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华
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地球上气候温湿、湖泊密布,遍地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低矮的蕨类植物。多数以植物为食的爬行动物数量迅速繁衍壮大,大地第一次被脊椎动物广泛占据。因此,中生代又被人们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是所有爬行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类,在地球上统治了几千万年的时间。朝阳享有“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之称,从维系物种间天然数量平衡的“生态链”理论推断,中生代时期,朝阳应该有大型恐龙,并且是食草、食肉类恐龙共生。但是,直到2005年以前,朝阳一直没有发现完整的大型恐龙化石标本,让人怀疑,它们是否真的存在?
轰隆一声,上河首惊现恐龙大腿
朝阳城西10多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上河首,村里住着一户姓王的人家。老两口40多岁上才生了个宝贝儿子,一家人自然是喜出望外。因为出生在农历龙年,老王便给儿子取名叫王晨龙。龙是传说中的吉祥物,又是王权的象征,而晨龙又是刚刚醒来的龙,精神着呢,村里人都说这个名字取得好。
2000年初春的一天,12岁的小晨龙与小伙伴一起在上河首村北的“二道梁”玩耍。“二道梁”说是“梁”,其实就是一个土坎。孩子们跑着跳着追逐着,玩得十分开心。突然间,轰隆一声,几个孩子吓了一跳。待尘烟散去,伙伴们惊魂未定地发现,小晨龙不见了!
这可吓坏了晨龙的父母,他们跟在报信的孩子后面,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梁下一看,惊得差点坐在地上。地面出现一个大洞,小晨龙掉到洞里去了!
原来,这是几天前几个整地备耕的农民在干活间隙,偷挖化石留下的废“作业井”,差不多有4米多深。可能由于天气转暖地温升得快,坑边的冻土融化造成塌方,才出现了这么一个大洞。大家七手八脚一番忙碌后,小晨龙除受到一点惊吓外,毫发无损地被救了上来。
“哎呀,这是什么东西!”突然,下去救小晨龙的人大叫起来。大家趴在坑边仔细观看,只见一段大约1米长、直径20多厘米的“木头”出现在坑底。众人把“木头”用绳子拴住,合力把它拉了上来。拉到近前一看,这东西不是木头,样式很奇怪,以前谁也没见过。“我看像啥动物的大腿骨头!”有人说。“可不得了了,光腿骨就这么大,这家伙还不得有一房高啊!”大家围拢在一起猜测着、议论着……
后来证实,这的确是恐龙化石,一个完整的恐龙后肢股骨化石!按比例推断,这个家伙何止“一房高”,而是有八九米,差不多相当于三层楼高!
消息很快被北京和省里的科研人员获知。很可惜的是,尽管研究人员一遍遍地挖掘寻找,但除了这一段“股骨”外,再没找到任何与恐龙有关的其他化石标本。专家们分析,这只恐龙不是原位埋藏,而是经过了洪水的冲刷搬运或其他动物的拖拽,或是由于地壳变迁等原因才埋藏在此的。死亡的第一地点,应该不超过一二平方公里范围。但它是如何死亡的?在此之前都发生了什么?这只能成为千古之谜了。
这一年恰好又是农历龙年,而发现恐龙化石又缘于小晨龙离奇的经历:先是小晨龙掉进洞里,而那根恐龙腿骨化石恰好包裹在冻土里塌落下来;如果不是小晨龙掉下去,再塌落一次就会被埋住,人们很可能就与它失之交臂;小晨龙要不是恰好落在化石边上很可能会受伤……“这是龙借托晨龙让人们发现它啊,要不然咋就这么准,偏偏小晨龙掉龙洞里呢?而掉下去又啥事也没有呢?”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越传越神,说啥的都有,而后有笃信者还在附近修了座小庙,初一十五的上供烧香。
仅凭一根股骨化石,研究人员很难确定这究竟是只植食性还是肉食性恐龙,但它的发现还是具有非常的意义。这足以说明中生代时期,朝阳确实生活着大型恐龙!对于研究中生代朝阳地区恐龙的生存环境、演化过程、其他生物和植物的协同演化都十分有价值,它也触动了科学家探索恐龙奥秘那根敏锐的神经……
千钧一发,“辽宁巨龙”差点儿被盗
2008年初的一天,新年的欢乐气氛还没有散去,朝阳市区北50公里外一个偏僻的山沟里,正上演着这样一幕:几个穿着厚厚棉裤薄薄单衣的人,表情凝重地跪在雪地里。他们头上冒着热气,闭着眼睛,双手合十,对着几块石头砌成的供桌上袅袅燃着的几炷香,口中念念有词……大冷的天,这是干啥呢?
这是一伙偷挖化石的人在做祈祷。原来,这一行里有个规矩:每次开挖之前,人们都要烧香拜佛,杀鸡取血供拜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干活时不能得罪神灵,挖到特殊的“货”更要烧香拜佛,以感谢神灵的护佑,否则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他们究竟发现了什么宝贝,令他们如此激动?诚惶诚恐?连棉袄都顾不得先穿上呢?
这是距北票四合屯南不到2公里的车家子村伍代沟,也是朝阳市著名的化石产地之一。经过两天的偷偷挖掘,一件令这伙人激动不已的化石标本,终于出现在他们的铁镐、铁钎下。究竟是个什么化石,他们搞不清楚。但是,凭经验判断,这肯定是个不同寻常的“货”,也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因此,他们便按照规矩急忙烧香拜佛。沉浸在“庄严肃穆”氛围中的这伙人,怎么也没想到,另一个他们不愿拜也不能拜的神——化石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靠这件化石发财的梦破灭了,这伙人被“请”到了他们不想去,但迟早都会去的地方接受处罚。工作人员则立即对现场采取了严密的保护,待天气转暖再进行挖掘。
2008年4月1日,发现恐龙的现场四周拉起了警戒线。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所联合抢救性发掘开始了。化石产出层位为早白垩义县组尖山沟层,距今约1.25亿年。石质非常地坚硬,挖掘工作异常地艰难,化石标本被艰难地一点点挖出。工程历时80多天,才告结束。化石标本被做成几个巨大的“皮劳克”(用粗麻布浸泡热石膏液做成的绷带包裹,野外挖掘常用的一种保存化石标本的方法),精心保存起来。其中,最大一块竟重达3吨多!
经专家半年多的修复整理,最终一具缺失了上半身的恐龙化石展现在人们面前。化石包括4节背椎、几乎完整的荐椎序列,尾椎、坐骨、股骨、胫骨、腓骨以及10余根肋骨。经研究确定,这是一只植食性恐龙化石。从骨骼来看,这只恐龙活着的时候,体形矮胖,脖子很长,正处于蜥脚类恐龙由细长形向矮胖形过渡的时期。估计体长超过15米,尾部长约5米,体重5吨以上。生活在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是一种罕见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因体型巨大,它被命名为“辽宁巨龙”。古生物界认为,一般一件化石标本达到35%以上,则可算是比较完整的标本。而这件“辽宁巨龙”化石完整度超过50%,可谓是“非常完整”了。
“又是吃草的恐龙,那时候朝阳只有吃草的恐龙吗?”这用生态链理论无法解释。与两年前的2006年冬天,在朝阳市龙城区联合乡化石产地,看护队员意外发现的当时朝阳境内第一件最大、最完整的大型恐龙——禽龙化石一样,虽然它的发现用实物证据结束了朝阳境内没有大型恐龙化石的历史,对于深入研究恐龙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禽龙、辽宁巨龙同属于食草的植食性恐龙,处于生物链金字塔次要的位置上,只有找到肉食性恐龙化石,才能彻底揭开朝阳恐龙家族生存、演化以及与之伴生的生物演化之谜,才能解决朝阳中生代生态链体系的完整性。
人们多么希望下一次的发现会有惊喜,就如同家里喜添新丁一样,高兴之余当然还是希望儿女双全才能遂愿。
千找万寻,肉食恐龙终于亮相
2008年,北票发现辽宁巨龙化石以后,科学家加快了寻找朝阳大型肉食性恐龙化石的脚步。这时,人们不禁想起了4年前的2004年,科学家在朝阳的北票陆家屯发现的食肉恐龙——奇异帝龙恐龙化石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徐星讲的一个研究观点:“奇异帝龙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了霸王龙类早期的祖先类型是小型的,其后慢慢演化为巨大的霸王龙。”既然恐龙的祖先类型已经被发现,那它们的后代到哪里去了?难道它们跑到朝阳以外的地方进化去了?科学家们确信:处于食物链顶端位置的肉食性恐龙在朝阳一定存在,也一定会被人们发现!他们始终在孜孜不倦地努力探寻着。
这一时期,周边地区发现肉食性恐龙的消息不断传来,而朝阳其他生物化石的发现也可谓层出不穷,甚至发现了把恐龙当成“盘中餐”的哺乳动物——巨爬兽。唯独大型肉食性恐龙,好像故意在躲着人们而深藏不露,这些统治地球达1亿年之久的巨无霸们究竟在哪里?
正当人们陷入苦于找不到肉食性恐龙的纠结中时,2009年9月13日,朝阳喀左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发现迄今世界最大的早白垩纪霸王龙化石!专家初步将其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这是我国两代古生物科学家在全国各地寻找了40多年的物种,是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这只早白垩纪最早的暴龙,应当是非常凶猛的大型食肉类恐龙,牙齿大而锋利,身长10米,仅头部就长达1米!
它被发现的科学意义在于,完善了我们对霸王龙类早期演化的认识,为研究霸王龙科提供了珍贵材料。喀左中国暴龙,是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已知最大的兽脚类肉食性恐龙,它的发现对深入探讨热河生物群的组成面貌,生态环境以及其古地理分布亦有重要价值。极大地丰富了朝阳的古生物种类,也使朝阳在国际古生物界名声大噪。
恐龙腿骨化石、禽龙、辽宁巨龙、喀左暴龙化石,这一连串惊人的重要发现,令研究人员兴奋不已。科学家实现了苦苦探寻多年的梦想,朝阳中生代“生态链”上缺失的重要一环终于完整了。这些大型恐龙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曾经是恐龙王国,朝阳则是整个王国的中心!朝阳无愧于“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的美誉!
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晰的立体生命画卷: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宽阔的溪流草地上,处于食物链的顶端的霸王龙,高傲又冷酷地巡视着、维持着统治秩序;树枝间小盗龙以及热河兽、攀缘始祖兽等早期的哺乳类动物爬来跳去;河流里、湖泊中,各种鱼类等水生生物以及沼泽中的伊克昭龙、鹦鹉嘴龙等伴水生物,为生存在躲避和追杀着;水面上不时滑过巨大的空中霸主翼龙的身影,吓得那些正在追逐飞翔的孔子鸟、三塔鸟、华夏鸟们,急忙躲进树林或是慌不择路藏进低矮的灌木丛中……
这些惊人的发现,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各物种间相生相克“生态链”理论的存在,动摇了学术界认为辽西地区白垩纪早期仅适于小型物种生存的猜测,对于研究“热河生物群”物种构成、生物间的协同演化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