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美的玉石,归根到底还是块石头!】
“重瞳蚕国人对那颗突然出现的星星有什么看法?”张凯指了指天上。
如今,那颗星比之前显得更为明亮了。
“我也问过嘎纳以及几位长者们,他们也无法解释。因为,那颗星的出现,并未带来大的灾难或饥荒。”玉公主陈芳思索着。
看来祭司们也讲个因果关系。无论是吉兆,还是凶兆,首先要有因果联系。
如果那颗疑似超新星的爆发,同时伴随的是天灾,那么,他们就会很容易将其作为神的一种惩罚,并会有所行动,进行祈祷和献祭。
而对于那些无法联系在一起的事物,他们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甚至无法和他们朴素的神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对于那些无法解释的,他们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记录下来,作为一个也许是神曾经留下过的痕迹,告知后人。
在很多史前文明痕迹中,都留下过一些非常规的壁画或图案,如硕大的星星,或者是奇怪的人像。
这意味着他们曾经遇到过什么,但也是仅仅遇到过。
“或许,对知识缺乏的恐慌,是他们最为担心的。”何杰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
相比之下,陈芳们思考的要更加深入。
毕竟,千年后,三星堆出现了青铜器。但在同一时期,良渚王国还存在吗?或者他们的后继者还在那里吗?
良渚人同样掌握了高超的陶器烧制技术,或许也曾无意中发现过软质的金属,如金和铜。
但至少,已有的考古挖掘并没有发现任何一丁点的人造金属制品。
也有学者将良渚文明定义为玉石文明,以区别于新石器文明和青铜文明。但再美的玉石,归根到底还是石头。
如果良渚人足够幸运,躲过了历史上一次次的天灾人患的话,能够成功地进入到青铜器时代吗?
也许能,也许,并不能!
就像美洲的人没有驯化出马那样,不是人的问题,而是美洲原本没有马。
但美洲土著直到欧洲人登上大陆,才较为熟练地掌握青铜器制作技术。而同一时期,中国人、日本人、欧洲人已经炼铁千余年了。
是因为当地金属矿藏资源的缺乏?
虽然后世著名的欧冶子、干将、莫邪便在这片吴越大地之上,打造出了人类历史上最顶级的青铜剑、铁剑,诸如防锈、加强硬度的制剑工艺到了今天也无法破解。
但这无法改变江浙之地自古就缺乏矿产的事实。为数有限的铜矿、铁矿资源品质也相对一般,藏于深山之中,难以被发现,更难以开采。
虽然江南的丘陵地带拥有丰富的石矿,但在良渚王国境内,山脚下,湖边上,森林里,也有大量巨石的存在。
这些上个地质年代散落的巨石,对良渚人来说,唾手可得。他们所要思考的是,怎么把巨石从它原本在的地方运到城中,才是最为关键的。
还是因为技术上的路径依赖?
良渚王国的农业、手工业已经相对发达,玉器制作可是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但显然良渚人把有限的技术开发和更多的精力都注入到玉器的精细化制作中去去,从而延迟了金属制品的出现?
抑或是良渚王国本身无金属制品需求?
无需求则无供给。背靠群山,面朝大海,拥有大湖水利的良渚王国,各种物质相对丰富,充足供应的黑曜石、玉石以及各类石料,满足了当地人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即使是经济生活的核心——货币,也有大量的优质海贝在继续发挥着作用,直到两三千年之后。
或者是思想上的束缚,制约了金属制品的出现?
玉石,对良渚人以及那些邻居文明古国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具,更是一种礼器。在其之中,蕴含着良渚人的朴素信仰。
良渚人将玉器作为与天地对话的渠道,与神沟通的桥梁,一种探讨自身存在和存在意义的工具。
这就好像和今天的人类一样,发明了火箭,发明了深水潜艇,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太空望远镜,通过微积分、量子力学、各种思辨哲学去认识未知的世界,解释已知的世界,即包括外在的世界,也包括内心的世界。
综上各种,良渚人迈入了文明时代,并将玉器文明推到了一个后世难以企及的顶峰,最后他们就停留在了那个世界里,没有跨过新时代的彼岸。
技术上的停滞不前,终归会让良渚王国尝到苦果。
也许,良渚王国在千年繁华之后毁于了天灾,悄无声息地。
除了精美的玉器和黑陶,还有那震惊后世的巨型城墙和大坝。
也许,在千百年后,良渚王国拿着石矛、竹弓,骑着野猪的良渚亲兵,遇到了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优质长弓,手持青铜剑,更有组织性,有更加先进战术的另一个王国军团,无力抵抗,最后城毁人灭?
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