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走向世界
了解中国史重要,了解世界史同样重要。不读中国史就不知道中华文明何以能延续至今,不知道中国何以在历史上长期保持大国地位,而不读世界史则不明白中国近代的耻辱和剧变在过去是如何一步步种下因果的。
介绍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书籍很多,但是这些书籍大都把中国和世界分开介绍,而在介绍世界各国时,又把各国历史分开,很多人看了世界史却不知道外国同时期对应的是中国哪个朝代,各国之间事件先后也同样混乱不清。在社会上经常可以听到印度阿育王早于亚历山大,特洛伊战争发生在秦始皇时期,蒙古骑射手大战欧洲板甲骑士等常识性错误。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史书都把世界各个文明孤立地介绍,往往只注重本国的纵向对比,而忽视和同时期世界的横向对比。这种世界史与其叫作世界史,不如称为国别史。我认为世界史应该是全人类发展的历史,而不是由各个国别史组成的历史,一个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放到同时期世界历史背景下才能更好地分析原因和影响,任何国家、任何文明都不能脱离其他文明而独自发展。
人类的历史证明,文明交流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国家就算再大,其资源和人力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和世界各国更多交流,才能获得更多相互学习和帮助的机会;越能有效吸取其他国家文明成果的地区就越是发达地区,而在古代交流相对隔绝的黑非洲、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就是相对落后的地区,世界上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小部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行,必有我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些都是上古先贤的至理名言,正是闭关排外导致中国走向落后。清末时期,为保持天朝上国的优越感,清政府将西方文化视为“邪教”和“奇巧淫技”,连修铁路都被视为会“障我风水,失我险阻”。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结果被抨击为“溃夷夏之防”。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张之洞等洋务派提倡“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英国建设汉阳铁厂,英方要求化验中国铁矿石,张之洞却认为化验铁矿石有损国威,不肯化验,结果最后炼出一堆废铁。为了维护天朝的架子,中国不但没能赶上外国,反而被积极学习西方、做了中国千余年学生的日本超过,最终酿成被日本欺压的耻辱和惨剧。
世界之大,国外总有中国所没有的东西,认清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背离历史真相只会在歧途中越走越远。昔日的霸主英国和当今的霸主美国,他们就坦承自己的文明是从其他文明继承发扬来的,不会为了虚荣心不肯学习外来文化;日耳曼民族在罗马时代还是一群野蛮人,但并不防碍他们吸收罗马文明的成果;欧洲人也不否定自己曾经落后,并划出黑暗时代,但他们通过交流学习其他文明的成果,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当年落后又怎么样,不妨碍现在的领先。对于一个人来说,自卑和自大都是不可取的,只有自强才是硬道理;对国家和民族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吸收别国文明的先进之处,同时发扬自己文明的精华,才能让国家强大、民族复兴。而如果一味地维护心中自大情结,对别国文明成果不屑一顾,最终只能越混越差。
随着人类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曾经无尽的世界变成现在的地球村,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势不可当,任何拒绝与世界接轨的国家,都将被世界孤立而淘汰。在全球化的今天,研究世界史和中国史交流也显得特别有意义。要走向世界,首先就要了解世界,好比要去猎熊就要找个了解熊习性的人,而不是找个自大地认为人类能徒手和熊比力气的人。只有同时了解中国和世界,认清中国在世界的历史地位,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只有以时间为顺序,才能明白各个文明互相交流产生的因果关系。因此,我将以时间为主线,在全球史的框架下重点叙述中国史,通过介绍外交战争、经济贸易、技术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将原本孤立的各国历史连接起来,分析同时期各国文化的差异与特色,各国所处的维度,尤其是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展现出中国如何影响世界,世界如何影响中国,来进一步了解历史,了解国家和文明的兴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185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