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破庙,门口立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烂陀寺’三个字。
这字写的歪歪扭扭,写的位置也稍显低矮,似是个孩子所写。
时过境迁,天下闻名的烂陀寺,现如今竟成了一间破庙,大小不过三百平米。
令人唏嘘不已......
“施主这里是昆仑山脉。”大和尚瞪了小和尚一眼,回过身对答到。
小王爷也没在意大和尚和小和尚的些许小动作,毕竟那是人家的事,于己无关。倘如这俩人是要害自己,那么早死了。既然不是如此,无非就是看着自己身上东西值几文钱财,求财么?如是如此自己倒是放下心来了。
“大师,救了小子一命,倘如需要些许钱财,小子一定命人送达。小子看这庙里似乎有些陈旧,佛像也有些残缺,香火不足,不如翻新一番?”
“施主不必如此,我烂陀寺僧众却是不为外物所扰,大和尚我虽是佛法不精,却也懂得几分义理,施主若是担心,买两柱香,敬于佛祖也是好的。”大和尚似乎看出小王爷心中所想,开口解了疑惑。
小和尚却不解了,自己明明救人一命,这人也有所报答,自家庙宇确实也欠缺,为何师傅不随了这善人心意。
“师傅,既然施主愿意为寺庙翻新.......”
“无心......经文写完了吗?地板擦过了吗?佛像清理了吗?棉被衣物洗净了吗?门前树叶扫了吗.......”
“是师傅,无心这就去.......只是...”
“若是再加抄百遍经文,似乎更能通的佛理......”大和尚碎碎念了些话,转头冲着无心,眼角露出皎洁的笑容,看起来很是灿烂,又问道:“嗯,无心你是想说什么?”
“没有,没有......师傅,无心这就去给佛像清理,扫地板,洗衣服...还有......总之师傅千万别再罚无心抄经文了,手快断了。”说着还把袖中手掌伸了出来,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
一对比自己,这无心小和尚岁数差不多十六七八,却是晶莹剔透,通体如白玉的可人......嗯,可人儿还是不要用来形容男人会好些吧...小王爷看着这小和尚心中不由想到,却是没用心听大和尚和小和尚的对话,不然肯定会说这小和尚比起自己大了三四岁却如此孩子气...
只是小王爷虽是十三四岁,却是俩世为人,有的人生经历已然不少。
看着小和尚憋屈的走了,回过头来,又看了看老和尚。
老和尚也看着小王爷。
过了会儿...
小王爷受不住这老和尚的眼光,开口说:
“大师傅,不知你们在哪里找到我的?”
大和尚知道小王爷会有次一问:
“是大和尚徒儿无心小和尚找到的施主,那日山下洞窟里俩位武林高手打的我这寺庙是地洞山摇,大和尚才命无心去看看的,谁知道竟只余下施主一人,施主可知这二人为何打斗,又是何处人手?”
这时候不知怎么的又回来的小和尚嘀咕到:
“那日明明是稍有异动,怎么的就地洞山摇了,师傅还说我心不静,要我抄经,平白抄了三百遍.....
大和尚瞪了一眼小和尚,问道:
“怎么的又回来了?”
“师傅,扫帚坏了,我想去山里采点枝叶再编一把。”
“嗯,去吧,没弄好之前别回来了!”大和尚脸上挂不住,声音稍显愠怒。
这一对和尚别说是一对师徒,就是说是父子,想来也没人不信,这孩子气的样子真是像极了。小王爷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出了声。
大和尚,自觉失态,看着小和尚走后,瞪圆了眼睛,看着小王爷躺在床上偷偷的笑...
看了好一会儿...
小王爷,受不了这眼光,咳了俩声,开口道:
“那日俩人,我也不识的。我本是这江州人士,家中富裕,且无甚习武之人。想来这贼子是看中我家家财,只是掳我到这昆仑山境也不知为何,幸得大师所救,不然小子怕是早已命丧黄泉。”
大和尚听了,也不说话。
看着小王爷,叹了口气,开口说:
“想来施主也是有背景之人,贫僧与小徒乃是落发之人,也不愿问及施主心中秘密,施主还请好生歇息,还请莫要下床走动,你这心肺受伤严重,好在一口胸中气息充足,配上药草修养数月便可痊愈。”
说完便念了声佛,走了。
这和尚...
莫不是知道些什么,话里有话的。昆仑山人烟稀少,这寺庙里的和尚莫不是认识那俩人,既然如此,又何必再问我呢...
......
数日之后,
小王爷勉强可以下床走动,走到寺庙门口,找了一稍显干净的台阶,坐了下来,静静的看着小和尚扫地。
“和尚,你是叫做无心吗?”
小和尚回道:
“是的,施主如此称呼小僧便可。”
“我看你这庙宇有些许灵气,和尚可会佛法?”
“施主说笑了,众人皆会佛法,众生均懂佛意。”
小王爷听了,笑了笑,和尚讲话都带禅意,只是为何大和尚和小和尚说话时却是像极了农家父子。
随口问道:
“哦,既然如此,那为何世间如此之苦...
即是众生都懂的佛法认得佛意,为何执迷不悟,可是佛祖渡不得人。”
小和尚听了,似是来了兴趣,也对答到:
“施主着像了,人能渡己,佛不能渡人。
众生皆懂世间道理,却不愿做个清醒之人。”
小王爷也来了兴趣,回道:
“所以小师傅后一句是说世间众生都明白道理,只是不愿去做。这句话我倒是明白几分,只是前一句,人能渡己,佛不能渡人。既然人人都能渡己,信佛的人又该如何自处,和尚你十数年来侍奉的又是什么,为的什么,求的又是什么?”
小和尚被这么一说也不生气,似乎这庙里的人都是些脾气好过头的人,或许是有些灵气的原因吧...
小和尚却是回到:
“施主这是问佛求道?要与贫僧坐论?”
“若是得解困惑,还请小师傅莫要留情。”
小和尚一听这称呼,心想还没我大呢,整天就叫人小师傅的,看来山下之人也不怎样。
撇了撇嘴,理了理衣服,也席地而坐。
“施主,贫僧说与施主一个故事。”
“请。”
“海边有一渔夫问一和尚,这鱼打了回来,做成鱼干味道不受人喜爱,不做成鱼干难以存放,该如何?
和尚回,这鱼做成鱼干了易于存放,不做成鱼干则味美鲜嫩。
施主觉得该如何?”
小王爷一听,心想果然是和尚,说话不太正常,想了想才开口:
“若是想食鲜鱼,自然是不做鱼干,若是想要存的久些就做成鱼干。”
小和尚笑着又问:
“眼前两条路,一条向东一条向西,施主如何选?”
小王爷没想太久,便道:
“自然是想去东便往东,想去西便往西。”
小和尚,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回了一句:
“施主大智慧。”
小王爷不解道:
“小师傅此话怎解?与我们之前所论之事又有何干系?”
小和尚笑了笑,便说:
“施主,方才所做选择,便是世间众人的烦恼。人活于世间总是要在千百条路上选出一条,选的路越多,越复杂,人们便更加困惑。其实说道底来,这路该如何选择,从一开始施主这里...不就明白的清清楚楚吗?”说着的时候用手戳了戳小王爷心口,戳得伤口一阵阵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