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并非真的不可能,而是被夸大的困难吓住了前进的脚步。要想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多种“不可能”,就要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坚信“没有什么不可能”,“不可能”就将变为可能。
柠檬太酸,就做成柠檬水
“如果有个柠檬,就做一杯柠檬水。”柠檬,真的是太酸,不能称作美味,但是,把柠檬做成柠檬水,却可以使它比任何甘甜的果汁饮料都更有味道。
像昆虫具有夜间趋光的特性一样,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在遇到困难时,都会挖空心思想办法避免危害,并努力将害转为利,将负转为正。
今天的人早已习惯了电脑键盘上字母的排列方式,虽然起初你也觉得既难记忆又不顺手,但还是认为那是理所当然。当你深究其形成过程后,就会发现它的排序也许并不是最合理的,却在发明之初解决了很大的难题。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9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打字机的字键在击打后弹回速度较慢,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很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小心地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肖尔斯公司作为当时最大的打字机生产厂家,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材料的局限,他们实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了。
当大家都在为增加字键弹回速度绞尽脑汁时,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出了一条趋害避利的新思路:既然我们无法提高字键的弹回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这无疑是当时条件下的一个好思路。
降低打字员击键速度的诸多方法中,最简单的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使用概率低的字母反倒由最灵活的手指来负责。结果,我们常见的字母组合键盘诞生了,并且逐渐定型下来。
正是思路的一个小小的变通,既解决了字键缠绕的问题,又为企业摆脱了投诉的困扰。如果不能让字键弹回速度加快,为什么不让打字员击键速度减慢呢?同样,如果不能更好地改良纺织工艺,为什么不“将错就错”,制造一种新的面料呢?
日本有个“东洋人造丝公司”,他们在生产中遇到一个难题,即合成每根纱的5根线粗细总是纺不均匀,技术人员想尽办法也解决不了这个难题,大量次品直接影响了公司的效益。这时有个生产班长建议,既然5根线纺不均匀,何不索性生产一种表面粗糙的面料,给一贯追求光滑闪亮衣服的顾客来个惊奇呢?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这种表面粗糙、质地柔软的新型面料投放市场后,很受顾客欢迎。
次品的处理办法通常是降价销售,而日本这家公司转换思路,变通地将次品制成了新型面料,投放到市场,次品竟摇身一变成为畅销品,公司不但没有受到损失,还收到了额外的利润。
有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会让我们很难向前迈进一步,但只要用头脑想一想,就可以想出将“坏”变“好”的方法。
美国有个商人叫威尔逊,专门经销香烟。几年来,他的商品几乎无人问津,一直亏本,濒临破产。他经过苦苦思索,决定改变经营方法。一天,他在商店门口画了一张大幅广告,写着:“请不要购买本店生产的卷烟,据估计,这种香烟的尼古丁、焦油含量比其他店的产品高1%。”另外还用红色大字标明“有人曾因吸了此烟而死亡”。这一别具一格的广告引起了电视台记者的注意,通过新闻节目,人们知道了这家商店,纷纷来观看和买烟。有的人专程从外地赶来买这种烟,说:“买包抽抽,看看死不死人!”有人来买这种烟抽,是想表示一下自己的男子汉气概。结果,这个店的生意日渐兴隆,现在已成为拥有五个分厂和十个分店的大企业。
威尔逊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利用了人们的一种“逆反心理”。正如有些小说,社会评论越多,特别是评论越差,人们越想看一看。企业经营,莫不如此。通常情况下,经营者越是宣传自己的商品质量差,关注的人就会越多。聪明的经营者,也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才不断使自己走出困境,进而大获利益。
看来,只要我们用心,就能从任何一件“坏事”中找到正面的因素,只要能够变通地思考、变通地行动,就能够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已故的西尔斯公司董事长亚当斯·罗克尔说:“如果有个柠檬,就做一杯柠檬水。”柠檬,真的是太酸,不能称作美味。但是,只需稍稍变通一下思路,把柠檬做成柠檬水,却可以使它比任何甘甜的果汁饮料都更有味道。
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问题出现时,抱怨无用,追究责任也为时过早,最应该做的是找方法将问题解决。因为,在任何工作中,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然后才是问题背后的善后工作。
曾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讲的是中央某部委公开招聘公务员的一道面试题:如果你的领导交代给你一个任务,但你意识到这个任务若按领导意愿执行会出现故障,当你向领导反映时,领导对你的意见并不采纳,坚持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最后,这种行事方法果然出现了纰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请问,你认为这是谁的责任?
众多面试者大多是高学历,他们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说:“这是领导固执己见造成的,自然应该由领导来负责任。”有人说:“没有劝服领导是我的失职,所以,我也应该承担一些责任。”更有人圆滑地说:“都是我的错,若是出了这种事情,我保证领导肯定不会有问题。”可是,这些人的回答都没有打动面试官。最终该部门录用的是一个本科生,他的回答使在场的每一位考官都颇感满意。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回答:“我认为,现在不是讨论该由谁来负责的时候,现在最先要考虑的是怎样解决问题,尽量挽回损失。当问题完全解决后,再追究责任,如果是我的责任,我绝不推脱。”
这样一个简单的回答为什么能够打动面试官?因为这位考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其他事情都要向后靠。
这位考生的理念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信条。无论什么时候,解决问题都是第一位的,不能解决问题,讨论任何事情都是无意义的。
问题不解决,会议时间再长也是浪费资源和精力;问题不解决,讨论任何功过得失都显得不合时宜;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工作就不会有优秀,更没有卓越。
每一个员工,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帮助公司解决问题,不论问题是大是小、是难是易,只要能够用智慧将问题化解,就具备了成为卓越员工的潜质。
日本某化学公司的参观团来到法国某著名的化学公司参观,这让这家公司的主管们不由得紧张起来。因为在他们看来,日本人出奇的聪明,他们到哪里参观就会学会那里的核心技术。这样那些被参观的公司在不知不觉之中,就为自己培养了竞争对手。
但是,这次参观已经是上面洽谈好的,他们以这种理由拒绝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就作出了一个规定,不让那些日本的参观人员碰车间的任何东西。
日本参观团人员很快同意了这个条件。
参观那天,开始很顺利。突然,一个冒冒失失的日本人一低头把自己的领带掉入化学试剂之中。
他慌忙说:
“对不起!我太冒失了。”
一个法方的陪同员工看出了他的目的,这个日本人想用这种方法带走化学试剂。
他心里感叹道:日本人太聪明了。但是现在的紧急情况是:怎样才能不让那个日本人带走珍贵的化学试剂呢?
强行让那个人摘下领带,显然是行不通的,而且还会给公司带来不好的影响;但不摘,公司蒙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突然,他灵机一动,去找来一条崭新的领带,走上前说:
“先生,您的领带脏了,现在我代表我们公司送您一条新的,把您那条换下来,我洗干净了再还给您。”
那个日本人不得不换下了自己的领带。
这个善于动脑的法国员工,用换领带的办法保住了公司的核心技术,而且也让客人保全了面子。
这名法国员工是聪明的,更是敬业的。他为了公司不受损失而积极地想办法,将这个看似两难的问题圆满地解决了。
我们的企业需要的就是这样自动自发解决问题的员工。他们是企业的一笔财富,总会在企业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及时出现,而后排除万难,奋力前行。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影响较小,也许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每一个员工的头脑中都应该树立“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实干,少一些借口,多一些方法,将工作中的问题完美解决。
本章要义
·工作不只要用手去做,更要用大脑去做。
·工作中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有的“不可能”都是自己心里产生的抵触与畏惧。
·如果手中的工作实在是太糟糕,就想办法将它变得轻松、快乐。如果你拿到的是一个酸柠檬,就想办法将它做成甜美的柠檬水。
·不论工作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心得体会
读了本章内容,你有何感想和体会?不妨把它们写下来:
行动方案
1.在工作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在遇到问题时,告诉自己:我可以将它解决掉。
3.遇到难题不要悲观,想办法将它解决,并相信总会找到合适的方法。
4.在问题出现时,告诉自己:我要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责任。并且,每一次出现问题时,都以解决问题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