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就坦言,该市一些核心技术还没有做到真正自主可控,一些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仍需依赖进口,基础研究水平还比较薄弱,源头创新能力还不足。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基础研究一直是深圳科创体系的一大突出短板,补齐这一短板对提高深圳经济发展质量至关重要,并且从近期深圳一系列政策举措中所释放的信号来看,深圳正将其视为一大发展痛点,加大解决力度。
万陆分析,一直以来,珠三角应用研究能力强但基础研究能力弱,许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一问题近年随着产业不断升级而加速暴露,因为“产业层次越高,对基础研发能力要求也越高”。
其次,近年广深都瞄准科技前沿,希望大力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这也要求两市自身要有更为坚实的科研创新能力作为支撑,否则无法吸引、承接和转化。
21世纪经济报道也注意到,此番两市在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科研能力计划提升时,就都有明晰产业指向。比如,广州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深圳则敲定了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万陆认为,这些前沿科技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不同于过去的传统产业,一个城市能否率先在技术层面占据优势,决定了竞争中的胜负。这些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突破并不容易,但一旦做出来了,往往能带来诸多根本性转变。从这一点看,广深谋划的是下一阶段的产业可持续发展。
刘国宏也表示,当前珠三角经济正处于关键的换挡期,经济在稳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速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的转型探索,关键是通过科技创新为长远发展进行必要的潜力积蓄。
另一方面,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进入实质性加速推进阶段,而大湾区的一大战略定位是要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也被认为是推动广州、深圳加快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对此,万陆认为,这一过程中广深肩负多重任务,一是与港澳实现高水平协同创新,并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二是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并有效辐射带动珠三角升级;三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并探索走出一条创新驱动路子,为全国提供经验,比如市场应该如何高效驱动,行政怎样才是有为和合理。
作者:杜弘禹
发布时间:2019—02—14
专访安永技术分析与咨询全球主管Beatriz Sanz Saiz:人工智能改变咨询业 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咨询服务
在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咨询公司正变得越来越像互联网软件公司。
假设你是一个工厂主,登录你在安永智慧工厂(Smart Factory)的账户,只需要拨拨手指就可以看到全球厂房的即时讯息:不管是当日的即时交货订单、能源消耗或是转运操作,不论工厂在杭州还是越南,所有可能影响到生产的消息都以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在数据库中。
这个云端数据库的提供者并不是像Salesforce这样的SAAS企业,而是拥有超过百年历史、以会计起家的咨询公司。
“我们正在与云服务商一起,开发一个个基于产业的云端软件平台,而智慧工厂就是我们和SAP共同合作推出的一个项目。”安永技术分析与咨询全球主管Beatriz Sanz Saiz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举办的EmTech China 2019全球新兴科技峰会期间向本报记者表示。
在这个虚拟的掌上工厂里,登录就可以即时浏览全球各地工厂的生产仪表版,还能展开任何一座工厂的产线机台分布图,例如在北京的主管可以在iPad上检视休士顿工厂每一座机台的最新生产状态,若某座机台发生问题就会显示红色灯号,还会列出问题工单进一步揭露更多产能延误的细节。也能检视每一张工单的处理情况,甚至可以列出每一台机台的维修记录,分析这座机台的生产效能以供后续维修计划的参考。
除了实时掌握工厂的一线信息,平台更列出销货收入年增增长率、能源消耗、即时交货订单、未受伤天数、首次通过率、产能利用率等商业情报信息,同时做出模拟预测,例如改变营收增长率来看业绩变化。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Beatriz Sanz Saiz表示,安永很早就意识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真正改变行业的一种基础性力量,而公司正在将多年垂直的行业咨询经验融入到产业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平台中。
“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我们正在根本改变此前的咨询业务形式,给业界提供结合大数据的SAAS服务,数据分析服务(Analytics as a Service)以及AI服务(AI as a service)。”Beatriz Sanz Saiz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21世纪》:从GE的Predix开始,全球产业、科技巨头都在抓紧建立自己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我们不但看到海尔COSMOPlat这样的大企业主导的平台,也看到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等平台。为什么咨询公司也要进行这样的尝试?
Beatriz Sanz Saiz:我们认为,AI将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数据将会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资产,预计到2022年,90%的公司战略就会直接以数据为驱动力。在以IT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时代,具有数据分析能力、AI能力的物联网平台,是运用大数据和AI的最好的一个载体。
作为咨询公司,长期以来我们就以数据驱动,为企业决策提供有依据的全方位参考。我们帮助产业和物联网提供商提供了很多增值,包括多年垂直产业经验以及完整的多年大数据,以及我们咨询的行业智力,为企业带来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他们定制以产品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安永相关专家并非单纯只谈AI,而是把AI嵌入或者是融合到各个不同的业务领域。
《21世纪》: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智能服务的模式是怎么样的?你们也会自己开发软件吗?咨询模式是否要从一对一的咨询付费变为云端软件的月付这种形式?
Beatriz Sanz Saiz:我们并不是一个软件公司,核心在于我们对行业的理解和多年来的咨询经验。除了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外,我们还和霍普金斯医院共同搭建医疗平台。我们基本的模式是与产业和科技公司合作,包括SAP、微软等等,在平台的架构上注入对行业的理解。
具体来说,就像登录Salesforce一样,客户登录的是一个云端软件平台,上面有各种功能,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21世纪》:我们知道,不管是PASS还是SAAS,付费模式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也是Predix在多年的运营后,遭到出售的一个核心原因。目前安永的平台的付费模式是怎样的?
Beatriz Sanz Saiz:对我们来说,服务模式的改变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因为平台上的服务不同,有些客户选择只用一部分服务,有些需要用到机器学习,有些用到之前的历史数据库和分析。我们运用不同的模式,其核心都是以为客户提供的真实价值为基础的。
《21世纪》:在你看来,中国的人工智能做得怎么样?
Beatriz Sanz Saiz:我们看到,中国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运用上有非常强的驱动力。
我们会觉得提到生产力的发展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始终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肯定比我们现在看到的会更大,因为未来该领域的规模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中国将是未来全球人工智能聚焦中心地之一,希望中国能够建立全球视野的AI实践。
从安永来看,我们建立了专门的数据网络中心和创新中心,其中一个中心就设在了中国上海。作为融合创新思维和数字化技术的实体空间,wavespace是安永“咨询互联”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上海在内,安永全球wavespace旗舰中心已增至18家,分别位于纽约、旧金山、柏林、迪拜、伦敦、巴黎等城市,且均有针对不同城市和客户需求所定制的核心服务领域。
落户上海的wavespace旗舰中心成立初始阶段将着重打造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服务,并根据行业发展动态调整服务重点。
作者:张涵
发布时间:2019—01—29
人工智能落地新零售 “刷脸支付”步入成熟商用
人工智能落地零售场景,比预料中提早了一点。
12月13日,支付宝宣布推出刷脸支付产品“蜻蜓”,其外形如同一个台灯,取代灯泡的是一块刷脸显示屏。将它接入收银机,顾客对准摄像头就能完成刷脸支付。值得注意的是,“蜻蜓”的体积仅为原先自助刷脸机器的十分之一,也无需改造商家ERP系统,即插即用。
“收钱码大幅推动了移动支付的普及,而这款产品的使命,就是让刷脸支付像收钱码一样,走进每一个普通的小店。小商贩的确是我们的重点目标群体,但是它还可以有更多的场景应用。”12月13日,蚂蚁金服支付事业群IoT事业部总经理曹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底层大技术平台下,支付宝内部的人脸识别应用,与开放给外部的技术一致,但是不同场景和需求,也会带来不同的挑战。
早在8月15日,支付宝宣布,其刷脸支付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的能力,将面向各种商业场景普及刷脸支付的解决方案,零售行业成为首个落地的领域。
艾媒咨询集团CEO张毅在12月13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扫脸支付是阿里巴巴长久以来的战略布局。人脸识别这个事情本身不新鲜,应用于支付领域是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但是,支付宝能否做到百分之百准确识别,依然有待考验。
“刷脸支付”落地
据了解,“蜻蜓”采用了3D结构光摄像头,相比以往的刷脸支付机器更准确。通过新的智能引擎,在熟悉的环境下,用户无需输入手机号也可完成付款。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体验发现,在收银环节,人脸识别设备仍然会要求用户输入十一位数的手机号码。
曹恺透露,这是系统自动识别的结果。“我们在APP里面去做刷脸,更多是一个纯软件技术。但是你到线下的时候,商家的设备对安全要求更高,还要解决软硬一体化的集成技术。手机里花20秒去识别是很正常的,但是你在购物的时候,不可能花十几二十秒去识别一个人,商家对技术效率的这种容忍程度要求非常苛刻。”
事实上,阿里巴巴试水“人脸支付”技术已有时日。2015年的德国汉诺威展上,马云首次演示了刷脸支付技术。阿里巴巴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始终抱以热情。12月10日,有报道称人脸识别公司旷视科技拟筹集6亿美元资金,其中主要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
不过,阿里巴巴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否认了这一消息。但实际上,早在2017年10月,旷视科技就完成了C+轮4.6亿美元融资,由蚂蚁金服领投。无独有偶,2018年4月,人脸识别公司商汤科技完成6亿美元C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领投。
10月,阿里巴巴集团、商汤科技成立的香港人工智能及数据实验室在香港科学园落地,双方进一步就包括人脸识别等技术进行合作。而另一家机器识别企业依图科技,虽然未获阿里集团投资,但阿里系云峰基金参与了其3.8亿元的C轮融资。
随着技术的成熟,商用试点悄然展开。2017年9月1日,支付宝在杭州肯德基餐厅首个刷脸支付机器落地。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1个城市23家门店试行刷脸支付。不仅在肯德基,在商超、药店等线下零售场景,全国上百个城市已开始试用刷脸支付。
在曹恺看来,是整个行业的推动才有了今天人脸识别的发展。“过去四年我无法想象人脸识别会像现在这么普及,那时候还面临种种挑战,基本上准确率只有50%。但是现在已经远远不止这个数字,且已经成熟到商用了。”
不过,针对外界关心的刷脸准确率,蚂蚁金服官方并没有透露更多信息。
“刷码”还是“刷脸”?
目前,二维码为主体的支付技术仍是市面上的主流。易观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环比增长6.99%,总交易规模达到了4.0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微信与支付宝市场份额达92.71%。
不过,在二维码主导的市场中,多种支付方式开始渗透。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NFC支付市场规模达到48.9亿元,2018一季度NFC支付规模达29.4亿元。2017年,中国出货量排名前5的品牌是华为、OPPO、vivo、小米和苹果,占市场份额75.7%。这5个品牌拥有NFC功能的手机占比为17.1%,2017年增长到了31.3%。
除了NFC以外,新兴的手机POS机与人脸支付也开始兴起。10月,中信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银联“人脸支付”。其推出的银联“人脸支付”,通过持卡人在微信公众号预先绑定支付账户信息,从而可以实现刷脸即付。
12月4日,银联联合各商业银行和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启动了手机POS产品首批试点。“目前二维码依旧是移动支付市场的主要支付方式,这一点毋庸置疑。事实上,目前整个移动支付市场,主要还是由支付宝与微信所占领。”张毅认为,虽然人脸支付、手机POS机逐渐兴起,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二维码依旧将是移动支付市场的主流。
安全和效率决定了零售商家的选择。放在零售场景下,更像是一次新零售与物联网的结合,以此推动线下商家的数字化转型。以首家接入支付宝刷脸支付的卜蜂莲花超市为例,该公司市场部助理副总裁袁林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使用了刷脸支付后,一个收银员可以维护三台自助收银机,整体收银效率提升了50%。按照收银员3200元的平均工资计算,每年可以节约1344万元的综合成本。
蚂蚁金服希望持续降低商户使用刷脸支付的成本,未来的硬件设备商,可以免费拿到这整套刷脸识别、信用识别和视觉识别的软件技术。一名AI行业技术人士分析称,人脸识别技术提取人像的特征点,然后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再将人脸模型与被测者的脸进行特征对比。这就要求用户上传清晰的照片,平台在后台建立一个庞大的照片数据库。相较于人工智能公司要求用户先下载APP、再上传图片,阿里巴巴拥有支付宝庞大的用户群体,因此容易实现从“刷码”到“刷脸”的过渡。
此外,现阶段,人脸识别算法的困境,集中在人脸照片角度与光线等复杂环境影响下,如何提高识别率。而零售场景都处室内,光线照射基本不变化,识别的准确性相比安保领域更高效与准确。
不过,人脸支付的安全性依然是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大规模支付商用后,是否会出现盗刷的漏洞,都有待验证。而曹恺对此信心满满,他认为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并不比扫码支付低,甚至会更加安全。
作者:陶力,秦元舜
发布时间: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