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987600000004

第4章 盘锦移民与开发

盘锦城乡很多人的祖先都是移民来到这里的。如果彼此间问祖先的根是在哪里,上推数代,大部分都能攀成老乡。人们的祖先,不是来自山东、河南,就是来自河北、山西,也有来自东北各地的满、朝鲜、蒙古、锡伯等族移民,都属于移民的范畴。

可以说,盘锦是中国600多座城市中典型的移民城市。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主要有地方、辽河油田、辽河石化、北方华锦和部队驻盘生产基地等部分组成,140万人口中有多个少数民族成分。移民带来的不同地域背景和特色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汇聚、融合,形成盘锦——下辽河地区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移民文化给辽河口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了地域文化的内涵,使盘锦地域文化有了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的特点,具备了极大的包容性。移民文化是盘锦地域文化的重要补充。

历史上,辽河三角洲地区经历了几次较大的移民:一是民国前的大移民。部分关内流民到这里定居生活,形成了村落,开荒种地;二是民国时期的大移民和新中国成立后军垦、农垦形成的大移民。新中国成立前山东、河北农民迫于生存闯关东,新中国成立后从全国各地迁徙来的军转官兵、“五七”战士、知识青年、退伍军人纷纷来入海口安家落户,建设了盘锦垦区;三是石油、化工开发以来形成的人员移民。20世纪60、70年代后,在辽河入海口一带发现了石油矿藏,国家调集全国各地的石油大军,在下辽河组织开展了石油大会战,建立了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配套建设了“三厂”“辽化”和一大批石化企业。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移民,带着自己的文化理念和传统习惯,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辽河三角洲上。每一次新的移民,都会带来新的、更高层次的新文化,为盘锦地域文化注入新内容、新活力。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盘锦宽容、和谐、开放的文化特质。

第一节 先民踪迹与地名文化

盘锦市境内西南部大部分是河淤海退之地,自古以来人烟稀少,南部是盐碱滩,西部是大苇塘,北部是一片大草原。历史记载唐代前后就有少数民族居住,到明清以后,大量汉人从关内移民,沿河定居和垦荒耕种。盘锦有“九河下梢”之说,现在的辽河、大辽河、绕阳河等大河自古都从盘锦流入大海。这种河流较多、沙丘纵横的自然环境给当时原始人类在这里进行渔猎、居住、繁衍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盘锦出土的石器、陶器文物、战国刀币等文物证明,在有历史记载的汉唐以前,盘锦地区的大荒、高升、沙岭、羊圈子、西安、东郭等处,是先民生息活动区域,完全可以证明此地在大规模开发前,有人类在此生活、居住。盘锦地处渤海辽东湾之滨,辽河三角洲核心部位。这里依河傍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河流众多,水草丰美,苇海浩荡,曾经地广人稀。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先民就在这里渔樵耕猎繁衍生息。汉代设有房县,辽代有较大规模居民点,明朝军队在此屯兵戍边,清后期开始大面积垦荒,使这里人丁兴旺,日益繁荣。自从有了人类,有了语言,也就有了地名。地名起名包含了人们对地理实体的感悟和寄托,因而它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

翻开盘锦的历史卷宗,铺摊盘锦的地图,可以明显地看到,以姓氏命名的乡镇、自然村屯广泛分布。有胡、吴、陈、陆、田、唐(家)乡、镇;谭、郭、雷、于、钱、陆、张、常、杜、孙、贾、朱、白、丁、毛、梁、曹、田、刘、姚、马、于、陈、郑、宗、高、段、孟、周、蔡、李、夏、姜、吴、徐、林、陈、郎、韩、任、赵、毛、唐、史、杨、苏、云、胡、胥、曲、史、栾、叶、王、庞、吉、曾、尤、何、顾、葛、关、袁、戴、佟、罗、谷、宋、魏、赵、李、裴、乔(家)村。这些地名大多分布在绕阳河、辽河以东、以北的盘锦大部区域。绕阳河、辽河以西的“西三场”和甜水镇大部分行政村称呼为屯。如郭屯、大金屯、龚屯、王屯、杨屯、柴屯、詹屯、唐屯等。

乡村以姓氏命名的东“家”西“屯”由来已久。明代,在盘锦就有军队屯田戍边,屯,为军事据点和生产据点。当时盘锦大部分地区没有人烟,苇塘部分还是大海湾,西部的各据点均为右屯卫、闾阳驿两个军事重镇的滨海前哨,而据点负责人的姓氏就自然化作地名了,如镇武堡(高升镇)——盘山驿一带游击(官称,相当于乡镇武装部长、巡防营长职务)是郭钦,现流传下来,地名为郭家;其次,“西三场”为清大凌河牧厂和分厂盘蛇驿地,为满族旗地,汉族人移民被牧厂编为汉八旗,“旗地屯聚”加之满姓汉化,满汉融合,牧厂由若干庄头、庄丁管理,冬季聚集马匹的场所为官庄,官庄以庄丁的姓氏命名,如羊圈子附近的赵官堡村。牧厂边缘为关内移民开垦,姓氏便成为地名中最富区别意义的亮点,其格式一般是某村、乡,是姓氏与地名的结合。后来大量人口迁移,在人口密集、地貌各异的地方定居。如姜家村、王家沟、马家店、孟家窝棚、李家铺、郭家岗子,一般第一个字是姓氏,第二个字一般说的是地貌。久之加上自然变迁,“家”后面的地貌就被忽略了或习惯性省略了。

从晚清牧场升科[1]放荒移民、朝鲜族移民,到新中国建立后军队转业复员和下乡知青移民等来到盘锦,参加开发建设,体现开发创业时代痕迹的地名有“新”字头、“红”字头和东风、胜利、渤海、辽河、曙光、友谊、创业、建设、“五七”等当时比较流行的词汇。在盘锦,使用频率较高的地名是辽河,辽河是盘锦母亲河,人们对辽河非常热爱,以辽河命名的地名实体、单位有辽河油田、辽河化肥厂、辽河宾馆、辽河电影院、辽河商场、辽河大桥、辽河路、辽河小区、辽河街道办事处、辽河居委会、辽河啤酒厂等。

盘锦地名中,“新”字头地名突出。盘锦地区土地资源丰厚,以前多为荒原、盐碱沼泽,创业者到一个新的地点开垦荒地耕种粮食,拓荒后就自然把这里称呼为新某了。如以场乡镇命名的新开、新立、新兴、新建;以村、居委会命名的新村(太平镇)、新立(羊圈子镇、二界沟街道、胜利街道)、新甸子(坝墙子镇)。新建(得胜镇)新立(甜水镇)新农(陆家乡)立新(清水镇),育新(新兴镇)新屯(平安镇)、四新、新兴(大洼镇、双台子区胜利街道)、新开(荣兴街道)等。

道路、行政单位、企业通用的多重地名。如东风、胜利、建设、红旗(街、街道办事处、镇、农场)、友谊(友谊街,友谊街道办事处,友谊火车站)曙光(曙光街、曙光街道办事处、采油厂)及向阳、团结、创业等。历史遗留地名,如“五七”,“文化大革命”期间田庄台镇曾更名为五七镇,胡家、甜水两公社合并成立的五七农场,现在企业职工生活区五七村变成了某某小区,还剩下五七火车站一个地名。反映时代政治特征的东升(当时的东风镇、唐家乡、东郭、羊圈子都改为东升公社大队)、一群红(红旗、红峰、红星、红岩)。

胡家、大荒、沙岭、古城子、榆树、新兴都有拉拉屯、拉拉滩这个地名,经过研究分析,拉拉为满族土话音译而来,满族话就是黄米饭意思,可以引申为黄米饽饽、种黄米的地方、吃黄米饽饽的人聚集部落、黄色泥滩或出产黄鱼的河海滩湾。地名反映了盘锦是多民族融合的聚集地区。此外,盘锦有特点的地名还有被称为“盖”的。如望宝盖、淤河盖。一百年前大凌河临近入海的河道多绕大圈子,轨迹形成元宝形状,就有了元宝底子、望宝盖地名。现在大凌河改道了,石新镇望宝盖地名延传了下来。同样,锦盘河入绕阳河的大圈子,叫淤河盖。由于河道圆弧轨迹,又阻滞河水下泄速度,人们把“盖”又称呼为圈河。羊圈子是盘锦盐业基地。羊圈子和羊没有直接关系,八十年前,这里叫盘山盐场,大羊圈子屯北曾称呼为盐圈(晒盐的盐田),羊、盐语音相近,可见羊圈子是盐圈子的谐音而来。

第二节 周后清初移民流势

东北移民历史久远。从考古发现来看,营口金牛山人当是迄今为止东北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大约28万年左右,属于旧石器时代。不论旧石器时代的文化,还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其内涵基本上都与北方黄河流域的文化相一致。毫无疑问,东北原始文化是中原文化向东北延展的结果,也是中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数十万年里,我们的先民经过不断地迁徙,把中原文化带入东北,最先到的是辽河平原。先民的这种迁徙要经过数千年、甚至数十万年的漫长岁月,在世代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开始形成有别于中原的文化类型。

据古文献记载,在尧舜时期,中原王朝就对东北地区进行直接统治。华夏民族的产生是由来自东方的华族与来自西方的夏族斗争和融合的结果。华夏文化大约形成于夏朝时期,华族就是目前我们所知的最早迁移南下中原的东北土著民族。

在东北地区正式设立行政管理机构的王朝是周朝。按照周礼封建藩国“授民授疆土”的规定,召公受封时就已经把大量的人口随之迁移到北方边疆地区,这就为把中原地区的文化向北方边疆地区传播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燕国在东北南部地区设辽东、辽西等郡,并在其北部修筑长城,把东北南部地区纳入直接统治的范围。由于那时人口稀少,开发强度不大。到了隋唐置安东都护府,较前朝人口渐多,有了一定规模的农业,但下辽河平原基本还保持蛮荒状态。

明代出于巩固边防的需要,从关内迁徙大批流民,鼓励开荒耕种,除军队屯垦外,沿辽河向内地到达明代边墙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46个村屯,并开始了滩涂开发,用于晒盐。

东北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在土地开发问题上,清朝王室始终处于“禁”与“垦”的矛盾中。“封禁”是为了防止“龙脉”遭到破坏,因此,禁止汉人出关开发东北土地。在清朝立国267年中,曾5次封禁。但是由于连年的征战,土地大片荒芜,粮食极度稀缺,清王朝又不得不几次解禁,招关内破产农民和流民出关垦荒。清初顺治时期,全国仅有耕地8240万亩,偌大王朝耕地保有量仅相当于今天下辽河平原的2倍,粮食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军需和民用。清顺治十年(1653年)颁布《辽东招民开垦则例》,鼓励关内无业游民移居东北开荒种田。

第三节 开牧场荒促移民建政

牧厂[2]是牧养马匹的场地。清朝官马牧厂主要划分为太仆寺牧厂、皇室牧厂(上驷院牧厂)、八旗牧厂和绿营牧厂。由朝廷开办的太仆寺牧厂和由内务府开办的上驷院牧厂属于中央牧厂;清初上驷院牧务分设5个厂,其中“大凌河牧群马营各类牧厂”列第一牧厂。

大凌河牧厂南起于原锦县(今凌海市)天桥乡西海口,北到原北镇县(今北镇市)高山子以北,东以鹞鹰河、西沙河、东沙河;西以今沈山铁路为大致界限,地跨今凌海、北镇、盘山、黑山四县市。盘锦西北部地区属于清代大凌河牧厂,现在境内石新、东郭镇南部为大凌河牧厂西厂,羊圈子、甜水两镇及太平镇杜家台至胡家镇塘房“大壕”以东等地为大凌河牧厂东厂(通称盘蛇驿牧厂)。

大凌河牧厂地系河流冲积平原,牧草丰茂,水源充足。清太宗崇德七年(1642年)圈占为牧马场地,清顺治二年正式定为皇家牧厂,“不许民间开垦”。清康熙二年大凌河牧厂内划为两厂,大凌河之西名西厂(仍惯称大凌河牧厂)在锦州府东南、右屯卫之西、鸭子厂和杏山之东、黄山堡和四甬碑以南至海,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五六十里。大凌河之东名东厂(盘蛇驿牧厂),在广宁之南、茫涨湖以西、四方台以东、无量殿以南、甜水井以北,东西斜长130里,南北斜长30~80里不等。

牧厂是官办的非企业性机构。以官吏为骨干,采用准军事手段衙门式管理,以皇朝财政投入为生存前提,不注重经济效益,牧群的兴衰受制于自然,生产极不稳定,其生命力十分脆弱。从嘉庆以后,牧厂显出衰落的迹象。清政府对东北封禁方针转变。最初外露形态是牧厂范围缩小,牧丁农牧结合或转牧为农。大凌河牧厂早在乾隆年间便有流民私垦牧厂边荒,清乾隆十三年时900余公顷。乾隆五十九年奏准,将荒地拨出3.11万余垧分给38名一等庄头、26名二等庄头。大凌河牧厂私垦问题悄悄由牧转农。

康乾前后三朝达到清王朝鼎盛时期,中国南方粮食生产大幅增长,漕运恢复,京城粮食和军用粮食得到了有效保障,从乾隆朝开始又前后5次颁布禁垦令,防止关内汉人移居关外。乾隆以后,朝政糜乱,外敌入侵,太平天国革命和白莲教起义,社会动荡不安、流民数量增长,粮食生产剧减,于是大批灾民涌入东北,先后出现4次移民高潮,仅在盘锦一地就建立村屯695个,大量荒地、草场、荒滩得到开垦。

道光帝以后,帝王对东北地区“巡幸”和“行围”已止步,因此牧厂的御用意义已经消失。自清咸丰十一年柳条边内外解禁以来,流民源源不断地涌向东北谋生,官荒、围场荒、牧厂荒私垦、招垦成风,牧厂荒地多被占垦,事实上牧厂已名存实亡。两次鸦片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之灾,造成了牧厂“马群伤夷殆尽”。招垦官荒、增加税赋成为东北解决财源的重要途径。两牧厂内部久存的弊端已病入膏肓。牧群“膘壮缺欠,滋生日见短少”。清同治二年(1863年),锦州副都统恩合奏请废除盘蛇驿牧厂。他认为该厂南北两端羊圈子、高山子一带从嘉庆年间开始已被垦殖,末垦部分内有洼陷(今北镇市吴家、柳家、新立三乡镇),“于牧政不甚相宜”,若裁撤牧厂可得农田100余万亩。御史吴台寿在奏折中亦认为,“马厂尽可设法变通”,“以开利源”。清廷四月十五日批:“东厂裁撤,归并西厂牧放”。盛京将军指令盛京城66佐领下之甲兵分领牧厂地5万余垧地招佃出租“津贴当差”,丈放[3]牧厂“以收裕墒便民之效”,升科后每年约收银8000两,解交盛京兵部。为了经租管理,在盘蛇驿地方置总管署,广宁城守尉兼摄,下辖东(小黑山)西(闾阳驿)界官。东厂所养马匹全部移交西厂,盘蛇驿牧厂正式宣告废除,裁撤的具体原因是东北形势的巨大变动所造成的困窘。另外,到了晚清,西方的军事装备、军事技术及其有关的新式交通运输器具的输入,使清政府对官牧场尤其是军马场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在咸丰以后,官牧场的奖惩等考核制度、章程也不严格遵守和执行了,场务的好坏皆显得无关紧要了,官牧场也就因之愈发不景气了。

清光绪二十二年三月,盛京户部侍郎良弼被授权办理两牧厂垦荒事宜。七月依克唐阿等会奏,拟请将牧厂“一律招垦”,跨大凌河马群移于察哈尔收养,废除“大凌河牧厂之议”被中央政府驳回。光绪二十七年七月,盛京将军增祺奏《奉省需款孔亟拟将大凌河牧厂招垦收价以裕饷糈[4]》,盛京将军增祺认为招垦可得银数十万两,马匹变价,略去草豆年省银1.3万两,黑豆1.3万石,牧群官丁改任经制兵,可略去俸银1.2万两。于是朝廷批准于四月一日正式裁撤大凌河牧群总管衙门,牧副以下官员就地对应安置,牧丁改为甲兵,分拨到锦州、义州、广宁八旗当差。九月,将开垦地段设置镇安县(今黑山县)撤销锦州管理庄粮事务衙门。光绪二十九年盛京将军增祺,委在籍道元蔺祖荣为垦务总办,驻沟帮子,对原东厂牧地进行勘丈放荒。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分锦县东部、广宁西南、新民西南各一部分设新治盘蛇驿厅,设立裁判员1人,隶锦州府。下辖16区,618村。治所衙门驻盘蛇驿,不久因此地乃原明朝盘山驿旧址,遂改称盘山厅,设立盘山厅抚民通判,到光绪三十三年,原大凌河牧厂剩余实存马22243匹全部变价处理,清宣统元年大凌河牧厂西厂地招垦52000垧。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移民与盘山农场初始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倡导民生主义,把东北的垦荒视为当务之急,成立了拓殖协会,颁布《国有荒地承垦条例》和《辽东移民垦荒大纲》,设立移民局,制定减免火车票价、给证送垦、奖励坤商捐助灾民、划定移民区域等一系列措施。爱国将领张学良在盘锦境内成立营田公司,开发滩涂种水田5000多公顷。

1928年,张学良将军与他的胞姐夫鲍英麟(黑龙江省督军鲍贵卿之子)及沈洪烈等人,在今天大洼县境南至王罗窝铺、东至沙岗子、西至二界沟、北至大洼,南北长达70华里、东西宽达80华里的地域内组建了“营田公司”。营,指营口,当时大洼以南、大辽河以北属于营口县(今营口市)第七区(驻地田庄台,1937年划归盘山县)管辖;田,指水田。故得其名。“营田公司”收买和强占了大辽河西岸的大片土地,该公司地域内共有32个稀疏的自然屯,1200户,7500余口人。公司设在荣兴屯(现荣兴农场境内),并在荣兴、曾家、中央堡设有3个巡警分所,下设9个屯堡,每个自然屯设有百家长,以“钱粮田亩制”的经营管理方式,开发种植水田。从这以后,盘锦南部开始了大面积种植水稻,从而改变了千百年来耕作旱田的习惯,并使一些荒地得到开垦。由于生产技术、水田管理、水田工程简陋等多方面的原因,“营田公司”水稻种植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果。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军国主义采取先占地、后移民的办法,妄图永久统治我东北地区,逐步以开拓团的方式,移民建设农场,进行经济文化侵略达到同化中国人民的目的。1932年2月,日本侵略者作为“敌产”强占“营田公司”的全部土地5万亩并解散了其组织体系。日本侵略者建立“满洲国”后,加紧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陆续由日本、朝鲜向盘锦地区大量移民,组成开拓团,抢占土地,疯狂地掠夺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无代价地为他们开荒,修堤。从1933年2月起,日本殖民统治政权及其傀儡朝鲜总督府派遣由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30人查测队伍在50多名日、满军警的警备下,分成3个勘查分队开始对盘锦南部营口河北屯至驾掌寺长90里的区域的地高、土质、农业经济状况进行观测研究,对辽河水量、潮汐高差、土地盐碱含量、气象、电力分配进行调查,认为该地区属退海平原,地势比降为1/15000,是发展水田垦殖业再好不过地方的结论。

1933年3月24日,日本殖民统治者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满洲东亚劝业公司开始在今荣兴街道小碾坊村设置“营口安全农村”,掠夺我土地资源3.87万亩,其中用于开垦水田2.9万亩,堤、坝、路、宅、园9900亩。1933年5月从安东(今丹东)移鲜民636户,3012人到此地种植水稻。1934年日伪政府令朝鲜地主集团“平安农场株式会社”和“天一农场”总部,在平安哈巴台北、大房身西北设立“平安农场分场”“三养社天一农场”。“三养社天一农场”有5个部落750人,侵占我耕地5000亩。1933年起侵略者还专门架设从营口到田庄台地区20多公里的输变电线路。1937年春,在今平安农场南小房身屯移民设立大丰农场,1939年5月在今平安农场大亮分场处设立武桑农场。前后共侵占我土地8万亩。

根据有关资料粗略统计,仅1936年末到1937年上半年,“满鲜拓殖株式会社”在中央屯一带又霸占水田6.8万亩;“南满洲农事株式会社”在魏家沟佟家窝铺、小庄子一带霸占土地0.7万亩;“株式会社新义农场”在小庄子一带霸占土地0.6万亩,“平安农场株式会社”在大房身一带霸占土地1.8万亩;“三养社天一农场”在大房身一带霸占上地0.6万亩,总计10.5万亩。这尚不包括宅地、菜地及其他一些公用土地。“满洲国”开拓总局在盘山县政府设有开拓科,盘山县政府开拓科在大洼村设立“满洲拓殖株式会社”大洼出张所,作为其派出机构管辖南部地区开拓团,他们实施殖民统治,大量移民同化中国人民,仅“营口农村”(今荣兴地区)一处就有27个部落,耕地6.2万亩被侵占;在平安设立的“三养社天一农场”,有5个部落750人,耕地0.5万亩被侵占。在平安设立的平安农场有7个部落,9750亩良田被侵占。

“七七事变”后日本加剧掠夺中国,特别变本加厉豪夺我东北土地粮食矿产资源,向盘锦地区移民1666户,6759人,分做15个开拓团,1939年5月在平安农场大亮分场处设立了“武桑农场”。1939年后日军派飞机在盘山上空进行航拍,后以“满洲国”规划为借口,“满洲国”开拓总局、盘山县政府开拓科一次就将强占强买的3万公顷土地卖给日本移民组织开发水田。1939~1942年在田庄台、二道桥子地区新开垦土地34.5万亩,1942年后开发3400亩。“满洲拓殖株式会社”为了不断扩大水田种植面积,提高单位产量,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强占了大辽河、新开河两个水源地。1942~1945年间在田庄台、二道桥子等处共修建了6处抽水站、2790条近2000公里引水渠、3000多条2100多公里排水渠,修建节制闸43座,支渠水闸421座,渡槽1座,排水闸、涵洞39座,桥梁449座,并集中力量修建了疙瘩楼水库大型平原水利调节枢纽工程,形成了有名的东北四大灌区之一的盘山灌区(1937年伪满当局将营口县第七区、海城县第六区划给盘山县,营七区现田庄台、荣兴、平安等地;海六区今西安、东风等地,盘锦地名是1951年成立苇场时起用,因此被水利、农垦界称之盘山灌区)。除此处外,日本殖民者还从北海道、冲绳移民100余户350人在盘山县陆家村成立大野乡开拓团,占地9000亩,设立三义农场。日满殖民统治14年间,总计从日本本岛、北海道等地移民20团,829户,6906人,从朝鲜移民433户,2523人,开发、拓殖侵占我土地80万亩,旱田、棉田、大豆主要集中在陆家、坝墙子一带,水田主要集中在大洼、田庄台、二道桥子、中央屯、平安、王家、西安、郭家屯等地,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在“满洲国”各地征用劳工无偿驱使他们当牛做马,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其殖民拓展服务。统治当局在营口市区、田庄台街、魏家沟火车站设有大型粮谷加工厂,所产大米中国人食用就是经济犯。粮食加工后,品质好的从沟营铁路魏家沟火车站拉到营口河北站装船运到日本,仅魏家沟的“松田稻米所”就每班产大米5000斤,日三班生产,扩建后员工100多人,日产粳米21000斤,全部运回日本国内。粮食还从魏家沟火车站运输到沟帮子站中转发向战场作为军需,14年间盘锦百姓受尽奴役欺诈,被掠夺粮食无数。

“八一五”抗战胜利后,在苏军撤离盘山回国后,国民党军抢夺胜利果实占领盘山。1946年春天,见多识广的小资本家沟帮子运输业主李守业,知道盘山南土地很多,水利资源很好,伪满时期搞过“开拓团”,于是找到在日本留学同学——当时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主席徐箴,徐箴承诺:那个地方如果能办农场,你去当场长,省政府负责投资。当即李守业、技佐王新田、冯某某组成“盘山国营农场筹备处”,开始筹备建场。不久,国民政府农林部也发现了盘山县南部开发价值,派刘士林等人来组建农场。他们到盘山一看,辽宁省政府派遣的李守业等人在此筹建农场,经协调两个组织合并,上级批准刘为场长,李为副场长,负责筹建盘山国营农场工作。其农场大量聘用当地农民从事开发垦殖。

1946年夏,国民党中央党部执行委员齐世英奉命回东北慰问官兵和政权机关、宣达中央意旨。东北行辕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嘉(字公权)懂政治,很想拉拢东北人,对齐世英说:“东北是您的家乡,您不在东北常驻不是办法,尤其现在这么困难。我安排您任经济委员会委员,在营口附近盘山县有个大农场,地靠辽河,又濒临海洋,日本人想在这里种米,买了200万亩的土地,计划开一个90万亩的农场,10年之间,日本拿出了8000万日元,经营20万亩稻田成功,其余地方都还荒凉,他们引导辽河的河水灌溉,渠道皆如河流一样,非常方便,甚至还有医院等各种设备,这个地方现在没有人经营,就由您来招呼好了。”齐世英偕同农林部特派员潘简良(稻作专家)到盘山实地视察后,认为果然如此,便向国民政府农林部、东北行辕报告要求成立“盘山合作农场”,提出由东北行辕、辽宁省政府、农林部、中国农民银行(现中国农业银行)4个机构合营方案。齐世英的“盘山合作农场”获得上级批准,投资2亿东北流通券(与法币为10∶1)为启动资金,中国农民银行(现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陈果夫同意入股,电告沈阳农民银行(现农业银行)支付5000万股金。辽宁省政府主席徐箴因财政困难,先后支付2千万,东北行辕没拿钱,农林部根本不参加,部长周贻春说:“种地是用牛,军人是老虎会吃人,他们哪会种地。”(南方入关的军队吃米,以运输麻烦为由,参谋总长陈诚打算接办能够生产军粮的盘山农场,国防部军粮保障负责人郭忏告知齐世英,已决定派郜子举去接办。)1946年9月22日盘山合作农场在沈阳东北行辕经委会政会馆宣告成立,齐世英任农场理事会长,邵清淮(字百元)任场长,刘士林任副场长。1946年10月1日正式办公。此期间大量招用关内外流民和本地失地农民从事开垦种植水稻。

“盘山合作农场”成立后,首先在朝鲜族集中区的荣兴、平安、天一地区种植水稻,然后接收日满在农场的资产、设施,他们制订了《盘山合作农场一九四六年度恢复水田二十七万亩计划》和各扬水场、桥、涵、闸以及排灌渠系等水利工程与设施的恢复和维修等财务计划,调查了当地农户分布情况,发布了《盘山合作农场征求水田耕种合作农家公告》,筹集了借贷粮和水稻种子,准备扩大生产。这块肥肉令国民党军垂涎三尺,1946年冬,国民党国防部向国民政府行政院请示成立国防部东北屯垦局盘山农场,报告经总参谋长陈诚签署、蒋介石核准同意,1947年1月盘山合作农场正式移交,“国防部东北屯垦局盘山农场”由国民党军少将旅长狄震出任场长,刘士林任副场长,原盘山合作农场场长邵清淮带一部分人走了,原盘山合作农场人员大多留用,人员都授军衔。科长授上校或中校衔;股长、办事处主任授少校或上尉衔;科员授上尉衔。

屯垦农场主要任务是安置国民党军的复员官兵,计划接收安置4000人,每人授田100亩,并做了一个《屯垦实施计划》,国防部批准了这个实施计划,并给予部分投资。同年春天,由于农场仅管理着郑州、无锡籍两个成建制屯垦大队,到岗复员军官只有600余人,整个农场人员少,国民党军大批复员官兵还没到。为了不使水田撂荒,农场将5万多亩水田租给榆树台、大洼、平安一带当地农民和外地逃荒流民耕种,由农场贷给稻种、肥料和用水,种地农民向农场交地租。秋后,地租折成稻子,送交农场办事处四五百万斤。办事处将收缴的水稻大部分集中到大洼、盘山火车站,用火车转运至沟帮子锦州、沈阳,一部分运往营口,供应给军队。

1947年3~9月间,国民党军复转官兵分四批来盘,第一批是从北平来的,安排在荣兴;第二批是从无锡来的,安排在大洼的东、西三道沟;第三批是从郑州来的,安排在榆树台;第四批是从上海来的,安排在田庄台、平安附近。派来的国民党复员官兵2000左右人中,有的带家属,有的是单身。当年只有荣兴盖了少部分房子,大部分没建房,住在场部或附近的居民家中。当时给每个复员官兵授田100亩和一笔安家费。他们当年没种地,大部分人到处做买卖。1947年冬,盘锦四周地区陆续被我军解放,盘山农场局势日趋紧张,在沟帮子设立临时办事处,将粮食大部分外运,国民党复员官兵陆陆续续地跑到沈阳、锦州或回关里。场长狄震、副场长刘士林带着大部分农场人员跑到营口转移、溃逃了。1948年1月,盘山全境解放,国民党“国防部屯垦盘山农场”彻底垮台了,农场终于回到了劳动人民的怀抱。

第五节 当代开发建设移民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盘锦人民在盐碱滩上兴修水利,开荒种稻,发展“五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昔日的“南大荒”变成了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新中国成立以后,盘锦出现了三次开发建设高潮:一是1949~1966年,国家实行“三自一包”政策,建成辽宁最大国有农场群;二是1966年后,军队、机关、学校和工矿企业执行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时间内,共开荒25000公顷耕地,发展建成石油化工城市雏形;三是改革开放、建市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政策,开垦荒滩、荒地近2万公顷。从工业上讲,辽河油田、辽河化肥厂等开发建设,大量外省市区建设者迁移到这里,建设新盘锦,盘锦在转型中向海发展,已经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

在农垦方面,抗美援朝结束后,部分转业军官、复员军人由国家政策安置到盘锦地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50、60年代,接收山东黄县、河北承德灾民、困难户到本地落户,参加农业建设。70年代末,知青大回城后,省内朝阳和山东、河北、内蒙古赤峰、通辽等地25万农民到本地落户,种植知青走后留下的耕地。

1958年3月,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10个预备师撤销建制,决定军官集体转业,屯垦戍边建设国营农场。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命令驻守湖北省黄坡县新店的解放军预备第8师师部及所辖第22、23、24步兵团;炮1、2团;汽车教导团和工兵、化学兵、通信兵、卫生兵、炮兵6个独立营及湖北省军区军乐团、汉口高级步兵学校的4000多名副排级以上军官(含部分家属)集体转业开赴东北,这批干部大多是老红军和抗日干部,屡建功勋,为此中央军委特殊照顾他们,将他们安置到盘锦农垦局开发荒原,发展国营农场。这支部队的最后归宿在盘锦,给盘锦农垦创业留下了大批机械设备、农机工具等数额不菲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为发展生产力、发展盘锦农垦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有若干单位在盘锦设立20个部队、企业农场。鞍山、辽阳、营口等地还成建制调入卫生系统人员、机构在盘锦落户。

“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东北局、省委、省人委机关近12000名干部在盘锦走“五七”道路,期间建立若干新村。另有商业部、鞍山市、沈阳铁路局干部在盘锦干校生活。20世纪60、70年代接纳近14万下乡知识青年在36个场乡插队落户。

辽河油田的开发建设,中省直企业的不断迁入,加之地方大中型企业建设,接纳大量外来人员,使境内的人口大量增加,形成人口的多向来源。1970~1983年,仅参加辽河石油会战并定居在盘锦的职工及家属就有14万人,很多队伍是从大庆、新疆、江汉、大庆、大港、玉门油田成建制调入的。

由于油田的开发建设,带动盘锦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省内大批石油化工行业和配套行业干部职工调到盘锦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1970~1983年,5万职工及家属落户盘锦。来自大连、沈阳、抚顺、锦州、葫芦岛等地职工对口支援、参加了盘锦化肥厂、盘锦炼油厂、盘锦热电厂、辽河化肥厂、盘锦沟海铁路的建设和生产经营。化工部九化建公司、中建二局四公司、石油部管道局一公司、省化建公司、长征汽车大修厂、铁路盘锦车务段等基地都设置在这里。随之而来的大批干部、工人及家属也落户盘锦。

从人口变化看,1906年成立盘山厅时,人口14万。1966年成立垦区时(当时台安还没有划入),盘锦垦区人口为38万人。辽河油田对外宣布建成后的1982年,盘山县人口41.5万人,大洼县46.5万人(内含辽河油田职工家属14万人)。1984年6月底,建立盘锦市,全市城乡人口93万人,到2013年,已经达到139万人。

成立盘锦市后,营口、台安、黑龙江大批干部支援盘锦,建设盘锦乙烯等。特别是营口,原盘锦地区合并到营口市的干部职工回到家乡,一部分营口籍的干部职工也过河来到盘锦工作。辽阳、抚顺、锦西大批干部职工参加盘锦乙烯建设。而在向海发展中,省内外相关人才和建设者落户辽东湾新区,为滨海新盘锦发展贡献力量。

盘锦的区域文化形成了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局面。盘锦市现在共有少数民族38个,人口近7万人。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瑶族、彝族、侗族、布依族、白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畲族、黎族、藏族、裕固族、俄罗斯族、水族、京族、维吾尔族、羌族、鄂温克族、高山族、仫佬族等。朝鲜族、回族是大分散小集居,有较集中的居住区,其他少数民族都处于散居状态。

可以说,外来人口在融合聚居过程中,各种文化也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盘锦移民文化。移民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是先进的文化,因为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吸收借鉴的现象,产生了先进文化代替落后文化的现象。盘锦内外人口大融合同样推动着盘锦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注释:

[1]升科:出租或转让。

[2]厂与场:厂为清时皇家设置的牧业机构,场为基层放牧单位。

[3]丈放:用绳子量地。丈为计量单位,10尺为1丈。

[4]糈(xǔ):粮食。

同类推荐
  • 魂穿侯府当小姐

    魂穿侯府当小姐

    穿越文,一个现代女穿越到已定婚约的如花侯府小姐身上,发生的爱恨情仇
  • 某太子的大唐日常

    某太子的大唐日常

    李承乾不想成为什么天降猛男,也不想做一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毕竟做太子是一个高危职业
  • 风之起来

    风之起来

    一点水墨卷起了整个乱世,掀起了一种皇朝的更替……计定算天,须臾之间,朝野更替,风隐之时……
  • 建文帝和小仙女

    建文帝和小仙女

    你想不到的建文帝,更出乎你意料的爱情故事。
  • 苦命王爷

    苦命王爷

    玩游戏玩到猝死,居然穿越到不知名的朝代,这里虽然和古代差不多,但是康城依旧感到陌生。。。。。康城只想安安静静的挣钱吃饭,结果当了一个王爷,不想被皇帝猜测,所以就不掌权,但是非常不巧,皇帝大哥对自己十分信任,又是赏金又是赏银的。。。。无敌就是这么寂寞。什么?今天商铺又挣了几百两。给皇上大哥吧,我留着钱儿也没用。
热门推荐
  • 相思不胜醉颜欢

    相思不胜醉颜欢

    一世等待,一世寂寥。一生轮回,岂非朝夕。五百年的情缘纠葛,五百次的爱恨别离。只愿来生,再不见君。
  • 神湮一人道之殇

    神湮一人道之殇

    神明赋予了人族以智慧,力量。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奴隶。神族明白,奴隶终会反抗,不过时间问题而已。神灵大陆的归属,仅在一战。
  • 你相信我穿越到游戏里了吗

    你相信我穿越到游戏里了吗

    你能想象我穿越到游戏里了吗?对,就是那种宫斗游戏。之前玩过算不算……得,新剧情!
  • 我在异界签萌宠

    我在异界签萌宠

    云栖晚意外身死,重生玄仙大陆,签订第一只萌宠,九尾青狐,从此开启回归之路,麒麟妖尊?签订,四大神兽?签订,青蛟龙王?签订,然而这些萌宠当中,云栖晚最喜欢的还是牙牙兔,又萌又可爱,战斗力还超级强。
  • 视神

    视神

    一生思破红尘路剑藏庐轩隐迷踪万战自称不提刃生来双眼篾群容…一具从天而降的俊俏躯体。一条诱人而又艰辛的旅途。一段霸绝天地的热血故事。…
  • 许你三世笑颜

    许你三世笑颜

    许笑颜就是个戏精,明明是个大佬,非要装成柔弱的小姑娘,什么事都躲在她皊哥哥身后。在她皊哥哥眼里,她是个单纯善良的小姑娘。在那些坏人眼里,她却是个心狠手辣的大魔女。许笑颜:皊哥哥,颜儿想吃糖葫芦……落皊:钱袋给你,买!许笑颜:皊哥哥,那个妖怪好可怕……落皊:躲到皊哥哥身后,皊哥哥马上杀了他!许笑颜:皊哥哥,那个姐姐好漂亮,你把她留下,是不是喜欢上她了?颜儿以后是不是不能叫你皊哥哥了……落皊:已经把她赶走了!许笑颜:皊哥哥,那个姐姐欺负我……落皊:颜儿以后都不会看到她了!
  • 至尊神记

    至尊神记

    【少年强者、崛起之路、强势回归、终成至尊神】太始元年,神魔大战后,神魔皆衰落,少年江寒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命运将他卷入一场又一场风波,腥风血雨,逐渐崛起,他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历经千般磨难,悟剑道、参大道、踏九天、引天才、破禁制,终成至尊神。
  • 大道真主

    大道真主

    三千大道,亿万法则构成世界本体,主导天地秩序,然蛮荒伊始,天地初生之际,道不足九,法不过百,有大智慧者秉承天地造化,开创古武修行之法,欲洞悉天地本源,完善天地秩序,在这诸雄并起,万族林立的黄金大世之中,谁能抓住那虚无缥缈的造化,另开大道,得证诸天?
  • 求仙之轮回镜

    求仙之轮回镜

    若叶之子东步昂,梦中相见轮回镜,透过仙镜,他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梦醒,也是他修仙路的开端。而后的一次奇遇,令他脱胎换骨,发生巨变,这背后,又隐藏着多少秘密呢?轮回镜,是否真实存在呢?
  • tfboys:你是四月的谎言

    tfboys:你是四月的谎言

    感谢你们的出现,在我生命里。感谢你们闯进我生命,让我认识你们。可是,这是一场最美丽的谎言。让我们都刻苦铭心,让我们都永远铭记。不会再次犯错。感谢你们,可以在我生命终结之前,留下最美好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