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你不会喜欢我,就像我不会喜欢你一样,可在转身之后才发现,你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都有自己缺失的部分,上天安排这样的相遇,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彼此补充完整。不管岁月如何漫长,即使都是寒冷的夜,也能感受炭火浓浓的暖意。
粽子里的乡愁
文/琦君
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硷。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硷味的灰汤粽。那股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
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雨淋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
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什么肉吃呀。”
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现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少年小鱼
文/侯拥华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世上只有妈妈好》
每天傍晚开晚饭的时候,小鱼就会从学校里溜出来,走很远的路,跑到网吧。他推开门,并不完全进去,只眼巴巴地望向吧台——他期待着我能抬起头看他一眼,给他一缕温暖的目光,或是浅浅的一个微笑。每次他来,我就会丢下手里的活儿,抬起头对他说:“小鱼,你又想妈妈了?”
小鱼便很虔诚地点点头。
小鱼每次来,并不玩游戏,他只是为了看我一眼,然后转身飞快地跑掉。
每次看见他消瘦的身影和寂寞的眼神,我的心就一颤,真想拥他入怀。
小鱼的家并不在这座海滨之城,而是在遥远北方的一座深山里。深山里,没有河流,也没有小溪,到处都是石头和树木。这条可怜的小鱼到哪里去游泳呢?
小鱼出生前一天,妈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是一个宽阔无边的蔚蓝大海,妈妈站在海边举目望向远方,一条调皮的小鱼在她的脚边轻轻咬着她的脚丫,不忍离去。第二天小鱼就出生了。妈妈便给他起了一个奇特的名字——于小鱼。
“小鱼是游向大海的。亲爱的小鱼,你什么时候才能在大海里游泳呀?”望着襁褓里不会说话的小鱼,妈妈禁不住这样对他说。小鱼听不懂妈妈的话,只会咿咿呀呀。
半年后,爸爸、妈妈离开了家乡,到县城里打工去了。把小鱼留给了爷爷、奶奶看管。为了小鱼游向大海的梦想,爸爸、妈妈有许多事情要做。一年后,妈妈回来看小鱼的时候,小鱼已经会蹒跚走路了,可是小鱼还不会叫妈妈——他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或许他已经忘了妈妈的样子。妈妈只是抱了抱小鱼,亲了几口,很快就又走了。小鱼还没有和妈妈亲够呢,妈妈就走了,望着妈妈远去的背影,小鱼眼睛里只有空落落的失望。剩下来的时间,孤单的小鱼只有和年老的爷爷、奶奶为伴,而陪他玩耍最多的是院子里那只叫老黑的狗。小鱼一哭、一笑或者一叫,老黑都会冲黑洞洞的屋子汪汪地狂吠几声。多半时间,奶奶是不会出现的,奶奶有忙不完的活儿。
三岁的时候,小鱼被妈妈带到县城里上幼儿园。小鱼的幸福日子终于来到。小鱼和爸爸、妈妈住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出租屋里,最大的家具就是一张双人床。屋子虽小,可是很温暖。每天一早,小鱼就坐在妈妈的后车座上,一边和妈妈说话,一边用好奇的眼睛望向熙熙攘攘的四周。每天放学后,小鱼就站在幼儿园门口,盼着妈妈早点来接她回家,可是每天妈妈都是最后一个出现。天要黑下来的时候,妈妈才骑着一辆叮当作响的自行车慌慌张张地赶来。
6岁那年,爸爸、妈妈和小鱼商量,离开小县城到南方去。小鱼眼睛睁得大大的,不解地望着他们。妈妈看了看小鱼,高兴地对小鱼说:“因为这里没有大海,我们只有把我们家的小鱼送到大海边,我们家的小鱼才会奔向大海,在大海里快乐地自由自在地游泳呀!”
为了小鱼成长的梦想,爸爸、妈妈把小鱼带到了这座海滨之城,然后把他送进一家临近海边的私立学校。一个月妈妈才来看望小鱼一次。
班里有几个像小鱼这样的孩子,想妈妈想得厉害的时候就会哭,可是小鱼不会。想爸爸、妈妈了,小鱼会推开窗户,让咸湿的海风吹进来,望一望远处的大海——他想,这一刻,爸爸、妈妈或许就在远处某一艘渔船上忙碌着。渔船很小,只能看见冒出海面的尖尖的桅杆。小鱼的眼泪便像咸涩的海水,扑簌扑簌,无声地默默地从眼睛里落下来,灌进嘴巴里。此刻,小鱼的心里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汹涌。班里有个叫小莫的男孩悄悄对小鱼说,想妈妈厉害了,他会拼命地打游戏,只有沉迷在游戏中他才会把妈妈忘掉。可是,小鱼没有游戏机,但小鱼知道网吧里可以打游戏。
那个夕阳西下的傍晚,小鱼第一次找借口从学校里溜出来,跑了几条街道,才找到一家网吧。
推开门的那个瞬间,小鱼愣住了。小鱼望着坐在吧台后面的我,轻轻叫了一声——妈妈!
可我并不是小鱼的妈妈,只是和他的妈妈长得有点像罢了。
那天,我拉小鱼坐在身边,听小鱼讲他和爸爸、妈妈的故事。
再后来,每次看见小鱼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就想流眼泪。
我没告诉小鱼我的故事。我也有一个和小鱼一样大的,长得虎头虎脑的男孩子,现在他还在老家深山的一座石头房子里读书。我也想把他带过来,送进和小鱼上的那家一样好的私立学校。但是现在我攒的积蓄,还远远不够他来到这座海滨小城生活和上学所用。作为一个背井离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打工者,这何尝不是一种奢望呢?
载于《意林》
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一个孩子,而是无数个留守儿童内心对父母的渴望。可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似乎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那些出外打工的父母,又何尝不在想念孩子呢?
笔中情缘
文/[美]丹·皮诺克 孙开元编译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罗曼·罗兰
那是1999年的一天,天气炎热,万里无云,我正在埃塞俄比亚的一座桥上站着,忽然一个男孩朝我跑了过来,并且做了个自我介绍。
“我叫马里斯特·德里斯,”他说,“我帮你体验一下埃塞俄比亚人的生活。”说完,他灵巧地把一个编织手链绕在了我的胳膊上。“不朝你要钱——只是交个朋友,好吗?”
“好的,马里斯特。”我回答。
“谢谢你。”马里斯特高兴地说道。
这座桥离巴哈达尔市不远,横跨源头是塔纳湖的青尼罗河水流湍急的主河道。马里斯特刚刚放学,想找个机会练习一下英语。
我低头看了看这个由绿色、黄色、红色三种颜色编织而成的精美手链,然后又看了看眼前的男孩,他的脸上带着灿烂的微笑,容貌可爱,有着一头浓黑的卷发。我知道他的祖国历史非常悠久,当欧洲人还在用泥和草盖房子时,他的祖先就开始建筑石头宫殿和优美的石像了。
“这些颜色有什么含义?”我问。
“绿色象征土地,黄色象征教堂,红色……红色……我想不起来了。也许你会自己弄清楚的。”他咧嘴笑了笑。
然后,他朝我要一支钢笔。
“只要一支钢笔?”我说,“我在非洲遇到的孩子一般都是要钱和好多东西。”
“是的,只要一支钢笔。我们没有笔就没法上学。我那支今天用坏了,家里很穷,没钱再给我买一支。我真的很想上学,我想以后有一天能当上一名医生或是会计师,所以我必须要学习。你能送我一支钢笔吗?”
我旅行时喜欢带一盒圆珠笔,于是我给了他几支。他高兴极了,再次咧嘴笑了起来,虽然圆珠笔不如钢笔好。
“说一下你的地址,我会给你写信的。”他说。
“嗯,不过你最好给我女儿罗曼妮写信,”我答道,“她和你年纪差不多,我想你们俩肯定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讲给对方。”
回到南非开普敦不久,我女儿就收到了一封信,信封上贴着几张花花绿绿的邮票,还带有免邮费标志。信是马里斯特写的。
“我最亲爱的朋友,”信是这样开始的。他的信是用英语写的,带着漂亮的阿姆哈拉语的书写风格,他在信中谈到了他的家庭、巴哈达尔的村子和他以后成为专业人才的梦想。罗曼妮看到信后很高兴,立刻给他回了一封信。
就这样,两个孩子断断续续地互相通了几年信。可是后来,罗曼妮寄出的信没了回音。他离开学校了吗?也许他去一家农场干活了,附近没有邮局。抑或者他和很多乡下孩子一样,去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乞讨了,埃塞俄比亚在很久以来都是这么穷。
渐渐地,马里斯特成了我们记忆里的一部分。
2011年,我正在南非自由州省的旅行途中,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当时我正在开车,没想接这个电话,但是铃声响个不停,我只好把手机拿了起来。
“你好,”一个声音在电话里说,“你是丹·皮诺克先生吗?”
“是。你是谁?”
“我是马里斯特·德里斯,你在埃塞俄比亚尼罗桥上遇到的那个人,还记得我吗?”
“当然记得了。”我说。
“我是在你的个人网站上看到你的电话的。”他说道。由于这里的信号很差,所以他向我问了电子邮箱。
“我会给你发邮件的。”说完,他就把电话挂了。我一时很纳闷,不知道在那座桥上遇见的那个瘦得皮包骨的穷孩子现在怎么能上网,还能打手机。
几个星期过去了,我没看到他发来的电子邮件,但是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收到了一封。
“亲爱的皮诺克,很高兴我又能和你说话了!我试过很多次给你发电子邮件和打电话,可直到现在才能发出。那天能打通电话真是幸运,从上次通话到现在这些天你过得怎么样?”
马里斯特在邮件里说,他最初想去荷兰学习,但是因故没去成。后来他去了伦敦,在过去四年里一直在那里。他在邮件的最后讲了他最好的消息:
“我正在伦敦布鲁内耳大学学习,学的是注册会计师的课程。我们以后保持联系,上帝保佑你和你的家人。再有,谢谢当年你送给我那几支圆珠笔。
你的真诚朋友,马里斯特。”
载于《意林》
有些东西对自己来说可有可无,可是最别人来说,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愿我们都可以播撒爱的种子。
只在身份证上叫帖怡诺的姑娘
文/雪炘
名不见经传的战争,力所不能及的青春,沿途狂奔。
——张嘉佳
一
我就读的大学是民办贵族学校,有钱就能进,一年对外的广告费就成百上千万,学生中多见的是富家子弟。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性格乖张、视钱财如粪土,什么事都敢做,而且喜欢欺负弱小和高破坏。
云小雪可谓是当中极品。
云小雪是她的尊姓大名,在身份证上叫帖怡诺。初识她的人,都会迷糊,问她到底叫什么。她总回答得云淡风轻,身份证用来泡男人,尊姓大名讨生活。
让她感到羞辱的是,每个正式场合,她都感觉自己在泡男人。
最初认识并记住她,是因为每次上课点名都缺她,点名结束她才大摇大摆进来。最终使她一举成名的是有一次她在教室睡着了,上课时老师使劲点她的名;她被同学从梦中推醒,站起来就说:“老子今天没兴趣!”
全班目瞪口呆。
“你叫帖怡诺?”毛概老师扶了扶眼镜问道。
“我叫云小雪。”她清醒地说。
“那帖怡诺是谁?”老师又问道。
“我的身份证。”她回答说。
哄堂大笑把老师的眼镜震掉了。
最终,我们了解到身份证上不是她的名字,但一直改不过来。
老师说:“名字只是个代名词,以身份证为准。”
谁料,她立马说:“老婆也是个代名词,你能允许自己老婆睡在别人床上吗?”
她家是做广告的,每年不算捐资,光免费给学校做大型广告,就够校长感恩戴德的了。所以,这件事也没引起事端,就那么过去了。
二
云小雪之前不住我们宿舍,搬过来也是因为我。
新生入学那天,因为我想用军训的时间,给未完成的小说一个结局,所以惊动了系主任。可是,他觉得我是来捣乱的,不会给学校带来积极因素。于是,我就和他顶了几句,校领导们就盯上了我,我的名字也开始被传颂。
最终,我在学期末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文学竞赛,并且获奖了。表彰大会上,我夺过主持人的话筒说:“社会要想和谐稳定发展,就必须严厉打击连表面都看不透的文化教育者,不能让他毁掉我们的青春和未来!”
云小雪第一个站起来欢呼,一个箭步飞上台,拎着我狂转好几圈,差点使我患上眩晕症。
此刻,全场掌声雷动,久不停息。
刚刚成人的黄毛丫头,哪懂反思和收敛,只知道谁让我不爽,我就跟谁斗争到底。但我爸每月工资就几千块钱,跟云小雪不能比,所以我早做好了卷铺盖走人的准备。
可是,学校始终没有追究这件事,大概不想不打自招吧。
自从云小雪搬过来,就使劲跟我拉同盟,最后我们宿舍变成了尽人皆知的共产阶级组织。除了牙刷和内裤,东西都是通用的,只要打声招呼,知道不是外人拿的就行。一个人出了事情,全体总动员,每次压轴的必是云小雪,因为她比我们都有杀伤力。
她的口头禅是,你是让老娘在这里杀了你呢,还是让老娘在床上杀你?最终,以最丑恶的形式,将对方杀个片甲不留。
半年总结下来,我们跟女生的交集为零,有点专搞男生的感觉。这得从云小雪的属性说起,她一个学期谈了21场恋爱,甩了23个男生,因为有两次是同时谈两个。我们还没有记住她上个男朋友,她就已经从下场恋爱里脱身,拉我们去酒吧高歌了。
大二那年,她说美术系来了个牛人,想考中央美院,结果考了六年才委屈来到这里,她想去认识一下。我们都纷纷摇头,让她积点德,别把自己玩得孤独终老了。
她便破口大骂,你们这群女人,只有被男人玩的份儿!
我们集体用力回击,切——
三
张晓峰,男,24岁,美术系10级(2)班学生,住在男生2号公寓222室。
经过追踪调查,云小雪将这组数据摆在我们面前。
舍友惊呼,果然是个二货。
我说,真是本命年,看来命中注定难逃此劫啊。
我们以各种形式见过他。瘦瘦高高的身量,长得干干净净,一派斯文的样子。我跟云小雪说,你真的要想好;我以前喜欢高个子男生,所以总是找班里最高的,我以为自己真的喜欢他,可他喜欢我后,我才发现从没喜欢过他。
云小雪大笑说,看到没有,女神也做过缺德事哎!
但她还是将缺德事一干到底。
我们宿舍跟男生2号公寓隔路相望,每晚熄灯前6秒,云小雪就打开窗户大喊,我叫冷然,对面的男同胞们,喜欢我的就留灯吧,我的心动男生是张晓峰!
此刻,只见对面楼上的灯瞬间全黑,她就彻底笑疯了。
她把宿舍每个人的名字,都这样循环喊一遍,后来每次熄灯前,对面的男生就把头齐刷刷地伸出窗户。
冷然是出名的急性子,看她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就把她的头摁在窗外,大喊,我叫云小雪,身高150,体重145,一头黄色短发,衣服黑色控,外配墨镜、口香糖和血红色唇彩;我从第一眼就喜欢张晓峰,不管你是否为我留灯,我都要去你家!
刹那间一片漆黑。
全体骚动、欢呼,云小雪和冷然打成一团。此刻,一道手电筒的光斜打进来,听见有男生喊,我叫张晓峰,身高180,体重136,喜欢穿白色的衬衫,是骑着王子的白马;我想留灯给你,可是电闸师傅不给力,明天中午湖边见好吗?
那晚,比除夕夜还举国同庆,害校领导亲自来镇压。
四
我们知道那段话不是张晓峰说的,可他们的约会是万人瞩目的盛筵,不去岂不有损自己的招牌?
云小雪说,老子拼了,有种他别出现!
他真的来了,被五个男生押着。冷然在湖边打电话说,来了,来了,让小雪快点出来。
云小雪坚持凶悍的装扮,说她就是这样,爱喜欢不喜欢。
她站在222宿舍男生面前问道:“昨晚谁喊的,给老子站出来!”
222集体说,你的心动男生,张晓峰啊!
她看看低着头的他,问他是否喜欢自己。
他狠狠看了她一眼,挣脱出舍友的扣押,转身就走。
为此,冷然追到他们宿舍,踩着凳子喊,躲?那你就别惹!惹?那你就别躲!
云小雪说,他妈的老子就不信,横空出世这么多年,竟然搞不定一个张晓峰!
于是,她展开了空前绝后的攻势。
先是争取当上卫生委员,借机去他宿舍偷他的笔记本,不多不少520本;然后利用一切时间制造偶遇,不是把他的书撞一地,就是将他的饭菜洒自己一身;接下来直接跟他去上课,天荒地老,打死不走;最后是每天的爱心早餐、爱心水果,满眼都是“色色”的心形。
冷然说:“至于吗?你平时不是直接拉回家吗?”
云小雪说:“你懂个屁,他跟别人能比吗?”
是,别人三分钟就搞定,他三个月都不肯和她说一句话,怎么能比呢?我们以为他会是她今生最大的败笔,她已经失去耐心,跟一群男生去飙车。可是,由于心情不好,她在路上出了事故。
此消息一出,全校奔走相告,成为特大新闻之一。登上校园新闻头条的是张晓峰跑进医院,怒斥了云小雪一句:“你是傻冒啊!”
五
他们在一起了,像古往今来最让人吐血的传奇。
从此,各种秀恩爱的相片,每天随处可见。冷然说,云小雪别忘了,秀恩爱死得快。
其实我们担心的不是他们真的会死,而是云小雪能否珍惜来之不易的剧情。
这是她恋爱时间最长的一次,从那年冬天一直到第二年夏天,可最终他们还是分手了。她说他不懂浪漫,在一起没激情,她怕这种感觉。
她依旧呼朋唤友,宣告失恋,然后把自己喝得粉碎。
她说,你们知道吗?跟他在一起安静待着,我就会一遍遍想起我妈,只辛勤照顾一个人的生活起居,却不懂一点点浪漫,最后还不是被我爸的新欢搞自杀了?所以,我对男人产生不了爱,只有恨……
她说,我妈姓云,那个公司也是云氏家族的,我爸开始屁都没有,他配让我跟他的姓吗……
她的眼泪一颗颗滑落酒杯。
从此,张晓峰从我们的世界里消失,像不曾来过一样。她继续拉我观赏各种帅哥,只是再没交过男朋友,直到第二年开始实习。
张晓峰来找我,问:“云小雪呢?”
“回上海了。”我答道。
“能留一下你的联系方式吗?”他说。
我愣了一刻钟,给了他我的电话,后来我们开始网聊。他每次都旁敲侧击,问云小雪的近况,可我只知道她在自己家工作。
有一天他说:“如果她需要广告设计图,我可以帮她画,以前都是我帮她画的。”
我心头一热,说道:“明白了。”
六
2014年3月,有事去上海,云小雪留我住了几天。
我们躺在床上聊天。我说:“张晓峰总是问你,我都不知道要怎么说了。”
“她沉默一会儿说,我要结婚了,我不想玩了。”
我说:“你不喜欢张晓峰吗?”
她说:“现在说这些都没有用了。”
我说:“那时你说害怕没有激情,只是在平淡中做着缺乏浪漫的事,其实我也怕。可是后来,他说要帮你画图,感觉怕没人像他那么帮你的时候,我就突然想明白了。”
她说:“明白什么了?”
我说:“蔡琴讲过一个故事,她离异后,一个人居住。有一天外出,她看到一个穿着工装的男人在街头吃盒饭,一个女人捧着一杯水,坐在他身边看着。可能男人吃得太快,噎着了,女人连忙将水端上。这一幕,突然让蔡琴感动不已。这样的场景浪漫吗?不浪漫。这样的生活平淡吗?很平淡。但如果把它定格下来,就是特别温馨,充满幸福的画面。人生那么漫长,能一直陪在身边的,一定是为你默默端茶倒水拉被子的人。”
她默默地说了一句:“对啊。”
过了两分钟,她“嗖”地拿过我的手机,迅速给张晓峰发了一条信息:“你喜欢云小雪吗?”
手机一明一暗,始终没有回复,她已经忘记要如何呼吸。直到凌晨,他才打过来一句:“我一直都喜欢她。”
云小雪瞬间就哭了。
七
三个月后,我再赴上海,参加他们的婚礼。
我们打趣说:“张晓峰,你动作够快啊,三个月前还是光杆司令,现在人生大事一次性都解决了。”
他笑笑说:“托老天的福。”
云小雪在一边笑着附和,我们这叫天时地利人和,不结婚天理不容哎。
都说有爱的女人最漂亮,脸上都泛着幸福的光,我从没想过她能这样美。张晓峰将她抱上台,两人十指紧扣,说着恋爱的故事。
张晓峰原本家境不错,他从小喜欢画画,家里也很支持。他想考中央美院是真的,但不是传说中那样,而是在他高考那年,父亲突然身患重病。他帮母亲照顾父亲,直到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才想起自己的梦想。
通过亲戚介绍,他来到我们学校,想拾起画笔,可生活完全被云小雪打翻。他以为自己能挺过去,可这姑娘太凶悍,使他终究逃不过情感的冲刷。
云小雪离开后,他一边打工一边上课,总感觉生活被掏空了。看到那条信息,他先把自己从头到脚整理了一番,然后才一字一句地回复。
他今年毕业,带着结婚证去领毕业证,感觉生活一下子就满满的。
云小雪在一旁笑出了泪光。
我以为你不会喜欢我,就像我不会喜欢你一样,可在转身之后才发现,你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都有自己缺失的部分,上天安排这样的相遇,是为了能够彼此补充完整。不管岁月如何漫长,即使都是寒冷的夜,也能感受炭火浓浓的暖意。
从此,我不是我,你也不是你,只有我们是我们。
载于《疯狂阅读·最美文》
所有的风光都会烟消云散,唯一记得的就是那段疯狂的日子,不管是谁喜欢谁或者不喜欢谁,都将成为过去。
救命钱
文/凤凰
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罗夫·瓦尔多·爱默森
布莱克是一个木匠,他走村串户为别人做家具。他做的家具不但好看,而且十分耐用,因此想请他做家具的人很多。但由于家具成本很高,所以许多原本想做家具的人家最终不得不放弃。活儿不多的时候,布莱克就远离了家乡。虽然他走得远,但很快他做的家具就赢得了主人的赞赏。一时间,使得他名声在外。渐渐地,布莱克接的活儿也就多了起来,当然,他离家乡是越来越远。有时候,一个活儿在这个镇,下一个活儿却又在另一个镇。
布莱克长年奔波在外,虽然很辛苦,但也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他不辞辛劳地工作,就是为了攒足钱,好修一座漂亮的大房子。到时候,他还将拥有一大片土地,他就可以在家种庄稼,跟家人待在一起,过温馨而幸福的生活了。为了这个目标,他想暂时辛苦一点,其实不算什么。每攒够一笔可观的数目,布莱克就把钱寄给妻子,让她开心一下。当然,他还不忘寄钱的同时,给妻子写一封信,信里当然是对妻子的思念,对孩子的思念。
转眼间,布莱克就在外奔波了整整五年。在这五年里,他就只回过两次家,他太想家了!他算好了,只要再干一些活儿,就够修一座漂亮的大房子了。他想,他的手艺这么出色,到时候,他的房子将由他亲自设计,由他亲自建造,建出来的一定是世上最漂亮的房子,也一定是世上最坚固的房子,他一定会被写进历史。而他建造的房子,不但他能住一辈子,就是儿子和孙子也能住一辈子。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布莱克笑眯了眼。
布莱克坐上汽车,赶往安德森家。半个月前,安德森就让人给他捎来了话,说有一批家具需要他打造。三个小时后,布莱克接照地址找到了安德森家。安德森的房子刚刚修建好,非常漂亮,他正需要打造一批家具,听说有个出色的木匠布莱克,便请他来做这批家具。布莱克受到了安德森一家的热情款待。因为是新房子,所需要打造的家具也就特别多,布莱克非常高兴,做完这批家具,他就可以回家了,因为到时候,他的钱就足够了。
然而,布莱克的活儿才干了三天,安德森却突然病倒了,需要一大笔钱做手术,于是安德森决定不做家具了,他告诉布莱克,家里已经没有钱了。做家具的材料都买回来了,活儿也干了三天了,布莱克不愿意放弃,说他家有困难,工钱可以先欠着,等以后有钱了再给,他的活儿可不能半途而废。既然布莱克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安德森只好答应他把活儿干完。说实话,他也舍不得放弃,以后再也找不到布莱克这么出色的木匠了。
安德森的病出乎大家的意料,结果家里的积蓄花光了,病却还没有好起来。安德森的妻子安娜四处借钱,可是却毫无着落。看着忧心的安娜,布莱克把自己正准备寄回去的一大笔钱拿出来,交给了她。安娜千恩万谢。这下好了,有了钱,安德森的病终于治好了。一周后,安德森出院回到了家,握着布莱克的手,他双眼潮湿,这是一个多好的木匠啊,不但愿意欠着工钱干活,还把自己的积蓄掏出来帮他,他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不久,全部家具打造完毕,布莱克该走了。晚上,安德森说:“布莱克先生,对不起!我们暂时付不起您的工钱。您留一个地址吧,我们会想办法尽快把工钱和借的钱一起寄给您!”布莱克留下了地址,说钱也不急着用,等他们什么时候有钱了,再还也行。布莱克知道,就现在安德森家的情况,一时半会儿,是绝对还不上他这笔钱的。安德森手术后,需要休息几个月才能干活,而他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一家人的开支可真不少!
且说布莱克走后,安德森和安娜商量,布莱克这么好的一个人,绝不能拖欠他的钱。于是他们想方设法,东拼西凑,总算凑足了还布莱克的钱,然后按照布莱克留下的地址,把钱寄了过去,他们如释重负。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三天后,这笔钱却退了回来,原因是:地址错误。安德森和安娜面面相觑:地址错误?这怎么可能?这是布莱克亲自写的啊!他能写错?他们终于想明白了,布莱克看出他们困难,他是不想要这笔钱了!
安德森和安娜心中感慨:“他真是一个好人啊!但愿上帝保佑他,让他挣更多的钱,让他们一家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一个月后,他们得知了一个坏消息:布莱克所乘坐的回家的汽车翻下了山崖,没有一个人生还,并且也没有找到一具完整的尸体。许多遇难的尸体,都被狼吃掉了。安德森和安娜闻知此噩耗泪流满面,好几天都睡不着。没想到,五年后,安德森居然意外地遇到了布莱克。他居然还活着,这是怎么回事啊?
原来,布莱克是准备坐那班汽车回家的,但他想,自己把钱给了安德森治病,回家也没有足够的钱修房子,于是就放弃了回家。布莱克说:“幸好我把钱给了你们,要不然我就葬身山崖了。那笔钱,真是救命钱啊!”安德森笑了,那笔钱真是救命钱,救了自己,也救了布莱克。如今,40年过去了,但救命钱的事布莱克依然记忆犹新,他常常讲给人听,他希望大家明白:你所做的一切,上帝都看在眼里。上帝会保佑每一个好人。
载于《小小说月刊》
好人总会有好报的,有时候其实看似做好事是在帮别人,其实也是在帮自己。
悲伤照片
文/[美]詹姆斯·梭姆 孙开元编译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那是15年前初春的一天,天色阴沉,树木刚刚抽芽。我当时是一名年轻的警察记者,开车来到了一个车祸现场。据广播员说,一个上年纪的男人开着卡车在自家门口倒车时,不小心压在了他的小孙女身上,孩子受了致命伤。
我在一排警车旁停好了车,这时我看到一位个子不高、穿着棉布工作服的白胡子男人正站在一辆卡车附近。几台摄像机对准了他,记者们纷纷把话筒伸向了他的面前。他看上去完全惊慌失措了,结结巴巴地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只是动动嘴唇、眨着眼,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过了一会儿,记者们放弃了采访,跟着警察走进了一间白色的小房子。我至今记得老人绝望地低头看着车道上,孩子曾经待过的地方。房子旁边是新开出的一块花圃,还有一堆深色的种植土。
“我想把车倒到那里,给地培上好土,”他对我说,虽然我并没问他什么,“我根本不知道她在门外。”他的手伸向了花圃的方向,然后又垂了下来。他陷入了悔恨之中,我则如同所有敬业的记者一样走进房子,看有谁能提供几张出事孩子的近照。
几分钟后,我的口袋里装着一张可以在演播室展示的孩子的可爱照片,走向了厨房,警察们说孩子的尸体临时停放在那里。
我来时带了一台相机,大个头、功能多,一看就是记者常用的相机。孩子的家人们、警察、记者和摄影师们都已从房子里退了出来,站在院子里。我走进厨房,看到里面摆着一张塑料贴面的桌子,桌子上躺着孩子的小尸体,身上裹着一块干净的白被单。孩子的爷爷坐在桌子旁的一把椅子上,他没注意到我的在场,只是失神地看着白布中的尸体。
屋子里一片安静,只能听到钟表在响着。这时,我看到这位爷爷缓缓地探身向前,伸出一只胳膊,抱住了桌上的小身躯,然后把脸贴在白布上,一动不动。
在那个寂静的时刻,我知道正是一张有获奖水平的新闻照片可以拍出的时机。我对好光圈,调好焦距,安好闪光灯,然后举起了照相机,选取拍摄角度。
场景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完美的:爷爷穿着朴素的工作服,他的白发在光线的映衬下闪闪发亮,孩子的身上盖着白被单,窗户旁边的墙上挂着两只世界博览会的纪念盘,陈设简单的屋子里的这一切都衬托出一种凝重的气氛。从屋里可以看到警察在外面检查着那辆肇事卡车的后轮胎,孩子的妈妈和爸爸互相依偎着站在一旁。
我不知道在屋里站了多久,就是按不下手中的快门。我非常明白这张照片拍出后将会具有的震撼性效果,职业意识告诉我拍下它。但是,我不忍心让闪光灯去打扰这位可怜老人的哀思。
许久之后,我还是放下了手中的相机,悄悄走出了屋子,心里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当一名记者的资格。当然,我从没告诉过刊物编辑或记者同事,我曾经错失了一次拍摄绝佳新闻图片的机会。
我们每一天都会在电视新闻和报纸上看到身处极度悲痛和绝望的境遇的人们,有时候,我一边看着新闻,就会想起那次放弃拍照时的情景。
至今我依然认为,我当时做对了。
载于《青年博览》
有时候我们应该给予生命足够的尊重,哪怕它只是一具尸体,尽管这样,那也是有尊严的。
我的下厨纪事
文/朱向青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我不算一个巧妇,平时几乎属于“远庖厨”一族,却也有自己的一道拿手好菜,叫做红白豆腐。
这还是儿子的激将之下才做出来的。饭桌上,儿子常有意无意提起班上某某的母亲,如何如何勤快,如何如何小资,言外之意,我这个下班后就一头钻进书房借故不出的妈妈是如何如何的懒而粗疏。每逢这时,家里另一个大男人总在一旁居功自傲,似笑非笑。有一天,“不甘受辱”的我书架上翻到一本《家常菜谱三百例》。大喜之余,我即刻出了厅堂,直奔市场,采得食材,下了厨房。
我的这道菜充分体现了我的懒人哲学:简而美味、健康,用材白豆腐一块(要买那种特制的盐卤豆腐,比较韧,口感好)、红豆腐一块(即市场上常见的猪血或鸭血、鸡血豆腐)、葱段若干、姜丝一小把、大蒜几瓣,加上适量的酱油、白糖、盐、味精、淀粉。备好上场,为防失手,我是“红宝书”不离身旁,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对照着看。
首先,我按说明把红、白豆腐分别切成一个个一寸见方的小块,等到锅内的水烧开后,倒入其中过水焯一下,捞出控干。炒锅内放油,稍热时放入白豆腐煎至正反面微黄盛出,放在盘子里。炒锅再上火放油,撒入葱姜丝和蒜末,煸炒几下,等香味飘出后赶紧放入焯好的红豆腐。炒几下,再倒入白豆腐。红白合炒后,下入酱油、白糖、盐、味精和半手勺水,快速翻炒,淋上水淀粉勾芡出锅。一盘热乎乎、香喷喷、软糯糯、鲜嫩嫩的红白豆腐就做好了。
这么简单!我暗自得意,把我的胜利果实隆重推出。老妈也闻讯赶来当了评判。几双筷子一齐伸来,三下两下就扫荡而光。我“厨”凭菜“贵”,荣登“入得厨房”之列,终于也当了精致的女人一回!
我乘胜追击,继续研究。这道菜的特点是一个盘里两种豆腐两种味。颜色则红白相间,加以绿色点缀,好吃又好看,经济又健康。豆腐素有“植物肉”之美称,据称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而动物血则被称之为“液体肉”,含铁量较高,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红白豆腐的搭配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红与白的搭配,又是那么的奇妙。我又“研发”出几个养生新系列,红枣和白莲,枸杞和银耳,红豆和薏米,祛湿健脾,养阴润肺……天天钵满盆满熬出红白交杂色香俱佳之美粥,乐此不疲。俗则合宜,雅则得趣。偶尔,也喜欢上了红酒的芳醇和白酒的清冽。独处一隅,拿来两个杯子,一高一低,缓缓倒入紫红色或透明的澄静和迷醉。红玫瑰是火,白玫瑰是冰。这时脑中便会倏然闪过张爱玲关于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譬喻:暗夜中轻笑得悄无声息。每一个女子的灵魂里其实都同时存在着红玫瑰与白玫瑰,或纯白或艳红,它会展露给懂她的人世上最微妙的彩衣。
世间万物皆有色。由红到白,实际也完成了由年轻到年老,由生到死的轮回,故百姓早有红白喜事之说。婚礼是人生大礼,被称为红喜事,丧礼视为喜丧,又称白喜事。《庄子·至乐》里云: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认为人之生死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从天地中来,回天地中去。除了颜色不同,本质上都是可喜可贺的,都要红火、热闹。这也许就是民间“红白喜事”的来源吧。红与白的思索,是多么朴素而深刻。
红白交错,伴随你我。无论行走在怎样的路途中,让自己学会清闲与劳作同步。这一路,珍爱自己、珍惜生活,为所有忙碌而蓬勃的生命,为这个多彩而熙攘的世界,微笑、驻足。
载于《知识窗》
红到白,不过就是生命的全部过程。每一个生命都是这样走过的,从鲜活跳动到宁静祥和。
“携职”的“必胜客”
文/段奇清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因连续扩招,大学毕业后,其就业压力往往让许多人喘不过气来,毕业就“剩”下了。温州瑞安的温少波却在杭州为这些人营造了一处温暖的栖身之地——杭州携职大学生求职旅社有限公司。人们有的称入住的大学毕业生为“毕剩客”,温少波却说,应该叫他们“必胜客”。
温少波从事过很多行业的工作: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招商局主任、电视台制片人、营销策划总监等。2008年,他创办了“携职”公司。他最初的想法就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本来就囊中羞涩,找工作的成本却在逐年升高,他要减轻他们的求职负担,尽快帮他们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很快他却发现,好的愿望并非有好的效果。比如说,好不容易为某位求职学生做了牵线搭桥工作,可对方就是不愿意去面试。理由千奇百怪:下雨不去、打雷不去、公交车要转好几辆的不去,甚或有的说还有2集电视剧要看。
这些只是借口,其真正原因是自卑。这让温少波明白这些毕业生不仅仅是缺钱,更需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这些“毕剩客”拥有“必胜客”的信念。
“携职”即从打造一个励志的氛围开始,这家在杭州万塘路六部桥一条小巷里的旅社,长长的走廊两边各有房间,共有17个,可提供140个床位。而每间宿舍用“搜狐”“百度”“小米”等令人神往的“最牛企业”名字来命名,让求职的大学生一看就热血沸腾。
再就是让求职大学生“动”起来。“携职”凭学生证或毕业证就可入住,首日免费,往下每天28元。也会有人住上一晚后,磨磨蹭蹭走到前台,支支吾吾道:“工作还没着落,生活费全用完了,能否打张借条?”这时,“携职”的领导们通常会建议对方到前台实习,其间除免费提供住宿外,每小时还有5元的收入。他们就是要让对方树立这样的思想:只要凭着自己的双手,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因此,“携职”蕴藏着丰富的励志“矿藏”,总能让人充满希望地来挖掘,又满怀信心地奔向他们所期待的未来。这里曾走出一个小伙子,来时兜里仅剩50元,但成功拿到了录用通知。这里产生了百万富翁,一名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一边在此努力找工作,有点时间就钻研业务,从而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几年后年薪过百万,还将在这里曾经的室友,变成了事业拍档。
“携职”公司的“大内总管”余愉快的励志故事,则极具现身说法的意义。2008年,余愉快从杭州一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一次他参加了面向寒门学子的专场招聘会,温少波也前来摆摊招聘。这家“寒酸”的旅社,其“求职住宿+求职服务”模式让余愉快从内心里泛起阵阵温暖,于是他果断应聘加入。从前台实习生一路走来,如今他已升任店长,完成了人生一次“逆袭”。
在旅社中曾三番五次出现、人称“跳槽帝”的晓林鹏,也是一励志“富矿”。在他毕业后的2年时间里,找了多份工作,最长坚持了7个月,最短2个月。每一“空窗”期,他就来旅社打工挣床位。他就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激励着新来的学生以淡定之心面对求职路。晓林鹏最终找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他的经历告诉大学生们,工作既要努力找,也要有耐心,缓不得,急不得,太阳总有照临你的时候。
让其增加信心时,“携职”也给予入住者力所能及实实在在的温暖。不说每天住宿费仅28元,低得不能再低,而且每一位初来乍到者,在前台登记时都能获得一个绿色礼包,主要有一张免费住宿卡,一张写给父母的明信片,一份杭州求职地图。随之旅社还有专职的“人才红娘”,来房间让新房客提供一份简历。这些“红娘”们与杭州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有着长期联系,可根据学生的求职意向、性格特点等,推荐去合适的企业面试。最初旅社还没啥名气时,面试机会多是“红娘”们挨个给企业打电话,磨破了嘴皮子争取到的。
还有,旅社内无线网络是免费的,每位入住者送给一张电话卡,免费送50元话费。这是温少波他们做了大量工作,把一位运营商“忽悠”进公司来的。还有一家银行,也被温少波拽了进来,只要办一张该行的信用卡,就又能免费住一晚上。对于这家银行不嫌少年穷,温少波由衷地赞道:“他们才叫眼光长远……”
在靠近前台处一面显眼的墙上,密密麻麻贴满了最新出炉的招聘启事。它们多是温少波和“红娘”们从各求职网站上收集来,再一一打电话或实地核实。如今旅社名声在外,局面渐渐成了常被企业倒追着、求着。
当然,为了公司可持续,也让房客有着节俭的好习惯,他们规定空调只有在3摄氏度以下与37摄氏度以上开启,每天开启时间为2小时;水电要节约,房间客人打扫,各自的被子各自叠。先扫一屋,然后扫天下。
到2014年6月,“携职”入住并向用人单位推荐的大学生已超过2.5万名,为企业招聘外包人才一万多名,使得一个又一个大学生的梦想在这里启航。
2011年以来,温少波和他的“携职”先后获得由英国大使馆颁发的帝亚吉欧梦想计划助力奖、新湖社会企业创新奖,以及英国大使馆与增爱基金会共同颁发的增爱社会企业创投奖等荣誉。
人的价值就在于扶助弱势社群、贡献社会、利国利民。正如温少波说,自从做了社会企业后觉得幸福感极强,每天最高兴的不是挣了多少钱,而是听人来报告说:今天为多少大学生找到了工作,多少人成了“必胜客”。
载于《知识窗》
我们每个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为所在的社会或者集体做了些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考虑的问题。
爱阳光
文/陈华清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你叫多多,母亲生你时,上面已有好几个姐姐了。在一贫如洗、没有男孩儿的家庭,你的第一声啼哭,在父母听来,不是一首生命之歌,而是哀歌。你被狠心的父亲丢到荒郊野外,远处饿慌了的狼瞪着绿色的眼睛虎视眈眈。是你不屈的啼哭声,是你没牙的老祖母柱着拐杖、颤抖着小脚,把你从狼贪婪的目光中抢回来。从此,你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多余人。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是个女孩子。
老祖母早已把家搬到坟墓里,这个唯一给过你的爱的人永远不会给你爱的阳光了。在没有爱的日子,你像荒原上的野草一样随风而长。你长成一朵野花,给你一点阳光就灿烂,给你一点雨露就滋润。你身上的青草味,你身上的芬香,吸引了众多的目光。没有香车宝马,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他只是在你病倒时日日夜夜的守护,只是抓住你生满冻疮的手放进自己温暖的胸膛里,你就义无反顾地做了他的新娘。
你躺在他怀里幸福地说,我要给你生个像他那么壮的男孩儿。他热烈地回应你的幸福。可是上苍没有回应。你的肚子一如既往地平坦,没有幸福的起伏。当比你结婚还迟的小姐妹的孩子都背着书包上学时,你的肚子依然如你小时候洗衣服的搓衣板。
痛苦在你左右,泪水在你周围。你们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吃遍了苦不堪言的所谓祖传秘方。最让你痛苦的是把水灌进输卵管,那种痛苦的膨胀,把你折磨得死去活来。债台高筑,舟车劳顿,挖苦嘲笑,你一笑了之。再疼再苦再屈辱都不能打倒你,你始终相信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凤凰涅槃之后才能重生。你的安琪儿在痛苦的尽头,等待你的拥抱。你要走过长长的炼狱,迎接你的孩儿。不要让他等得太久、太累;不要让他等得累了、哭了。
也许是你的虔诚感动上苍,你扁平的肚子终于骄傲地隆起,隆成幸福的丘陵。这时你曾经秀丽的脸已是沧桑满面,鱼尾纹悄悄爬上你的眼角。
丈夫要你在家好好养胎,他兼职打多份工,赚更多的钱给你们的安琪儿。你不同意,你的水果摊停留在街头的时间更长了。只要抚摸隆起的幸福,日晒雨淋,风刀霜剑,行走困难,所有的艰辛都化为乌有。
离你的预产期还有一周的时间,丈夫要帮人送一车货到广州。临走,他俯在你的肚子上,触摸他顽皮的拳打脚踢,对你肚子里的孩儿说,乖乖地待着,爸爸很快就会回来。他没有乖乖地待着,当晚就在你的肚子“大闹天宫”,他要提前来到人间。你束手无策,在黑夜中挪着胀得几乎迈不动的脚步,拦住一辆三轮车独自来到医院。
阵痛把你折磨得死去活来。医生说你是高龄产妇,有难产征兆,建议剖腹产。一想到那高额的剖腹费用,你摇头了。“有什么不测,后果自负!”医生冷着脸扔下这句话,也冷着脸由你叫喊疼痛。
那一夜的生产,仿佛炼狱般。你拼尽了平生所有的力气,甚至愿意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你孩儿的生命,你盼望多年的孩儿才来到人间。他没有用啼哭声宣告他的到来,不哭不闹,全身酱紫。医生说,产程过长,婴儿窒息,呼吸困难,生命危险,必须马上送新生儿区治疗!你没来得及看他一眼,他就被抱走了。你继续留在产床上,生产时你的会阴被严重撕裂,伤口有几公分长,医生一针一针地给你缝线。孩儿生死不明已是一痛,锋利的针头不停地在你没有打过麻醉药的肉身上穿插,又是一痛。
在产妇休息室,你伤口发痛,乳房也肿痛,看到别的孩子津津有味地吮吸母亲的乳汁,你的乳房更痛了。乳房不断膨胀、肿痛,乳汁如泉涌,湿了你的衣服,湿了你的心。
再撕心的痛也无法阻止思念的脚步。你忍住疼痛,艰难地上到十楼的新生婴儿治疗区。哪个是我的儿子?你焦急地问护士。她告诉你哪个是你儿子。你不能进去,只能站在门口远远地望着。室内有很多保暖箱,用透明玻璃制作。每个保暖箱里睡着一个新生儿。他们都不穿衣服,只是包着纸尿裤。儿子赤裸着身子睡得正香,头上贴着药用胶布。七斤重的儿子跟其他如小猫大小的婴儿相比,显得很是抢眼。你贪婪地望着保暖箱里的儿子,觉得这是世上最美、最温馨的画面。
儿子,儿子!你内心呼唤着,多么希望他睁开眼睛看看你,多么想他小小的身子躺在你的怀里,贪婪地吮吸你的乳汁,吮吸你对他所有的爱恋,发出吧唧吧唧的快乐。
你给他起名“佶佶”,希望他健康成长,一生吉祥如意。
儿子两个月大的时候,你发现他两眼无神,有意把彩色的东西在他眼前转来转去,他眼珠呆呆的不会跟着转动。比他小一个月的表妹,一拿东西就在她眼前晃就跟着转来转去,非常灵活。你一惊,带儿子去看医生。医生诊断可能是大脑有问题。CT扫描得出结论是脑积水。从此,你抱着小小的儿子开始艰难的治疗。每天做高压氧,打脑活素。儿子太小了,小到几乎找不到血管。每次吊针,找血管,扎针,儿子拼命挣扎,哭闹个不停。有时扎了好多地方,还是找不到血管。那针头扎在儿子身上,疼在你心里。他的头上、手上、脚上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眼,这里一块胶布贴着,那里肿得老高。
儿子三岁了,会走路了,但是还不会说话,小表妹不到一岁就像只小麻雀,整天叽叽喳喳个不停。你又带着儿子去看医生,医生说是脑瘫!你没有瘫倒,又开始新一轮的劳碌,四处求医,就像你当初要怀他那么艰辛。
儿子五岁了,终于会说话了!你高兴地抱着他得又哭又笑,觉得阴沉的天都在暗地里对你微笑。
儿子上幼儿园了,很是狂躁,不肯进教室,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喜欢自己一个人跑到某个角落自个玩。儿子的表现叫你很是担忧,你又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怀疑是儿童自闭症,叫你带他去拍CT。一到CT室,儿子马上跑了,你跟在后面追。这是第几次做CT了,你都数不清了。小的时候还好,打一支针他就睡觉,就在他睡熟的时候拍CT。现在大了,打了针、排队,好不容易轮到你们了,药却失效了,你和他爸爸根本抓不住他。每次带儿子做CT就像打一场仗,心力交瘁。
CT报告结果,你的儿子真是儿童自闭症!教授告诉你,儿童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如果不能获得康复,会造成终生残疾,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这种孩子读书了,别指望他像正常孩子一样门门功课优秀,考不及格是常事。好心的医生还提醒你,孩子得了这种病,按照政策可以申请生第二胎,他可以开你开证明。
你谢绝医生的好意。你要专心照顾好儿子,让他健康地活着,不能让他成为社会的负担。
听说网上有介绍自闭症的资料,有治疗自闭症的案例,你买了台破旧的电脑,学会了上网。
给儿子治疗成了你生活的关键词,什么偏方、秘方都试过了。只要听说哪里能治疗自闭症,你就带着孩子千里迢迢赶去。
听说市妇幼保健院有治疗自闭症的统感训练,你马上带上儿子前去。你的家离保健院有100公里远。每天你早早带儿子乘车到训练室,训练完又带他回来。你有晕车症,每次吐个半死不活,累不堪言。才训练几天,儿子就不肯去了。一到“儿训所”门口,他死死抓住门把,就是不肯进门,嚷着要回家。见你不为动,他继续哭啊、闹啊,在地上打滚,几个人都镇不住他。儿子声声的哭叫,如刀剑刺在你心上那般疼。你狠狠心,用力把他推进去,趁老师拉住他的时候,赶快跑出去。然后,你躲在一旁偷看他,直到老师把他架进训练室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你才忍泪离开。
你听说广州儿童行为中心的邹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便带上儿子风尘仆仆赶去。雨大路滑,出了车祸,你虽然捡了条命回来,双脚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行走自如了,但你对儿子的爱去一如既往。此生此世,你对他的爱就如阳光,如雨露般,永不枯竭。
你知道这世上有不少像你儿子这样的自闭儿童,你在网上开了个博客,叫“爱的小屋”。你把这种特殊的经历记录下来,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儿子;收集关于自闭儿童方面的资料放在博客,提供给有需要的人;跟自闭儿童家长交流心得体会,让关爱多一些,让痛苦减少一点。
你在博客里写道:“宝贝,无论你是怎样的我都永远爱你。如果说母爱是一条河,我愿意为你静静地流淌,汇聚成爱的汪洋大海;如果说母爱是一棵树,我愿意为你撑出如盖的浓荫,为你遮风挡雨。小屋虽小,但是有爱就是欢乐的天堂!”
载于《知识窗》
母爱是伟大的,母亲都是这般坚韧和执着,如果这世上有最后一个人还爱着自己的话,那个人肯定就是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