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草原之上,刘毅与贞德并排慢走着,也许不为目的,只为在你身边。两人默契的没有讲话,只是慢慢的走着,享受着身旁之人带来的温暖。
这几日两人没有过牵手,也没有过拥抱,因为这些注定不会在他们这里实现,当然也是为了他们所在的地位。
独处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看着远处逐渐变大的小黑点,二人都知道,这算得上约会的时间就到此结束了,下次便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至于有没有下次也说不定。
“启禀陛下,贞德女皇,一切安排就绪。”二人早就不再女儿姿态,帝王气势显现。
长久相处只为离别,二人相视而笑,踏上了回邺城的道路。
回到邺城,为了做好隐蔽,两位帝王便服,夹在在诸多百姓中进城,悄无声息的来到了郡守府。
原本小小的郡守府现在站满了人,顶尖文臣谋士多如牛毛,整个头脑团中,除了远在中南的周瑜全部都到齐了,北军八校,南军,袁绍军团,曹操军团均数到达,而贞德这边也将暗中的实力全都拿了出来,除去罗马著名的前后三巨头之外,四十五个罗马军团的长到场了二十五个,当然其余人自然是在罗马境内了。
而大汉的这边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世界第一的罗马是如何的强大,也看出了彼此之间的差距了。
郡守府的高台之上,刘毅手持玉玺,贞德手持传国手杖,共同起誓,愿以同盟,如有背叛,不死不休!双方在厚厚的合作事宜上一一写下了各自帝王的大名。
至于具体的细节,二人也不想知道,因为太多了!他们做为帝王要做的不是去指挥他们如何如何的去做,而是尽可能的协调,让所有人都围绕共同的目标去前进,要不然以两国的实力,若是刘毅和贞德不在了,那国内都足够他们争数十年的了。
罗马这边的前后三巨头,六人均是历史上的帝王,大汉这边的袁绍,曹操,刘备,孙氏也都是历史上的帝王。别看现在是风平浪静,一旦刘毅和贞德不在了,世界大乱也就开始了。
同盟合作一签订,贞德便立刻出发返回罗马了,而诸多的军团在离开邺城之时,也是分批次的返回,骑兵走陆路,其余的走海陆,不到百日便从大汉返回了罗马。
贞德带着四十五个罗马军团开始肃清国内,一直逼近到阿拉伯帝国和俄帝国的边境,当然这也是半年之后的事了。
而原本修生养息一段时间的大汉,也在贞德离去之后,正式进入战略储备阶段了。与另一个帝国之间的战争,所需的战略物资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凑到的。尽管有罗马的支持,但是用诸葛亮的话说,“用自己实力打下来的地方,以后谈判也有底气些。”
为了面对之后的俄帝国,整个大汉的情报人员也是疯狂的进入俄帝国,毕竟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俄帝国,虽然被大汉从中将鲜卑人的疆域抢了过来,但是对于庞大的帝国来说,损失了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疆域,就是不痛不痒,因为现有的三分之二的地区才是俄帝国的精华区域,这样的精华区域相对于大汉来说,也是无比巨大的,相当于原本的大汉十三州。
整个俄帝国虽说人口不多,但单是最近情报传来的五个重骑兵军团,十个重步兵军团,十个轻骑兵军团,二十个轻步兵军团,以及成千上万的普通军团就能看出,帝国与帝国之间的战争,动不动就是上百万人参战,而战场还远离大汉本土,虽说综合国力大汉还压俄帝国一头,但是这样的战争一旦失误,那便是举国灭亡。
别以为大汉和罗马刚签署了同盟协议,但是一旦大汉被俄帝国击败,那么迎接大汉的便是其他帝国的疯狂入侵,就如同历史上的鸦片战争一般。
现在摆在刘毅面前的李儒刚刚呈上来的战略储备书。刘毅一一翻看,越看越是动容,上面明确写出,一年半的准备时间,除去国内部署的百万防御地方军之外,还要出动一百五十万精锐部队前往俄帝国的战场,而这一百五十万中,没有一个是普通军士。
除去轻步兵,轻骑兵,轻弓兵三大基础兵种外全有十六个精锐军团,北军八校尽数而入,只留下南军与御林军守卫。这也是赌上了刘毅全部家当的一场战争。
至于领军人物,还在商讨当中。不同于武将之间的比武争位,谋士们也是暗暗发力,百万级别的大军团作战,一辈子也遇不上一会,任何人都想去拼一把。
当然刘毅本人肯定是要留在洛阳的。在众人的商议中,最后就只能兵分三路,袁绍军团一路,曹操军团一路,中央军一路,各自都拥有最高行动权,至于总领全军的当然是中央军的李儒了人,手持刘毅赐给他可斩任何人的天子剑。没办法,谁让名义上最高官职是李儒呢,出去李儒派谁去总领全军,其他人都有不服。
待物资齐备,来年开春之日便是大汉出兵之时。
俄帝国这边,在鲜卑之战过后,便知道始终要和大汉一战,即使大汉不出兵,俄帝国也要出手,毕竟名义上鲜卑可是俄帝国的。
彼得一世,也就是后世尊称的彼得大帝,是如今的俄帝国皇帝罗曼诺夫手下的头号大臣。在大汉准备战争的时候,他们便闻到了硝烟的味道,大汉无数的情报人员进入俄帝国,其实早就落在罗曼诺夫眼中。
不过在罗曼诺夫眼中,大汉的这些并不为虑,很简单,大汉最擅长的兵种无非是骑兵,大汉铁骑可是举世闻名的。而俄帝国最为拿手的便是重骑兵,重步兵等高防御兵种,十分的克制大汉骑兵,又是本土作战,这也是罗曼诺夫轻描淡写的原因所在。
让罗曼诺夫没想到的是,尽管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大汉依旧出兵,至少有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