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任何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性格和环境相适应,就感到和谐、协调、产生欢畅的快感。如果性格不能适应所处的环境,就会感到别扭,产生压抑感和束缚感。比如:性格文静,老实稳重的人和喜欢打闹逗乐的人生活在一起,就会看不惯。性格活泼,爱说爱笑的人,如果和沉静严肃的人生活在一起,也会感到不合群。谁愿意老是在这种别扭的精神状态下生活呢?谁都想改变这种局面。因此,当人们感到自己的性格和环境合不来时,就会产生使性格和环境相适应的内在愿望和要求。作为个人来说,当然不能使环境完全适应自己的性格,而只有改变性格使之适应环境。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人们才常常具有迎合环境改变自己性格的倾向。
第四,在于人的心理对环境有反射的本能。
不同的环境,能够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射。处于受欺负的环境,容易激起心理反抗的本能,因而性格往往坚毅好斗。处于亲密融洽的环境中,能引起亲切情感的心理反射,因而性格一般是亲切温柔的。处于顺利环境中的人,容易欢悦自信;而处于逆境的人,容易悲观自卑。处于宁静环境中的人容易安详;处于嘈杂环境的人,容易烦躁。这些都是由于心理对环境的反射本能所引起的。长期处于某一种环境中,这些反射性的本能行为,就会内化成为性格特点,从而影响到人的性格形成与改变。
正是因为环境对性格有这样的影响力,所以从不同环境出来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大的环境,如不同的国家对人有影响,所以,才有了“他是典型的美国人”.小的环境,诸如工作单位、学校、家庭也对人有影响,所以也才有这样的说法:“他是个教师,怪不得他那么谆谆善导”;“他看起来很像某某大学的学生”;“她似乎是个名门淑女,大家闺秀”,等等。这些评论都可以从性格上反映出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反映出环境对性格的影响力。
△地理环境不同所造成的人的性格差异
由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而地理环境直接影响到这个区域所提供的物质基础。一个区域里的光照、气候、地形、位置、资源等因素决定了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获取生存所需要的物质,从而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所处的关系,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这些因素也就影响到人们的性格形成。
一般人都能觉察到我国的北方人与南方人的性格差异。北方人的性格多表现为豪放、粗犷、热情幽默、爱开玩笑、习惯于简单朴素的思维和生活。他们是自然之子,相对于浙江、上海、广州一带的人来说,就趋于保守。
在东南一带,长江以南的又是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喜欢诗歌,感情细腻,精于算计。
在正南的广州,人们的性格又有其特点。他们充满了的活力,人人都是男子汉。无论是男人,还是妇女,吃饭、工作都是男子汉的风格。他们有事业心,努力进取,好斗、好冒险、浪漫,脾气急躁。
华中地区的人们也有其特点,被人称作“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湖北人,他们有不服输的精神,凡事都要见个高低,信誓旦旦,又喜欢搞些小计谋,崇尚“兵不厌诈”.而与他们相邻近的湖南人则以勇武和坚韧而出名,他们喜欢吃很辣的辣椒,在性格上也反映出这一特点。很多将军都出自湖南。
造成这些差异的重要原因,未必全是南北华夏子孙大脑结构或遗传基因上有可观测的差异,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地理环境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北方,有辽阔的草原平原,丘陵较少,地势比较平缓,放眼四周几里以至几十里均能一览无遗。他们常常是骑着骏马纵情驰骋,唯有豁达爽朗的个性才能与这样的生活相谐调。另一方面,北方多干旱,降水量少,物产不如南方丰富,生活受到许多限制,他们惯于过艰苦的生活,质朴和敦厚。
相反,在南方,地形地貌受山水的阻隔,条块分割相当厉害,平原地区沟河纵横,山区峰回路转,远眺不能。南方人多在巴掌般大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久而久之,自然养成精打细算,巧慧小心的思考习惯。
江浙一带与大江相伴,和海洋为邻,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都市发达。自古有“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之谚。地理环境的优越,促使了经济的繁荣,使人们的生活富足,因而人们习惯安逸,勤于修养,文化十分发达。这一带有许多大小湖泊河川,水网密布,交通方便,人烟密布,城镇发达,工商业繁荣,所以这里出精明的商人,养成他们工于心计,精于算计的性格特点。
此外,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土大小,地理位置,资源情况等差异很大,不同国家之间的国民性,也就有很大的不同。大国遇到困难有回旋的余地,处理事务可以从容不迫。相反,小国面对国际风云就要显得敏感,特别是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对外依赖较大的小国。比如说中国人,尽管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人在性格上有很多的差异,但和别的国家相比,中国人又具有中国人的典型特点。比如:热爱家庭生活,知足常乐,老成持重,性格温和,善于忍耐,感情细腻,深沉含蓄。中国人的这种国民性也是与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的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个农业社会,很少迁移,可以在一个地方世世代代居住下去,生活平静、稳定。居住区过分稠密的人口和经济上的压力等,使得人们只有狭小的生存空间,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大家庭,有一群的姑娌媳妇,姐夫妹夫,内兄内弟,大伯小叔,父亲儿子等,在这个大家庭里人们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人们在人际关系上学会互相忍让,相互调整。这种国民性是与中国的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稠密的人口使人们只有狭小的生活空间等环境条件分不开的。
一般认为日本人很具有团队精神。是个“孜孜不倦,一声不响的极度热爱劳动的国家”.这种特点也与日本的地理环境有关。日本地处火山岛,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不时地受到火山爆发或海洋风暴的袭击。面对贫乏资源和恶劣的自然条件,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生存的,他们必须团结起来,集结成一个集体,大家互相协调,共度难关。日本人很遵从自己的家庭、团体或企业的准则,崇尚团体的精神,所以,有的西方人在评价日本人时说:“这是一个由团伙组成的国家。”由于人口多,资源少,日本人普遍存在一种空间危机感,所以日本人很少邀请他人到府上做客,也很少邀请他人参观自己的卧室。在日本,人与人之间非常讲究礼貌,这也是维持彼此之间的距离,体现了他们的一种空间危机感。
与日本人不同,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独立,注重个人的发展,粗放犷达,敢于冒险,勇于探新。这也是与美国是个大国,有漫长的海岸线,资源丰富等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关。从美国发展历史中,最能看出美国人性格形成和发展的渊源。早在工业尚没有发达之前,美国还是一个拓殖时代,大量的人口从东部比较发达、富裕的地区迁往西部,他们没有传统可依赖,又特别是当传统的经验使他们在荒原里遭遇到打击和危险时,他们就会更倾向依靠自己的判断,信任自己的“经验”.并且,博大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为人们开创新的出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要能敢于冒险,开拓进取,便可争得一席之地,得到财富、名誉、地位。当这些精神内化到人的本身,便形成了美国人的性格。
△家庭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细胞,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人自一生下来,首先便是一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接受父母的教化。由于父母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不同的文化修养,所以给予儿童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由于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影响比其他一切教育都要早,又是建立在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密切联系的基础上的,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而且,儿童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十几年之内,都与家庭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家庭对人的性格形成、特定心理品质的培养等方面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方面不可取代的。人们常说,不同的家庭给儿童不同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及由父母所创造的家庭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往往会一辈子都发生着影响作用。不同的家风、家规、家庭关系对人的性格、气质、情绪等方面的影响极大,家庭是人一生永不毕业的学校。
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朱庆澜曾提过家庭气象教育,家庭气象就是指家庭环境、家庭气氛。他说:“气象就是样子,家里是个什么样子,小孩一定变成什么样子。家庭气象,好比立个木头,小孩好比木头的影子。木是直的,影一定直;木是弯的,影一定弯曲,一点不会差的。”他认为家庭环境、风气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大、相当深刻的。
我国现代教育家,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充分认识到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他指出:“幼儿自一出生,就得到父母和家庭成员的保护和关怀。幼儿在家庭中感到温暖,得到爱抚,这对儿童的感觉和情感上的发展特别重要。同时,幼儿个性形成的最初基础,也是在家庭中奠定的。家庭对幼儿的思想和行为的习惯的影响是极大的。……幼儿在父母那里学说话,认识周围事物,模仿父母言行,在父母影响下形成性格。”
家庭环境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性格形成产生影响。比如家庭的居住条件、父母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亲密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类型等等。这些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在程度上是有差别的,有的还直接影响性格的形成,有的是间接地影响到性格的形成。
比如家庭的居住条件对人的性格形成虽不起直接的作用,但也有相当的影响。家庭居住条件好坏不同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多少有些差异。家庭居住条件差的,会使儿童缺乏安静的学习环境和足够的活动场所,小朋友来了没有地方玩,儿童的活动常常会受到大人的干扰。比较大的孩子和父母睡在一个房间里,或两三个同室而居,对父母、兄姐的性生活的发现,会使儿童在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影响到其后性格的形成。
家庭居住的位置对人的性格形成也有影响。儿童总不免要和左邻右舍的人打些交道,如有年龄相仿的,还会在一起做游戏,成为小伙伴。这样,邻居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等就会对儿童有一定影响。儿童具有很大的模仿能力,如果邻居有一定坏习气,儿童经常受到这种影响,就容易染上。
孟轲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人们长期把孔子称作“圣人”,称孟子是“第二圣人”.在孟子很小的时候,他家附近有块坟地,几乎天天都有人上坟、烧纸、摆供品。小孟轲看什么学什么,也模仿坟场上的那些动作玩起游戏。孟母把家搬走了,搬到了一个集市,集市上每天在斤斤计较、讨价还价,卖假货的小贩还满口谎言,孟轲也在其中“凑热闹”.孟母又一次搬家,这一次他的家靠近一所学堂,来来往往的人文质彬彬,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小孟轲于是也模仿着念起书来。孟母便在这个地方长住了下来。“孟母三迁”给孟柯选择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孟子长大成才,就与这个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前城镇住室大多数是采用单元式的,一家一套,户与户之间互不干扰,这样避免了许多纠纷,有很大的好处。但另一方面,由于互相隔绝,不利于人际的交往,减弱了儿童的合群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易造成儿童性格上的孤僻和不关心他人。
家庭结构和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性格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终其一生。
家庭按人口和序列的组成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家庭结构。一般有单身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等几种。不同的家庭结构对人的性格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1)单身家庭对人的性格的影响
单身家庭指家庭中只有父亲或只有母亲组成的家庭。单身家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父母一方死亡,一种是离婚。父母一方死亡而产生的单身家庭相对离婚而产生的单身家庭,对孩子遭受的创伤要轻得多。人们对死亡者总是宽容的,会时常提起死者的好处,所以,孩子虽然失去了一位亲人,心理还是平衡的。但是离婚却会给儿童带来很大创伤,对孩子的个性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父母离婚前,是处于一个冲突阶段,感情的破裂,互相指责,甚至摔打东西,使儿童产生很高的紧张和焦虑,在他人面前感到羞愧,心事重重,孤僻、伤感。
父母离婚后,由父母亲的一方带着孩子生活,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减少了,家庭内部的关系单调了。但是,儿童却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复杂程度往往是孩子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比如,父母离婚后,离开的一方有时会偷偷地回来看望孩子,这可能会引起另一方的不满而产生争端。孩子不明白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不能再生活在一起,不能再爱他了。父母为了争取到孩子的爱,可能会对孩子说对方如何不好,这在孩子心目中,对父母的形象产生疑惑。也可能父母离婚之后,双方都不愿意要孩子,使孩子陷入极大的痛苦和矛盾之中,有种被人抛弃的创伤,在性格的形成中,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关注,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的儿童,往往在性格上出现不同侧面,不同程度的缺陷。一般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平等观念强烈,但欠缺同情心。
得不到父母关注的儿童,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多,父母又没有对其加以正确的教导,他对平等相待有一种强烈的渴求。因而,他的平等观念发展到绝对的程度,以致影响到儿童性格心理中应当同步发展起来的同情心。在这种孩子的头脑中,一切事物没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所以,造成父母离婚的儿童往往出现偷窃行为,犯罪比例比有一个和睦家庭的要高得多。
②忍受力强但意志薄弱。
由于没有父母的精心照顾和教导,父母离婚的儿童往往养成消极性适应的惊人的忍受力。有一名8岁儿童,他可以一天只吃一顿饭,这不是因为他肚子小,他也能一顿就吃下6个馒头。有的儿童可以只穿一条夹裤、一双单鞋、一件空筒棉袄过寒冬,这也不是他天生具有御寒能力。他也可以在5月以后温暖的天气里,因为没有单衣换仍穿棉衣棉裤。
在困难面前,这样的儿童也会表现出惊人的怯懦、软弱。面对困难,他们既无克服困难的勇气,也无克服困难的愿望。在挫折面前,表现出惊惶失措,继之悲观泄气。不仅不能在挫折中总结教训,反而破罐破摔,以至于放任自己。这些都是意志薄弱的体现。所以,这样的儿童遇到外界的不良条件的影响时,往往难以控制自己而明知故犯。
③思维独立性强但发展方向不正确,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