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50300005294

第5294章 山东.威海.刘公庙

刘公庙是为纪念东汉少帝刘辩之子刘民及其夫人积德行善、扶危救难而建的一座祠庙。历史上,由于天灾、战乱等原因,该庙曾数次移址、几经修复,但香火一直不断。

据史志记载,刘公庙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成军,驻岛护军统领张文宣,为使军民获得刘公刘母的护佑,出资重修刘公庙。清政府的海军大臣奕环亲王和李鸿章,在检阅北洋海军的仪式中绵进庙叩拜,北洋海军将士每次出海或作战都到庙中进香叩拜。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刘公岛上的土地和房屋被英国全部购买,迫居民迁出岛外,刘公庙随迁岛外,现庙已不存,但留有一碑载“神本依人,庙迁岛外”。刘公岛上的原刘公庙遗址仍存。

为丰富刘公岛的人文景观,1994年再建刘公庙,占地800平方米,前置进山门,左右钟鼓楼,前院上一台阶进中院,东侧殿匾额题“琼岛苍桑”,西侧殿匾额题“千古流芳”,两殿各塑五组彩色泥塑,述说刘公刘母神迹及刘公岛两千年的历史变迁。正殿悬“海之光”匾,塑刘公刘母座像,两侧塑高两米的风、雨、雷、闪、千里眼、顺风耳、正、恶八尊神像。内容设置充分体现了海岛之神和民俗风情。

刘公庙是了解刘公岛名称由来和历史的游览景点,再建刘公庙以来,游人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魔幻神

    魔幻神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祭之偏

    祭之偏

    凌琪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手里夹着雪加,一会吐一个腌卷。绷带沿着眼睛一圈一圈的从脸上剥离,女子的脸慢慢露了出来。
  • 壹个十年

    壹个十年

    步入高中学期的网瘾少年骆泺与同学孔彦以及学霸女同桌李雅在同所高中再一次相遇,在电竞游戏起初发展的时代演绎了一段传奇的电竞时光,高考毕业季来临,骆泺和他的朋友们,在电竞梦想与残酷的现实社会问题上的艰难抉择,十年间心酸的成长历程伴随着酸甜苦辣让骆泺在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的各种变故下慢慢成熟起来,最终和初恋女友李雅步入婚姻的殿堂,青春不老,友情依旧,十年是每个人的壹个十年。
  • 幻世风月

    幻世风月

    她,本是当朝左相之女,却在出生时因为天赋异禀而被定为天命圣女,国师说她一定要心冷,情冷,才能活过盛年。可是身逢乱世,风雨飘摇的秦国,有多少心怀不轨之人在虎视眈眈。天下大乱,黎民哀鸿遍野,为了寻找逆天改运的办法,她与心怀不轨的南巫巫尊达成协议,四处寻访四大神器。江湖,朝堂,血雨腥风,阴谋频出,凶险异常。天下大乱,妖孽频出,谁能最后一路相伴到最后?本文三个美男:谢惜朝——皇上钦赐的夫婿,翩翩男子,风流俊美,她却不曾知道,他身负家族血仇,他步步为营,他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谓的深情脉脉,白头到老,到头来只是一场杀她之父以报血仇的玩笑。顾战,他挥刀血染战袍,杀伐征战,他望着她,冷硬的心因她眼中的脉脉水光化为绕指柔,可是情深永不寿,这一场天下杀伐,只因为我想和你在一起。只有他——南巫巫尊卫长清,视人命如蝼蚁,红衣如血,眉如鸦色,似魔非人,慵懒一笑间,杀人于无形,他勾起她清冷的下颌,滴血的红唇微启:慕青璇,这世上,只有我才可以得到你。————
  • 激发青少年的100个挖掘潜能故事

    激发青少年的100个挖掘潜能故事

    阅读本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相信本书收录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告诉我们太多的人生哲理。
  • 妃正亦非邪

    妃正亦非邪

    苏晴,二十一世纪丑女一枚,生来异性绝缘体,谁沾谁倒霉!偏偏某日因一时作死魂穿异世她忍!初醒被丢蛇窝她忍!醒后被打冷宫她忍!妃嫔陷害某男不喜她皆忍!某日亲眼看到那男人要封其他女人为皇后她依旧在强忍,可直到她看到自己神识里最后一缕善意死去,亲眼看到自己的尸身被他人所摧毁前世记忆翻江倒海全数涌进脑子里,原来她前世是妖王之身,得知自己有妖力护体这一刻她终决定不再选择一味隐忍,而是选择狠狠反击!
  • 酒醉红颜:胭脂美

    酒醉红颜:胭脂美

    红颜笑,知己醉,胭脂泪,心憔悴看女王降临,如何虐汝等千百遍,看花开花落,岁月轮回,如何再续前缘——我华丽的转身瞬间,哪个人是否还是?那一世刹那的你。站在这里,我在等一人,等我的永恒.....微风乱了,我的眸子,我的发丝,我的记忆——几世情缘的永恒。此时若得相望,盈一樽月光独饮寒夜茫茫,这一梦悠长饮尽这杯,渡三生忘川三生忘川相忘彼岸
  • 遇见可遇

    遇见可遇

    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的,何况是听说。所以有总结:对方都是活在传说中的人物。
  • 龙主回归

    龙主回归

    他是大名鼎鼎的五大兵王之首―龙主!他自已创造了一个叫龙魂的恐怖组织!如今他又回到了他的故乡静海市他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波!!!
  • 看云小集(《花园丛书》)

    看云小集(《花园丛书》)

    读书随笔大概没有规定的写法,也不必向“正宗”书话看齐,我在《看书琐记》的后记里说了一点想法,这或许会让看惯“正宗”书话的读者失望。其实,我的不再“正宗”,正是由曾经“正宗”而来的。许多年前,我也写过“正宗”书话,数量还不算少,大都一书一议,不痛不痒说几句,甚至起承转合也都规矩绳墨,“厌气”也就是自然的事了。回过头来,对自己过去的写,真有点像看一张光腚赤脚的孩儿照,虽然幼稚,却还有一点童趣的可爱,但如果再像老莱子那样,穿了斑斓衣裳,扮婴儿啼戏于父母之前,其他人是不会喜欢的。我心里清楚,有的事情不到这个年岁,大概也明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