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之奇接受了李枫的命令来日夜兼程,终于在大军到达战场前一天到达来周王都,这次的宫之奇并没有去伤春悲秋,而是入城之后直接去了周王宫。
本来在历史上周桓王是要在这一年郁郁而终,但由于李枫这个变数出现后而发生了改变。
这一天周桓王的心情不错,正在宫中与官员们谈论周礼和周易。就在这时一个内侍跑进来通传。
“陛下,唐国的大行令宫之奇在宫门外求见。”周桓王一听是宫之奇来了,便很是高兴。原因无它,欣赏,欣赏这位大行令的才华和他对于周天子的尊重。
“传”
不一会儿宫之奇在侍者带领上殿来。
“臣,唐国大行令宫之奇拜见陛下。”
“宫爱卿免礼,看爱卿你风尘仆仆而来,不知公爱卿今日来王都所为何事啊?”周王说到这里时宫之奇才注意到自己有些失礼了,赶忙说到。
“微臣失礼还请陛下恕罪”
宫之奇这陛下陛下的叫着让周桓王很是受用。
“不妨事不妨事,来人,赐坐。”
“谢陛下”宫之奇谢过之后忙又说到。“臣此次来虽是受唐公所托但也是为陛下送礼来了。”
“哦?是什么重礼值得宫爱卿亲自跑一趟?”周桓王不是傻子,宫之奇一个人风尘仆仆的进宫说是送礼,实则定是有要事相求。
“一份,事关我大周万世之基业的大礼。”
听着宫之奇这样的言语,周桓王内心十分激动,而且身子也坐不住了。看样子自己去年的投资今年就有了回报,看着宫之奇的样子已然回报不小。
“爱卿且说说看。”周桓王的言语中略带一些激动,虽然掩饰的很好但也瞒不过宫之奇的耳朵。
宫之奇故意卖关子问到“不知陛下可知这次郑卫两国两军兵陈我中阳关下的事情?”
“略知一二”
“陛下觉得此次这联军实力如何?”
“皆是国之精锐。”
“那陛下觉得'陛下出师渡河切断郑卫两国的粮道令其回援,而我唐国则由大将军公孙洪亲自令三万大军与王师对郑卫两国联军形成夹击之势'的大礼如何?”
周桓王对于宫之奇这份大礼不可谓不东西,但又由于几年前的那场战争的阴影也使的他在此时上犹豫不决。宫之奇看到周桓王的表情后也知道周王所担心的事情。故宫之奇又给添了一把火。
“陛下觉得现在王幾与郑国之间的局势如何?”
“水火不容、但又弱于郑,如若我不是天子后果不堪设想。”周王没有隐瞒什么,周围都是进臣所有人都对这种局势很是清楚。
“那陛下觉得陛下的继任者在周郑之争中何为?”宫之奇的话说到这里就停住了,因为现在的火候正好。周桓王哪怕不为了自己也得为自己的后代儿孙着想。
片刻后,周王一咬牙、一闭眼绝定采纳宫之奇的建议。因为正如宫之奇所想,周桓王得为自己的儿孙后代考虑,而且周桓王内心的不甘也趋使着他去做这件事情。
“不过,还是得等到中阳关那边有动静的时候再出兵。”听到周王的话宫之奇虽然有些失望,但也因达到了目的地而心里一松。
深夜,宫之奇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驿馆,一头栽倒到床上。不到一刻钟便鼾声四起。他这一睡不要紧,一天一夜再加凌晨这几个小时过后,在第三天清楚宫之奇总算醒了过来。
在用完早膳后,宫之奇在等消息的闲余时光中开始阅读起书桌上的书来。
晌午,正准备去用午膳的宫之奇先后收到了三关一渡口大劫的飞鸽传书后赶忙跑进了宫中,因为他知道时机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