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没有添加任何煽情的成分。我不追星,对足球也说不上爱与不爱。但是,在这个辽阔深沉的夜里,这位叫梅西的年轻人,以他特有的人生经历,将我感动得一塌糊涂。那一年,他才11岁,一个那么小的孩子,面对命运巨大的打击时,他微笑着选择了面对与战胜。再看到他在荧幕上乌发飞扬,长传冲吊时,我心中涌起的是浓浓的钦佩之情。很多时候,英雄与侏儒仅仅一步之遥。你迎上去,挺了过来,你就是英雄。你灰心了,后退一步,你就沦为万劫不复的“侏儒”!
习惯于失去
文/周国平
有时候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
——村上春树
出门时发现,搁在楼道里的那辆新自行车不翼而飞了,两年之中,这已是第三辆。我一面为世风摇头,一面又感到内心比前两次失窃时要平静得多。
莫非是习惯了?
也许是。近年来,我的生活中接连遭到惨重的失去,相比之下,丢辆自行车真是不足挂齿。生活的劫难似乎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是习惯于失去。呱呱坠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自此以后,我们不断地得到:从父母那里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抚育,从社会上得到职业的训练和文化的培养。
长大成人以后,我们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得到爱情、配偶和孩子,得到金钱、财产、名誉、地位,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等等。
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但是,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做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做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
我们暗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不习惯。
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其实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
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课题中应有之义。“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
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为了习惯于失去,有时不妨主动地失去。东西方宗教都有布施一说,照我的理解,布施的本义是教人去除贪鄙之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命。如此才可明白,佛教何以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即从迷惑的此岸渡向觉悟的彼岸的第一座桥梁。
俗众借布施积善图报,寺庙靠布施敛财致富,实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经。我始终把佛教看做古今中外最透彻的人生哲学,对它后来不伦不类的演变深不以为然。佛教主张“无我”,既然“我”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我的”这回事了。无物属于自己,连自己也不属于自己,何况财物?明乎此理,人还会有什么得失之患呢?
当然,佛教毕竟是一种太悲观的哲学,不宜提倡。只是对于入世太深的人,它倒是一帖必要的清醒剂。我们在社会上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有了这一份超脱,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由丢车引发这么多议论,可见还不是太不在乎。如果有人嘲笑我阿Q精神,我乐意承认。试想,对于人生中种种不可避免的失去,小至破财,大至死亡,没有一点阿Q精神行吗?
由社会的眼光看,盗窃是一种不义,我们理应与之做力所能及的斗争,而不该摆出一副哲人的姿态容忍姑息。可是,倘若社会上有更多的人领悟这人生根本道理,世风是否会好一些呢?那么,这也许正是我对不义所做的一种力所能及的斗争罢。
已经拥有的不要放弃;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如果伤了才明白坚强,那么累了就把心靠岸吧。
“莫言”之智
文/纳兰泽芸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2012年10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项代表最高文学成就的殊荣,长期以来都是全体中国人心中的一桩憾事,纵然是鲁迅、老舍、巴金、沈从文、林语堂这些顶级文学大师都与之擦肩而过。
获得文学诺贝尔奖,该是何等之幸!然而,作为首位获得此项顶级殊荣的中国作家莫言,却在获奖之后淡定得令人意外——他只是谦虚地寥寥数语:“拿到奖感到惊讶,因为觉得自己资历非常浅,现在有很多优秀作家,我排得相对靠后。我觉得没什么可庆祝的,我是山东人,喜欢吃饺子,会与家人包顿饺子。”
莫言获奖之后,有关他的评论很多,好评有,恶评也不少,但莫言的反应却是寥寥数语,不卑不亢,正对应了他的笔名“莫言”——话说多了惹麻烦。
莫言原名管谟业,后来走上写作道路就改笔名为“莫言”。之所以以“莫言”为笔名,是他曾经屡次因自己的多言而给父母惹下麻烦,从此他告诫自己多做实事,少说虚话。
莫言的童年是与牛为伴的孤独童年,他的家乡山东高密东北乡处于三县交界地方,穷困闭塞。莫言小学未读完即辍学,他每天要到村外的大洼地里放牛,那片一望无际的洼地里,野草野花繁茂。在广袤的草场上,小小的莫言只能与几头牛相伴。
他仰面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的白云悠悠流转,小鸟啁啾而过,没有人理他,没有人同他说话,寂寞的长日里,他的心里积郁着奔涌的情感,他只好自己跟自己说话,而且这样的自言自语往往出口成章,合辙押韵。
后来长大一些,在集体劳动时,他放牛时养成的喜欢说话的毛病常常让他一不小心就得罪人惹麻烦,母亲痛苦地劝告他:“孩子,你能不能不说话?”后来他开始作家生涯,就改笔名为“莫言”警示自己少说话,多做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话也越来越少。
他绝不主动去骂别人,对于别人把自己当箭靶子骂的时候也是不愠不恼,由着他去。他觉得这样很好,减少了许多无谓的纷争与口舌,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创作之中。对于他的小说被改编为著名电影以及其他形式的作品,他的反应也是淡淡的,别人问他为何如此淡定?他说小说像是他的女儿,而电影就是女儿的女儿,是外孙女,他管不了那么宽了。剧本改得好与差,那是改编者的本事,与他已无关。
这不禁令人想起一个故事,一位禅师在路上遇到一个无赖,那无赖一路对禅师极尽谩骂之能事,禅师一路双目微闭,面对微笑,无赖骂至力气尽失,所骂的每句话如同打在软绵绵的棉花包上。他忍不住问禅师:“我骂你,你怎么还笑?”禅师这才慢悠悠地说:
“如果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你拒绝收下,那么这个礼物最后还是归谁呢?”
“当然还是归送礼的人啊。”
“我拒绝收下你的礼物,你自己好好享用吧。”
真正的反击力量并不来自于目眦欲裂的剑拔弩张,而是来自于内心深处对自身精神的锤炼和对对手内心的反击。正如寒山与拾得二位高僧的对答:
寒山:“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在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文革”时期,真正的大勇大智、怀禀良知者往往是那些沉默者。在被胁迫歪曲历史、对某些正直的知识分子进行攻击的时候,大儒梁漱溟“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毅然顶住难以承受的压力选择了沉默;历史学家陈寅恪,在强权威逼下,不愿去参加黑白颠倒的大批判,情愿沉默地埋头考证《再生缘》。
“凡不可言说者,必保持沉默。”这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这里的“凡不可言说者”,当指有悖人心,有悖良知的东西,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选择沉默。
无独有偶,作家贾平凹也曾说一位高僧传授给他八个大字的成功秘诀,那就是:“心系一处,守口如瓶。”
贾平凹因为不会说普通话,一口浓重的陕西口音,外人很难懂,所以在很多人稠的场合,他基本都是静静地听,静静地点头、微笑,他曾经为此自卑过、丧气过,但自从听了高僧的点拨之后,他豁然开朗,出门能不讲话则不讲话,甚至他出门经常拎一个印有“聋哑学校”字样的提包,他感觉心境非常平和,非常自在。
他说,流言凭嘴,留言靠笔,他不会去流言,但是流言袭来时,他保持沉默,以静制动,无往不利。
鲁迅也曾经说过,于无声处听惊雷。
也许,适时的无声,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世说新语》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这种“辞寡”并不代表精神贫乏,而是一种临水而思的静观默察,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黄钟大吕,于无声处听惊雷。
载于《疯狂阅读》
沉默是种智慧,更是处世哲学。“言多必失”的道理谁都懂,可是管住自己嘴巴的人却少之又少。不如让我们适时地沉默,做一个有深度的人吧!
李宗吾怎样读书
文/小草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
清末民初,有一奇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前人之未发,创立厚黑学,高声宣扬一部廿四史中的英雄豪杰,其成功秘诀,不过是面厚心黑而已,还引历史事实为证。
其言论一经公开发表后,一时间舆论哗然,备受争议。可是,耐人寻味的是,只能做不能说的厚黑学,竟然一版再版,至今仍畅销不衰。那么,这位神秘奇人是谁呢?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他就是名扬天下的李宗吾。
李宗吾生于满清光绪五年一个普通的农家。早年进成都高等学堂习数理,曾加入同盟会。民国初年,出任省审计院科长,官产清理处处长,后任富顺县中及绵阳省中校长,省督学和四川大学教授。他原名叫世全,又改为世铨,入学后就改为世楷,字宗儒,意在宗法儒教,信从孔子。
后来他发现儒教痼疾过多,遂改名为宗吾,表示与其宗法孔子,不如宗法自己。除《厚黑学》外,他还出版了《社会问题之商榷》《制宪与抗日》《中国学术之趋势》等十余部,可谓著作颇丰,影响甚广。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谈《厚黑学》及他的传奇人生,单说李宗吾怎样读书,或许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某些启发。
李宗吾说他自己是个“懒人”,不好读书。其实,这是他的自谦之辞。试想,作为大学教授,又是学者的李宗吾,倘若不读书,那些渊博的知识从何而来?只不过他反对不得要领地多读书,读死书罢了。
他举例说:熟读兵书者莫如赵括,长平之役一败涂地;读书最多者如刘歆,辅佐王莽,以周礼治天下,闹得天怒人怨;注《昭明文选》的李善,号称书麓,而作出的文章就不通。
他还打个比方,大意是说,书这个东西,等于食物一般。食疗饥,但吃多了不消化,会生病;书读多了不消化,也会作怪,越读得多,其人越愚,古今所谓书呆子是也。
李宗吾读书有个特点,无论什么书,抓着就看,先把序看了,然后只看首几页,或从末尾倒起看,或随意在中间乱翻来看,或跳几页看,略知书中大意就了。如认为有趣的几句,他就细细地反复咀嚼,于是一而二,二而三,就思到别的地方去了。
从上述中我们发现,李宗吾很会读书。他并非像古人那样埋头苦读、多多益善,而是随手翻翻、只观大略、学思结合、举一反三。
李宗吾说他读书的秘诀是“跑马观花”。有人曾问他:“你读书既是跑马观花,何以这《厚黑丛话》中,有时会把书缝里的细微事,说得津津有味?”李宗吾回答:“说了奇怪,这些细微事,一接目即刺眼。我打飞跑时,曾见一朵鲜艳之花,即下马细细赏玩。有时觉得豆子大的花儿,反比斗大的牡丹更有趣味,所以书缝细微事,也会跳入《厚黑丛话》中。”
我们知道,中国的书浩如烟海,而一个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即便是“跑马观花”,穷尽一生也看不完。但这种读书方式与“下马观花”或是“走马观花”相比较,“跑马观花”的可取之处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大量的信息。
“跑马”的目的是为了“观花”,这就是说,在读书的过程中并非“一跑而过”,毫不留心,倘若遇到“刺眼之物”(也即重要的、有用或有趣的信息),就要“下马”看个究竟,“细细赏玩”,然后把它铭记在心,以期学以致用。
载于《演讲与口才》
读书不是照单全收,不是囊括全部,读书就像是一次从沙子里面挑选珍珠的过程,留下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拿来为自己服务。
300页以后的故事
文/顺江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他出生在纽约,一家人住在布鲁克林的林登小区,那里是纽约最糟糕的廉租房区,是人们眼中的贫民窟。他的父亲是邮件分拣员,母亲是一家防盗警报公司的接待员,全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作为长子,他7岁开始帮父母做家务,并照顾弟弟妹妹。13岁时,他开始想办法赚钱。那年,纽约举办全美篮球赛,他到现场卖苏打饮料。虽然每杯饮料只能赚75美分,且又累又热,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他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一定要走出布鲁克林。16岁时,他参加了大学入学考试,并成功申请到哈佛的奖学金。初入哈佛,强手如林,他曾彷徨过,但他很快告诫自己:想成功,唯有苦读、努力。
8年后,哈佛法学博士毕业的他成为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税务律师。他给老板的印象是有胆识、有魄力、有智慧,然而,他对这份工作并不是十分喜好。没多久,他就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并且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曾经的锐气荡然无存。很快,他得到了律师事务所的一纸解聘书。周围的人也对他抛去了冷眼,他觉得前景一片渺茫……
一天,父亲拿出一本书,对他说:“孩子,这是一本传记,你看看前50页的内容吧。”不到一个小时,他就看完了这50页。然后父亲又让他翻到300页看下,此时,父亲问他:“书中的人物在自己生命的初期,也就是前50页所描写的内容里,能知道300页以后的故事吗?他当时会知道此书描写到300页的时候他会取得成功吗?以后的路谁都无法预测,要不断地使自己往正确的方向走,不要让一时的妥协成为一生妥协的借口。”父亲的话如同醍醐灌顶,让他幡然醒悟。
振作起来的他最终进入一家名为J.Aron的大宗商品交易公司做销售员,负责应对精明的交易者,很快,他就被晋升为金牌销售员。这时,发现自己兴趣和专长的他意气风发。
后来,J.Aron被高盛并购,他成了高盛的员工,并且在J.Aron公司并入高盛后的业务调整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他掌管的高盛支柱部门——固定收益商品部创造了高达1270万美元的收益。凭着一连串赫赫战绩,他在2003年12月成为高盛总裁兼首席运营官。2006年,他走上高盛集团的最高位置,他就是被誉为“华尔街最聪明的CEO”的劳尔德·贝兰克梵。
每个人都会遇到人生的低谷,在困境面前难免会有一时的摇摆和一丝的妥协。但是,困难是暂时的,妥协也是一时的,人生的精彩也许就在你传记的300页以后。只有将妥协踩在脚下,转向正确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才会走出自己浓墨重彩的未来。
载于《意林少年版》
是啊,谁都不能知道以后的路,更不会知道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唯有努力,唯有不断超越自己,我们才会遇到那个最好的自己!
让信念升值
文/雨街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信念本身并不值钱,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不过,一旦你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让信念升值,首先是要为自己升起信念的旗帜,让自己拥有前行的目标和方向。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年幼时并不是一名好学生,他的作文从来都是被老师讥笑的话题,这一度使他丧失了信心。一到语文课,他不是旷课,就是和同学打闹,甚至搞一些恶作剧。有几次学校几乎要开除他,直到升入中学后,这种状况才有了转变。
尽管他仍写不好作文,但老师从他那跨越时空的大胆想象中,仿佛看到了一棵诗人的苗子。从此后,老师再也没有强迫他写过一篇作文,并鼓励他说:“就这样写下去,你一定能成为像歌德一样伟大的诗人。”
“我能成为歌德一样的伟大诗人?”老师的话让海涅感到无比震惊。尽管他当时连歌德是个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但他知道“伟大”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词,因为他父亲在说起“伟大”一词时,说的都是德国历史上那些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
“能,一定能!”老师拉过海涅的手说,“不过有一条你要记住,你要向歌德学习。”海涅记下了这句话,后来老师又一步一步告诉他向歌德学什么,他居然能一丝不苟地按老师的话去做。
老师说说话要像歌德一样文明,他就再也没有说过一句污言秽语;老师说要像歌德一样学好知识,从此他上课认真听讲的程度就超过了班上任何一名学生;老师说要勤思考,勤写作,他就专门为自己准备了写作的本子,一年要用掉好几十本……
经过多年的努力,海涅写出了《北海纪游》《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旅行记》等在德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被公认为是继歌德之后德国最重要的诗人。
成名后的海涅曾给当年的老师写过一封充满感激之情的书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后来我才知道,你给我讲的那些有关歌德的故事是不真实的,但对我的益处是真实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个又一个信念的激励,才注定了我的昨天,也注定了我的今天。”
后来,海涅还曾写过一首题为《信念》的小诗:你的周围是冬天,你的心中是冬天,你的心儿已经冻僵;突然有白色的片片,降落到你的身上……可那并不是雪花,你立刻看出,十分惊喜,那是春天芬芳的花朵……
载于《学生天地》
伟大的人势必会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哪怕兵荒马乱,亦或穷困潦倒,都不能阻止他前进的脚步。
朋友是“痛并快乐着”
文/奇清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冯梦龙
崔永元与白岩松两人总在互相“刺”着,刺了自然会“痛”。但他们似乎并不在乎这些,而且以这样的痛让自己快乐着,在快乐中又加深了相互之间的友谊。
一次,央视新闻评论部的内部年会上,举办演出活动。崔永元扮了一位新娘,携带了一个孩子上场,年会主持人白岩松过来“采访”:“请问新娘为什么带孩子?生孩子的感觉怎么样?”崔永元答道:“生孩子的感觉是——痛并快乐着。”
台下哄然大笑,“痛并快乐着”正是白岩松出版的第一本书的名字。如果说这次是演戏,或许经过了一番排练,但很多时候,他们相互之间冷不丁就会让对方“痛并快乐着”。
崔永元和白岩松一同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只是他比白岩松早毕业四年,1985年毕业后就进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
1996年春央视《实话实说》栏目正式推出,选定崔永元为主持人。开播前,制片人时间特意将崔永元领到央视化妆师徐晶面前,徐晶轻描淡写地看了崔永元一眼,说:“老时啊,你怎么老找这样的人当主持人?”徐晶的意思是说《东方时空》白岩松的长相也和崔永远差不多。
白岩松1989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的第四年,即1993年,崔永元兼职《东方时空》时,推荐师弟白岩松接替他,白岩松随即成为《东方时空》的新闻记者和主持人,并由此一举成名。
“后来居上,小兄弟一飞冲天,无疑成了崔永元心中的痛,让他心理开始失衡。”时间在谈到两人关系时如此说,崔永元也将时间的这段话写进了书中,写完后,也不忘打上一个结:“他(时间)也是猜测。”
时间抖搂出的徐晶的“埋怨”,此后便成了两人“交锋”的话题。一次北京外国语大学请崔永元做讲座,说到当年他不再兼职《东方时空》的事,崔永元说:“那时我总想成为央视的正式一员,那天,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招:可以找一个更难看的人,如果观众接受他,我就有希望了,于是就把白岩松推荐过去了……”
台下笑声一片,掌声一片。一位女生对崔永元说:“崔老师,你知道白老师是怎么说这事的?他说台里先推一个丑的,看反应不大,就把最丑的推出去了。”
这里面也有一个故事:筹备《实话时说》栏目时,时间再次让崔永元推荐主持人,崔永元这次学乖了,他要汲取上次的教训,不再让肥水落入外人田,直摆手:“没了,就剩下我了。”于是“伯乐”崔永元也跟着师弟白岩松“跳”进央视。
无论外界怎样八卦他们师兄弟,他们也常常“隔空对话”,可从来没有人发现他们的友谊减损半分。
名人出书,有人“撇嘴”,白岩松出了《痛并快乐着》后,崔永元在与主持人张越说起这事时,也表示过“不屑”:“小白还是一个我挺看得起的人,怎么就混到这个堆里去了?”不久后崔永元又说,“他出书挣了好多钱,挺让人羡慕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后来崔永元也出了一本书:《不过如此》。
师弟前面引路,师兄后面跟进,这让白岩松挺“得意”的,有时一不小心,竟当着人说出“崔永元是我的学生”的话。小崔当然不愿做师弟的“学生”,一次金话筒奖的颁奖礼现场,获奖的崔永元当时出差。视频连线,主持人让小崔请一位同事代领。
崔永元说:“今天到现场的都是我的老师,只有白岩松一个是我的学生,就让他代劳吧。”白岩松成了他的“学生”,崔永元总算又报了“一箭之仇”。
但白岩松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领奖时,他以崔永元的口吻发表获奖感言:“能让我最尊敬的主持人白岩松替我领奖,是比我得奖更荣幸的事呀!感谢一直支持我的观众,我要告诉大家,我的抑郁症已治好了,现在不仅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了。”小崔立即“表扬”了他:“不愧是我的学生,嘴真贫呀!”
朋友是“痛并快乐着”,给朋友一些善意诙谐的“刺激”,在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时,也让人知道了什么才是谑而不虐、妙趣横生的友谊。
载于《做人与处世》
我们难得碰到这样一个朋友,他经常挖苦你、经常损你,可是也正是因为有了他,我们才成长得那么明显。甚至到后来,他突然有一天不挖苦你了,你还不适应了。
一舍千金
文/寒青
仰天吐唾,唾不至天,还堕己面;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
——《四十二章经》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生就是由舍和得构成的。该舍什么,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自己的标准和答案。如果什么都不想舍,那么最终可能两手空空。舍,像锄草,为的是庄稼的丰收。星云大师说得彻底:“舍,于人是慈悲,于己得精进。以舍为得,无处不春风。”
18世纪瑞典著名化学家舍勒,当年利用业余时间发现了许多新元素。这使得他在欧洲化学界名声大噪。瑞典国王在一次出国旅行时,知道了他的名字,便决定授予勋章嘉奖他。他知道后,没放在心上,继续做实验。
半年过去了,他还没有收到勋章。后来才得知,原来糊涂的国王竟把勋章颁发给了一个跟他同名同姓的人。大家想去找国王要回勋章,被他阻止了:“不就是一枚不值钱的勋章吗,何必去计较?”之后,一些国家发来的学术邀请,他也转交给那人代劳。他自己则把精力都用在了研究上,并在32岁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
这时,国王前来当面祝贺,并且声称要惩罚那个冒领者。他笑着说:“正是因为他替我领了勋章,才让我可以不受干扰地从事科学研究,国王陛下应该代我感谢他才对!”
1861年3月4日,林肯总统在白宫门前发表第一次就职演说,上讲台后,却发现台上没摆设桌椅,他一时不知该把随身携带的手杖和礼帽放在哪里。还好,他看到一处栅栏,便勉为其难地把手杖挂了上去,可是帽子却因栅栏太高挂不上,该把帽子放在哪里呢?正在为难之际,有人走上前来,友善地伸出手,他没顾得上细看,便把帽子塞了过去。
演讲结束后,他才注意到,帽子竟一直平整地摆放在道格拉斯的手里,而道格拉斯年轻时曾视他为情敌,两人一起追求过同一位姑娘,后来却眼睁睁地看着她成为林肯夫人。两人加入了不同党派,是政坛对手,经常在辩论中针锋相对,后来一起参加总统角逐,他则以微弱的优势获胜。可是面对情敌和对手,道格拉斯却在他急需帮助时,大度地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他向道格拉斯友好地点了点头,道格拉斯微笑着把帽子递了过去。事后,他对身边的人感叹:“道格拉斯是我遇见的最有实力的对手,他的风度无人能及。”
舍勒舍弃了勋章,却得到了事业上的成功;道格拉斯舍弃了恩怨,却赢得了属于自己的风度。人生在世,总有一些枝枝叶叶闯进我们的眼帘,只有剪掉它们,才不会影响我们树干的生长,否则,就会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当然,有些舍是比较艰难的,但再怎么艰难,该舍的必须舍。当年,小提琴家亚莎·海菲兹成名后,英国作家萧伯纳曾对他说:“我敢跟你打赌,听不了你的10场演出,我就能挑出一大堆毛病。”海菲兹笑着走开了。
后来,在一场演奏结束后,萧伯纳问他:“难道你没注意到我在听你演奏时总是哈欠连天,一点也不兴奋,甚至连一次掌声也没有过吗?”海菲兹却说:“我在演奏时只关注每个音符能否完美地演奏。”萧伯纳就是不服气,有一次,在他演奏时故意吹响了哨子,可直到警卫把他赶出了剧场,他也没受到干扰。
萧伯纳终于认输,恭维地对他说:“请问你能否拉错一个音,来证明你是个人而不是神呢?”他答道:“我的确是人而不是神,所以只能一门心思地拉好小提琴,从不跟人打赌。”换做常人,遇到这种情形,肯定会计较、生气、报复,而海菲兹却没有,显然,他把这些统统都舍去了。这样的舍,意味着宽容、大度、豁达。如果没有这样的舍,他就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可见,舍,需要一个人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做支撑。
德富芦花在《写生帖》中写道:有一个画家,只用一种泛着奇异光辉的红色颜料作画,作出的画总是让人惊叹不已,很多同行画家都问他:“你的这种颜料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他只微笑不作答,多年后,这个画家去世了,人们在为他更衣的时候,发现他胸前有很多个伤口,于是,人们终于知道了他生前作画用的红色颜料的秘密了。这个故事告诉我门:为了追求,连生命都可舍,而一个人到底该舍什么,这取决于他的追求、理想、品德和做人的境界。
都说一诺千金,其实,一舍也同样千金,甚至无价。可见,生命的富有与高贵,不是因为得,而是因为舍。
载于《做人与处世》
星云大师说:舍得微笑,得到友谊;舍得宽容,得到大气;舍得面子,得到诚实。舍得什么就得到什么。
球王的荒凉往事
文/卓然客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
——爱迪生
他五岁开始踢球,七岁崭露头角,所有见过他的人都说,一颗足球新星正冉冉升起。然而,命运却在他十一岁的时候跟他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他患上了一种叫作“发育荷尔蒙缺乏症”的怪病,骨骼开始停止生长。他的身高将会永远停留在140厘米。
这对于一个“足球运动员”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医生说,治疗的费用约要600万美元,疗效还要看运气。
这么高的医疗费用,是他的家庭远远无法筹措到的。
“放弃吧,孩子,足球已不适合你。”父亲悲痛地劝他,“先回学校读书吧,长大后,再学一门谋生的技能。”
他含着泪水一脸微笑:“不,父亲,足球是我的生命,我永远不会放弃它。就算我只有140厘米,但是谁规定140厘米就不能踢足球了?”
争执的结果是,父亲泪流满面,答应了儿子继续踢球。
他开始更加刻苦的训练,常常一天踢下来,全身全留下几十块青森森的淤痕。每天晚上,父亲都会抚着他的伤痕,在黑暗中叹息。他总是安慰父亲:“不要紧,父亲,足球带给我的乐趣远大于痛苦。”他咯咯地笑着,明亮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现。
2000年9月,在一场少年队的比赛中,他脚法娴熟,盘带突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球场高潮。整个体育馆都在为他欢呼。只有他的父亲,坐在一角悄悄地流泪。
他的精彩表现,引起了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的注意。这位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巴赛罗那俱乐部总教练雷克萨奇。就在这一年,他被选入巴赛罗那青年队。
一年后,他成了队里的主力。一天,总教练雷克萨奇找到他说,如果他愿意与俱乐部签十年合同的话,俱乐部可以出600万美元为他治疗。
一刹那间,仿佛全世界都开出花来。他咬着嘴唇,连连点头。
就这样,他一边训练,一边接受治疗。到了2003年,他的身高终于达到了170厘米。他凭借顽强的斗志与不懈的努力,终于改变了自己悲苦的命运!
他的名字叫梅西。阿根廷国家队队员,2008——2009赛季,连夺西甲、国王杯和欧冠三个冠军的“三冠王”。2009年“世界足球先生”的获得者。
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梅西带领的阿根廷队球队以狂风扫叶之势连克尼日利亚、瑞士、荷兰、比利时等世界性强队,荣获本届世界杯亚军。梅西本人更是以9个抢断、23个射门、4个进球的辉煌战绩,力压冠军德国队的诸多名将,获得“金球奖”。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没有添加任何煽情的成分。
我不追星,对足球也说不上爱与不爱。但是,在这个辽阔深沉的夜里,这位叫梅西的年轻人,以他特有的人生经历,将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那一年,他才11岁,一个那么小的孩子,面对命运巨大的打击时,他微笑着选择了面对与战胜。如果当年,他有一丝一毫的放弃,那么今天,他只能是一个可怜的侏儒,在都市一个不知名的灰暗角落里,依靠人们的怜悯,艰难地谋生。
再看到他在荧幕上乌发飞扬,长传冲吊时,我心中涌起的是浓浓的钦佩之情。很多时候,英雄与侏儒仅仅一步之遥。你迎上去,挺了过来,你就是英雄。你灰心了,后退一步,你就沦为万劫不复的“侏儒”!
载于《东方青年》
人生的高度不体现在身高上,而在于意志上、精神上。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精神,建起人生的高楼大厦。
名人痴迷“忘食”
文/韩青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中外许多事业有成的名人,往往为了研究某个问题,专心致志,痴迷“忘食”,闹出了不少笑话。
陈景润有一次去食堂吃饭,想着一道难题的解法,想着想着,竟转了个圈又回来了。别人问他:“你吃饭了吗?”他竟回答:“吃过了。”
牛顿有一回请朋友到家做客,饭菜做好后,他就去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他等了又等,还是不见牛顿。他因急于赶去上班,就独自把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时,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时,显出突然醒悟的样子,哈哈大笑说:“我以为自己还没有吃饭哩,原来早已吃过了。”
贝多芬有一天到饭店去吃饭,他找了一个位子坐下来,而全部心思却还在作曲上。他捕捉到了一个优美的旋律,非常兴奋,顺手把饭桌上的菜谱翻过去了,记下心中的旋律。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位侍者从他身旁走过,他才忽然若有所悟,叫住侍者,让侍者给他结账。“先生,您还没有用过餐,结什么账?”侍者不解地说。“真的吗?我还没有吃过饭?”贝多芬疑惑地反问。
美国数学家维纳,有一次从寓所里出来,去饭店吃饭。路上,他与朋友相遇,讨论起学术问题来。过后,他忘记自己是否吃过饭。他问朋友道:“你刚才看我朝饭店方向走,还是朝寓所方向去。”朋友开玩笑说:“你是朝寓所走的。”“对!对!我已经吃过饭了。”说完,便回寓所,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1905年3月14日是爱因斯坦26周岁的生日,他的朋友们特地准备了他最爱吃的伏尔加鱼子酱。这道菜上桌时,爱因斯坦正在兴致勃勃地评论牛顿的惯性定律。他边吃边讲,吃完了鱼子酱他才告一段落。朋友们问他刚才吃的是什么,他说不知道,当告诉他是伏尔加鱼子酱时,他竟惋惜地叫了起来。
生活中,那些在各行各业取得一定成就的成功者,几乎都是极其专心、投入的痴迷者,而这样的痴迷者,往往又是忘食者,他们之所以不饥饿,是因为他们品味了一道道丰富的精神大餐。
载于《做人与处世》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每一个伟大的人,之所以取得那样骄人的成绩,是因为他们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在一件事情上。
有颗巨人心的“理发师”
文/段奇清
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斯宾诺莎
他是一名演员,没演过理发师。可他说,在我的心灵深处就曾常常饰演着理发师。
有一个笑话:有一种人,谁见了都得低头,这种人就是理发师。说他在心灵深处曾常常饰演理发师,就是让任何人见了他都要低头。他叫彼特·丁拉基,1969年6月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
那年,彼特已13岁了,同龄的孩子们大多已长得和大人们一般高了,可彼特却只有130来厘米,也许有的男孩发育要迟缓一些,再等等看看。然而,15岁了,18岁了,彼特就停留在135厘米上。最后医生诊断,他患有软骨发育不全症,也就是说,彼特的身高不再会有奇迹发生了。
是的,同龄孩子和成人们见了他都得低头。但彼特不要这样的低头,他希望的是人们对他充满敬意的低头,即弯腰折服。
还是在五六岁时,由于做音乐教师的母亲经常要为影片配乐。在耳濡目染下,彼特非常喜爱演出,儿时的梦想就是做一位出色的演员。在被确定患了侏儒症后,他的演员梦似乎要破灭了。但他一颗痴迷之心就是不改,高中时,他进入了私立文学艺术学院本宁顿学院学习表演艺术。
尽管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但由于身高原因,他只能进入一家提供考试服务的公司。每天的工作就是把有关信息输入电脑,虽说他一做就是7年,可业余时间里总不忘看电影明星大片,研究揣摩明星们的表演。
他依然梦想着凭着自己不凡的演技,演出一部部好看的电影,得到他想要的人们对他的“低头”。
由于他从不放弃舞台演出,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他开始有了电影邀约。在小成本喜剧电影《开麦拉狂想曲》中,他扮演一名因为身高限制,只能接自己不喜欢的角色的不得志演员。虽说电影上映后,他所演的角色好评如潮,可他当时并不想出演这个角色。之所以演了,只因之前父亲为他签了约。
这部影片后,只要是将身高作为卖点,把矮人当作笑柄的角色他一个也不接。为此,他和父亲闹了别扭,搬出去自个儿租房住。
清静下来的他进行了思考,他终于明白父亲是对的:要想成功,就得多演出。静静思索还让他懂得,要想得到别人的佩服,即便自己身材矮小,也得有一颗巨人的心。自己就得做自己的理发师,对心灵中疯长的似乎是维护自尊,其实是自卑心理作祟的“头发”要经常理一理。
在对自己的心灵做了这样的梳理后,思想一变天地宽,于是机会大把大把地找上门来。2003年,他主演电影《心灵驿站》,一个矮人角色让他更加受到人们的肯定和青睐。
2011年他又在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中出演人称“小恶魔”的提利昂·兰尼斯特,成为剧中最受观众欢迎的角色之一。业界也对他高度赞誉,并将当年金球奖和艾美奖的最佳男配角奖都颁给了他。
如今,提利昂已经是剧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在这部以“任何主角都可能突然死去”为卖点的电视剧中,提利昂却是处于最安全的人物。正因为他的出色表演,这部充斥着阴谋、暴力、背叛、复仇的电视剧一经播出,迅速被奉为神作,如今,由于他的“不死”,该电视剧已经拍摄了4季,看来还得拍摄下去。
除了《权力的游戏》外,他还参与拍摄了《葬礼上的死亡》《纳尼亚传奇2:凯斯宾王子》等片。他已经成了全世界影迷们的偶像,商业大片也向他伸出橄榄枝,在众星云集的《X战警:逆转未来》中,他饰演戏份颇重的大反派崔斯克博士。
早在2005年,他就与舞台剧导演艾丽卡·施密特结婚,生下了两个健康貌美的女儿,一家人甜蜜美满。
无论你的客观条件如何,你都要做自己的“理发师”,努力理掉你自卑的“头发”,并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正如彼特在借他饰演的“小恶魔”之口说:“将你的缺陷变成你的动力,这样它才不会成为你的弱点。用它来武装你,就没有人能够伤害到你。”
载于《才智》
自卑是糟糕的情绪,就像自己主动关上了窗户谢绝阳光进来,屋子里终年阴暗潮湿。可是自卑是由环境造成的,这是不能改变的,唯有自己主动打开心扉,勇敢走出去。说白了,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化开坚冰成暖男
文/梅若雪
拼着一切代价,奔向你的前程。
——巴尔扎克
人们称他为亚洲第一暖男,人生其实是一种冷暖变幻,他今天的“暖”是由于他昔日的“寒”。
他长得浓眉大眼,读初中时,个子蹿得比同龄孩子高出半个头,风姿翩翩的他很快被一本时尚杂志相中做了兼职模特。十九岁时,他又幸运地被建国大学电影学术学院录取。
接着青少年电视剧《秘密的校园》邀他出演男一号。在电影拍摄中,他又获得了一位小清新型天然美女的爱情。在人们眼中,他简直就是一位幸运的“男神”。
然而,他的宠幸似乎老天爷也嫉妒了,“冻云连海色,枯木助风声”,晴空万里中突然飘来了一团寒云。一次他在与一位好友外出旅行时不幸遭遇车祸,身受重伤。
躺在病床上的他只觉得寒气阵阵,他痛苦地想,自己的演艺生涯很可能要被这冰天雪地封冻住了。这时爱情自然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慰藉,病房的门只要被女友推开,就宛然一阵春风拂来,他的心也随着快乐地跳起舞来。
然而,这样的快乐越来越少了,女友终于不再来了,因为她的心已另有所属。医生说他在病床上少说也得躺上一年,他清楚演艺界是换代极快的行当,今天你是头条明星,也许到了第二天你就被人取代了。可不是,连他自己也觉得前途未卜,而哪个女孩子又愿意将自己的幸福寄托于一个前途充满未知数的人的身上呢!
“万里冰霜,一夜换却西风”,恋爱的花儿就这样在冰霜的肆虐下凋谢了,他悲伤地说,这可是寒透心扉的“冰之恋”啊!在经过几天心灵的痛苦挣扎后,他想,要是这样消沉下去,自己就如同从五彩缤纷的春天掉落于冰窟窿里了,从今往后生命的园地有的只是一片幽暗死寂。自己还年轻,只要振作起来,未必没有“瓦解冰泮,风飞电散”的日子。
想到这,他要使劲将那仿佛挂满冰凌的心抖它一抖,他听到“叮叮咚咚”的响声了,感觉到那些冰凌已尽行委地。他倒有些感谢前女友了,她的离去倒成了击碎他心中冰凌的棒,不,他更是要以这根棒撬起心中的一轮太阳。
从那以后,在医生做完治疗后他便静下心来刻苦读书,他要让冰泮升华为春雨,让自己的心田生动丰盈起来。
精神振作心情开朗身体也就恢复得快,不到一年他便出院了。他相信只要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热望及不懈的努力,在演艺界一定有重新被认可和接受的一天。出院后,他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习演技,同时加强体育锻炼,身体容易发胖的他也就能始终拥有魔鬼般的完美身材。
心中有太阳,心田葳蕤一片。2009年,《花样男子》剧组开拍前他去试镜,导演一眼就看上了阳光帅气的他。“他的能力是否能胜任主角?”因缠绵病榻近一年而没有名气,他不免遭到一些人的质疑。导演并没看错,电视剧一上映他得到的全是叫好声,人们很快记住了具俊表这个痴情王。他的粉丝也如雨后春笋般从四处冒了出来,人们更是亲昵地称他为“长腿欧巴”。
他乘势而上,不做偶像派,要成为实力派。《城市猎人》让他饰演男主角李润成,而武术打斗是他的短板,可他说,谁做什么也不是天生就会的。尽管拍摄抓得很紧,但繁忙之中每周他都会去武术队训练几个小时,他还到泰国向射击高手学习射击。
付出了就有收获,影片上映后,使得之前认为这个二十三四岁的毛头小伙子拍不好动作片的人大呼“想不到,我们错了!他有一种360度无死角的帅!”
他就是1987年6月22日出生于韩国首尔的李敏镐。2013年,电视剧《继承者们》将李敏镐的事业推向了高峰。后来他把这部电视剧中自己购买的道具服装统统捐赠给慈善拍卖网站,并将其拍卖所得全部捐助给困难群体。
竞拍后第一秒就有一万多名网友同时预订,竟一度令网络瘫痪,重新开始后四十三秒内全部秒杀。李敏镐人气极大地爆棚,引起了2014年央视春晚导演冯小刚的注意,力邀他上了春晚。除夕之夜,李敏镐和庾澄庆合唱了《情非得已》,成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被女友嫌弃遭劈腿,到如今成为拥有无数粉丝,站在舞台上受亿万人追捧的红星。从屌丝变成亚洲第一“暖男”、“男神”,只因为他勇于向逆境挑战。面对冰一样的打击及失恋,只要心中有阳光和勇气,就能促人奋进让人自我超越。
载于《当代青年》
每一次跌倒,是为了更好地爬起;每一次流泪,是为了更好地站起。坚持走,总会成为你心中的样子。
不要排斥不同性格的人
文/李瑞
性格是一个人看不见的本质。
——柏格森
黄渤和管虎合作了《杀生》《斗牛》等多部经典电影,拥有十几年的友谊。可是,他俩第一次合作《上车,走吧》时,却差点错过了彼此。
当初,黄渤是经朋友介绍来到剧组的。但他第一次出现在管虎的面前时,管虎吓了一大跳。因为黄渤“穿得西装革履的,跟傻子似的。还弄一个海报,80年代卖磁带的那种海报,油光水滑的,像个香港二流子。”而这些还不是平实朴素的管虎最受不了的,最让管虎受不了的是黄渤还没把电影放在眼里。话里话外,都透露出拍电影就是为了玩。
当时,管虎的助手直接就想让黄渤回家了,但碍于朋友的面子,管虎还是让黄渤试了一段戏。令管虎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个让自己很是不喜欢的小伙子,演起戏来竟然有模有样,大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于是,管虎便决定留下黄渤。
管虎的助手惊讶地问道:“这么不靠谱的人,我们还让他跟我们一起拍?”
管虎说:“他给我的印象确实不咋样,我也不喜欢他的性格。但是一码归一码,不能因为我不喜欢他的性格,就否定了他的才能。性格可以磨合,才华却是强求不得的。我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好恶,就排斥接受不同性格的人一起做事。”
就这样,管虎留下了黄渤,一起拍摄了电影《上车,走吧》。经过相处,管虎才发现黄渤并非表面上那样没有正经,他做起事来异常认真刻苦。之后,两人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好了。
现实当中,我们遇到性格跟我们不一样的人,往往就会排斥他们,不想与他们交往;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自己错过结交朋友的机会。如果我们像管虎一样,学会接纳跟我们性格不一样的人,然后慢慢磨合,多点包容和理解,相信你会慢慢发现对方也有很多闪光点。
载于《演讲与口才》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是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放下姿态,去感受出现在你身边的每个人。他们都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重要的人。
幽默让你不再尴尬
文/张盼
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
——〔英〕莎士比亚
幽默是一种智慧
吴秀波作为内地一线男星,自然倍受外界瞩目,更有不少著名服装品牌公司邀其代言。
一次,吴秀波作为某服装品牌代言人受邀出席了该服装公司举办的时装秀,并且带了4位女性朋友兼模特前来助阵。在时装秀安排记者采访时间,一位记者先声夺人地向吴秀波发出第一问:“在今天您带来的4位女性模特中,当然也是您的朋友,您最欣赏哪一位呢?”
吴秀波被这刁钻又挑事的问题给逗乐了,笑了一下,并未作答。
记者们用一副事不关己的表情看着吴秀波,看他会怎样出囧。
吴秀波稍思片刻,答道:“这四位女孩,就像是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丽,缺了哪一个都不行。”
记者们惊诧不已,纷纷为吴秀波的机智鼓起掌来。
在生活中,我们面对的问题多种多样,遭遇的尴尬自然也不在少数,这时就得学会如何巧言化解尴尬。幽默不失为一剂灵丹妙药,它就像是尴尬的克星,可让人们开心一笑,让尴尬瞬间去除。而文中的吴秀波当遇到记者问到最欣赏哪一个女孩时,记者们心里都明白无论吴秀波说哪一个女孩都会让另外三个女孩尴尬,难堪。然而吴秀波出其不意地把四个女孩比喻四季,说出各有各的美丽,不得不令人钦佩。
机智是一门学问
去年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2》再次吸引了大家的眼球,随着这档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的播出,五组家庭受到大家高度的关注。作为其中的一组家庭,曹格带领的儿子和女儿在节目中的表现更是受到大家普遍的赞誉和喜爱。
之后,曹格受邀参加某电视台综艺节目的录制时,主持人搞怪地提问道:
“家里是谁在管钱?”
此问题一出,全场瞬时安静下来,大家都想看看曹格怎样应对这个“不太善意”的问题。
“我和妻子各管各的,但我有时也需要交交保护费。”曹格灵机一动,随口而出。
此时,场上掌声一片,力赞曹格反应敏捷。
“有传言说您身价上亿,您怎么看?”主持人紧追不放。
场上气氛顿时有点紧张而尴尬,大家再次安静下来,听他如何回答。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都想打五折卖了自己。”曹格沉思片刻,微笑着答道。
主持人带头鼓掌,场下掌声更是经久不息。
曹格真是幽默而不失大气,在主持人连续的咄咄逼问下,曹格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巧妙地用“交保护费”“打五折卖了自己”等自嘲的话语成功为自己解围。更是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曹格的个人魅力果然与众不同。
自黑是另类机智
微博女王,实力派女星姚晨因2006年出演古装喜剧《武林外传》中郭芙蓉一角而被人们所熟知。
在2010年,姚晨因拍摄《爱出色》影片而被传出与该影片导演陈奕利的绯闻,有记者爆料称两人关系暧昧,经常出入高档酒店、餐厅。
在之后,《爱出色》主演应邀上一档访谈类节目,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直接犀利地向导演陈奕利抛出问题:“网上有传闻说,您和姚晨因为此影片产生了暧昧关系,对此,您有什么回应呢?”
此句一出,全场哗然,皆惊讶于主持人问题尖锐、直接。
陈奕利颇显尴尬地答道:“这个,大家都是朋友,在一起吃饭很正常。”话音刚落,身边的男主演刘烨假装不高兴道:“我和姚晨也经常在一起吃饭,有时也去看看电影,都这么熟,怎么没人传我们俩绯闻呢?就因为我长得不如陈导好看吗?记者们真是以貌取人,太势力了。”
全场瞬间被刘烨的自黑逗得哈哈大笑,主持人更是带头鼓掌,会场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刘烨真是一个聪明的人,当不怀好意的主持人抛出犀利的问题使姚晨和陈奕利尴尬不已时,刘烨首先说明自己和姚晨关系不错,并且常常吃饭看电影,然后以自黑的方式幽默而机智地否定了姚晨和陈奕利因关系亲密而传出的绯闻。
在生活中,我们不乏遇到各种有挑战性的、令人尴尬的问题,而学习刘烨这种以自黑方式化解尴尬的方法自然也是佳选。这不仅化解了尴尬,也为自己增色不少,同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载于《做人与处世》
我们经常会遇到突发情况,在那样的情况下,往往会显得特别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台下笑作一团,你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适时的幽默,不仅显示你的大度,还凸显了你应变的素质和乐观的心态。
强权下的细节逆袭
文/清翔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张瑞敏
人生历史中往往有着宏大叙事,它彰显的是其恢宏和壮阔。宏大也许能给人以震撼,但真正让人不能忘怀的是宏大背后的细节。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17岁那年,王维来到了长安城,写下了这首令长安少女纠结得情肠婉转的《长相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晚年又写下了这首于诗情画意中寄托其高洁情怀和对理想追求的《山居秋暝》。
王维进士及第,曾任过右拾遗、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尚书右丞等职。这些应该是王维人生历史中的“宏大叙事”,但人们也许真正记住的只有这些人生中细节的诗句。
不说这些诗句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让王维至死也铭刻在心的大约也是这些诗句。756年,唐朝出现了历史上宏大叙事事件:安禄山起兵反唐。唐玄宗从似锦繁花的梦中终于惊醒了,带着爱妃仓皇出逃。
那天,长安中的大臣如同往常一样,以为只要去金銮殿中报个到,就可回到家中继续享受盛唐的花花世界,可金銮殿上早已不见了皇上的踪影。在大臣连同王维正感到纳闷时,他们却一同成了安禄山的俘虏。
唐玄宗一路逃难到西蜀,这才想起16年前去世的张九龄,因为张九龄曾提醒过皇上安禄山有可能反叛。“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玄宗遗使至曲江祭祀张九龄这样说。
与玄宗同陷于危险境地的还有王维,被安禄山带到了洛阳的王维,囚禁在了菩提寺中。他是名人,安禄山按一定的规格待他,吃的喝的按时送到,鸡呀鱼呀的也不缺少,还将一份委任书放在他面前。
追求高洁情怀的王维岂能做这样的官?此时王维虽说56岁了,但认为自己身体还算硬朗,活上十年八年不成问题。他想这时自己生一场病该多好,病了安禄山就不会再逼他做官了。可是病迟迟不上身,王维于是服了巴豆,让自己泻个不止。对待王维这个“天下文宗”,安禄山倒也显出了一份少有的耐心,他说“你病了,我可以等着”。不过以前的待遇不再有了,且环刃交加,以死威胁他。王维没勇气去死,最终担任了伪职。
安禄山进入长安,血洗完长安城后,抓了数百名梨园弟子,把他们带到洛阳,在洛阳的凝碧宫为安禄山及其部下演戏消遣取乐。王维闻之,不禁悲从中来,在阵阵秋风中簌簌落叶下暗暗作了一首《凝碧宫》:“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碧烟池头奏管弦。”
757年,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被押到长安,附逆按唐律当斩。这时,有人便以王维的《凝碧宫》来证明他对唐朝的一片忠心;同时,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王缙恳请用自己的官职换取兄长的性命。另外,也许念王维是张九龄提拔并看好的官员,出于对张九龄的怀念,唐肃宗最终原谅了王维。
王维的人生由此出现逆袭,皇上非但不杀他,还给了他太子中允之职。
有人说,是一首诗救了王维的性命。不错,在血淋淋的屠戮面前,是诗中透露出的不泯的正直和良心,让王维的生命不致在仓促间消亡,也让王维的人生之诗有了一个不黯淡的尾联。
一个人的人生历史也许有太多盛夏般的熙攘纷繁,但能让生命逆袭的却是秋槐叶落般的细碎之声。面对强权,也许它是柔弱的,只因其中蕴含着遵循律令的一分清醒,也就能在其历史的天空中永远回响荡漾……
载于《才智》
看惯了大海的波涛汹涌,山涧潺潺小溪也让人惊喜;看腻了塞外黄沙肆意,军旗招展的粗暴,却又喜欢那堤岸边的杨柳依依。微小的事物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