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物语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保持健康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同样不能讳疾忌医。
华佗是东汉时期的名医,他曾经治好过一个非常特殊的病人。
据史书记载,一位太守得了大病,请了好多医生都治不好。太守的儿子听说华佗医术精湛,便请他来给父亲治病。华佗问明了太守患病前后的情况,又为他把了脉,退出房间对太守的儿子说:“你父亲是思虑过度,伤了脾脏,这种病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好。”太守的儿子急了,恳求华佗:“求求您,您一定要救救我父亲。”华佗说:“我当然要救,但是,你得照着我说的做。”
二人商定好了后,华佗返回太守的房间,对太守说:“你的病很不好治,所以,诊费要高一些。”太守想了想,还是点了头,让儿子付了高额的诊费。哪想,华佗拿了钱,却并不治病,而是一拖再拖。最后,他干脆留下一封信,来了个不辞而别。在信中,华佗将太守大骂了一顿,说他身体弱,是个病秧子,白拿国家俸禄,却不为百姓做事。太守看了,非常生气,立即吩咐家人去抓捕华佗。
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的计划,便找来家人,吩咐他们不要抓华佗。家人装模作样地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向太守报告说:“报告大人,华佗没有抓到。”太守听了,更加生气,一时怒火攻心,连续呕出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呕,病反而好了。
上面的故事是中医史上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华佗想方设法让太守生气,治愈了他思虑过度的症状。无独有偶,金元时期的名医张子和也有过类似的治病经历。
当时有个举人项关和夫人黄氏老来得子,自然欢喜得不得了。然而,不幸的是,孩子不到一周岁就夭折了。失去爱子,黄氏终日哭泣,因为悲伤过度而卧床不起。于是家人将张子和请来,为黄氏治病。
张子和来到项家,问明黄氏的情况,然后为黄氏把脉。正把脉时,他忽然站起来大叫一声:“哎呀,不好!老伴儿让我买油豆腐,我竟将这事给忘了,这回去还不得挨她一顿拳脚。夫人抱歉,我先离开一下,把这事办了,明天再来给您送药。”说完,他背起药袋转身就走。黄氏哪见过如此怕老婆的人,愁事竟一时忘了,笑了起来。
第二天,张子和背着药袋来了。一进屋,张子和就说:“夫人,我给您送药来了。”说完就开始拿药。掏了半天,他非但没找到药,他的手指反而被药袋里的东西染得红红绿绿的。张子和嘿嘿一笑,抱歉地说:“夫人见谅,汤药可能忘在家中了,我明天一定给您送到。”说完又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哪想,手中红红绿绿的药汁抹在脸上,竟成了一个大花脸。黄氏忍不住笑出了声,心想,这人真够糊涂,也真够滑稽。
第三天,张子和身穿长袍来到黄氏房中,伸手在长袍口袋里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药。他一急,便脱下长袍寻找,却见里面穿的是绣花的女人衣衫。张子和羞愧地说:“又让夫人见笑了,我真糊涂,怎么把老伴儿的衣服错穿在身上了呢?”黄氏这次笑得更加厉害,直笑个不停。
张子和走后,黄氏对丈夫说:“官人,你这请的是什么医生?第一次说怕老婆,第二次涂了个大花脸,第三次穿了他夫人的花衣裳,这能治好我的病吗?”说完,黄氏不由得又捧腹大笑。后来,家里只要来人,黄氏就把张子和的事情当作笑料讲。说来也怪,不到半个月,她的病竟渐渐地好了。
名医赵海仙也有过一个和这类似的治病经历。清朝有一位巡按大人,整天愁眉不展。家人给他请了很多医生,吃了不少药,病情都不见好转。有朋友说,扬州城里有一位名医叫赵海仙,医术很高超,只要他来,肯定能够帮巡按大人治好病。家人听了,立即去请赵海仙。
赵海仙为巡按大人把了脉,然后又问了他的感受,对他说:“您的月信不调,调养调养就好了。”巡按大人听了捧腹大笑,说:“这是什么医生,我堂堂男子汉,哪能得什么月信不调,真是荒唐到了极点啊!”说完挥手让家人将所谓的名医送走,自己则不停地笑。随后的日子,每次想到这件事,他总是会大笑一番,久而久之,他的病竟然好了。
一年后,这位巡按大人偶然间和赵海仙相遇了。赵海仙这才告诉他:“您原来得的病是忧郁气结,没有什么好的药,心病还要心药治,如果您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血自然就会变得通畅,疾病就能够不治而愈啊。”巡按大人这才知道赵海仙的苦心,连连道谢。
心灵加油站
这里讲述的是中国古代三位名医巧治心理疾病的故事。随着社会紧张因素的增加,学校生活中压力的增强和竞争的激烈,每个人包括青少年都承受着这样或那样的压力,很容易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维护心理健康,无论对青少年还是对成年人,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关注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并进行积极的调节。当我们情绪不佳或心理状态不好时,不妨多想一些有趣的事情和人,看看经典的漫画、幽默的文章,开怀大笑一番。当然,如果自己、家人和朋友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求助于有经验的医生,以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