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孱弱不堪的自己,终于在时光的磨炼中变得强大起来。社会本就是残酷的,只有经历过摔打的人,才能有抵抗打击的能力。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风景与故事
文|戎装云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洪应明
天地之间原本只有自然,人类出现后才有了世间。自然进入观赏者的眼中成为风景,世间经人类的演绎有了故事。
带有诗意的风景是装点心灵后花园的基本元素。天空的一轮明月,山间的一条溪流,枝头的一声鸟啼,路边的一棵绿树、一块顽石甚至是石缝里挺出的一株毫不起眼的野草花都可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徜徉其中让人忘记忧愁,让人见到欢喜。
带着热度的故事是行走人间留下或正在留下的串串印痕。一颦一笑间隐藏着曼妙的故事,灯光舞台上闪动着精彩的故事,金戈战场上腾挪着壮阔的故事,大哭大闹中更承载着或惊心或滑稽的故事……置身其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生活气息。
风景从来都不只属于诗人,尽管诗人眼中的风景最富有诗意;故事也从来不仅属于小说家,尽管小说家笔下的故事集中着生活的热度。
诗意的尽头没有诗意,呼啸而来的列车和冰冷刺骨的铁轨对于海子而言已经不再是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风景;热度的尽头没有热度,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电影《风云》中雄霸披头散发的狼狈意味着一个曾经费尽心机登上巅峰的人物之人生故事的凄冷谢幕。
看山宜在山外,智者的目光移出生活的小圈子,故事本身也是风景;乐山宜在山内,隐者的身影融进自然风景,风景之中也有故事。不必把名和利的分量掂得过重,也不必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其实,智者和隐者两种身份可以适时地合而为一。美学大师朱光潜有一句经典的话:“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当今社会奉行“下班关手机,周末必出游”的“绿客一族”当接近此境界。
失意时,不妨把风景引入故事,盘腿坐在丛生的荆棘旁边静心休憩抑或站在绊脚石上放声歌唱,如此则荆棘可爱石头亲切,个中自有一番做人的坦然和傲气;得意时,不妨把故事引向风景,把酒东篱,盈袖的淡淡暗香里自有一种处世的超然和雅趣。
我看故事多风景,料故事看我应如是。赏着风景,演着故事,无怨无悔,不忧不惧。
原载于《思维与智慧》
把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都看成风景,把琐碎的日子过成诗。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与人方便,随遇而安。
人生最美是遇见
文|月下清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
光阴短,梦难圆,多少城市遥望中。
扬州于我,便是烟花暖雨沾湿笑靥,红袖高歌丝竹缭绕的漫漫浮想;更是我诗意的想象里,一位袅娜娉婷、含羞带俏的佳人,妩媚地行走在墙上精美的挂历里,与我隔着时空的彼岸。也曾多少次,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里,任由想象蓬勃而出。泛舟在碧波荡漾的纤纤细水里,漫步在枝叶低垂的杨柳依依下,树下驻足,与嫣然的玉树琼花相视一笑;抑或是,以纱灯笼罩的绿瓦飞檐为背景,定格住美丽的容颜和倩影。漫漫遐想中,老了容颜,旧了流年。
终于,在风起的清晨,梦想和现实一同启程。像是赴一场期许已久的初次约会,心是忐忑的怦然。
随着导游的一路讲解,梦里扬州的前世今生渐有所知。扬州,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它也是文人墨客争相聚集、流连之地,张若虚、李白、郑板桥等名人,被扬州的美景深深吸引,皆在此留下了千古流芳的诗词佳句,而晚唐风流才子杜牧与扬州更有着不解的情缘,写下了凄婉绝美的诗篇。当年隋炀帝为了观赏玉树琼花,开凿了大运河,直抵扬州,扬州的繁华盛景得以随着琼花的美名一起传播开来,也因此,才有了乾隆几度下江南必游扬州的传奇佳话。
当车子缓缓行驶在扬州街头,扬州宛如一位撩起神秘轻纱的女子,面容渐渐清晰了起来。静、净,是扬州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街道不宽,路面洁净,琼花垂柳参差有致,摇曳生姿,偶见芍药夹杂其间,不喧闹,不争艳,恬淡安然地守着属于自己的宁静和从容。听导游说,为了保护扬州的生态环境,扬州的城市建设是限高的,难怪一路上看不到特别高耸的建筑。没有了现代都市感觉的扬州更添了分深闺秀女般的温润和柔美,令人心生欢喜,情不自禁地走近它,爱上它。
最先参观的,是扬州八怪纪念馆。因为他们作画时敢于打破传统的绘画规则,性格上孤傲清高,行为中叛逆狂傲,才得此名。不得不说,扬州八怪的传奇和才情给这座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涂上浓重的一笔。陈列的多半是“扬州八怪”所用的物品,凝神泛黄的墨迹,犹能感受到他们当年愤懑权贵却又无奈屈服的心情。
一行人匆忙结束扬州八怪纪念馆的走马观花,蒙蒙雨雾中,古朴、典雅的“瘦西湖”大门映入眼帘。傍青翠欲滴的竹林,随长堤依依春柳,过小桥绕前川,不消须臾,风姿绰约的瘦西湖展现在眼前。
顾名思义,瘦西湖因瘦而有别于诸湖,盈盈一湖幽曲窈窕,河道清瘦狭长,清婉秀丽的风姿灵动秀美。清朝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名字由此而来,也就很少有人记得它的原名叫作保杨湖。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歌里一遍遍深情吟唱的不正是眼前这纤细迷离的瘦西湖吗?仿若女子腰间飘拂的玉带,一泓曲水如梦似幻,婀娜曲曼地延向远方。倘若杭州西湖是位丰腴的贤淑女子,那么修长的瘦西湖更像是婀娜清秀的俏女郎,别有风韵立春秋。
“念泗桥上明月稠,水到扬州相思瘦。”舟行水上,回环有致,虽不见波光潋滟晴方好,却也移步换景美景不断,俨然一幅幅缓缓铺展开来的水墨画卷。那一池的湖水,在烟雨蒙蒙的笼罩中,在习习微风的轻抚下,漾起浅浅的涟漪。静泊的画舫雕栏玉砌,有着古色古香的精美。婉谢了船娘相邀的美意,与友相伴左右,最爱湖边行不足,轻快的脚步亦趋亦停。兴之所至,画舫前,石凳上,曲桥边,用镜头定格优美的景致和曼妙的身姿。
说来惭愧,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弄明白二十四桥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可这丝毫不妨碍我对它的殷殷向往。当看到那承载着凄美传说的二十四桥横卧在眼前时,我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迫不及待地奔过去。奈何二十四桥近在咫尺,却被告知不能步上桥头,一湖碧水冷冷地隔我在水一方,心底是幽幽的怅然。
想那千年以前,风流才子杜牧离开了失意的官场,带着酒气和才气,在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见证下,把梦锁进青楼女子的妆匣里,从此山迢迢水隐隐,以诗寄情,浸在扬州的爱与哀愁里。或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情意绵绵,或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怅然若失,抑或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幡然醒悟。
回想年少的我,初读杜牧这句经典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时,汩汩流淌的想象里是诗意随性的误读:明月夜,桥身处,一位古典仕女朱唇微启,纤指轻挪,如怨如诉的箫声随风漂流,随波漂荡,诉与谁人听?知她怜她懂她爱她的那人在何方?爱着,却不能随心靠近,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吧。旧时明月照,胜景依旧在,不是当年人。匆匆过客的我此行怕是无缘见到明月夜下二十四桥的胜景了,不是没有遗憾的。
人在旅途,有遗憾或许才是真实的人生。离开时,心有挂念憾惜,方见得此地的魅力,一如我魂牵梦绕的扬州城。烟雨蒙蒙下扬州,未见琼花绽奇葩;匆匆行程紧,错过古运河……待到来年烟花三月,邀约清风明月做伴,重下扬州。烟雨蒙蒙中赤脚走在青石板上,拍遍朱楼的栏杆,到园内的桂花香径去熏香,踏上冷月无声的二十四桥听取无边的箫声,乘一叶小舟,雨伞折起,一任霏霏细雨洗尽满身的浮华……
人生最美是遇见,错过的人错失的景,多年以后,是贴在泛黄记忆里一处缺了角的美丽。
原载于《新青年》
人生,总有那么一些遗憾,因为无能为力,所以要学会释怀;活着,总有那么一些起起落落,因为无法改变,所以要学会随缘,就让我们且行且珍惜吧!
现在拥有的
文|程骏驰
知足天地宽,贪婪宇宙隘。
——曾国藩
大师带着小徒弟下山化缘,来到一户老农家。老农病重,大师急忙为他诊病,病因是急火攻心,便问老农为何这般着急。老农叹了口气,对大师说:“这两年我的庄稼全无收成,不是因为天灾,而是人祸。”“哦,说来听听。”大师对老农说。
“去年小麦丰收,看着阳光充足没有雨水,我便想再拖几天收割,让它再长一长。可不想,就在我准备收割的头一天,强盗下了山,一夜之间便把我的粮食全部割完。这一年,我颗粒无收,只能四处借米,靠乡亲邻里接济度日,我就后悔,为啥当初我不早点收割呢?前些日子,县衙剿灭了山贼,集中发放山贼这些年下山抢的粮食,折算下来我应该得十二担,可县衙只给我五担,说没有那么多。我一气,就不领,可后来一想,县衙剿贼也不易,况且,贼人这一年也有消耗,给五担就五担吧。可我再去领的时候,县衙连一粒米也没有了,都被领光了,我就后悔,为啥当时我赌气不领呢?”
大师听后,开了药方就坐在老农身边与他交谈。大师突然间问老农:“施主,你认为什么是最珍贵的?”“当然是失去的和未得到的!正如我的收成一样,有了它们这一年我就可以活命了。”老农越说越悲伤,不一会就咽了气……
大师默默地带着小徒弟回寺庙,突然略有所思地问小徒弟:“刚才这番情景,徒儿认为什么是最珍贵的?”小徒弟立即对大师说:“现在拥有的。如果他能保重自己的身体,地可以再种,那还愁吃穿吗?”
大师听后,豁然一笑。
原载于《创新作文》
所谓成功的人,就是能把握当下、展望未来的人。他们可能失败过很多次,但是他们从来不把重点放在对过去的悔恨或者回忆里。他们能看清楚事情的真相,聚焦在正确的事情上,看到这件事情的真实含义。
阳光不言
文|薄陨
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
——恩格斯
悟远和悟静是寺院里两个有志向的小和尚,参佛悟道很有灵气。悟远性格张扬,喜欢向别人表述他参佛的体会,展示自己知识的渊博,而悟静则言语不多。渐渐地,悟远崭露头角,成为寺庙众僧都看好的、将来定会有所作为的高僧。
大师云游归来,住持向大师报告近年来寺庙情况。大师问是否有可造之才,住持向大师重点介绍了悟远和悟静二人。大师问二人谁更优秀,住持毫不犹豫地回答:“悟远更好。”
大师悄悄观察二人言行多日,的确发现悟远平时纵论佛学,非常有见解,而悟静则很平静,不善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一天,大师准备挑选一人远道取经,众僧普遍认为悟远为第一人选,将来必成高僧。但令人意外的是,大师却选择了平时不善言谈的悟静。众僧问大师为何选悟静,大师说:“阳光不言。”众僧十分不解,请大师解惑。
大师顿了顿,对大家说:“阳光从不言,但它一出现,人们就知道天亮,阴雨后它一出现,人们便知晴天已来。冬日窗前,阳光悄悄地用温暖驱走寒冷;春天大地,阳光轻轻地把禾苗唤醒成长。它的力量为众人所知,但它从不言语,只是默默无闻。悟静像阳光,静静参佛,解救众生。前日多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来到这里,经悟静开导重获人生自信。你们也不知道,悟静每日早起半个时辰,下山到浮桥那里帮小贩们推车过河……参佛的最高境界不是高论,而是落到脚下变成行动,并不见得让人知晓,正如阳光无言。”
众僧顿悟。
原载于《思维与智慧》
大爱无言,大音稀声。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将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陈旧的美丽
文|君燕
因寒冷而打战的人,最能体会到阳光的温暖。经历了人生烦恼的人,最懂得生命的可贵。
——惠特曼
一直觉得,只有崭新的东西才最美。春天树杈间的那一抹新绿,爱美小女孩身上崭新的连衣裙,雨后清晨清新的空气……是的,这些新鲜的东西似乎都有一个另外的名字,那就是美丽。没有人能阻挡新鲜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就像没有人能拒绝它带来的愉悦的视觉和精神享受。崭新的事物就像一张铺展开来的画布,洁白、干净,充满了未知和希望;又如头顶那一抹高远的湛蓝,清新、透亮,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和渴望。最让人动心的应该数正值花样年华的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如水的肌肤吹弹可破,清新美丽得仿佛不染一丝岁月风尘。
那次和朋友们去旅行,在一座寺庙里,我看到了一口古旧的大钟。这口大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风雨的侵蚀,底部的花纹变得暗淡、模糊,表面还隐隐生出一层绿色的铜锈,似乎在昭示它的年迈和苍老。我的心情突然变得庄严肃穆,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爱上了这口大钟,爱上了它的沧桑和内涵。低沉、悠扬的钟声缓缓响起,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带着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知道,这应该是岁月赋予它的独特的魅力——这是任何一口新制的钟永远都达不到的效果。
原来,有些事物,只有经历了岁月的流逝和打磨,才会焕发出独特的美好。这是一种与崭新的事物截然不同的美,它沾染了流光的印记,经历了岁月的风尘,因而变得厚重而内敛,这是其他崭新事物永远无法比拟的美。
还有一次,朋友乔迁新居,我们去她家里做客。崭新的家具配着刚装修好的房子,一切看起来都赏心悦目。然而,朋友手里捧着的那个陈旧的茶壶却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是爷爷当年留给我的。”看到我们注视的目光,朋友笑着解释,她用手轻轻地摩挲着茶壶,目光里满是爱恋和不舍。在朋友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了这个茶壶对于她的意义,那是一个老人对子女的牵挂,对晚辈的爱惜,也是她缅怀爷爷的一种方式。
“茶壶上每一条陶瓷的纹络,都有爷爷当年抚摸的痕迹,我甚至能感觉到爷爷当年的体温和味道。”朋友凝视着茶壶,动容地说道。是呀,这把陈旧的茶壶因印上了亲人的痕迹而变得与众不同,朋友用着的时候,不仅得心应手,更能体会到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极为美妙的事情。
当一件事物被赋予特殊的情感时,它便不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物,它更成了一种寄托,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东西。想必用再多的东西也换不来这件斑驳的旧物,正是这一点点痕迹才让这件旧物有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见到这个年过半百的女子时,我一时竟不知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一直认为美丽属于年轻的女子,从来没有想过年过半百的女子竟也可以如此美丽!得体的着装和谈吐,优雅的气质和举动,做事永远不疾不徐、淡定从容,仿佛根本不知急躁、生气是何意,和她在一起简直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和她在一起的时间越久,越会不自觉地被她身上散发出的魅力所吸引。“你们都害怕变老,我从来不担心这个。”她笑着说出这句和杜拉斯雷同的话时,由内而外的魅力在她脸上的每一道皱纹和头顶的每一根白发上闪耀,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是岁月和经历赐予的宝贵财富。
往事终究像一场雪,被阳光雨露点缀成过眼云烟,只留下纯粹的爱或者不爱,让你我永远珍藏。这世界,没有哪一天不像雪泥鸿爪,路过了,爱过了,便是福,便是雅,何苦纠缠于非要握住复杂的旧时光?就像花,像海,像你、我,还有他,在表演着属于你我的雪月风花。美酒只有经历岁月的沉淀才会更加香醇,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积淀、经历的过程,如此,才会愈加丰富多彩!
原载于《辽宁青年》
酒越久越香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去认真感悟生命吧,把其余的交给时间!
淬炼过的金子才发光
文|唐仔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
去浙江遂昌的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游览,恰逢一队参观的学生团。领队的老师,拿起两块矿石,问同学们哪块是金矿石。
老师手里的两块矿石,在灯光下,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一块矿石里面,像撒了金粉一样,每一个角度,都发出耀眼的光芒;而另一块矿石,则像被墨涂过的一样,周身是黑色的,几乎没有什么光泽,与我们平时见到的石头,似乎并无二样。孩子们叽叽喳喳地争论开了,很快,一个声音占了上风:那块闪闪发光的,肯定是金矿石,没看到里面全是金粉吗?但也有人小声地质疑,如果答案是明摆着的,老师为什么还拿来考大家?
见同学们各自表达了看法,老师揭晓了答案:那块黑色的矿石,才是真正的金矿石。而闪闪发光的那块,则是普通的硫铁石,里面没有任何黄金的成分。它就是人们常说的“愚人金”。
同学们炸了锅。很显然,大部分学生,都被那块硫铁石的闪闪亮光给迷惑了。
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不是说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吗?为什么金矿石里的金子,却黯淡无光,没有呈现出金子应有的光芒?
老师赞许地看了一眼那名学生,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也正是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老师挥挥手中那块黯淡的金矿石,环视一遍大家,说道:“这块石头里面的金子,需要粉碎、淘洗、提炼,才能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我们平常所见的熠熠生辉的金子。而淹没在石头和其他矿物质中的金子,是看不出它的光泽的。也就是说,真正金光灿灿的金子,是经过了一遍遍淬炼之后,才最终呈现出金子的本色的。”
我一直默默地站在旁边,好奇地注视着他们。听到这儿,我恍然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这真是一个聪明的老师,他不仅要告诉他的学生这些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们传授做人的道理呢。
果然,老师话锋一转,对围在他身边的学生们说,在老师的眼中,你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一块金矿石,但是,必须经过一道道的淬炼,你们才会成为一块金子,散发出你们青春应有的光彩。
老师的话,引来一阵阵掌声。我留意到,在孩子们稚气未脱的脸上,都流露出兴奋的神采。
忽然,有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
老师示意他说话,那名学生迟疑了一下似乎是鼓足了勇气,大声地说,老师,我在上海的一家黄金博物馆看到过一种“狗头金”,它通身都是金黄的,耀眼的,据说,这就是它本来的面目。我觉得,真正的金子,就应该是这样的,天生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嘛。学生越说越流利,也越说越兴奋,语气中充满了自信。看得出,这是一个很聪明,也很自负的孩子。
老师不停地点着头。学生说完了,老师赞许地说,你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很好。你说的“狗头金”,确实是一块完整的金疙瘩,它是黄金家族里面的瑰宝。不过,它并非天生就是一块金砖,事实上,它是天上富含黄金成分的陨石,在坠落地球的过程中,因为与大气层发生剧烈的摩擦、燃烧,其他的物质都燃烧掉了,只剩下黄金,才凝集成完整的金块的。也就是说,它不但经过了淬炼,而且是更加严酷的淬炼。如果没有经过大气层严酷的淬炼、燃烧,那块金子,就会一直黯淡无光地散布在矿石之中。
老师再次环顾大家,动情地说,我刚刚说过,在老师的眼中,你们都是金矿石,你们都具备金子一样的潜质。但是,如果不经过千锤百炼,你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也一辈子都不会发出金子的光芒。
老师喝了一口矿泉水,继续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金矿石,只是太多的人,没有被开采出来,或者没有经过淬炼,而错失了自己本该灿烂的人生。因此,我想告诉大家,别以为自己是块金子,就一定会闪闪发光,发光的金子,都是经过一遍遍淬炼的。
沉默。忽然,同学们都鼓起掌。
我也鼓掌,为这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也为了我们本该熠熠生辉的金子般的人生。
原载于《少年儿童研究》
从前孱弱不堪的自己,终于在时光的磨炼中变得强大起来。社会本就是残酷的,只有经历摔打的人,才更加具有抗打压的能力。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救命的地图
文|凤凰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泰戈尔
父亲是一名探险队员,经常独自或者与人一起闯沙漠进原始森林。儿子高考结束后,缠着父亲带他去沙漠探险。父亲开始不同意,因为儿子太年轻,他怕出意外,可是他拗不过儿子,最终答应带儿子去沙漠探险。
父亲做好一切准备,然后和儿子向沙漠进军。看到茫茫沙漠,儿子显得特别兴奋,不由得跑起来。父亲见状赶紧向儿子吼道:“不许跑,不许跑!”在沙漠里,只能慢慢走,跑的话,会消耗大量体力,会喝掉许多水吃掉许多食物,那样的话,会完全打乱他的计划。儿子听话地停了下来,冲父亲笑笑,儿子觉得太刺激了。
一路上,儿子不停地向父亲问话,不停地拍照,不停地记录,父亲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想将来儿子肯定会比他更优秀。因为真正优秀的探险员,不只是为了玩刺激,更是要为人类做出贡献,把惊险与神奇与世人分享。
这天晚上,父子两人住在了沙漠里。开始的时候,父亲和儿子还特别兴奋,望着满天的星斗说说笑笑。可是突然之间就冷风大作,沙尘飞扬,父亲和儿子都呆了,他们还没来得及收拾他们的东西,更加猛烈的沙尘就将他们的东西一扫而光。父亲和儿子都吓住了,他们躲在睡袋里不敢轻举妄动。
第二天早上,父亲和儿子才钻出睡袋寻找他们的东西。可是,那些东西哪里还有踪影?父亲和儿子找遍周围,一无所获。父子两人面面相觑,他们的计划,不得不终止,现在,他们不得不往回走。可是,往回走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他们没有了指南针,他们很可能迷失方向。一旦走错路,就会延长时间,他们没有了水和食物,能在沙漠里待多久呢?虽然父亲多次进沙漠,极有经验,但是对此他也无能为力。
儿子上前拍拍父亲的肩膀说:“爸,别着急,我有地图呢!”儿子说着就从身上掏出一张纸条,上面弯弯曲曲地画有一条线,线上又画着一些小圆圈。父亲看看纸条,又看看儿子,问道:“这就是地图?”儿子说:“对,就是地图!一路上,我不停地照相,不停地记录,还顺便记下了我们走的路,没想到这下可派上用场了!”父亲拍拍儿子的肩膀说:“好样的!”尽管这只是简单的线条,但这是他们曾经走过的线路,现在,只要按照线条走下去,就能走出沙漠。这根线条,无疑成为他们的生命通道。
父亲和儿子开始转身往回走。他们不敢耽搁,怕再出什么意外,他们走得很快。尽管一路上他们时常出点小意外,但他们都满怀信心,按照线条一直走下去。终于,天黑的时候,他们走出了沙漠。
坐在草丛里,父亲松了一口大气,他对儿子说:“孩子,这次多亏了你!”儿子笑嘻嘻地说:“爸,其实我那张地图并不是画的我们曾经走过的路,而是我看到你愁眉苦脸的时候才在纸上画下的线条。”父亲睁大了眼睛,他简直不敢相信。儿子说:“我知道,那时候,其实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张真正的地图,我们需要的是走出沙漠的信心!”父亲笑了,儿子的确比他更优秀。
原载于《博爱》
有时自己被打败,并不是因为环境,而是心里的妥协和无力感。人真的应该时时刻刻存有信念,这样可以支撑你走好长一段路!
困境里的上帝
文|入世无尘
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俾斯麦
杰克和迈克喜欢冒险,他们经常一起去森林里探险。这次,他们闲着无事,驾驶着小车去了一片人迹罕至的沙漠。
杰克和迈克驾驶着小车在沙漠里行驶了一天,天黑的时候,他们往回走,就在这时,他们的车突然抛锚了,两人赶紧下车检查小车。两人呆了,他们查不出毛病,束手无策。两人面面相觑,他们钻进小车,打开车灯,决定坐着等待。也许沙漠里有别的探险队,只要看到了他们的车灯,肯定就会走过来。他们后悔自己走的时候没有带足够多的食物和水,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小车会出故障。
杰克和迈克在小车里等了很久,周围一片安静,他们开始害怕起来。如果没有人发现他们,他们很可能死在这里。后来,他们睡着了,醒来,天已大亮。
杰克和迈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心想完了完了。两人开始祈祷,他们希望上帝能够救他们一命。
当杰克和迈克睁开眼睛的时候,他们看到一个人向他们走来,他们想那个人肯定就是来救他们的上帝,他们欢呼起来:“我们在这儿!我们在这儿!”
那个人走了过来,询问杰克和迈克发生什么事了,杰克和迈克告诉了那个人一切,请他救救他们,说他是他们的上帝。那个人笑着告诉他们说:“我不是上帝!我叫鲍尔森,我也是来沙漠探险的!”
鲍尔森去检查小车,他摇了摇头,也无能为力,他说:“我看只有修理工才能修好,而且需要专业工具。我们一起走吧!”
“走出沙漠?”杰克和迈克睁大眼睛看着鲍尔森,“你知道吗?要走出沙漠还有很远很远的路程,我们不可能走出去的!你看太阳都出来了,我们又渴又饿!”
鲍尔森说:“伙计们,别担心,我有水,还有面包!”鲍尔森说完打开自己的背包给杰克和迈克看。不看还好,一看他们就泄气了。背包里,只有半瓶水和两个面包,他们三个人,怎么够吃?一个人就能马上吃掉!杰克和迈克钻进小车,他们决定等待。
鲍尔森说:“你们不想走?”杰克和迈克说:“不走!反正也走不出去!不如坐着等待!”鲍尔森说:“没有人会来救你们的!坐着,只能等死!”鲍尔森突然掏出一条绳子将杰克和迈克捆住,杰克和迈克大惊失色:“你想干什么?”鲍尔森说:“你们不是想死吗?我不会杀你们!”鲍尔森捆好杰克和迈克,然后搜走了他们身上值钱的东西,最后,他扔下半瓶水和一个面包,扬长而去。
杰克和迈克大声叫着:“你这个混蛋!我们要杀了你!”鲍尔森说:“有本事的就来杀我!”鲍尔森说完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去。
杰克和迈克没想到鲍尔森不但不能救他们,反而还趁火打劫,太可恨了!他们想既然都走不出沙漠,都是死,怎么也得去把鲍尔森给杀了,以泄心头之恨。还好,鲍尔森不是把他们捆得很牢,他们很快就挣脱了绳子,然后他们吃了那个面包,喝了几口水,就开始追赶鲍尔森。
杰克和迈克跑了很远一段路,才看到了鲍尔森。鲍尔森回头发现了他们,也就加快了脚步。杰克和迈克想自己走得快,鲍尔森就会走得快,硬追是追不上的,他们决定慢慢跟着鲍尔森,等到了晚上再动手。
就这样,鲍尔森在前面走,杰克和迈克在后面追,他们一直跟到了晚上。鲍尔森似乎没有睡觉的意思,他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往前走。没办法,杰克和迈克只好跟着追。他们又累又饿又渴,可是他们一想到可恨的鲍尔森,就来了精神,他们一定要杀掉他以泄心头之恨。
他们从黑夜又走进了白天。鲍尔森的脚步慢了许多,杰克和迈克也更加疲惫,脚步也慢了许多,可他们还是不肯放弃。每当鲍尔森休息的时候,他们也休息。每次休息过后再起程,他们加快脚步的时候,鲍尔森也加快脚步。他们总是落后于鲍尔森一段距离,怎么也赶不上。杰克和迈克都想鲍尔森肯定知道他们要杀掉他,否则他不会跟他们较劲。
三个人就这样走的走追的追,到天黑的时候,他们走出了沙漠。鲍尔森坐了下来,等待着杰克和迈克。杰克和迈克赶紧走上前,对鲍尔森恶狠狠地说:“总算让我们追上了,你就去死吧!”两人上前一人拉住鲍尔森一条胳膊,恨不得立即将鲍尔森扯成两半。
鲍尔森一点也不紧张,他微笑着说:“伙计,瞧你们的样子,比魔鬼还可怕!我知道,你们恨我,当时我那么做,是为了逼你们跟我走。如果不走,待在沙漠里,只有死路一条!”杰克和迈克问道:“这么说你是为了救我们?”鲍尔林说道:“你们想想,我如果真的是个坏人的话,我干吗还要把自己的面包和半瓶水给你们?”
在沙漠里,食物和水就是命。杰克和迈克这才恍然大悟,是鲍尔森故意激怒他们,让他们追赶他,才跟着走出了沙漠,捡回了命。两人流着眼泪说:“你真是我们的上帝啊!”
鲍尔森微笑着说道:“我不是什么上帝,也没有什么上帝!在困境面前,最怕的就是恐慌和绝望,只有信心和希望才能救我们!”
原载于《哲思》
每个人到最后,都只能独自面对断壁残垣。没有人可以救你,就像没有人可以打败你一样。
第一次出门远行
文|邢占双
在不幸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通常总是使卑怯的心灵恼怒,而使高尚的心灵喜悦的。
——卢梭
第一次出门远行我十八,那年寒假只在家待了两天,因为实在受不了父亲,他顿顿喝酒,日夜牢骚,我无法静心读书写作。于是,在一个寒风刺骨的早上,母亲泪眼汪汪地送我到村头。“要不就别去了。”“路上注意安全啊。”“过年,早些回来啊。”我不忍回望,踏着积雪,踩着小道,奔向镇里,来到县城,踏上北去的火车,去山里舅舅家。我要在毕业之前完成一篇小说。
旅途上遇到了一个邻城大学生,他比我高比我帅,戴着眼镜,是师专的。我们很谈得来,谈论最多的是文学,我知道的他也知道,他知道的我也知道。旅途不再寂寞,他说他喜欢写诗,他赠我一本杂志,我赠他一本小说集。我们互留地址,握手告别,有事写信。
火车继续向北行进,车里真冷,光板的座椅又硬又凉,坐一会儿便得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否则冻木。旅客稀稀落落,坐车的都是一站地两站地就下车,有时整节车厢就剩我一人。火车慢慢悠悠有个小站就停一下,车窗上蒙了一层霜,看不见外面的景色,我吹口气哈出一个猫眼,只见火车穿行在两山之间,没有什么新鲜的景色,很快我就倦怠了。
穿过两个山洞之后,我的心便紧张起来,要到地方了,真怕过站。年轻女列车员特意来告诉我,下一站就是乌尔奇了。火车在一个小村旁顿了一下,我刚跳下车,它便呜的一声,不屑一顾地走了。
舅舅家的茅草小屋位于河岸的一个高岗上。白天,舅舅上山伐木,我只身一人盘坐在石头炕上,写一篇青春小说。累了,就到外面走走,天空瓦蓝瓦蓝,像水洗过似的。踏雪到密林深处吼几嗓子,向树林深处走走,可惜我来得不是时候,欣赏不到美景,采不到山珍野味。
晚上,独坐昏黄灯下,读我带去的十几本书,反复听那几个磁带。舅舅到邻家串门,总是很晚才回来。舅妈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了,年后才能回来。
火车开过,石头炕也跟着动,令我联想它连接的那个世界,那个世界很精彩,要想走得更远,我就要努力。
几天后,我要去看姥爷,好些年没见他了。他在市里一家医院烧锅炉。舅舅领我坐火车来到市里,将我送到目的地。那是一所军队的医院,一所空荡荡的大房子,在房子的一角,是姥爷的房间,里面摆放着一张床和一张地桌。姥爷见到我,很高兴。晚上为我做了炒羊肉,羊肉是附近一家给的,那家死了只羊,不会剥羊皮,姥爷帮剥的,得到了两条大腿和一些羊排。姥爷看我吃得很香,老眼里闪着欢乐的光。
晚上,我常常熬夜写小说,地桌下的凉风嗖嗖地钻进裤管,没办法只好将裤管扎起来。姥爷一觉醒来总会劝我:“时间有的是,你要注意身体,你这样不睡觉,到老时病就找你了。”我对姥爷的劝告不以为然,觉得他说得很可笑,睡觉嘛,想睡时就睡,困时再睡也不迟。现在才懂得,姥爷说得有理。
姥爷开钱了,他用枯黄的手指数着角票,两个月的工钱,160元。他数来数去,数出30元给了我,告诉我省点花。他这一生,从来没有积蓄,贫穷像影子一样伴随他。他一次给了我这么多钱,让我深感意外,感动得嗓子眼发堵。等到我挣钱时,一定好好孝敬他老人家。
第二天,我拿着姥爷的钱,逛了新华书店,买了几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在城里逛了一圈,到城外登了回山。
除夕之夜,我回到舅舅家。我走出很远,去铁路边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李春波的《一封家书》使我忍不住落泪,我怀念家中满桌的菜肴,怀念与伙伴在一起甩扑克的快乐,怀念家乡过年的温馨气氛。我和舅舅在一起度过了冷冷清清的一个年。
临近开学,我穿着舅舅送我的一套崭新铁路服,回家,回学校,将小说投给了一家杂志社。
不久后,我收到那位大学生的来信,他说我是值得交的知己,同时也收到退稿信,我默默地将稿子压在了箱底。
但我至今忘不了第一次出门远行的日子,那是我寻梦旅途的开始,虽然距离成功遥遥无期,但苦涩中有宁静,自由中有幸福。那座茅屋,那座城市,那些日子我将永远铭记。
原载于《阅读经典》
每个人都有成长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出行,第一次独自坐火车去很远的地方,第一次谈恋爱,第一次尝试做一件事……你还记得你最勇敢的第一次吗?
空出的文明
文|李兴海
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
听说我要去香港旅行,许多朋友给我打了便条,便条上写满了他们所需的东西。
我带着十几张便条进入了香港的超级市场。虽说香港有购物天堂的美誉,但说实话,除了超市配备的物品品种繁多之外,我确实没有感受出其他的优越性。
我的五个推车里都装满了东西。一位年轻的服务员主动上来问我:“小姐,需要帮忙吗?”我笑笑,将手里的两个推车给了他。
他领着我去了收银台,一路上,我们聊得很是愉悦。结账之后,我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这么多的东西,要如何拿到邮局进行打包邮寄呢?
这位年轻的服务员没有说话,一直把我的推车送出收银台。很奇怪,他并没有离开的意思。他用力地拉着笨重的推车,领着我进入了地毯式电梯。
这类宽敞的、可将购物车直接推上去的地毯电梯,国内到处都是。我站在电梯的左边,把手搭在黑色的扶手上。
抬头一看,我的前方,是一条无人阻挡的小路。不论多么拥挤,所有人都站在电梯的右手边。我暗笑,香港人可真傻,不像内地人那样懂得充分利用资源。
正当我发呆时,给予我帮助的那位服务员朝我使眼色了,我无法领会他的意思,只好顺着左边的电梯上前几步,与他挨近。
他问我:“小姐,您有急事吗?”我摇摇头。岂料,他竟然迅速后退,给我让出了一个右边的空位。我莫名其妙地站了过去。回头,身后是一片诧异的目光。
他将我送到了超级市场的门口,并帮我叫了一辆宽敞的出租车。临别前,我禁不住问他:“刚才你为什么不让我站左边呢?左边有那么宽敞的位置,为什么那些顾客都不去站呢?是不是你们对‘左’这个词就像内地人对‘4’一样有所忌讳?”
他摇摇头,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小姐,您误会了,在香港的每个超级市场,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地毯式电梯的左边,永远不能站人。”
“为什么不能站人?”我继续发出疑问。
当天,他对我的回答,使我终生难忘。他说:“因为那是一条紧急通道,在熙攘拥挤的超市里,难免会有顾客发生意外,或者着急办事。留出左边的一条路,完全是为了方便他们,希望他们能在第一时间里得到帮助。”
之后,我陆续去过几家新的超级市场,结账之后,我都自觉地推车走到了电梯的右边。我始终记得那天他对我说过的话。
凝视左边那一条空出的路,我切身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温暖和蕴藏的文明。
原载于《特别关注》
一座城市的发达和文明程度,取决于这座城市给予人民多大的人文尊重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