叫出招式的名称: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勾步、手挥琵琶、进步搬拦锤、如封似闭、十字手、抱虎归山……
当刘跃使到第七招“手挥琵琶”之时,只见他左掌阳、右掌阴,目光凝视左手手臂,双掌慢慢合拢,竟是凝重如山,却又轻灵似羽。刘跃突然之间有了感悟悟:“太极拳是以慢打快、以静制动的上乘武学,不能以常理视之。”
他武功本就极高,一经领会,越练越是入神,但见刘跃双手圆转,每一招都含着太极式的阴阳变化,精微奥妙,实是开辟了武学中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约莫一顿饭时分,刘跃使到上步高探马,上步揽雀尾,单鞭而合太极,神定气闲的站在当地,一套拳法练完,精神愈发健旺。
他双手抱了个太极式的圆圈,自言自语道:“师傅说过,这套拳术的诀窍是‘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松腰垂臀、沉肩坠肘’十六个字,纯以意行,最忌用力。形神合一,是这路拳法的要旨。”
刘跃读每一句口诀、练每一个招式,都令他有初闻大道、喜不自胜的感觉。这次下山,对他的裨益实在是太大了,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给他打开了一道新的武学大门。
刘跃重头再打一遍太极,心中默念着师傅对自己的嘱咐:“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当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串,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刘跃想起他与那使大力金刚指的高手对决时,其实已颇得太极三昧,只是他原来武功以成定势,拳招中棱角分明,未能体会太极拳那“圆转不断”的意境。
刘跃武功天赋本就奇高,关键处一想便透,回忆起太极拳的使用经验,登时便有领悟。
心中虚想着那太极图圆转不断、阴阳变化之意。随即左圈右圈,一个圆圈跟着一个圆圈,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正圈、斜圈,一个个太极圆圈发出,拳劲之强,惹得狂风四起,落叶乱飞。但又随着拳劲“圆转不断”,四散的落叶又随着狂风聚拢在刘跃周身。
当刘跃收劲罢拳,只见周身的落叶缓缓飘下,刚好在刘跃的周身围成一个整圆。
刘跃见此情景,心中相当欢喜:“看来,这太极拳我已领悟七八成了,再往后,就是时间打磨,练至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既然《太极拳》已领悟大半,刘跃遂开始琢磨那一头雾水的《太极剑》,刘跃回到洞中取来了一把木剑,提在手中。
刘跃回忆起师父所教剑法时的情景,当下站起身来,左手持剑,右手捏个剑法,双手成环,缓缓抬起,这起手式一展,跟着三环套月、大魁星、燕子抄水、左拦扫、右拦扫……一招招的演将下来,使到五十三式“指南针”,双手同时画圆,然后又接第五十四式“持剑归原”。
刘跃练完,却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这种慢吞吞、软绵绵的剑法,怎么能用来对敌过招?”
刘跃再次尝试,从头到尾再把《太极剑》演练了一遍,可是这次与第一次所练的完全不同,虽然每个小节没变换,但前后的顺序差别可就大了,一套练完,好像完全是另一套剑法一样。但刘跃可以肯定,师傅打第二遍的时候,也是这样。
刘跃从小天赋异禀,任何招数,看一次就会,绝不会有错漏,更何况想这种前后颠倒,左右穿插的错误,绝不会发生。
刘跃越是想不明白,越是坚持练。
就这样,寒来暑往,一眨眼,十年过去。
这十年里,除了第一个年头,张翠山还有来看过自己,自此以后,五哥就再也没来过了。
刘跃心中疑惑,见到来给他送饭的道童,每每询问五哥的相关情况,道童都说五哥出门给师傅办事去了。
刘跃醉心武学,连武学上的东西都没想通,也就没有在这种事上追问下。
在这十年里的第九个年头,刘跃《太极拳》大成的那一天,他终于领悟了《太极剑》的真正奥义,“在意不在力”“神在剑先、绵绵不绝”,《太极拳》与《太极剑》殊途同归,都是以力御力,以弱胜强的招式。
《太极剑》一经领悟,便已大成。
在最后一个年头,刘跃将《太极拳》与《太极剑》融会贯通,再将《纯阳无极功》的特性融合进去,自创了一套《无始太极决》,一举登顶当世顶级宗师之列。(张无忌最后隐退的时候才22岁,就不要说刘跃26就这么牛不合理了。)
至于现在,他和张真人孰强孰说,那真的只有比过才知道了。
看来,是时候出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