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29700000005

第5章 一个书生的乌托邦——王莽篡汉始末

有一种恶不可或缺

汉朝成帝年间,若问这汉朝是谁家的天下,恐怕人人嘴上都会说是刘氏的,可心里又会窃笑不止。要是问皇帝刘骜本人,他很可能会是一脸委屈而无奈的神情,然后明白地告诉你:这天下不是我的,是母后王氏的。

皇太后王政君有兄弟八人,长兄王凤任大司马兼大将军,专权揽政。其次为王曼、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其中除王曼早死外,其他人皆身居要职,显赫无比。最让时人艳羡不已的,是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五兄弟竟然在同一日册封为侯。世人称之为“一日五侯”。

成帝一朝,王氏一门可谓权倾天下,富可敌国。朝野上下无不纷纷趋赴。从年初到岁暮,长安城的百姓们时常可以看见,王氏兄弟的府邸上总是门庭若市、宾客满堂。来访者的车舆上满载着各种金银珠玉和奇珍异宝,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涌来。

其时的汉帝国,上自尚书九卿,下至州牧郡守,无不出自王氏门下。逢迎谄媚者,便可加官晋爵、青云直上;违逆不平的,或遭排挤,或被诛杀;就连皇帝刘骜偶尔想任命一两个官员,似乎也是难上加难。

比如,刘骜听说光禄大夫刘向的儿子刘歆颇有才华,就想任他为中常侍,于是命人拿来官服。可是,就在刘歆准备拜谢受命的时候,皇帝左右的人忽然说:“此事还没知会大将军。”

刘骜一笑:“此等小事,何必叨扰大将军呢?”

左右一听,全都拜伏在地,叩首诤谏。刘骜无奈,只好让人去通知王凤。结局出乎刘歆的意料,更出乎皇帝刘骜的意料——王凤居然不同意。

面对那一袭崭新的官服,刘歆无言,皇帝刘骜更无言。朝廷的乌纱帽可以在“王氏专卖店”里批量经销,可贵为天子的刘骜却连“零售”的权力都被剥夺了。

成帝刘骜身体多病,且无子嗣,跟弟弟定陶王刘康感情很好。所以,当定陶王来京朝谒看望他时,刘骜很高兴,就想留他长住,早晚陪侍。刘骜对定陶王说:“我没有儿子,可人命无常,终有一死。一旦有何意外,我们便不复相见,你不如长留在我身边陪伴我吧。”言下颇有传位的意思。

这一来王凤可不自在了。本来看到皇帝给定陶王的赏赐比平时给诸王的多了十倍以上,他就颇为不满了,如今居然还让刘康长驻京师,这不是养虎遗患吗?更何况,这定陶王可不是一般角色,当年先帝曾一度想废刘骜而立他为太子。万一皇帝真有个三长两短,这龙袍让他刘康给穿了,那还有王氏的立足之地吗?

于是王凤就决定下逐客令。

碰巧,那几天出现了日食,王凤便趁机胁迫皇帝说:“之所以发生日食,是因为阴气过盛。皇上虽和定陶王关系亲密,但是依礼他应当驻守在自己的藩国。如今他却久留不归,如此违背正道,事属非常,因此上天就垂示警戒,应该把他遣送回定陶国去。”

“天意”的解释权历来都在当权者手上。如果天子掌权,那么“天意”就是他对付臣民的撒手锏;而一旦天子大权旁落,“天意”便成了他头上的紧箍咒。

王凤的紧箍咒一念,成帝刘骜就乖乖地把定陶王刘康送出了长安城。

离别的那一刻,兄弟俩相对而泣。刘康的眼泪带有一种别离的忧伤。可天子的眼泪除了忧伤,是否还有一种被胁迫的屈辱呢?

王凤的专横独断一手遮天,终于引起某些朝臣的不满。京兆尹王章就忍不住站了出来,可他却为此招来了杀身之祸。

王章素来刚直敢言,虽然他本人也是王凤举荐的,却看不惯王凤的专权,于是上了一道密奏给皇帝,重新解释了天意:“之所以发生日食,完全是由于王凤专权跋扈、蒙蔽君上的罪过。”

成帝刘骜觉得总算有人替他出了口恶气,就召见王章。

王章说:“陛下没有子嗣,所以亲近定陶王。这是为了承继宗庙和社稷,乃上顺天意、下安百姓之大计,怎么会引起灾异呢?日食的发生,是表示阴气侵犯了阳气,这表明臣子专擅了君权,这都是大将军王凤专权揽政的缘故。而今王凤把日食的过错推给定陶王,是想使天子孤立无援,自己把持朝政,借此徇欲营私。王凤欺上罔下,由来已久,应该将其罢免,另选贤能取而代之。”

刘骜深以为然,就让王章推举贤能。王章推荐琅琊太守冯野王,说他为人忠信正直,富有谋略,可以取代王凤。皇帝首肯,从此愈加器重王章,每次召见他都屏退左右。可宫中遍布王凤的耳目,皇帝身边的侍中王音便是王凤的堂弟,于是刘骜与王章的谈话便一字不落地传进了王凤的耳朵里。

王凤闻讯,不免忧惧。幕僚杜钦献策,让他以退为进,主动上疏请求辞职。于是王凤的一纸辞呈便写得哀伤怛恻,令人心酸。王太后一看,顿时伤心落泪,便以绝食要挟皇帝。刘骜一下子慌了手脚,连忙下诏把王凤重新请回了朝堂。

其实,当时的朝廷也确实不能没有王凤。因为刘骜压根儿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不但不问政务,而且三天两头就把自己扮成公子哥儿,到民间去寻花问柳。所以,对这样的皇帝来说,一个权臣无论如何嚣张,都只能说是“必要的恶”。换言之,离了王凤,刘骜一天也玩不转这个偌大的帝国。而秉公直言的王章,则注定只能成为这个昏庸皇帝一时赌气、心血来潮的牺牲品。

刘骜为了平息母后和舅父王凤的怨气,便暗中指使尚书弹劾王章,然后交给了有关部门审理。有关部门很快就给王章罗织了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说他“企图断绝皇上获得继嗣的端绪,背叛了天子,私心偏向定陶王”。

王章随后便死在狱中,妻儿亦被放逐到南方的蛮荒之地。跟他一块儿倒霉的,还有那个什么话也没说过、什么事也没干过的琅琊太守冯野王。

冯野王因为事情牵连到了自己,内心惶然,因之卧病三月。皇帝准他带官养病。于是冯野王便带着太守的虎符,并且携妻挈子,回老家寻医问药。这下被王凤抓住了把柄,便指使御史弹劾冯野王,旋即将其免职。无辜的冯野王不但没有取代王凤成为大司马,而且最后连太守之位都没保住。

其实,在此次事变中,冯野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局外者。可他的不幸,在于他享有贤能之名。而他的罪过,在于有人竟然认为他的贤能足以取代王凤。在当时的天下,居然有人比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更贤能,这难道不是罪无可赦吗?

盛名之累,由此可见一斑。

“王章事件”中,王音为王凤立了一大功,于是被擢升为御史大夫。王氏一门的权位顿时更加显赫。光禄大夫刘向知道,随着王氏的日渐坐大,最终必然会危及刘氏天下,于是不顾王章的前车之鉴,毅然上疏成帝,痛陈王氏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的危害,建议皇帝罢黜外戚,以保全刘氏社稷。

皇帝刘骜再度被感动了,就像他不久前曾被王章的奏疏打动一样。

可他这回吸取了教训。他召见了刘向,先是赞叹了一番刘向的忠心,最后却满怀伤感地说了一句:“你暂且不要再说了,让我想想该怎么办。”

然而,朝朝暮暮都沉浸在温柔乡中的皇帝刘骜,面对自己费尽心机从民间挑选来的美若天仙的赵飞燕姐妹,会去想这等令他头疼的事吗?刘向的耿耿忠言,在赵飞燕姐妹撩人心魂的歌舞声中,很快就被湮灭。

正如刘向所担心的,在他死后十三年,就有一个王家的人果真让江山变了色,令历史改了辙。

不过,这个人不是王凤。

他叫王莽。

一颗政治新星的诞生

王氏一门的骄奢淫逸在当时已无人可以匹敌,顿感寂寞的王氏兄弟便开始相互攀比,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炫富大赛。

有一回,成都侯王商偶染微恙,就向皇帝“借用”了长乐宫后的明光宫,用来避暑。又因为自家宅第中水浅塘狭,不能得乘风泛舟之乐,王商便擅自命人凿开长安城的城墙,引纳北经上林苑的沣水水流,灌注到自家园林的大池里供行船游乐。船上编织各色羽毛做顶盖,四周都围上帷帐,令执桨撑船的人吹唱越歌。

而曲阳侯王根也不甘示弱。他看见王商借皇宫凿皇城,就索性在自家宅第里大肆营造“王氏皇宫”。皇帝刘骜有一次又扮成阔少爷出宫猎艳,看见王根府邸后不禁目瞪口呆。王府中的园林假山、亭台水榭居然完全仿造皇室规制,建得跟未央宫的白虎殿一模一样。

正当王氏家族竞相以奢侈为尚的时候,只有一个王氏子弟默默无闻地恪守着清贫。当高官厚禄、肥马轻裘的王家子弟们在长安的街衢上横冲直撞、招摇过市时,他却只是一名深居陋巷的书生,正在苦读《礼经》。当王家的纨绔子弟们在豪门中纵情享乐、挥霍无度时,他却恭敬整敕、严肃俭朴地过着平淡的日子,上要奉养孀母寡嫂,下要抚育长兄遗下的孤子。

他,就是王莽。

王莽的父亲王曼很早就死了,既无封爵,也无官职,所以王莽就成了豪门中的平民。看着叔伯父和堂兄弟们峨冠博带、高居庙堂,在帝国的权力巅峰上呼风唤雨,而一袭素白衣袂的书生王莽,只能默然地站在他们身后,形单影只,面目模糊。

从小到大,王莽在王氏族人眼中都是没什么存在感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王莽就是一个自甘平庸、胸无大志的人。事实上,他只是在静静地等待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

不久,大将军王凤病重。王莽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断然放下手中的经书,来到王凤的病榻旁。于是,大伯父王凤在最后的日子里,便受到了这位孝顺侄子的悉心照料。王莽日夜守护着他,亲尝药石,端汤送水,好几个月衣不解带,恪尽了后辈之礼。

王莽无微不至的照料深深打动了王凤。弥留之际,王凤特意请求太后和皇帝,任命王莽为黄门郎,不久又升迁为射声校尉。从此,王莽开始在帝国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当上朝廷命官的王莽,并未像他那些堂兄弟一样因富贵而放纵,而是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在朝野众人的眼中,一个有为青年的面目开始逐渐清晰。叔父王商看在眼里,很是欣赏,便上疏请求分出自己的封邑给王莽。许多朝臣也时常在皇帝面前对他赞不绝口。如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陈汤等人,皆是当时的名流显贵。太后也总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爱惜之意。皇帝刘骜发现朝堂内外都对王莽好评如潮,便越发器重他。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官拜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短短数年之间,一介书生王莽便平步青云,官运亨通,成为身据要津的朝廷重臣。

一颗令人瞩目的政治新星就这样在帝国的天空冉冉升起,逐渐发出耀眼的光芒。

时来运转的王莽没有得意忘形。因为,他志在天下。

官职越高,他就越礼贤下士;爵位愈显,他就表现得比贫寒时更加谦恭。而且他还仗义疏财,把朝廷赏赐给他的车马衣裘都拿出来救济门客,致使家无余财。同时,他还收容赡养了许多名士,广泛结交朝中的将相公卿……经过一番苦心经营之后,上自满朝文武,下至布衣百姓,人人争说王莽。曾经显赫一时的叔父们,相形之下无不黯然失色。

王莽在自己的清名与节操上做足了功夫,不允许出现丝毫瑕疵。有一次他买了个侍婢,被堂兄弟们知道了,他意识到这可能成为他名誉上的一个污点,便对人说:“我知道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儿子,又听说从相学上看,这个女子颇能传宗接代,就特意买下她,准备送给后将军。”当天,王莽就专程把这个女子送到了朱子元的府上。

班固在《汉书》中就此事评价王莽是“匿情求名”,可谓确论。其实,以王莽当时的身份,买个把婢女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天下人都知道了,我想除了他自己神经过敏之外,也没有谁会为了这等芝麻小事非议他。可是,王莽却很在乎。由此可见,王莽在篡汉之前是多么刻意地在维护自己的道德形象。

王凤死后,他的堂弟王音继任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在职七年卒,继以成都侯王商任大司马卫将军。王商在职三年卒,继以曲阳侯王根任大司马骠骑将军。

从王凤到王根,连续四任大司马,汉朝的政权一直牢牢把持在王氏手中。已经入朝十年的王莽掐着指头算,估计大司马的位子很快就要轮到自己坐了。

王根任大司马仅三年,便因久病而屡屡请辞。就在王莽暗自窃喜、自以为这个职位非他莫属的时候,却蓦然发现,有一道身影横亘在他的面前。那是另一个异姓外戚,太后的外甥——淳于长。

这淳于长也非等闲之辈。他位列九卿,且深得成帝宠信,又与一帮诸侯、州牧、郡守结为朋党,在朝堂内外建立了庞大的势力。王根一旦退休,由他继任大司马的可能性最大。

面对这个强劲的对手,王莽决定先发制人。他使出当年“鲤鱼跳龙门”的那招,又跑去侍奉病中的王根。以王莽现在的身份,依然如此谨守晚辈之孝道,当然更令这个叔父感动不已。服侍在病榻旁的王莽瞅准时机,就对王根说:“将军久病不愈,有人心里可高兴着呢。”

“谁?”

“淳于长。”

“他高兴什么?”

“他自以为会取代将军辅政,现在就在提前给人封官了。”

“他怎么说?”

“他在后宫的那些贵人们面前夸海口,说哪一个可以当什么官,什么人能主管什么事,等等,俨然自己就是大司马。还有,他长期与被废的许皇后的姐姐私通,且屡次接受许后的贿赂,诸如钱财、车马、衣服、器具等,前后总值已达一千多万。他还向许后承诺,要请求皇上再立她为婕妤,甚至立她为左皇后……”

“够了!”王根勃然大怒,“果真如此,你为何不早说?”

俯首低眉的王莽抬眼瞟了一眼怒不可遏的王根,说:“因为不知道将军心里的意思,所以不敢说。”

“立刻禀报太后。”王根说。

等的就是这一句。王莽当即去找太后。太后闻言大怒:“这孩子竟然胡乱到这个地步!走,去禀报皇帝!”

结果可想而知,淳于长被皇帝拿下诏狱,再三审讯之后,对王莽揭发的罪状一一供认不讳,随后便死在狱中,妻儿老小或发配南方,或遣返原籍。

一颗硕大的拦路石,就这样被王莽轻而易举地铲除了。当然,王莽并没有捏造事实或栽赃陷害。他的奏报句句属实。所以,要怪只能怪淳于长自己。他得势后的种种言行,无不授人以柄。任何人想要打击他,都有现成的口实,根本不需要罗织什么莫须有的罪名。

随着淳于长的出局,大司马的位子自然向王莽敞开了怀抱。

王莽谦恭未篡时

成帝因为王莽首先揭发淳于长的罪状,对他的忠心大加赞赏。王根于是推荐他接任自己的职务。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秋,王莽继王凤、王音、王商、王根之后,任大将军大司马辅政,成为王氏一门的第五位大司马。

这一年,王莽三十八岁。

大司马的位置,在王莽的四位叔伯父那里,在天下人的心目中,或许已经是人生的巅峰,可王莽并不这么想。他知道,自己还在路上。眼前的汉室宗庙虽然形同虚设,可梁柱仍在,气数仍在,群臣百姓仰望的目光仍在。所以,王莽不敢有丝毫倦怠。他招揽了更多的贤能之士担任自己的下属和幕僚,所得的朝廷赏赐和封邑的赋税收入,也全部用来奉养士人,而自己的生活则比以前更为节俭。

当初的王氏列侯竞相以奢侈为尚,可王莽却从一开始就反其道而行之,以克勤克俭扬名立万。他的为官之道,归结起来就是十二个字:官爵愈显,恭谨愈甚,俭朴愈甚。

朝野上下对王莽越来越仰慕,有关他如何谦恭俭朴的诸多事迹很快就在长安城被传为美谈。比如刚当上大司马不久,善于为自己塑造美誉度的王莽马上又为仰慕他的人们贡献了一则佳话:

有一天,王莽的母亲生病,公卿列侯的太太们纷纷展开“夫人外交”,络绎不绝地到王府看望老夫人,想借此结交王莽的妻子。可让这帮贵妇颇感失望的是,她们最想见到的人竟然没有露面,匆匆而出迎接她们的,只是一个衣不曳地、腰间还围着一条大布巾的佣人。还没等这些盛装华服、珠光宝气的太太们噘嘴表示不满,就有人告知她们,眼前这个简朴得几近邋遢的女佣,就是堂堂的大司马夫人。

贵妇们一齐咋舌,半晌无语。

这则逸事堪称经典,马上在长安城传得妇孺皆知。

看着自己的美好道德形象在天下人心目中熠熠生辉,王莽满意地笑了。只是他这么做,实在是苦了他的太太。不知道,每逢夜深人静,当大司马夫人在绣房中看着自己盈箱满箧的华服和珠宝只能当摆设,却一件也不能披戴到身上的时候,内心到底会做何感想?

王莽担任大司马的第二年,汉成帝刘骜忽然无疾而终。成帝无嗣,朝廷便迎立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登基,是为汉哀帝。

汉朝自开国之初便与外戚擅政相伴随:惠帝时是吕氏,昭帝时是上官氏、霍氏,成帝时是王氏。至哀帝一朝,外戚规模更是盛况空前。因为年少的哀帝身后,足足有四位太后。光记住她们的尊称就是一个让人伤脑筋的问题:王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哀帝的祖母傅昭仪被称为恭皇太后(后又称帝太太后),哀帝的母亲丁氏被称为恭皇后(后又称帝太后),成帝时的赵皇后被称为皇太后。

太后一多,外戚自然就少不了。哀帝刘欣一即位,傅家和丁家的一大串外戚就在朝堂外列队等着封侯了。或许是因为当年他父亲曾遭到王凤排挤,所以刘欣从小就对专权跋扈的王氏一门深为不满。于是,人小志气大的哀帝刘欣一上来就大肆封侯,给了王莽一个下马威。

刘欣四月初八登基,五月十九就封傅太后的堂弟傅晏为孔乡侯、傅喜为高步侯、右将军;封舅父丁明为阳安侯,表兄丁满为平周侯;就连死去的傅太后之父也被追封为崇祖侯,丁太后的父亲被追封为褒德侯。

原本一览无余的帝国政局,因为这些外戚的到来而变得扑朔迷离。看惯了政治风雨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显得宠辱不惊,雍容大度。她立刻下了一道懿旨给王莽,让他辞官,退居私第。王莽对老太后以退为进的策略心领神会。他很清楚,如今以傅氏为首的这帮外戚来势汹汹,目标就是他的大司马之位!而咄咄逼人的年轻皇帝似乎也充满个人的政治抱负。眼看自己已经落入旋涡的中心,马上就将变成众矢之的,那么最稳妥的应对策略,莫过于暂时离开这个权力斗争的旋涡,避敌锋芒,保存实力。

于是王莽便上疏辞职。

哀帝刘欣一看王莽的辞职报告,大感意外。

这也太快了点吧?朕刚刚即位,你王莽就闹辞职,这不是陷我于不仁不义之地吗?谁不知道朝野上下都是你的人,朕要是现在准你辞职,岂不是要被千夫所指?你王莽这招以退为进虽然高明,可朕也不傻,这大司马你是肯定要辞的,但不是现在。

刘欣决定跟王莽打太极,于是下了道诏书,重新起用王莽。为表诚意,他还特意派遣了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四个朝廷重臣代表他去觐见太皇太后,情真意切地说:“皇帝闻知太后懿旨,非常悲伤!大司马如不起用,皇帝就不敢治政!”

王老太后没想到,这刘欣小小年纪,玩起政治来却是一把好手。这种时候,如果硬要王莽辞职,就显得太过矫情了。于是,老太后就告诉王莽,这大司马的帽子暂且先拎着,过些日子,看准机会再撒手也不迟。

不久,哀帝刘欣打算在未央宫举办一场酒宴,有关人员把傅太后的座帐陈设在太皇太后旁边,王莽一看,知道机会来了,便指着那人的鼻子骂:“定陶太后是藩臣之妾,怎么能和尊贵的太皇太后并列呢?!”随后便将其座位撤到了后面。傅太后闻讯,勃然大怒,于是拒绝赴宴。

王莽此举,显然是把傅太后往死里得罪了。随后,王莽便趁势再度请辞。哀帝没辙了。因为傅太后现在恨不得扒了王莽的皮,若执意挽留王莽,老祖母傅太后那里定然无法交代。于是,哀帝不得不准奏,给了一大堆赏赐后把王莽送出了朝堂。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七月初一,火辣辣的太阳直射着长安城,未央宫的琉璃瓦上一片热气蒸腾。王莽缓缓步出朝堂,内心却淡定而清凉。因为他知道,他很快就会回来。

哀帝刘欣是怀着重振朝纲的中兴之志登上帝座的,然而,他空有武、宣之志,却苦无武、宣之才。在他执政的六年之中,政令无常,举措乖张。前三年就接连更换了四个大司马、四个丞相,后来又以不学无术的弄臣董贤为大司马,搞得朝野上下人心离乱,怨声载道。在这乱象纷呈的局面中,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无不深深地怀念当年那个高风亮节、主动辞官的大司马王莽。

远离庙堂的王莽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可他却不动声色。下野的这几年里,他深居简出,谦恭下士,矢志不渝地坚守着他的道德节操,保持着他的光辉形象。

他很清楚,自己虽然淡出了权力中心,可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还牵动着人们的目光。所以,当次子王获有一次杀了一个奴隶之后,王莽竟然大义灭亲,逼令儿子自杀。此举更为有力地获得了人们的崇仰。只是儿子王获恐怕到死也弄不明白,何以自己的这条命,居然跟奴隶一样不值钱呢?!

可在王莽看来,儿子死得其所,死得重如泰山。因为,在缔造王氏宗庙的宏图大业中,他不愧为一件最有价值的神圣祭品。

朝野上下都殷切期盼着王莽的复出,纷纷上疏为他鸣冤叫屈。最后,哀帝刘欣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复征王莽还朝。

王莽复任的第二年,壮志未酬的皇帝刘欣就死了。中兴之业功败垂成,还扔下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等着王莽来收拾。

当王莽重新站在汉室宗庙的门前时,他一定感到非常惊喜。因为在这短短的几年中,傅太后死了,丁太后死了,赵太后也死了,只有最年长的太皇太后依然健在,而傅喜、丁明这些有实力的外戚也早已落马。如今窃据高位的,只有一个年仅二十三岁的不值一哂的佞臣董贤。因此,王莽有理由认为,自己不但是人心所向,而且是天命所归。

刘欣驾崩的当天,在后宫中隐忍数年的王老太后就迫不及待地登场了。她亲自驾临未央宫,收取了天子玺绶,随即召见大司马董贤。

“皇帝的丧事筹备得如何?”老太后锐利的目光直逼董贤。

哀帝一死,董贤就知道自己完蛋了。他担忧自己的身家性命还来不及,哪有心思去想什么丧事?!面对老太后刀子一样的目光,董贤只好颤抖着摘下头上的官帽,伏地谢罪。

老太后不屑地看着他,冷冷地说:“新都侯王莽,以前的大司马,曾经主办过先帝的丧事,很懂规矩,我让他来帮帮你,你看如何?”

“那太好了,太好了。”董贤伏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是日,太皇太后召王莽入宫,命他总揽朝政。第二天,一纸免职诏书便递到了董贤跟前。董贤知道,自己逃不过这一劫了,与其遭人屠戮,还不如自我了断,于是和妻子双双自杀。当天夜里,下人们便将尸体埋葬。王莽怀疑其为诈死,让人掘开坟墓,把棺材送到监狱中去开棺验尸。后来虽然验明正身,可没人去理会了,只把尸体草草掩埋在监狱之中。有一个小官吏朱翊曾受过董贤厚待,于心不忍,便偷偷买了棺材寿衣去给董贤收尸。王莽得知,便捏造了一个罪名把朱翊杀了。

中枢空虚,大司马的位置当然非王莽莫属。可老太后还想走走形式,就装模作样地让公卿们推举。文武百官异口同声地推荐王莽。只有前将军何武与左将军公孙禄两人不识时务。他们认为大臣应该制衡外戚,不能让外戚独霸朝政,于是两人相互推举。可他们不明白,这所谓的选举纯粹是走走过场而已。他们这么做,无异于往王莽的刀口上撞!随后,何武与公孙禄便被双双罢免,遣返原籍。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二十八日,王莽再度出任大司马。此时距离哀帝驾崩,仅仅时隔两天。

隐忍多年的王莽复出后,马上对帝国政坛展开了一场大清洗。

这年秋天,京城的百姓们看见,朝堂上的一帮老臣就像落叶一样纷纷飘零。许多公卿大夫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平头百姓。功名富贵恍如昨梦,偌大的京城再也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长安城外的官道上,充斥着他们落荒而逃的背影。

与此同时,一批新贵则骑着高头大马,从帝国的四面八方呼啸而来,迅速占据了旧臣们余温尚在的官位。在同一条官道上,新贵与旧臣擦肩而过。新人的马蹄溅起的污泥,纷纷粘在旧人的车舆上,伴着他们走上落寞迢遥的返乡之路。

对于这场政治斗争,班固在《汉书·王莽传》中给了十个字的评价:“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其实,这是每一个觊觎皇权的人都会干的事情。为了早日坐上金銮殿,大司马王莽必须为自己扫清道路。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九月初一,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登基,是为汉平帝。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大司马王莽辅政。

这一年,王莽四十五岁。

伟大领袖的造神运动

公元元年,也是汉平帝元始元年,王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看见帝国的未来就像一席等待他挥毫的白绢。

此刻,通往帝座的道路上已经没有任何障碍,可王莽却没有任何动作,只是一直反剪着双手凝望苍天。

他在等待什么?

满朝文武匍匐在王莽高大的背影下,暗暗交换了一下眼色,忽然间若有所悟。

此刻,大司马需要的只有一件东西,那就是“天意”!于是,和大司马心灵相通的臣子们立刻挽起袖子,缔造了一场规模浩大的“上天降祥瑞、万民颂功德”的运动。

元始元年正月,有自称越裳氏的塞外蛮夷入朝进献了一双白雉、两双黑雉。群臣立刻上疏大颂功德,称王莽有“安国定汉”之大功,应赐尊号为“安汉公”。

王莽上疏辞让。太皇太后下旨:“君有安定宗庙的功劳,不可因为至亲的缘故而遮蔽隐藏得不到显扬,君大可不必推辞!”

王莽连续四次上疏,坚决辞让,甚至称病不上朝。太皇太后不得已,只好先封赏了几个王莽的心腹,最后下旨说:“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任太傅,称号安汉公,增加封邑二万八千户。”

几番惺惺作态的谦让之后,王莽终于诚惶诚恐地接受了“太傅”和“安汉公”的尊号,但却拒不接受封邑。王莽说:“等百姓们都富足了之后,我才会接受封赏。”听见这句话,上自太皇太后,下至群臣百姓,都不禁为王莽的高尚情操而感动不已。

元始二年(公元2年)春,又有远在南方的黄支国进献犀牛。同时,又有西南边陲的越巂郡上疏奏言,说有黄龙在长江里游动。群臣立刻说:“王莽的功德可媲美周公旦,应该祭告宗庙才是。”只有大司农孙宝一个人发出了不和谐音:“如今风雨失调,人民贫困,每有一事,臣子们就众口一词归美王莽,这样的赞美妥当吗?”

当举世皆醉的时候,唯孙宝一人独醒。这样的人,必定要为他的清醒付出代价。孙宝随即被罢免,不久就在老家抑郁而终。

是年,关东大旱。王莽率先垂范,当即捐钱一百万,献田三十顷,用以救济灾民。公卿们纷纷效仿,捐献田宅者达二百三十人。此后,凡遇水旱灾情,王莽就马上吃素,以示珍惜物力、与民共患难之意。老太后再度被感动了,派出使臣诏令王莽说:“听说公常吃素,为人民深深忧虑。今年秋季幸将丰收,公须按时吃肉,为国家保养身体。”

是年秋,王莽上疏要求皇帝立后。

这一年,王莽的女儿正值嫁龄。所以,他此项提议的用意不言自明。随后,朝廷举办了一场皇后海选。负责海选的官吏心领神会,便把很多王氏女子列入了候选名单,其中自然包括王莽的女儿。王莽心中暗喜,可表面上还是一再推辞,说:“臣无德,女儿才能低下,她和众王氏女都不该入选。”老太后一看,这王莽真是太高尚了,就下旨说:“王氏女是哀家的外戚,为了避嫌,可不必采纳。”

这下子弄巧成拙了,王莽赶紧示意手下亡羊补牢。

随后的日子,京城百姓、太学诸生和基层官员们,每天都有一千多人向有关部门上书,力挺王莽之女;而公卿大夫们则干脆匍匐在朝堂之上,异口同声地说:“安汉公功勋赫赫,如今应立皇后之时,为何偏偏舍弃他的女儿呢?天下人将要归顺谁?我们殷切希望,安汉公的女儿能母仪天下!”

王莽马上又站了出来,苦口婆心地晓谕众人,叫大家不要再坚持立他女儿为后了,应该广选众女。可公卿们却仍然不依不饶:“不应该广选众女而使正统混乱!”

王莽终于长叹一声,说:“好吧,那就让我女儿出来抛砖引玉吧。”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选美大赛。元始三年(公元3年)春,经过一帮大臣们“辛辛苦苦”的遴选,王莽的女儿终于从如云的美女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评委会全票通过。

朝廷下了两亿钱作为聘礼。视金钱如粪土的王莽只留下十分之一,大部分归还朝廷,其余数千万全都布施给了贫民。

大司徒陈崇立即上疏,为王莽歌功颂德。此文洋洋数千言,大引《论语》和诸经为王莽一人做注,历数王莽的生平事迹,激情澎湃,文采斐然。

文章从王莽的学生时代说起,说他从小就“折节行仁,克心履礼,拂世矫俗,确然特立”,“清静乐道,温良下士,惠于故旧,笃于师友”。这一切正如孔子说的“贫而乐,富而好礼”。接着,说王莽诛杀淳于长,就像是“周公诛管、蔡,季子鸩叔牙”。然后,说王莽不让定陶太后坐在太皇太后身边,是“以明国体”,正如《诗经》所谓的“不侮鳏寡,不畏强圉”。接下来,说王莽诛杀董贤叫作“敏则有功”;说王莽迎立中山王为帝,就是《尚书》说的“知人者哲”;王莽一再辞让“安汉公”的称号,就是孔子说的“能以礼让为国”;王莽“事事谦退”,为自己女儿立后的事情一再辞让,最后才“迫不得已受诏”,这就像《尚书》说的“舜让于德,不嗣”。总而言之,《诗经》里说的“温温恭人,如集于木”,“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孔子说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等等,皆乃“公之谓也”,说的都是安汉公啊!

最后,陈崇慷慨激昂地说:“揆公德行为天下纪,观公功勋为万世基!”他的意思是,观诸王莽的一生德行和功勋,皆乃圣贤风范,足为万世师表!

一个人就这样变成了“神”。

从古到今,人类的任何造神运动都不是伟大领袖一个人所能得逞的。没有庸众与群氓死心塌地的崇拜与拥戴,“神”就不会诞生。然而,芸芸众生似乎永远需要为自己塑造一个神,然后对他顶礼膜拜,对他唯命是从,并且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的尊严,连同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无论何时,老百姓似乎总需要一位英雄来引领他们进入天堂,但他们并不知道,最后等待他们的,往往是万劫不复的地狱。

若干年后,万千臣民心目中的这个“伟光正”,就把大汉帝国搞得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当然了,这是后话。此刻,王莽头上的光环正在闪耀着,没有人怀疑他是天下百姓最终的依归和福祉。所以,陈崇的这篇美文其实是颇能代表民意的。它不仅是这场波澜壮阔的造神运动的宣言书,也是老百姓质朴情感的一种精致表达。换言之,陈崇只是帮不善言辞的老百姓们,说出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肉麻话而已。

元始四年(公元4年),太保王舜与吏民八千人联名上疏,颂扬王莽之功胜过伊尹与周公。去年,他还只能与圣贤比肩,今年就高出一头了。可见,上级的指示精神在基层贯彻落实得相当到位。

朝廷立即做出反应。由于伊尹曾为“阿衡”,周公曾为“太宰”,遂拜安汉公王莽为“宰衡”,位在“上公”,亦即在三公之上;并赐王莽的母亲为“功显君”;封儿子王安为褒新侯、王临为赏都侯。太皇太后亲至前殿,进行加封和任命。

王莽当然又谦让了一回。而他的推辞当然又被太后的旨意驳回。于是,王莽只好又“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元始五年(公元5年),如火如荼的造神运动再度升级,共有吏民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疏颂扬安汉公;王公列侯们纷纷磕头请愿,要求赏赐安汉公。五月,策书下达,特加王莽以“九锡”之隆典……

这一年冬天,有皑皑的白雪自苍旻深处缓缓落下,飘在大汉山河之上,飘在长安城头,飘在未央宫中,最后一片摇曳着落在王莽的眼前。

王莽伸出手去。雪花在他温热的掌心中瞬间融化,仿佛倏忽即逝的时光。

五年了,弹指一挥间。平帝刘衎从无知的顽童变成了一个心事重重的少年。位列三公的王莽从大司马变成了安汉公,又从安汉公变成了上公、宰衡。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天下到底是谁的?

王莽沉吟了一下。

冬至之后的第三个戌日,按例向天子进献椒酒。这一年的椒酒里,有白色的粉末簌簌落下,像极了那落了整整一冬的雪花。十二月的某一日,白雪覆盖的未央宫的宫人们,忽然在一夜之间都换上了白色的孝服。

平帝刘衎驾崩了。

瑞雪兆丰年。王莽说,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一场精彩纷呈的篡汉大戏

平帝无嗣。王莽就在汉宣帝的二十三个玄孙中,挑了年龄最小的刘婴立为皇帝。

当年立九岁的刘衎为帝,王莽事后来看,年纪仍嫌太大。所以,这次被选中的刘婴足够年轻,才两岁,被称为孺子。

也是在这一年冬天,“天降祥瑞、万民称颂”的造神运动达到了高潮——武功县的一个小官吏挖井的时候,“无意”中挖出了一块白色的石头,上圆下方,有红色的字刻在石头上: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

王莽立刻授意众人上奏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此时已经很老了,可她并不糊涂。让王莽上公、当宰衡她都没意见,可要是篡位称帝,就突破她老人家的底线了。

老太后冷冷地说:“这是欺罔天下,断不可施行!”

太保王舜说:“事已如此,无可奈何。您纵然想要阻止,恐怕也是力不从心。再说了,王莽并非有什么企图,只不过是以‘称摄’来加重权威,镇服天下而已。”

老太后至此终于明白,汉室的气数已尽了。如今朝野上下,只知有王莽,又有谁记得刘氏呢?恨只恨,自己没有及早看穿他篡夺天下的狼子野心!就如王舜所言,事到如今,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他了,包括自己在内。

太保王舜一直注视着太皇太后,直到看见她那骄傲的头颅最终无奈地垂下。王舜当即逼迫老太后下诏,诏书称:“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使有司征孝宣皇帝玄孙二十三人,差度宜者,以嗣孝平皇帝之后。玄孙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安汉公莽,辅政三世,与周公异世同符。……丹石之符,哀家深思厥意,云‘为皇帝’者,乃摄行皇帝之事也。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

是年,王莽“居摄”,改年号为居摄元年,称“假皇帝”。服饰、仪礼、出处、祭祀、称谓等,一如天子之制。

这一年,王莽五十岁,正是知天命之年,而王莽也终于看见了属于他的天命。

刘氏宗庙无声地倾圮了。一座崭新巍峨的王氏宗庙,已然矗立起来了。

这刘姓江山果然就完了吗?

不。有人不相信。于是,在刘氏宗庙坍塌的废墟上,便相继有人揭竿而起。

王莽“居摄”第一年(公元6年),不愿坐以待毙的宗室子弟、安众侯刘崇率先举事。可是他势单力孤,仅率随从百余人进攻宛县,旋即兵败身亡。

第二年,同情刘氏的东郡太守翟义联络严乡侯刘信、其弟武平侯刘璜、其子东平王刘匡等人,起兵讨伐王莽。翟义立刘信为天子,自任大司马、柱天大将军,随后发布讨莽檄文:“莽鸩杀孝平皇帝,摄天子位,欲绝汉室。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

翟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义军人数很快发展到十多万人。

一时间,举国震惊。王莽顿时寝食难安。老太后听到叛乱的消息,冷笑着对左右说:“人心不相远啊,我虽是妇人,也知道王莽终有这玩火自焚的一天。”

王莽当即派遣孙建、王邑等人出兵平叛。

长安的精锐部队倾巢而出,京师防卫顿时空虚。于是,长安附近的二十三个县接连发生叛乱。其中,槐里县人赵朋、霍鸿迅速纠集了十几万人,大军直逼长安。

站在未央宫中的王莽,看见叛乱的烽火瞬间映红了未央宫前殿的天空。王莽一边仓促布置防务,一边抱着孺子刘婴在高庙中日夜祈祷。群臣赶紧安慰他说:“不遭此变,不彰圣德!”

十二月,翟义在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南)被王邑击溃。次年春,王邑又回师剿灭了赵朋、霍鸿。叛乱遂告平息。军队凯旋之日,王莽大举犒赏,共封侯三百九十五人,随后刨掉了翟义的祖坟,烧毁棺柩,诛灭三族。

王莽“居摄”第三年(公元8年),又有期门郎张充等六人合谋劫持王莽,拥立楚王刘纡。结果事情败露,旋被诛杀。

至此,反莽势力终于偃旗息鼓。王莽觉得,建立王氏宗庙、成就万世帝业的时候到了。于是,持续数年的造神运动便在这一年顺理成章地达到了它辉煌的终点——上天降下了一连串祥瑞和符命,谕示王莽必当皇帝。

七月中旬,有一个临淄县的小亭长一晚上做了好几个梦,每次都梦见上天的使者告诉他:“摄皇帝当为真皇帝!”

然后,巴郡(今四川省阆中市)发现了石牛。

紧接着,雍县(今陕西省凤翔县南)又发现了石文。

十一月,巴郡石牛和雍县石文都运到了未央宫的前殿。王莽后来向太后的奏报里说,就在他和群臣前往探视的那一刻,忽然间狂风大作,尘土飞扬,天色晦暗。等尘埃落定时,石头前忽然又出现了铜质的符命和有图的布帛,上面写着“天告帝符,献者封侯”。

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的最后一幕,是由一个小混混一手炮制的。

这小混混名叫哀章,是个到长安游学的外乡人。哀章平日里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喜欢假大空。他眼见假皇帝王莽大有弄假成真之势,岂肯放过这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于是早早制作了一个铜柜,在里面装了两卷天书。一卷署名“天帝金匮图”,另一卷署名“赤帝刘邦传予皇帝金策书”。

书中备言王莽当为真天子,同时附有十一位辅国大臣的名单。

为什么是十一个呢?这可不是老天爷的意思,而是哀章的意思。他先写了八个名字,都是那些当朝显贵、王莽的心腹。然后,为图个吉利,哀章又胡扯了两个名字,一个叫王兴、一个叫王盛。最后一个名字当然就不用想了,叫哀章。

冬日的一个黄昏,天地间笼罩着一片肃穆而神圣的金黄。哀章一袭黄衣,手捧铜柜,神色庄严,步履沉着地走到了高庙,郑重其事地献上了铜柜和天书。高庙的官员一看,岂敢怠慢,立刻禀报了王莽。

这一年的十一月二十五日,高庙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禅让典礼。假皇帝王莽跪在高庙里,从一个小混混的手里头接过了神圣的天命。

假皇帝站起来的时候,轻轻抖了抖肩膀,一个字就从他的头上落了下来。

那是个“假”字。

迈出高庙的那一刻,王莽戴上了真皇帝的冠冕,随后登上未央宫,诏告天下:“……承蒙皇天上帝隆显大佑,使我完成天命、继承帝统,并且颁下符契、图文、铜匮、策书,和神灵的诏告,将亿万人民托付给我。我极度敬畏,敢不恭谨地接受吗?!趁此良辰吉日,我戴帝王冠、登天子位,定天下之号曰‘新’。从此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以十二月初一为始建国元年正月初一……”

就在这一天,历时二百一十四年的西汉王朝寿终正寝。

而一座崭新的王氏宗庙巍然屹立在天下人的眼前。

这一年,王莽五十三岁。

一场精彩纷呈的篡汉大戏即将圆满结束的时候,王莽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都齐了。可还差一件小小的器物。

那就是国玺。

国玺不在未央宫,而在老太后的长乐宫里。

自己刻一个还不成吗?可王莽偏不。天下必须是新的,但国玺他必须要旧的。因为,他是个完美主义者。他要的,就是这颗让天下人供奉了二百一十四年的小东西。

于是,心腹王舜便摊着一双空手站在了老太后的面前。

知道来者不善,愤怒的老太后破口大骂:“尔等蒙汉家力,富贵累世,非但无以报答,还趁人托孤寄国之时篡夺其国,不念及恩情道义。做人如此,猪狗不如。天下哪有你们兄弟这样的人呢?!王莽既然当了这个‘新朝’皇帝,还改了正朔、易了服色,他怎么不自己刻一个传之万世的新国玺,何苦向我要这颗亡国不祥的呢?!我一个汉家的老寡妇,早晚会死,想与此玺一同埋葬,为何终不可得呢?!”

老太后说到最后声泪俱下,左右之人皆跟着掉泪。连王舜都被感动得差点心软了。他俯首良久,才抬头对太后说:“臣等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王莽一定要得到国玺,太后怎么能不给呢?”

老太后知道,当今的新朝皇帝王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孝顺侄子王莽了。她无奈地取出国玺扔到了地上,说:“我老了,也快死了,可我知道,你们兄弟迟早有一天要被灭族!”

老太后的最后一句话,仿佛一句不祥的咒语,附着在这颗国玺之上。

短短十五年后,它就应验了。

得到国玺的王莽如获至宝,当即在未央宫的渐台大宴群臣。此刻的王莽当然不会知道,十五年后,自己将被杀死在这座渐台之上。

数日后,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正月初一,王莽在朝堂上命人颁读策文,封孺子刘婴为定安公,享食邑一万户,地方百里。新皇帝还允许孺子婴在自己的封国里建立汉朝宗庙。也就是说,曾经的小皇帝还可以待在迷你型的小王国里,祭拜相当于微缩景观的自家宗庙。

策文读完,王莽握着孺子的手,流泪叹息说:“从前周公旦代居天子之位而行其事,最后还是能够将明君之政还给成王。如今,我却被上天威严的命令所逼迫,不能按照本意去做啊!”

王莽一副黯然神伤之状,在朝堂上哀叹良久。群臣无不动容,陪着这个非常人性化的皇帝长吁短叹。

在这场经典的政治秀中,五岁的孺子刘婴自始至终都乐呵呵地张着嘴。他清澈的目光中映现着王莽混浊的老泪。有人把他从龙椅上抱了下来,面对着王莽向北称臣。

孺子刘婴乐呵呵笑着。

在这样的时刻,无知显然是一种幸福。

这场举国欢腾的喜剧,还有一段不可不提的尾声。

王莽把上天赐给他的十一位辅国大臣依次任命为“四辅”“三公”和“四将”。除了他那八个心腹重臣之外,小混混哀章这回可赚大了,被任命为“四辅”之一的国将,并封美新公,位在“三公”之上。而哀章凭空杜撰的“王兴”和“王盛”在哪儿呢?

找到一个守城门的小吏叫王兴,就让他当了“四将”之一的卫将军,封为奉新公。

还有一个卖大饼的小贩叫王盛,就让他当了“四将”之一的前将军,封为崇新公。

当然,王莽让相学大师替他们看过相,觉得还不错。

只不过,去年刚刚为大新帝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的王邑,居然位列哀章之下,而孙建也仅仅与守门小吏和卖饼小贩相并列,未免让人有些啼笑皆非。不过王莽也没办法,因为这是神的旨意。于是,当这场篡汉大戏落下帷幕、“难忘今宵”的歌声响起之时,我们便可看见,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携手并肩地站在台上向观众频频谢幕。

这就叫皆大欢喜。

天堂的幻灭

大新帝国建立了。

王莽率领万千臣民,开始大张旗鼓地建设他梦想中的天堂。

曾经饱读经书的王莽,自书生时代起,心中就有一幅美丽的愿景:一方面,他要遵经复古;另一方面,他要缔造前所未有的理想政制。为了这个一半复古一半前卫的乌托邦,王莽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缘饰经义,依据周官礼改革官制。

首先,废王号,复五等爵。王莽认为自古“天无二日,国无二王”,汉朝有那么多诸侯称王是不合古制的,所以废除王号,恢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其次,改革官名与地名。上自中央,下至地方,花样繁多的新官名和新地名陆续出笼,令人目不暇接。

二、改革土地与奴隶制度。

由于汉朝是土地私有制,因此到了西汉末年,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的现象非常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于是,王莽便依据他所憧憬的古代井田制进行改革,将土地收归国有,不许私人买卖,然后依照井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另外,奴隶虽仍私属,但禁止像货物一样自由买卖。

三、改革经济与货币制度。

在经济领域,王莽兴办了六种国营事业,称为“六筦”。即将盐、铁、酒、矿藏开采、货币铸造五种产业的经营管理权收归国有;第六种叫“五均赊贷”,即平抑物价、政府放贷、征收所得税、征收荒地税、惩罚无业游民。而无论是“六筦”还是“五均”,王莽的依据都是古代经典《周礼》和《乐语》。

另外就是币制改革。汉朝所通用的货币叫“五铢钱”。王莽摄政之初,即附会经义,说《周书》上讲“钱有子母”,于是加造重十二铢的大钱与五铢钱并行。称帝之后,又将大小钱一律废止,发行了金、银、贝、泉、布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的货币。至元凤元年,又改作货布、货泉。前后不到十年,货币制度改变三次,名目多达数十种。

王莽忘情地缔造着他的乌托邦。可他断然没有想到,自己的锐意进取与励精图治,最终换来的却是经济崩溃和民不聊生。

王莽到底错在哪儿呢?

首先我们来看官制改革。

王莽的所谓官制改革,根本不是从内在制度上改进,而纯粹是在表面形式上花样翻新,并且朝令夕改、更易无常。因此,改制的结果只能徒然增加行政上的麻烦。比如某个郡的名称,在一年之间变更达五次之多,最后又变回原来的名字,不但老百姓被搞得一愣一愣的,就连政府自己都稀里糊涂。朝廷每次下诏,都不得不在新名称之后,附注一串旧名称,其结果就是错误百出,行政效率大为降低,官民牢骚满腹。

其次,是土地与奴隶制度的改革。从初衷来看,它们本是无可厚非的。把土地私有改为公有,目的是抑制兼并,消除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而禁止奴隶买卖,也是保障与尊重人权的表现。问题在于,王莽太过于理想化了。自秦以后,土地与奴隶的自由买卖已经实行了一百多年,要在短时间内禁止谈何容易?无奈王莽又急于求成,法令严苛,致使民间因田宅奴婢买卖而获罪者不计其数。此项改革勉强推行了四年,终因阻力太大而一朝废止。

再来看经济领域“六筦”“五均”的改革。这本是一项好政策,执行得好足以富国利民。只可惜,王莽所用非人。主持其事的是一批贪官和奸商,他们相互勾结,利用百姓对新法的无知徇私舞弊、巧取豪夺,致使民怨沸腾,经济秩序一片混乱。

最后,在所有的改革中,币制改革当属最荒唐的一项。试想,几十种名目的货币捏在手上,先别说使用不便,是否认得清楚都成问题。改来改去的结果,只是令百姓头昏眼花、无所适从,因而几乎每一次改制,都有无数人破产和失业。于是,币制改革的最终结果就是:朝廷发放的货币层出不穷、漫天飞舞,而民间却哀鸿遍野、饿殍载道……

其实,王莽并非昏君。从某个角度来看,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譬如,当整个帝国都在黑夜中沉沉入睡的时候,唯有未央宫中一灯如豆,从黄昏燃到天明;当近侍的宦官和宫女们都站在旁边打盹儿的时候,双眼红肿的皇帝却仍然不知疲倦地扑在案上批阅层层叠叠的奏章……

为了那近在咫尺又仿佛遥不可及的美丽乌托邦,王莽驾驭着他的帝国日夜不停地朝前奔驰。然而,疲惫不堪的帝国马车早已悄然脱离他的缰绳,正向不远处的深渊滑落。

王莽看不到。

或许看到了,他也不愿相信。

天凤四年(公元17年),荆州人王匡、王凤等人率众啸聚湖北绿林山,点燃了灭莽的第一把烽火。人称“绿林军”。

天凤五年(公元18年),琅琊人樊崇、逄安等人聚众起事。凡与官兵作战时皆涂红眉毛。人称“赤眉军”。

地皇二年(公元21年),青州、徐州、荆州等地发生大规模蝗灾。蝗虫过境,遮天蔽日。当地百姓颗粒无收,数十万灾民源源不断地涌入关中,沿途倒毙者不计其数,致使饥民人人相食。

地皇三年(公元22年),汉宗室刘□、刘秀兄弟在南阳起兵,拥立刘玄为帝,改元更始,署置百官,扬起兴汉灭莽的旗帜。

整个天下叛乱蜂起的奏报像雪片般飞进了未央宫。

王莽从如山的卷宗中抬起头来,他一贯坚定而自信的目光中终于闪过一丝惶惑。我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而废寝忘食,为了帝国美好的明天而通宵达旦,你们为什么还要造反呢?!

回答他的,是一片扑面而来的厮杀和呐喊。刹那间,王莽看见未央宫中的灯火,在铺天盖地的喊杀声中战栗不止。

王莽想起了五十年前的一盏灯火——当年的书生王莽寒窗苦读的那一盏灯火,不也是微弱而暗淡的吗?可最终,它却把自己燃烧成了一颗普照万民的太阳!

于是,王莽仿佛又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于是他说:我不相信!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把自己早已斑白的须发全部染黑。他要让时光倒流,一切重来。这一年,王莽站在铜镜前顾影自盼。他身边站着一个霞帔凤冠的年轻女子,那是他刚刚册立的皇后。

可史书其实并不承认“地皇四年”。更准确地说,历史把这一年叫作“更始元年”。这一年秋天,王莽派出的四十二万大军在河南昆阳与刘秀会战,结果全军覆没。王莽的军队伏尸百里,河水为之雍塞不流。

噩耗传来,王莽率领臣子们来到长安的南郊,仰望苍天,痛哭流涕。他向苍天一声一声地哭诉他接受符命的始末。就仿佛一个被上帝遗忘在人间的孤儿,又像是被负心汉抛弃的怨妇,王莽向苍天发出痛切的呼告:“巍巍皇天啊!您既然授天命予臣莽,为何不殄灭遍及天下的叛贼呢?倘若臣莽果真违背了天意,那就祈求您降下雷霆之怒吧,将臣莽诛杀!”

苍天无语。

最后,声嘶力竭的王莽依然长久地跪伏在天地之间。

他的身后,是一片秋日的萧瑟与苍凉。

在天子的号哭声中,谁都知道天命已丧,可仍旧还是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簇拥到皇帝身边,怀着仿佛比他更为沉痛的心情号啕大哭。那几天,长安城外哭声震天,日夜不绝。

一艘行将灭顶的沉船,在葬身海底前的最后一刻,还有很多乘客去贿赂船长,企求得到一个头等舱的座位。这似乎很奇怪,可也并不奇怪。反正大新帝国这艘豪华巨轮,有的是头等舱的座位。所以,那些日子里哭得最为悲伤的人,都被王莽任命为郎官。

一夜之间,长安城遍地郎官。据《汉书》记载,竟然多达五千余人。

是年秋,更始皇帝刘玄由宛城向西攻入武关,一路势如破竹,大军直抵长安。一时,京师内外暴动四起。长安城陷入一片空前的大混乱。

此刻,长安监狱中的那些囚徒纷纷涌到狭小的囚窗前,激动不已地望着外面的冲天火光。那是自由的火光。他们迫切期待着沉重的牢门被砸开的一刻。

不久,牢门果然被打开了,但走进来的却是皇帝王莽。

囚徒们身上的镣铐枷锁忽然间都被卸了下来,一把把锃亮锋利的兵器交到了他们手上。王莽高高地端起一碗猪血。囚徒们听见苍老的皇帝用尽他最后的威严和力量向他们宣布:“朕赦免你们的罪,赐给你们自由!如果你们不为大新帝国效忠尽力,鬼神将不会饶恕你们!”

王莽宣誓之后,将碗里的猪血一饮而尽。囚徒们三三两两地端起了碗。皇帝的誓言在空洞的牢房里回荡。

随后,将军史谌便率领着这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开出长安监狱。行经渭桥之时,史谌忽然听见队列中响起一声呼哨,这群乌合之众顷刻间作鸟兽散。他们逃得真快,等史谌回过神来时,空荡荡的桥面上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去他的大新帝国!去他的誓言!去他的鬼神吧!白捡了一条命的囚犯们可没这么多忌讳。他们在重获自由的道路上狂奔。一个灼热的复仇欲望,在他们的胸膛里燃烧,驱使着他们奔向皇室陵园。

王莽的妻子、儿子、父亲、祖先的灵魂都在这里静静地安息。这一天,王莽的先人们先是听到头上传来人群的呼啸声,继而是凶狠杂沓的脚步声,然后是刀剑乱舞的铲土声。最后,一丝可怕的光明撕破了地宫中宁静的黑暗,暴露在阳光下的骸骨发出一声声惨烈的惊叫。

这一天,亢奋的囚犯们掘开了坟墓,焚烧了棺椁。

在滚滚朝天的浓烟中,王莽的亲人们魂飞魄散。

九月初一,更始皇帝的先头部队由宣平门攻入长安。将军王邑等人率部做最后的抵抗,在城中与刘玄的军队展开巷战。一个又一个士兵在王邑的身边倒下。王邑且战且退。

这一天黄昏,长安城那些达官贵人的府邸和私宅里已经没有活人的身影了。死的死,逃的逃。昔日的官府豪宅中只剩下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

初二,一帮唯恐天下不乱的少年蹿进未央宫四处纵火,嘴里高喊:“叛贼王莽,为什么不出来投降!”

熊熊大火在皇宫里迅速蔓延。王莽仓皇的身影在火光中闪避和辗转。他身上依旧穿着当年“禅让典礼”上的那件禅衣。可今天这件衣服,再也不像十五年前那般华丽光鲜了。此刻,它上面有陈年的霉味,有淋漓的汗渍,还有烟熏火燎的污痕。

王莽在炽热的火焰中踉跄而行。他不断回头去看。让他感到无比恐惧的是,无论他走到哪里,火焰仿佛就跟到了哪里。逃到宣室前殿,王莽终于在迷离的烟雾中看见了自己的帝座。这位新朝皇帝最后一次坐在帝座上喃喃自语:“上天既然赋予我高贵的品德,汉军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九月初三黎明,满目断壁残垣的未央宫在一片荒凉中醒来。臣子们搀扶着王莽离开前殿,登上渐台。此刻跟随他的,还有公卿侍从等一千多人。

他们是他最后的臣民。

王邑经过整整一个昼夜的浴血奋战,已经精疲力竭,手下的士兵也伤亡殆尽。他策马疾驰回宫。到达渐台的时候,他远远看见担任侍中的儿子王睦正脱下官服准备逃亡。王邑大声斥骂,命令他回去。

父子遂登上渐台。最后的时刻,王邑决定要战死在皇帝身边。

攻入未央宫的汉军像潮水般涌向渐台,把王莽包围了几百层。渐台上箭如雨下。前面的汉军倒下了,更多的汉军冲了上去。渐台上的守军箭射光了,就抽出刀剑与汉军展开近身肉搏。王邑父子与其他几个将军、大臣相继战死。

最后的一千多个臣民都倒下了。乱兵一拥而上,刺死了王莽。有人砍下他的首级。数十人争相砍斫他的尸体,并将其乱刀肢解,切成块状……

在这个血雨腥风的秋日早晨,一个书生的乌托邦终结了。

王莽三十八岁任大司马,五十岁居摄,五十三岁称帝,建国十五年而亡。

死的时候,王莽六十八岁。

数日后,王莽的首级被送到宛城,悬挂在闹市之中。百姓纷纷以石头掷击,有人甚至切下他的舌头炒着吃了。更始皇帝刘玄站在愤怒的人群中,抬头默默地凝视着那颗血肉模糊的头颅。

王莽斑白的须发在风中乱飞。

这一次,他再也没机会把它们染黑了。

同类推荐
  • 血泊上的岁月

    血泊上的岁月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一个来历不明的婴儿,一把旷世罕见的宝刀,一次跨越千年的轮回。走近《血月》,与主角一起,历经汉唐宋明清和现代的绝美风华与狼烟血泊,感受千百年来几世轮回里爱情的凄美,英勇抗争令人绝望的现实,以一身热血,换岁月静好
  • 秦皇万年

    秦皇万年

    他明明是赵国的王子,却阴差阳错的继承了宋国的王位,他明明没有内功,却击败了无数的江湖豪侠,他明明没有轻功,却能够不停不歇的日行三千里,他明明只是肉体凡胎,却能够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 晋叶

    晋叶

    三国归晋五十载,纷乱再起。 八王之乱,一场野心家与阴谋家的最后狂欢,掀开了华夏史书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晋室衰颓,诸胡肆虐破中原;衣冠南渡,江左内斗仍不休。 一场不成功的穿越,早已跑偏了的历史,且看被六把剑改写过的九州大地,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将上演怎样的风起云涌,北驱胡虏,复土中华……(PS:本文正确打开方式,可参考《琅琊榜》,除朝代名和地名是真实的外,所有人物和情节均属虚构,切勿太过考究^_^)
  • 常安

    常安

    一叶落而知天下寒,游戏中西子湖畔藏剑山庄门下弟子,穿越到异世界之后,又会创造怎样的神话。
  • 重返文明之旅

    重返文明之旅

    盛世旅行社的时空列车把游客带进历史上那些文明的盛世,领略感受古国文明,感受人文美景。旅行社以美食、美景、美言、美人、美酒、美居等六美为原则,为游客打造了包括饮食、景观、娱乐、购物、交通、住宿在内的全程美感体验之旅。故事讲述了盛世集团的创业者,通过科技创新和穿越探险,历尽艰辛,克服重重困难开创重返文明之旅过程中的艰苦历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余初,请多指教

    余初,请多指教

    如果真的是你,我愿万次与你相遇,告诉你:好想好好见你。
  • 玉兰妈妈

    玉兰妈妈

    一身坎坷的母亲,经历丈夫狠心的抛弃,一人含辛茹苦将4个小孩抚养成人。一路的艰辛非常人能感同身受。
  • 刀疤

    刀疤

    七刀是九曲巷的英雄,他凭了一双手和一具五尺长的躯干,二十三岁便做了义宁州城的大哥,州城里九井十八巷的小弟小妹都狗儿样听命于他。七刀住在九曲巷的深处,第九曲的底部。七刀每天必到州城里转上一圈,上午九点出发,午夜两点回来,风雨无阻,天天如此。出巷的时候,七刀身边常追着四个人,走在左边的是九刀和左嘴,走在右边的是菜牛和白狐狸,七刀裸了上身走在中间。九刀和菜牛本来紧挨着七刀的,偏又空出了一截距离,七刀虽说个子不高,但大哥的做派却让这三两脚猫步的空隙托了出来。
  • 潜龙一剑

    潜龙一剑

    常平安满目泪光,手中长剑,抵在面前那倾国倾城的美人儿颈上。美人贝齿轻启,轻声问道:“江湖远不远?”常平安潸然泪下,收回长剑,长叹一声道:——不远!人就在江湖,江湖又怎么会远?
  • tfboys,吴磊,刘志宏

    tfboys,吴磊,刘志宏

    这个小说是接着tfboys之梦好沉来的,大家接着看吧
  • 超级机械掌控

    超级机械掌控

    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挣扎六年,一无所成的祁浩,却穿越回了十年前。重生后的他,发现自己拥有了赋予普通机械体生命的能力,看他如何玩转校园、玩转华夏、玩转世界。祁浩说:其实我只是想造点手机、造点电脑、造点发动机、造点汽车飞机、造点坦克轮船,然后顺便赚点钱而已,至于发射卫星什么的纯属被逼无奈!
  • 强势总攻:溺爱来袭九九天

    强势总攻:溺爱来袭九九天

    『1v1甜宠,欢迎入坑』总裁爸爸的规矩:早安吻十分钟,晚安吻十分钟?“总裁爸爸,宝宝怎么来的啊?”“上来坐我腿上,乖乖,把裤子脱了把腿张开,我教你。”“啊,总裁爸爸你的针刺对我屁股了,好痛啊。”“乖乖,忍着,你打针的时候不就是会痛么?等一下就好了。”“总裁爸爸,晚上我不想打针了好痛,我要去学校。”“乖乖,我轻一点打针,学校是你爸爸的。”“总裁爸爸,学长喜欢我。”“哦是吗?来人把他的枪给我废了。”当大灰狼遇小绵羊爆笑生活来袭了,收藏没?她明明长的瘦瘦像小豆苗,胸前平平没有俩快肉。他眼睛是斜着长的嘛?“乖乖过来,今天不听话,要打针。”“总裁爸爸我不要,听说打针多会怀孕。”“不会,我技术很好。”
  • 魔符录

    魔符录

    “剑与魔法的世界,看我用手中之符,破尽一切,我就不按套路出牌,你咬我啊。”“待我极尽升华,重归巅峰,尔等凡人,看我装逼,我还是我,我不是我。”“哎呦,谁扔的砖头,你说我装个逼容易吗?还背后拍我板砖。”醒来后莫问摸了摸脑后的包,拾起地上的板砖咆哮着。
  • 我欺骗了整个海贼世界

    我欺骗了整个海贼世界

    穿越到海贼世界成为了克比,开局被亚尔丽塔抓到海贼船上做奴役。眼下有两个选择:1.被奴役,等待主角路飞拯救2.在系统的帮助下,开启忽悠模式克比不假思索做出了选择,开始忽悠,并且在成为海贼王(江湖老骗子)道路上越走越远......———————————克比对亚尔丽塔说:你知道香克斯的手臂是怎么断的么?每错,是我。克比对索隆说:我曾经和鹰眼五五开。克比对香克斯说:罗杰,我兄弟。克比昭告天下:你们被罗杰骗了,其实他埋了twopieces,而secondpiece的地图,就在我手里!一个谎言需要更大的谎言去弥补,然后某天......克比翻车了。面对全世界的声讨,他坐在至高王座上,面色从容:我摊牌了,其实我是骗你们的,不过......那又怎样?不服来打我呀,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