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天天气炎热,生意不好,连朱大爷这种清洁工也跑来趁火打劫,企图讹上林阿姨一笔。林阿姨虽然表面上还在苦苦坚持着,但内心里其实她也是一颗玻璃心。而且她这颗玻璃心分分钟都有要碎掉的感觉。千万次,她真怀疑这猪年里是不是“诸事不宜”呢!
曾经看到有那么几家店铺没有生意,而店主却一直天天都在照常营业,苦苦坚守。林阿姨心中很是纳闷:都没有什么生意,店主还在坚持个啥呢?
记忆中最清楚的一个案例,是在林阿姨居住的二期工程的一个门市。他们那个小区的住宅楼是兴建在“坡上”的,就是在3000亩大型社区的最高处。业主回家都是要爬坡登上那排石砌梯子回去的。住宅楼建在山上,山下就是临街的一排商业门面了。
那是五年之前,林阿姨就看到她们二期小区车库左手边第四个门面是一家小小的婚庆公司。大概有10个平方那么大的一个长方形门面。楼上有阁楼可以住人。店主也是一个30岁左右的妹儿。大概有160厘米高,48公斤重。瘦瘦高高的个子。经常穿一条深蓝色,或是灰白色的,比较素净的连衣裙。显得干净利落。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儿子。经常来店里玩。或者说这个妹儿也是想着一边做点小生意,一边照顾到家庭,想看好自己年幼的孩子。
一开始,这家小店开业的时候,门市外面的坝子里也是每天都摆满了两排花篮,还有各种各样的鲜活的盆栽。比如仙人球,仙人柱,观音莲,石莲花;凤梨,铁兰,君子兰,蝴蝶兰,风信子,百万小玲,勋章菊,富贵子,富贵竹,幸福树,绿元宝。还有玫瑰,月季,康乃馨等等。店外摆放的盆栽也算是品种齐全,应有尽有了。店内模特穿着各种各样洁白的,粉红色的,大红色的,亮黄色的婚纱,整齐划一的罗列两旁。
那时,小店新开了,引来不少的人气,每天都可以看到店主的老公从花卉市场拉回来一车的新鲜盆栽。可是这样的好生意仅仅只是维持了半年的时间。人们似乎总是喜新厌旧的。只见得店主门前的那些盆栽由先前的每天几百盆之多,到后面逐渐的减少到只有几十盆,十几盆。到后来没有盆栽了,只有少量的玫瑰百合康乃馨等常用鲜花在售了。生意不好,门可罗雀的日子里,林阿姨每天路过这家婚庆公司的时候,就看到店主坐在门前的麻将桌前,跟左邻右舍的药店老板,窗帘店,装修公司老板一起打麻将。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久好久,大概有一两年之久。林阿姨就纳闷了。没有生意她还坚守个啥?
直到有一天,林阿姨需要帮别人买一束玫瑰花送给朋友。林阿姨就跟店主寒暄时了解到,原来是店主自己家的住房出租给别人了。一开始这店主是想着一家人住这门市的阁楼上,下面门市可以做生意。这样一举两得。既可以住人,又可以做生意。住宿和做生意两码事都离得近又方便。自己原来的住房还能租给别人收租金。所以她家生意不好的时候还能坚持下去一两年之久。最终可能是店主自己的住房租期满了,所以他们一家人都搬回去住了。所以终于结束了那桩早已没有生意的生意。
而现在仿佛是轮到自己的情况让别人纳闷了。当别人来问到这个问题时,林阿姨就感到很尴尬,无言以对。
比如那天,一个天天都要路过小店的老太婆,她郑重其事的走过来,莫名其妙的就问道:“哎妹儿呢!我想问哈儿你啊!”林阿姨就问她有什么事?她就说:“怎么我天天都往这里过路,我看到你这里没得什么人来买东西呢?”林阿姨赶紧用眼神制止了她还有的,没有说出来的那后半句话就是:“怎么你这里没有顾客,你还在继续坚持开店呢?”
分分钟的,林阿姨又何尝不是都在想着要放弃了。要把店转出去。今天林阿姨又在同城网上发布了店铺转让信息。信息发布出去一秒钟,就收到了两个中介公司的骚扰电话。林阿姨赶紧的又在信息最前面标注了一个“中介勿扰!!”的提示。然后就是收到了同城信息网上的APP 咨询信息,又是手机短信咨询,又是打来电话咨询的。每当这个时候,林阿姨又不想转让店铺了。
林阿姨觉得接待这些在网上咨询看房的人好麻烦,而且到头来也是徒劳无益。像自己当初那样从网上看到转让信息,就立刻说干就干的人真是太稀有了!
最关键的是,之前林阿姨也在网上发布过几次店铺转让信息。看看能不能把这店转让出去。第一次是林阿姨的店还在办相关的经营许可证。因为听别人说这店不该接过来。所以林阿姨就一边办经营许可证,一边在网上发布了转让信息。林阿姨正在等待经营许可证发放的过程时,居然收到了发许可证单位的电话,问林阿姨是不是在网上发布了消息要转让这个店?林阿姨心想怎么这么快连监管部门都知道了自己要转让店铺。因为按照要求,在许可证许可的经营时间范围之内,店铺未经许可是不能转让给他人的。吓的林阿姨赶紧删除了网上的转让信息。
但实际上,做不下去的店铺人人都在转让,天天都在轮换。不可能不转让。不可能不周转。就像林阿姨当初也是从别人手上转让过来的一样。只要两厢情愿,一个愿意转让,一个愿意接手,这生意就可以做成了。
问题就是在于,林阿姨的转让信息就是有人在举报她。有人在“作怪”。有人在“套路”她。林阿姨想,这么点儿一个小小的“店”不至于让别人煞费心思。够不上角色吧!
林阿姨这个报刊亭的前任老板刘师傅,他是一个身高只有135厘米的50岁的残疾人。在转让店铺给林阿姨的时候,他曾经暗示林阿姨说,隔壁邻居的陈老师有点“那个”。至于到底有点什么,林阿姨当时也无法完全体会过来。反正感觉刘师傅对陈老师这个隔壁邻居,有点积怨很深了。
在林阿姨的报刊亭右手边1米之遥,并排着一个比林阿姨这报刊亭大一点点的,约摸4平方米的小小的“爱心亭。”林阿姨的报刊亭与这个爱心亭中间,只间隔了一棵银杏树。爱心亭的老板,就是让这里的人无比羡慕的陈老师。路过此地的各种退休的和没有退休工资的老头,他们谈起陈老师来都是一脸的羡慕和夸赞。他们羡慕陈老师是区县的退休老师,退休工资一个月有4000多!
见笑了!因为这里的人一般都是下岗工人,农转非,各种工厂退休人员等等。他们的退休工资或有或无,总之远远没有陈老师4000多块钱的退休工资高。好比前面我们谈到过的在机电厂退休了,现在还在做清洁工的彭大爷。他一谈起陈老师,那个满脸的羡慕和巴结之情,那副呲牙咧嘴的嘴脸,仿佛嘴角都要扯到脑袋后面去了。还总是带一句口头禅:“他一个月4000多的工资比我们高,他还舍不得耍也!”
陈老师,65岁左右的年龄,165左右的身高,55公斤的体重。精瘦精瘦的老人体型。脸上的皱纹经络分明。陈老师有知识有文化,有退休工资。一个让人敬佩的人民教师。据说陈老师已经在这个“爱心亭”经营了两年了。他的亭子里也是主营香烟和饮料这两种商品,跟林阿姨的店里是绝对的大同小异。奔着“睦邻友好”,远亲不如近邻的崇高景仰,林阿姨初来乍到之时,林阿姨的老公就慕名前去拜访过陈老师几次,烦请他多多关照,多多指教!之后林阿姨也过去跟陈老师促膝长谈,虚心请教这做生意之道。林阿姨唯恐自己后来后到,有什么后知后觉的地方,怕陈老师不肯赐教。
陈老师果然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林阿姨说,现在我们两家的生意不好做了,是因为对面开了一家808管家超市。当时还没有开谊品生鲜超市。然后林阿姨的话题中不免又提到了自己这报刊亭的前任老板刘师傅来。没想到陈老师一听到“刘师傅”这三个字,就从他原本安稳的小躺椅上撐了撐身子,扭过头来朝林阿姨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冒火三丈的喊道……具体他们之间都结下了些怎样的梁子了。想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林阿姨不便再问,相信陈老师也绝不会详细再谈的。
陈老师在这里守店的敬业精神着实让林阿姨钦佩啊!来这里守店已经一年多了,林阿姨坚持每天早上六点钟来开门,去年冬天人多的时候,林阿姨早上五点多钟就提着早饭来开门了。林阿姨来的这么早,但是,每每的,林阿姨来开门的时候,陈老师的店总是已经开门了,而且店里灯光明亮。一派“正在营业中”的景象。到了晚上,林阿姨估摸着这个地段的下班族路过之后就人烟稀少了。一般九点钟左右就打烊了。可是每当林阿姨下班的时候,陈老师从没有下过班。因此,林阿姨从不知道自己的隔壁户是几点开门营业,又是几点关门歇业的。
而且,林阿姨看到陈老师每天早上都是在公厕去打水洗脸刷牙,然后把洗脸帕晾嗮在两个亭子中间这棵银杏树上的枝丫上的。陈老师的衣服也是在公厕那边去打水过来,然后蹲在店门口洗了又晾嗮在银杏树上了。陈老师每天下午会关门一分钟,到对面的808管家超市去买一把九毛钱的晚间打折的菜。然后就飞跑过来开门。然后林阿姨看到陈老师中午是用微波炉热饭吃的。有一次,林阿姨看到陈老师的头型都长成了万分丑陋的“瓜皮头”了,陈老师都没有时间去理发。
于是有一天,林阿姨就看到了一个电影里的情节画面。一个老头儿背了一个军绿色的工具包,他来到陈老师的小店门口。陈老师端了他那把小躺椅在旁边的老银杏树下,那老头儿就拿了一条半新不旧的白围腰给陈老师围上了。然后老头从他那工具包里拿出刀具,一刀一式的在那儿给陈老师剃头了。老头儿说陈老师在他这儿剃头都剃了十几年了。上门服务才收5块钱一次。要知道小区里面理发店里理发一次,有会员卡的,打折之后最低都是30块钱一次了。而且你看陈老师把头发理了,自己拿个盆子到公厕去打盆水过来洗了就完事了。既省时又省钱。
陈老师这样起早贪黑的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度年如日。把店当做自己的家,真是难能可贵。更加让林阿姨钦佩的是,他那吃苦耐热的精神。虽然说陈老师的爱心亭在两棵大树下好乘凉,可能没有林阿姨的报刊亭里面那样火热。但是,也不至于让陈老师多年以来连一把大蒲扇都舍不得给自己买吧!最热的时候也只见他手上拿张烟盒纸块在努力的扇动。而且那情景看得出陈老师当时肯定也是很热的。林阿姨在最热的时候,就看到陈老师满脸通红的端个小板凳坐在屋中间,上衣的短袖衣扣全部解开了,满脑门和周身都在不停的冒出汗珠子来。地上有陈老师不停的泼上的一盆又一盆降温的凉水。每到夏天,陈老师的脸就会“黑”上那么几个月,到了冬天又会“白”回来。
林阿姨就不免在心中暗自感叹:“这就是他们五十年代的人那种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