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那些谋士,之所以能够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实都离不开一个“算”字。因为会算,所以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因为算得准,所以敌人的一进一退,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而今天的我们,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同样也离不开一个“算”字。虽说“人算不如天算”,但如果你不算,你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算得过天呢?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如果你不谋,你怎么知道成还是不成呢?
1.不及和过头都是不够精明的表现
做事也有诀窍,善于投机的人往往是做事的高手。要知道,事有大小之别,事也有急缓之别,只有灵活应对,充分利用缝隙进行投机,才能有快捷的过程和圆满的结果。迅速与缓慢一般往往依据个人性格而定,急性子的人做事情较快,不会拖延;慢性子的人则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不紧不慢的,这样一来自然效率低,但能以稳求胜。但生活中恰恰是因为人的性格原因,往往使得该速决的而拖延了,该放一放的事情而着急地去做了。这种毫无原则的做事方法,不管你付出多大努力,也不会有太多的回报。
那么,如何把握好做事的尺度呢?
(1)该速战速决的,就要快刀斩乱麻,迅速办妥
比如上司拿着一份打有“紧急”字样的文件让你去处理,你若不知好歹,不放在心上,三拖两拖,或者虽尽心尽意,但做得不够快,错过了要求的时限,今后,谁还会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你做?一来二去,你在单位里便会渐渐地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至于那些不应该办的,该拒绝的,你也千万别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其实,拒绝是你的权力,也是你负责任的表现。比如领导分配一项任务,你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可万万不该的是,你因为不好意思拒绝,或是怀着“拖一拖,拖黄了”的心理,而应承下来,那你就犯了一个大忌,到头来不但要受到责罚,而且还会在领导那里失去最起码的信任。
(2)该拖一拖缓一缓的事情,切不可操之过急
做事要掌握一个火候,犹如做饭,火大了,饭做糊了;火小了,饭夹生了。
比如对于一些领导没要求立马办好的事情,你大可不必急于求成。须知马不停蹄之时,该错过了多少美景?更何况,领导没要求你速办,必有其原因,你若火燎屁股似的去做,大多会费力不讨好。比如单位领导交代你写一篇讲话稿,以备在下次会议上使用。这样,你先要揣摸好领导思路,再进行一些必要的调研,多听一听老同志的意见,然后再精雕细琢,有条有理地写好,甚至写完之后,也不要马上拿给领导,这是因为如果你在领导交代你之后,没用几天就拿出了稿子,他肯定会认为你是应付他的,没有认真去做,殊不知你为这稿子竟闹得两宿没睡好觉!领导一旦有了这种想法,非把你的稿子批判得体无完肤不可!而你若不慌不忙,专等到开会的前一天再把稿子拿出来,他一定会认为你是认真的,是诚恳的,这稿子也一定是高质量的,到那时他怎么还会给你的稿子挑毛病呢?更何况,他就是想挑毛病,哪里有容得他挑的时间!于是,他只好心满意足地表扬你:“好,小伙子,很用功嘛!”这就是做事的窍门,做事要有些眼力,会看时机,会投机取巧。
在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不妨实用主义一点,学会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并要做到灵活机智。该速战速决的要速战速决,该拖延的要拖延,凡事都要做到恰到好处,这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2.既要拉车,也要问路
一个光知“干”,而不知“看”的人,往往是一个不识时务、不懂分寸的愚蠢之徒,就像“瞎子”一样。实实在在地做事,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把握好每一天,乍看起来是人们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但是如果一味傻用,一定会把诸如工作、事业、友情引向死胡同。这种人在向前奋进的人生旅途中,不能观察对手们的动静和脸色,常常会陷入“瞎子赛跑”的境地。只要在前方有了一个目标,他们就拼命低头猛干,而对竞争对手的所言所行毫不在意,只是自顾自地往前冲刺,却没有看见由于自己的愚直和鲁莽,把灰尘和泥泞都溅到了别人的身上;即使发现,他们也不以为意,因为他们是“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这种人如果担任单位主要职务,很可能会将最脆弱而无防备的一面,暴露给一些想打击他的下属,给他们制造许多越级打小报告的机会,同时将自己的把柄落在那些正“看”着他的竞争对手的手中。
单凭“诚实和正直”做事的人,很难发现做事的窍门,反而高估了自己的“形象”。这里说的形象不是纯指客观上的,而是带有些许主观性的执著。
例如,有人以为自己很能干,干得也很出色,就坦率而愚直地评估别人,即使评估得不偏颇,也会伤害当事人的自尊。无论是上司、同事或部属,都不愿意将真实的自己完全暴露在别人面前。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信念,认为自己身上存在着某种比他人优越之处。我待人亲切又体贴;我的薪资所得虽然不多,但这并不代表我的能力不好;在所属的部门,担任重要的职务,贡献良多,使单位的业务蒸蒸日上,收到许多订单,这都是我个人的魅力所致,我的部属也因此受惠,而能保住这份工作和职位……但是,在部属眼里,他的形象可能就不是这样子,在他们的心里可能会这么想:我的主管好像还不知道,单位里有一面照妖镜,任何事物在这镜子前一晃,就原形毕露。以这位主管来说,在找到10亿美元的市场前,他不是被逼得一连三次改变销售计划吗?还有,由于他的贪杯酗酒和无礼的行为,不知道失去了多少机会,否则,收到的订单也不止目前这个数字。这就是一味埋头傻干者的害处!
每个人都有自我形象,且在心中以最高的诚意供奉着这个形象,不容别人加以毁损,更不欢迎那些心直口快的人任意将实情点破,作毫不留情的批判。
在此,奉劝那些只会埋头傻干的人,还要对这个问题多费一点心思去做更深入的理解。
闷头瞎干不如会看会干,这么说并不是否定那些只会埋头做事的人,而是奉劝他们也要多些心计,也应适当地取取“巧”!至于那些只看不干的人,则应多向干工作的人学学,只有达到干与看的有机结合,才会有个好的结局。所以,看与干要有尺度。
3.干好分内事,处理好分外事
分内的事情做不好,分外的事情做得再好也于事无补。但是如果分内的事情做好了,而对分外的事作壁上观,也不是聪明的做事方法。
个性不同、素质不同的人,只有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展才华,才具有价值。在明确自己责任、权利与义务之后,就要尽职尽责,把分内的事情做好,把该干的事情干好,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制定一个做好这项工作的目标。不过这个工作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合你心意,紧凑有致。如果自己理不好头绪,也可以请教一下同事、朋友或专业人士。要知道,这是个很严肃的事情,有了这个工作目标之后,你就有了动力,也明确了工作的方向,这样,你就要把你的真本领全部施展出来,用事实向领导证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同时,要带给上司一些新的资料与信息,如:市场行情、社会上的新闻、单位未来发展动向等,这样会让他认为你与众不同,把单位的利益放到了第一位。
其实,得到别人的认可并不困难,或者说并不十分困难。而把工作干好并得到好的报偿,并不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而要靠领导、同事的评价而得出结果。能够在事业发展上步步高升,工作出色,第一要则是表现与众不同,惹人注目。不过,一个性格古怪,到处招摇的人,却无法得到领导的欣赏。如果你希望得到公允的评价认可,别忘了以下的忠告:第一,每个人在事业发展的初期,须“敏于事而慎于言”。第二,在领导面前表现出自己工作勤奋。第三,不断学习与进修,掌握干好本职工作的本领与技能。第四,熟悉办公室内的一切,阅读有关的工作备忘录,这样领导会对你的知识、才能和自我鞭策的精神,留下良好的印象。第五,采取积极的行动,主动请缨,做一些可能需要你完成的工作,工作起来,兢兢业业,有始有终。第六,提醒自己:我对单位所作出的贡献,能使我的地位变得更重要,领导自然会更器重我。第七,遇到工作上的疑难时,要向领导请教;并时而向领导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报告,当自我表现的机会来临之际,不要迟疑,应马上展示你的才能。第八,在单位里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相处融洽,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和生活上的难题,这些都是让领导和同事器重你的秘诀。
工作完成之后,要写好总结,及时向领导做报告。如果你能够在工作上做到绝对的认真负责,对各种业务做到非常熟悉、老练,对同事做到诚恳友善、同心协力,私生活上做到严肃、朴实、健康,如果你能够努力做到这几点,就可以说是已经立稳自己的脚跟了。
在单位里,在同事间,当你已经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威信之后,你就可以一展身手了。人们都知道你很负责、能干,能够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干好,对同事很好,人人都信任你、尊重你,即使遇到有人说你闲话,造你的谣言,损害你的名誉,攻击你的地位,大家也不会相信他,反而会支持你、同情你。同事有需要帮忙的,你千万别认为那是分外的事儿,应义不容辞,尽量施以援助。但你在帮助别人时,不必以此沾沾自喜,自鸣得意,更不能摆出一副救世主的面孔,因为我们的帮助应该是无私的、诚恳的、不存在半点恩赐的。
单位是一个合作的团体,并非各不相干的组织。最主要的,是领导若知道你付出较大的努力,除了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外,分外的工作也能积极主动地干,并能很好地协助同事,必然会赞赏你的工作能力。相反,若他发觉你本可以出力,却因为觉得是分外的,与你无关,就袖手旁观的话,印象就会大打折扣了。聪明的人应该讷于言、敏于行,而不是俗话所谓的“精人出口,笨人出手”,何况工作不能有半点嬉戏成分的。
不过,对于一些惯性懒惰的同事,则有责任作出适当的规劝。但不要在其他同事面前指出他的不足,而是找个机会与他单独谈谈,问他是否对工作没有兴趣,并问他的志愿,他自然会向你倾诉自己的想法。这时,你才可以比较婉转地告诉他达到目标应要注意的事项。
多倾听些别人的心声,多作些鼓励,并能尽量帮助他们,才能维系同事间良好的感情。这样也能够获得较高的评价。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分内分外的尺度。做好分内的事,再去考虑做分外的事,代表你积极和热情;做不好分内的事,还去涉及分外的事,是自不量力和鲁莽;只做分内的事情,不考虑分外的事,是保守或者是自私。难道,分内与分外果真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当然不是。更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种做好这件事情的心态,心里想的是把事情做好,眼睛盯着事情去做。这一点尤其对那些职场人士极为重要。
4.把事做到点子上
很多人办事,最常见的阻碍是:“我不太确定自己要干什么,所以我只是做一天算一天。”缺乏主次关系的指引,往往使一个人不能集中冲刺的力量,不知道什么事应该办,什么事可以暂时放弃。成功人士断言,先准备好再上路,是很重要的。
卡耐基在授课期间,有一位公司经理去拜访他,看到卡耐基干净整洁的办公桌,这位公司经理感到很惊讶。他问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在哪儿呢?”
卡耐基说:“我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完了。”
“那你今天没干的事情又推给谁了呢?”经理紧接着问。
“我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卡耐基微笑着回答。看到这位公司经理困惑的神态,卡耐基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我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地处理,结果,完了。”说到这儿,卡耐基双手一摊,耸了耸肩。
“噢,我明白了,谢谢你,卡耐基先生。”几周以后,这位公司经理请卡耐基参观其宽敞的办公室,对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感谢你教给了我处理事务的方法。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堆得和小山一样,一张桌子不够,就用三张桌子。自从用了你说的法子以后,情况好多了,瞧,我再也没有没处理完的事情了。”
这位公司的经理,就这样找到了做事的办法,几年以后,他成为美国社会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我们为了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一定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制定出一个顺序表来。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制定一个顺序表,你会对突然涌来的大量事务手足无措。
办事难成功的人,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家每天都稀里糊涂,一点不晓得生命中真正对他们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无怪乎他们在得到所追求的东西之后内心依然空虚,叹道:“难道人生就是如此?”许多人之所以做事毫无效率,归根结底是没有弄清楚主次目标的正确涵义,常常耗费心力于那些并非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上,忙不到点子上真是自讨苦吃。
同样的条件,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一件事,却有不同的效率和结果。原因在于不同的人使用了不同的做事方法。事有轻重缓急,不同的事采取不同的策略,要灵活应对,才不至于瞎忙一气,毫无成绩。做事不怕不卖力,就怕做不到点子上。对于做事而言,这才是最关键的。
5.学会用脑子去做事
会算计的人做事,往往能冲破陈规老调的束缚,懂得“投机”,从而能做到一路领先。一个人没有金钱,并不可怕;没有地位,也不可悲。做事不善于算计,缺乏智慧才是人生最大的缺憾。
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只山鸡。山鸡身材挺拔,羽毛丰满,色彩艳丽,很有神气。曹操高兴之余,下令:“大臣们都来逗弄山鸡,引它起舞,看看谁有这个本事。”接到旨意,臣子们立即采取措施:有的手舞足蹈,试图撩拨山鸡;有的拿来美食,企图引诱山鸡;有的则伸长脖子学鸡叫,想逗引山鸡……尽管大臣们无所不尽其能,可是,山鸡却一点都不配合,一动也不动,令人大失所望。
一个凑热闹的小孩见此情景,搬来一面大镜子,立在山鸡跟前。山鸡面向镜子,以为来了伙伴,高兴极了,咕咕直叫,翩翩起舞,越舞越来劲。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
在这则故事里,大臣们为争宠邀功,竞相“逗弄山鸡”,但老胳膊老腿的,动作能潇洒到哪里去,表情也会怪怪的。他们只知机械地遵从命令,百般表现自己,却丝毫没有想过山鸡的个性特征,不知道如何投机取巧,所以,尽管大臣们丑态百出,也难讨山鸡欢心,只能徒劳无功。
小孩子则脑瓜灵活,眼见大臣们黔驴技穷,他动起了脑筋——正像自己喜欢与小伙伴玩一样,山鸡也一定喜欢自己的伙伴。但一时难以再找一只山鸡,于是就拿镜子来,让山鸡“一分为二”,自己跟自己玩。果然,山鸡舞起来了。你看,适当地耍一下小聪明,结果要好得多。
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就在于大臣与小孩的思维意识不同。大臣守旧,小孩创新。在大臣们心中,只有曹操的旨意,只知依照旨意亲自“逗弄”山鸡,却不敢越雷池半步,属于典型的守旧思维;小孩子心中却没有“旨意”的影子,他只想逗山鸡快乐,看山鸡起舞,于是灵活的脑瓜拐了个弯,巧妙地做了一次投机——利用镜子。
简而言之,投机就是面对问题、矛盾和困难时,敢于破除习惯思维、背离传统陈规、抛弃框框套套,勇于探讨新路径、追求新思路、创造新成果的思想观念。
如同故事中的大臣和孩子一样,在做事的过程中,人们的投机意识也很不相同。
做事不会算计与投机的人习惯于遵循老传统,恪守老经验,宁愿平平淡淡做事,安安稳稳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别人为他们安排的重复性劳动。他们的生活毫无波澜,更乏创造。这种人思想守旧,循规蹈矩,心不敢乱想,脚不敢乱走,手不敢乱做,凡事小心翼翼,中规中矩,虽然办事稳妥,但一般不会有多大出息。
做事善于投机的人却一身“反骨”,你拿苹果直着切,我偏要横着切,看看究竟有啥不同;你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偏不听你的,偏要自己闯闯看。这种人不愿死守传统,不愿盲从他人,凡事喜欢自己动脑筋,喜欢有自己的独道见解。他们思想开放,不拘小节,兴趣很多,好奇心重,喜欢标新立异,最爱别出心裁。因此,这种人脑瓜活,办法多,最能做出好成绩。
一只大雁和一只狐狸都落入猎人设下的陷阱。它们各自都在思考如何逃过猎人的“魔掌”,死里逃生。不久,猎人来了。
飞遍大江南北、见多识广的大雁知道,既然成为猎物,求饶是没用的,于是快速躺在地上装死。猎人以为它是被狐狸咬死的,就抓了出来,扔在地上。狐狸想,民间有“不打笑脸人”一说,于是嬉笑着说:“大哥,咱们是好兄弟,您就饶了我吧。我不像大雁,老是糟蹋您的庄稼,我帮您惩罚它。”
但猎人根本不予理睬:“狡猾的东西,我不会上你的当。”一棍子就打死了它。猎人再回头找大雁,谁知,大雁早拍拍翅膀,飞了。
我们看到,在这则寓言中,狐狸虽然狡猾,但毕竟思想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只知沿用老办法,终于难逃一死。而大雁却通过分析猎人的心理,认识到了自己与狐狸的强弱关系,于是力求创新,采用欺诈的办法,诱导猎人犯错误,最终逃过一劫。
时代在不断发展,做事不靠计谋,死守老一套,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在如今的社会,只有那些大胆创新,勇于挑战社会和挑战自我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先行者。
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能笑到最后的人,往往具备非凡的胆识与智慧,在对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精心布局,引对方上钩。犹太人摩根是美国华尔街的风云人物,也是一个极善投机的商场枭雄,他创立了庞大的摩根商业体系,一度控制了全美国将近四分之一的资产,富可敌国,令人望而生畏。同样,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用尽各种手段,挤垮了众多的竞争对手,建立起了庞大的石油帝国。这两大巨头坐到谈判桌上,双方斗智斗勇,就显得异彩纷呈了。
梅瑟比矿山富含铁矿,正被洛克菲勒占据着,但可惜的是,洛克菲勒却对它的价值毫不知情,致使铁矿迟迟得不到开采。摩根得知消息,就立刻决定,想方设法把它买下来,由自己来组织开采。于是他亲自登门,向洛克菲勒说明来意。洛克菲勒并不清楚他此举的意向,就含糊地表示自己已退居二线,公司已经交给自己的儿子来管理了。摩根碰了钉子,知道洛克菲勒老奸巨猾,不好对付,就决定直接会见小洛克菲勒,从小洛克菲勒这里打开突破口。小洛克菲勒一见到摩根,就立刻声明,这座矿山是绝对不卖的。摩根只是抽着雪茄,微笑着盯着他,盯得他一阵惶恐。然后摩根突然问他:“你到底要卖多少钱?”小洛克菲勒更慌了,他没想到狡猾的摩根早已看透了他心底的秘密,刚才声称不卖,正是为了后面的漫天要价。事已至此,他就只好很不情愿地报出7500万美元的价格。摩根笑了,笑得更加迷人,他早已做过调查,知道洛克菲勒购买这座矿山只花了50万美元,显然这个报价十分离谱,简直是在讹诈了。他又意味深长地把小洛克菲勒看了好几分钟,然后与他握手告别。他心里清楚,洛克菲勒才是真正的当家人,对小洛克菲勒,只要给予足够的震慑,摸清他们的底牌就足够了。
过了几天,他又一次拜访洛克菲勒。他直截了当地指出7500万美元简直是个天大的玩笑,任何人都是不可能接受的。他愿意双方合作,他拿自己炙手可热的US钢铁公司股票来交换这座矿山。US钢铁公司股票在当时是十分吃香的,他本不愿意让给洛克菲勒,但和7500万美元的天价相比,还是十分划算的。
洛克菲勒听了,心里非常高兴,他对US钢铁公司股票早已垂涎三尺,现在终于可以得偿所愿了。但他决不愿意十分爽快地答应对方,而是故意做出一副考虑考虑的姿态,以便再为自己争取一些利益。一个星期后,在洛克菲勒的授意下,小洛克菲勒去和摩根正式谈判,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签署了协议。摩根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终于把这座矿山收归自己名下。
你看,在这场艰难的谈判中,犹太商人摩根始终没有将自己对矿山的垂涎表现出来,展现给对方一派和善的外表、一脸真诚的笑容,他有时谈笑风生不动声色,有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或抛出诱饵引其上钩,或斤斤计较讨价还价,把阴谋和智慧运用得十分彻底,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7.不要被人当枪使
三国时期的魏国后期,曹髦当上了皇帝,但他实际上是一名傀儡,朝中大权全被大将军司马昭所控制,而且此人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篡位的准备工作。
曹髦是一个很有自尊自强之心的年轻人,他不甘心于当傀儡失去君位,他要维护自己的地位与尊严,他要以武力去讨伐这个权臣。可是,他早已被架空了,手下无兵无将,孤掌难鸣;他毕竟又太年轻,缺乏宫廷斗争的经验与谋略,仅凭着一股年轻人的血气之勇,轻率起事,率领宫中一批执役的宦官、宫奴,便去向司马昭兴师问罪。
司马昭派了中护军贾充前来迎战。君臣之间便在皇宫的南门外对上阵了。虽然古人说“上下一日百战”,但像这样皇帝亲自上阵,与臣下直接交手的事,却还是闻所未闻。贾充手下的将领们不知这个仗如何个打法,如果伤害了曹髦就犯下弑君大罪。
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道:“没料到天子亲自出马,捉不能捉,杀更不能杀,如何是好?”
贾充气冲冲地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事已至此还说什么天子不天子?今日之事有他没我,这个家伙不死大将军的事就不能做成,你们谁能免掉灭族之祸?”成济说:“明白了!”他冲出队列,直至曹髦车前,挥戈猛刺,曹髦顿时死于车下。
司马昭篡权的障碍排除了,他自然十分高兴,但他不愿意承担“弑君”的恶名。第二天他召集朝中大臣,装出一副悲痛的样子问如何处理此事。司马昭此时是朝廷的实际执政者,手握生杀予夺大权,谁也不敢指责他。有人说:“只有斩了贾充才可以向天下人谢罪!”
司马昭正处在篡权的关键时刻,像贾充这种既死心塌地效忠自己又广有谋略的人物,他还正用得着,自然不肯舍弃,便问:“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大臣们表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司马昭既不肯抛出贾充,又不能不有所表示以遮掩天下人的耳目,最后拉出了成济作为替罪羊,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成济斩首灭族。
在那个皇上就是天的封建社会里,有什么还比“杀国君”更危险的事呢!可怜成济替人卖命,最后还当了替罪羊,不过他死得一点也不冤。
人生在世,不合时宜的事情不要做,即使它能够满足你一时的欲望和虚荣。现实中,一个危险往往导致另一个更大的危险,最后使我们处于灾难边缘。生性莽撞的人很容易惹事,结果让别人也处于危险的境地。真正的大智之人善于时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遵守一定之规,严格要求自己,以躲避危险。
8.发力不如借力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后,中国的美味食品逐渐在美国消费市场上兴起。中国的食品业没有花钱在美国大做广告,广为宣传,而是邀请各大报社记者、社会名流、经济界知名人士品尝中国名厨制作的美味佳肴,向他们介绍中国的食品文化。他们在大饱口福之后,纷纷著文介绍中国的美食,并在美国著名刊物《经济展望》中对中国食品在美国的消费前景进行预测。通过报刊、电视的宣传,中国的美食在美国市场声誉鹊起,兴起热潮。这种借助《经济展望》等有关方面的借势宣传,远比自己花钱做广告更有说服力。
一位著名的企业领导告诉友人,花费一星期的时间去拜访知名的商店,有助于更新他对于自己事业的看法。他每年总要外出旅行一次,去考察各家著名商店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方法。每次旅行回来,以前不曾注意到的自己商店营业上的小缺点,店员的小疏忽,以及办事方法上的不恰当,现在都被他发觉了。于是他对商店进行革新,给他的事业带来一种崭新的气象。这位企业领导的外出旅行,其目的是借用同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改善自己商店的经营面貌,给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
借势是多方面的,有多种途径。借助声望,借助外交,借助政治,借助关系,借助社会舆论,借助时事潮流,等等,不一而足。在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中,最常见的是借助“第三者”的力量,即政治上或军事上的结盟;在商界中,最普遍的“借力”,要数借重名商巨贾、沽名而钓“利”;在社会生活中,那些手握大权的政界要人和掌握雄厚经济实力的强人,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和深广的影响力,借助他们的声望和影响,可大大增加做事成功的筹码。
借势对于做事的作用,犹如羽翼之于飞鸟。社会是人群的集合,是无数个体的力量汇合起来的,构成巨大的社会力量。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非凡的事业,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努力,必须寻找一切成功的契机,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借为己用。
9.要“借箭”就必须先做好“草船”
三国时,诸葛亮运筹帷幄,才华出众,使吴国都督周瑜妒意大生,欲除之而后快,便借口大战在即,箭羽不足,请诸葛亮10天之内监造出10万支箭。诸葛亮明知这是要加害自己,却欣然从命,还把日期缩短为3天,并当场立了“军令状”。第3天,浓雾锁住大江,十步之外的景物便难以看清。诸葛亮指挥20艘草船向曹军水寨驶去,到江中心,命20艘草船一字排开,然后叫水兵们猛烈擂鼓呐喊,虚张声势。曹营士兵惊慌失措,急报曹操,面对这种情况,曹操也拿不准,以为真是蜀国水军攻来了,急令全体射箭手上船,向擂鼓呐喊方向放箭。一声令下,万箭齐发,不一会就将草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见差不多了,便下令掉转船头,向回撤退,边叫军士大叫:“谢曹公送箭!”曹操听后,方知上当,后悔莫及。
“草船借箭”的故事,流传千古,成了借外力成功的经典。善借外力成为赢家的故事在国外也很多,著名的“耐克”公司的创始人菲
尔·耐克就是一个投机的高手。
在名牌林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今日中国,“耐克”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众多的名牌鞋中,“耐克”更是风靡一时,深受大众的青睐,尤其是年轻人,更以追逐“耐克”为时髦。耐克鞋在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人们很少了解:耐克公司在美国是一家没有工人、没有厂房的公司。在美国的耐克公司总部,没有工人生产鞋,也没有任何工厂为耐克生产。人们也许会觉得奇怪,既然耐克公司不生产鞋,那“耐克”鞋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呢?这就是耐克公司最有名的“借鸡生蛋”。
中国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意体育运动,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更是非常热爱体育运动。菲尔·耐克不仅仅是看中了中国这个大市场,更主要的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与原料,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之相比。
早在1979年,41岁的菲尔·耐克就有意投资中国,但是那时他对中国了解甚少。为了了解中国,菲尔·耐克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到中国。适逢中国准备在广州举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菲尔·耐克听到这一消息后认为,这是了解中国市场的大好时机。于是他立即飞往香港,并着手办理入境手续。但不幸的是,由于多种原因,他未能拿到入境签证,其意图也因此而搁浅。
菲尔·耐克不仅有很强的预见性和经济头脑,还具有极强的耐心。他深知等待和忍耐的价值,所以并没有因为一时未能进入中国考察而灰心。他相信,总有一天他的产品会打进中国市场的。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对他的吸引力太大了,他是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大市场的。
1980年7月,菲尔·耐克再次向中国政府申请入境并获得批准,他的中国之行终于梦想成真。在中国考察期间,对各种情况他都仔细研究与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
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并不很明朗,虽然中国政府决心走改革开放之路,但“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排外思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依然存在于各国绝大多数商人的头脑里,他们对再次投资中国已没有多大兴趣,或出于怕冒风险,或出于缺乏远见,都采取观望态度,不敢与中国合作。
菲尔·耐克却用他特有的预见性眼光审视着中国的一举一动,经过认真思考与分析后,他决定投资中国。他的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反对,他们都不想去冒风险。菲尔·耐克对此早有准备,他拿出各种证据与材料,经过几番苦口婆心的游说之后,终于使他的这一计划得到公司的拥护。
菲尔·耐克成了最早向中国投资的美商之一,他的投资举动是冒了极大风险的,但同时,也获得了极大的回报。这是菲尔·耐克的远大目光的一种有力证明。
经过艰苦的谈判后,菲尔·耐克与中国有关方面签订了制造运动鞋的合同,分别在天津、上海、广东和福建四地生产耐克鞋,在中国销售并回销美国市场。此后,耐克鞋便在中国成为高档名牌,成为年轻人追逐的焦点,其销量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不断增加。
“借鸡生蛋”是成功的,由于耐克公司在生产上采用了这一方法,从而使公司本部人员相当精简而又具有活力,这样就避免了很多生产上的问题的拖累,也就有了比其他公司更有利的条件,因而使得公司更有精力关注市场销售方面的问题。
耐克公司本身虽没有工人与厂房,但为公司制造产品的工人和厂房却遍及全球。耐克公司的高级职员只需坐着飞机来往于世界各地,携带公司早已设计好的样品与图纸到早与公司签订好合同的厂家,然后验收产品即可。
从这一切,可以看出菲尔·耐克的过人之处,这正是在众多厂商看好的运动鞋市场上耐克公司得以超出一般,遥遥领先于他人的原因。
耐克公司的成功,使得将它视为强敌的竞争对手也不得不赞叹:“他们的每一件事都做得很漂亮。”
“草船借箭”是最聪明的做事方式,也是最漂亮的投机表演。一个人本事再大,也不能做好所有的事情。唯有懂得借势借力,方能成就自己的雄才伟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