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运作,悄无声息,又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
当务之急,是要先找到一个据点,作为反击掌玉祭司的前进营地。
大竹山中,条件最好的地方,应该就是玉作坊了。
邋遢祭司看到大家的到来,有些不明所以。看来大祭司逝去的消息以及玉公主不幸的谣言,他都还未收到。
实际上,掌玉祭司本人并不知道玉作坊的确切位置。
作为良渚王国的最高机密之一,玉作坊的地理位置、管理人员以及运作模式,都是由大祭司亲手安排的。
权力的运用,有时候就是通过这种外人无法知晓的方式体现出来。
可是,邋遢祭司是否会支持玉公主?
对于权力之争,邋遢祭司一向置之度外。更何况,他更关系的是玉器的制作工艺。
张凯提醒大家,邋遢祭司实际上是高等级的制玉祭司,是否和掌玉祭司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玉公主陈芳的解释则让大家相对安心了些。
原来,制玉祭司和掌玉祭司都属于良渚王国的高等级祭司。
良渚王国的祭司体系兼具宗教级别和行政层级的色彩。
最顶上的自然是良渚王国大祭司,统一领导国家的祭祀、农耕、兵戎。
其下是三类第二等级祭司。第一类是负责王城、玉城、震洲、大阴山的祭司,王城的祭司一般由大祭司兼任,其他祭司则是大祭司在各座城市的代表。
第二类则是掌玉祭司、农耕祭司、建城祭司、建坝祭司、桑蚕祭司、市场祭司等,以从事的职业不同而各异,类似后世的户部、工部、礼部等六部。
其中,掌玉祭司位居各祭司之首。
而与后世的兵部不同,这兵戎之事也是由大祭司亲自掌握,平日由王负责练兵。作战时,大祭司经常会到前线指挥作战。
俗话说的良渚王,有时候是一个人,即大祭司。有时候又是两个人,大祭司,和其辅助兵戎的丈夫。
而当大祭司离开王城时,王城的一般由掌玉祭司主持工作,代理大祭司之责。
再说第三类,就是更具专业性的高等级祭司,如负责制作玉器的制玉祭司、负责制作兵器的兵艺祭司、负责制作农耕用具的耕器祭司等。
与其他祭司都居于城市或村落等公开区域不同,这些专业性的祭司,往往带着一批优秀的技师,在王国的某一处神秘地方,默默地为这个王国的运作提供支持。
第二等级祭司之下,是第三等级祭司。他们有的是第二等级祭司的副手,有的则主持着一个较小的村落。
再下一等,就是年轻的候选祭司了。她们需要经过三年以上的学习,才能有资格称为第三等祭司。
其中有一个例外,就是玉公主。
作为大祭司的女儿,她无需从第三等级祭司开始锻炼。而直接担任了大祭司的助手和副手,接受大祭司的言传身教。
当大祭司外出时,玉公主一般会留下王城监国。这个时候,掌玉祭司的职责,则从代理大祭司转变成为了玉公主的副手。
可是,这次,掌玉祭司不想再当副手了,她想取而代之!
………………………………
再说回玉作坊。
这里位置隐蔽,城防坚固,在粮草上可以自给自足。
从此处出发,往南三日便可抵达良渚王城,往北亦三日可抵达震洲。
良巧被派往震洲,向震洲女祭司说明原委,获取她的支持和重要的水军。
但他也无法带来太多的战舟,因为北面的海州之国正虎视眈眈。很快,他们就会得到消息,良渚王国正处于内乱之中。
而玉作坊之外的大竹山,是猎户们的天下。
女猎户影、弈进入大山,聚拢英雄。
但这大山中的猎户、山民,就和邋遢祭司那样,对世俗的权力之争并不是太感兴趣,不论怎么劝说,大多数人都保持了中立的立场。
他们认为,良渚王城城墙就像大竹山一样高大,根本无法攻破。
他们担心玉公主失败后,会牵连到大竹山的猎户,引来良渚王国亲兵的围剿。
虽然他们并不害怕围剿,但和平的生活总比战争的年代要好的多。
在女猎户影的力劝下,陆续有弓手数十人聚拢过来。
两日后,她们竟无意中与良渚王城归来的弓手们相聚。
原来,掌玉祭司深怕这些平日跟着王训练的平民弓手、水手会闹事,不可信,便全部解散了事。
这等于把新军拱手相让给了玉公主。
这倒给玉公主一个提醒。
她派良力带着数亲兵以及彘等船夫利用夜色潜回良渚王城,聚拢被遣散的船夫,并安排亲兵麂等人潜伏在城中。
那良渚王城,看着高大,实则防守漏洞百出。
因为,它那高大的城墙,本来防的就不是兵,而是洪水和海啸。对于那些熟悉流经城内数十条水道的人来说,进城易如反掌。
不出几日,玉公主便掌握了一支不小的亲兵团。
商人辛又恰如其分地出现了。对于大环境的变化,商人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
他为玉公主的亲兵团提供了武器。当然,代价不菲。
或许,他已经进行了两面投注。
海草兄弟拍着胸脯,保证能借得海州商人的豚舟。
有了近二十艘海州豚舟的支持,加上征得的水军,他们可以切断位于良渚王城和大阴山之间,河海交汇的水路要道,以免掌玉祭司快速地从大阴山调回亲兵团。
海草兄弟的支持也并非无偿,他们和玉公主签订了承诺书。
待玉公主掌权之后,要帮助他们夺得海州之国的权力。
一个友善的海州之国,显然要比起一个敌意的海州之国要好得多。
如今,粮草具备,兵精将勇,就看战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