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婧向她倾诉的时候,从来没有提起过叶沈如的父亲。
而宋志提起他的时候,也只是轻描淡写。
周围这群看起来跟沈婧十分相熟的邻居……好似也忽略了他。
难不成是,这个人已经死了?
可,就算是死了,沈婧也不可能一个字都不提起吧?
先是女儿遭人毒害变成这个样子,再中年丧夫……
遭受的打击一定很大。
可越是这样,心里就应该越恨,越是恨,心底的执念就越是深,更没埋在心里不说的道理。
这个沈婧……还真是个有很多秘密的人呢!
宴欢很快把思绪收了回来,面带微笑的跟两个妇人寒暄起来。
对方显然是与沈婧关系不错的街坊邻居。
热情又关切的询问沈婧和叶沈如的身体,字字句句里都是要她们保重身体的意思。
宴欢微微眯起眼睛,在字词之间埋下隐晦的圈套:“我看着外面比家里还暖和点,就出来走走……哪像家里冷冰冰阴森森的,那冷气似乎都跑到骨头缝里来了!”
“老周家的房子就是那样!冬天冷的很,夏天又热的要死,实在不是人住的地方,可好在便宜……”头一个妇人的胳膊肘被旁边的同伴狠狠一顶,瞬间明白过来自己说错话了,忙尴尬的笑着,转了话头:“不过你们的房租马上就到期了……可以换一家租,”顿了顿,又实在忍不住似的,咕哝道:“也真亏婶子你耐性好,在那样的地方一住就是五年,要我,我可真受不了……”
宴欢并未见怪,仍旧面含笑意的与她们闲谈。
一番试探下来,宴欢就掌握了几点信息。
沈婧是五年前搬来这里的。
当时她一个女人家带着个瘫痪的女儿,十分艰难。
沈婧租了街上最便宜的房子,整天深居简出的。
出门不是买菜,就是推着叶沈如出来晒太阳。
照顾女儿的时候那温柔又认真的样子,挺让人心疼的。
大家都可怜她,便慢慢的跟她来往起来。
后来就发现,沈婧这个人,不管是谈吐还是待人接物,都让人非常的舒服,话虽不多,却足够让人喜欢,周围的邻居对她们一家也多有照顾。
只是,没人知道,沈婧的丈夫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都说沈婧从来没主动提起过他,就算旁人问起,她也是顾左右而言他……而且,叶沈如的病情,似乎也没人知道真实原因。
宴欢沉思着,看来,沈婧是故意回避掉自己的丈夫。
可是,为什么?
完全没有理由啊……
还真是伤脑筋呢……踩着慢慢的脚步,绕过了菜市场,入目是几家林立的超市和电器城,她沿着这条街道继续往里走,迎面而来遇见好几个跟她打招呼的人,无不满心热情,语气关切。
看样子,生前的沈婧,很受这里的人喜欢……或者说是同情。
可既然这样的话,又怎么会死在家里几天而无人问津?
终于,宴欢在一家网吧前停住脚步,毫不犹豫的推门走了进去。
前台的网管是个年轻的小哥哥,见到宴欢这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忍不住揉了揉眼睛,站起身子,戒备的问:“奶奶您找谁啊?”
大概是把宴欢当做断他财路的哪个不识趣的凶恶家长了……
接着,便见到她手里递过来的一张钱,眼睛登时便瞪得犹如驴蛋。
宴欢抖了抖手里的票子,十分淡定:“开一台机子。”
在网管惊悚的注视下,宴欢坦然自若的在电脑面前坐了下去。
这件案子,似乎越来越扑朔迷离。
宴欢支着下巴,盯着电脑亮起的屏幕,嘴角勾了起来。
虽然有人故弄玄虚,可仔细想想,这件案子的脉络已然十分清晰。
一桩校园投毒案,能有多难破?
之所以成为人人避讳的一桩悬案……
能是什么原因?
宴欢手指飞快的在键盘上敲击着。
搜索引擎上出现一个又一个人的名字。
很快的,宴欢便发现,这件B大投毒案当年闹得非常大。
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哪怕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也有一些善良热血之人为叶沈如抱不平,一直呼吁重新彻查投毒案。
但毫无例外的,得不到任何的回应。
沈婧想要把案件的信息公开,向警方递交了很多次的申请。
但是,一直到她死,这个案件的信息也没有被公开。
因是一桩悬案,所以网上有非常多关于凶手是谁的帖子。
大多数人认为凶手就是叶沈如的室友赵令。
让宴欢没想到的是,竟然还有这样多的人认为毒害叶沈如的凶手是宋志。
两方各执一词,吵得非常激烈。
认为赵令是凶手的,大致理由便是,B大中,既能够接触到铊,又能够接触到叶沈如的人只有她而已,还有后来的宿舍盗窃案中,仅仅只丢失了叶沈如的洗漱用品,包括叶沈如的塑料杯子滚落在赵令的床下,以及宿舍分食叶沈如面包的事情…….还有后来,B大扣发赵令的毕业证,限制她出国,赵令又动用私人关系,改掉名字,出生年月,换了一个新的身份证,长居国外……种种、种种,都似乎是赵令罄竹难书的罪证。
而宋志……
有人指出,当年,宋志发送到国际互联网的求救短信根本就是一个幌子。那封求救短信的标题是:Urgent !!! Need diagnostic advice for sick friend (thallium poisoning ?),也就是说,在一众专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在发出那封邮件的时候,他就已经猜出是铊中毒了,未免也太厉害了些,更何况,他根本不是化学系的学生。
若不是怀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目的,为什么明知道是铊中毒,却不大大方方的讲出来?还要这般曲折迂回的写一封邮件交给国外的专家?
而叶沈如读大学的时候,互联网在夏国刚刚普及,至于少数的国家单位才会用到电脑和互联网这种东西,鉴于当时的电脑硬件、软件的配置,若是收到三千多封电子邮件,估计,电脑早就爆炸了……所以,电子邮件这里,宋志很有可能说了谎。
更值得人质疑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