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文明,犹如长江白鲟,在历史长河中自由滑翔,却再也不见!】
脚下的断垣,成片的谷子地,堆积的尸骨,散落的兵器,这里是一个古战场,也是一个被摧毁的古文明城市。
很快,前方更多的文明遗迹被发现。
凸起的巨大草包,依旧可以分辨出祭祀台金字塔的大体形状。
曾经的高大建筑,只留下了平等过的地基,和烧成黑炭色的大木,破碎的陶器散落四周。
一阵冷风吹来,仿佛有冤魂在嚎叫。玉公主陈芳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突然,队伍中的良力放声大笑起来,手舞足蹈的。接着,亲兵麂等人也大呼小叫起来,仿佛刚刚打了一场胜仗。
经过一番解释,大家才知道,原来此处是百年前的一地方强国所在。
话说几百年前,此处有一国,或者说一个强大的部落。至于她的名字,后人已无法知晓。
他们在这片依山傍水之地,修筑了城市,种植了水稻,繁衍生息。
当他们慢慢地往东面扩张时,遇到了良渚人。
只是,这5000多年前的相遇并不友好,并没有后人想象的浪漫和奇幻。
或者是因为争夺水田,或者是因为信仰不同,或者纯粹是因为一场误会,两个古文明之间展开了长达数百年的相互征伐,直到其中一个被彻底毁灭。
眼前这座城市的毁灭,应该发生在几十年前。至少在大祭司和王出生之前。
按照良力的说法,他也是从王那里听得的英雄远征的故事。而王也是从他的父亲那里得知的。
两个文明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虽然以良渚王国的大获全胜而告终,但良渚王国本身也是大伤元气。此后的几十年,良渚人也无力染指这个地方,任由其被抛弃、荒废、湮灭。
在这个过去高等级权力中心遗址,众人感慨万千。
百年前,这里或许像良渚王城、震洲、重瞳蚕国的圣城一样繁荣,各地的商客来来往往。
从大自然几十年的自我修复中,难以辨认出太多的人为遗迹。毕竟,玉公主一行本身也不是专业的考古队员。
但他们也有重大的发现。
那就是这里还有着奇特的竖穴式建筑遗迹。
作为一种新时期时代世界各地古文明中典型的居住方式,在距离该处千里之外中国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以及往东北更远的日本绳文遗址都有发现。
竖穴式建筑也称为“半地式房屋”。古人从地表往下挖出方形或者圆形的穴坑。然后取大木或石柱,立于穴坑之中。以圆柱为中心,四周用树枝捆绑出围墙,内外涂上草泥,顶上架出由芦苇杆、稻秆、竹竿铺成的屋顶。
人们居住其中,生活做饭,照明取暖。
眼前的这些半地式房屋,大多已倒塌,草质材料的屋顶大多腐烂。保存完好的一座,也因为何杰的一次鲁莽观察,轰然倒下,化作一堆层土。
“我有个问题啊,这些人为什么要挖个地洞来住?不潮湿吗?你看良渚人、重瞳蚕国人现在都居住在架空的房屋中。这里为何偏偏反其道而行?他们和良渚人总不会因为住房的不同想法而打了几百年吧?”拍拍身上一身的层土,何杰纳闷道。
“我想,或者百年前,这里的气候条件还是非常干燥,适合建设这样的房子。其实,良渚王城里也有这样的房屋,只是很早就被放弃了。就是这些年地底的湿气太重了。”玉公主陈芳解释道。
“我好奇他们信仰什么,反正肯定和良渚人的信仰不同。或许,他们信仰的东西,和良渚人信仰的神鸟是相克的。”张凯猜测道。
后来,众人发现了山崖之侧,有一处被毁坏的壁画。
但依旧可以辨别出,那上头刻画的,应该是一条森蟒。
“大概因为蛇吃鸟的缘故吧!”张凯试图自圆其说。
那为什么良渚王国和重瞳蚕国、东山之国关系良好,和海州之国却是充满仇恨?这跟几个文明古国之间的地理位置有关。
毕竟,重瞳蚕国相距甚远,远在多少年后良渚人一不小心忘了这个地方,忘记此处曾经出产高档名贵的丝织品。
东山之国虽然距离较近,却和良渚王国井水不犯河水。两国之间存在的巨大滩涂海侵之地,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再加上东山之民种植小米,良渚人种植稻米。季风和海洋气流画出了两国的作物边界,东山之民就呆在小米生长的地方,良渚之民也无法离开稻米喜爱之地。
而海州之国,却因为直接接壤震洲,加之海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发展矛盾,一直冲突不断。
海上贸易的存在,却有助于调和两国之间的矛盾。
加之良渚王国有限的海上力量,以及海州之国无法大规模登陆作战的弱点,又将两国的冲突最小化在偶然的对抗之中。
“他们的后代呢?”何杰问道。
“就是良渚王城里的奴隶!一生为奴!那些奴隶们恐怕早就忘了他们的家乡。”玉公主感慨道。
远处,大湖之上,有巨象在水中翻腾。
那是已经生活在长江水系亿万年的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
那长长的鱼嘴突出部,就像是陆地巨象的长鼻。远远望去,十米上下的身长和巨大的鱼身,仿佛水中嬉戏的大象一般。
玉公主等人并不知道,5000年后的2019年末,长江白鲟正式宣告灭绝,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知道再过几百年,是否有人依旧会想起这些水中巨兽?
就好象众人已然忘记了历史上那一个个或强或弱的文明,她们如流星般璀璨地划过历史的天空,没有留下一丝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