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26100000001

第1章 《汉书》卷一 高帝纪 第一

上册

第一节 志向远大,得遇良缘

【原文】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卒与高祖。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尝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之。老父相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也。”令相两子,见孝惠帝,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公主,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儿子皆以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译文】

高祖曾到秦都咸阳服徭役,亲眼看到秦始皇的威仪,他大声地长叹:“大丈夫就是应该像这样啊!”

单父县的吕公和沛县县令是好友,因为躲避仇家,寄居在县令家里,后来全家搬到沛县。沛县中的一些头面人物听说县令有位好朋友搬到沛县来了,都去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僚佐,负责收礼。萧何对诸位头面人物说:“凑份子不满一千钱的,都不能入上座。”汉高祖当时当亭长,平时本来就看不起这些人,就恶作剧地在红包上自己写上姓名,并写上“贺钱一万”,实际上是一个空包。红包送进去了,吕公看见这么厚重的礼大吃一惊,亲自到大门前迎接。吕公善于看相,他看到高祖仪表非凡,特别敬重,引到客厅坐在上位。萧何说:“刘季平日只爱说大话,很少办成好事。”高祖早就看不起这些郡府中的头面人物,就毫不谦逊地坐了上位,神色自若。喝酒到了半醉的时候,吕公用眼睛示意请高祖留下,散席时,挽留高祖,让他先不要走。吕公对高祖说:“我年轻时就研究相术,看了许多人,都不如您的相高贵,希望您多多保重。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嫁给您做妻子。”客人走后,吕公的老婆吵嚷着对吕公说:“你往日总说我们的女儿生相有福,要嫁给贵人。沛县县令和你那么好,想娶我们的女儿你都不肯,今天为什么轻易地许配给刘季?”吕公笑道:“这不是你们妇人女子所应该知道的。”结果还是坚持把女儿嫁给高祖了。吕公的女儿就是后来的吕后,生了汉孝惠帝及鲁元公主。

汉高祖曾经辞去亭长回家务农。吕后和两个孩子住在田间小棚里,有一位过路的老人向她讨要水喝,吕后还留他吃了饭。老人看了吕后的相称赞道:“夫人是天下贵人。”吕后请他给两个孩子看相,他看了孝惠帝,说:“您之所以能成为贵人,是因为有这个儿子。”他又看了鲁元公主,也说将来是位贵人。老人走后,高祖从另一间田舍回来,吕后向他说起刚才的事,说那位老人相我母子三人都是大贵之相。高祖问老人在什么地方,吕后说:“他走得不太远。”高祖追上老人求问自己的生相。老人说:“刚才说您的夫人和您的孩子等生相大贵,都是由于您的洪福。您的生相是贵不可言。”高祖连忙称谢道:“果真如老先生所说,我永远会记住您的指点之恩。”到高祖登基后,这位老人的去向却不得而知了。

【评点】

作为汉王朝的开创者刘邦,身上总是透露出许多神秘,令人们感到头疼与无奈。一个延续三百多年王朝的开创者,一位当今世界上第一大民族的命名者,居然在当皇帝前是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流氓;一个和项羽较量四年没有打过胜仗的汉王,却最终迫使一代霸王乌江自刎。

除了这些,在他发迹之前,还有一段奇闻,被后人广为传诵:那就是一个被看作市井流氓的小亭长,居然娶了一位富家千金小姐,而正是这位小姐最终改变了刘邦一生的命运,甚至险些改变了汉朝乃至中国的发展方向。这个小姐就是吕雉,也就是后来的吕后。那么这位千金小姐为什么会“下嫁”给一个流氓,甘愿“鲜花插在牛粪上”呢?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关于吕雉嫁给刘邦的过程,《史记》上是这么记载的:吕公因为避难来到沛县。吕公的好友沛县县令听说他有个漂亮的女儿,就向他求婚,吕公一口回绝了这桩婚事。沛县上的名人听说了吕公的到来,都争先来向吕公献礼。吕公请萧何主持献礼活动,并规定:“赠礼没超过一千钱的人,只能坐在堂下。”而就在这时,一身流氓习气的刘邦冲了进来,大声喊道:“我出一万钱。”语惊四座。吕公善于相面,见刘邦气度不凡,赶紧请刘邦坐了首位,并在席上提议要将女儿嫁给刘邦。这一席话让吕夫人很不快活,责备吕公说,你怎么要把咱宝贝女儿嫁给一个流氓呢?吕公冷笑说,这不是你们女人家能知道的。

这就是正史上的关于吕雉嫁给刘邦的过程。再看《汉书》中我们的选文,内容也基本相同,可以确定这种说法应该属实。在野史上,关于吕公为什么要将女儿嫁给刘邦,还有段吕公的话(有的又说是吕雉直接相刘邦后说的)。大概意思是,我看刘邦的相貌,是真龙天子之相,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正如选文上记载的故事,刘邦和吕雉曾遇到一神秘老头给他们算命,说吕雉和一双儿女将因刘邦而富不可言。当刘邦跑到芒砀山的时候,吕雉带着儿女居然找到了躲在山里的刘邦,理由是无论走到哪里,刘邦头顶都有团五彩之气。

这句话似乎还有旁证:秦始皇说东南有王气,范增也说刘邦头上云气成五彩。但是这种种鬼话,后人能信吗?刘邦所谓有龙相,那是好听的说法,难听的说法就是这人长得确实很一般,甚至可以说很丑。再想想,刘邦左脚有七十二颗痣,简直就是黑乎乎的一团;再加上他一团江湖酒肉习气,这样的人,一个富贵人家,一个如花一般的女孩儿,怎么可能看上他?又怎么会甘愿“鲜花插在牛粪”上呢?

那么,抛去这些后人神怪的附会,真实地看待历史,吕后究竟为什么会嫁给刘邦呢?

首先是客观的时代背景。当时秦二世广修秦宫(原说阿房宫,今证明此宫不存在,因此改称秦宫),征召天下未婚女子。不少女子为了免被征进后宫忍受寂寞之苦,通常会选择草草地嫁人。因为有个固定的丈夫总比进宫受寂寞之苦要好 得多。

其次是吕公的原因。吕公为什么会跑到沛县?他可不是来旅游的。《史记》上记载,他是因为躲避仇人,跑到沛县,投奔好友沛县县令。因此,吕公到沛县的最大目的,是要保全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吕公虽然很有名望,但在沛县他依旧需要找一个好的靠山,才能真正保障自己的安全。这个人理论上应该是沛县县令。但是请看看沛县县令的人际关系格局。县令之下一文一武两位帮手,萧何和曹参,他们都听小亭长刘邦的,却不听县令的;再如樊哙等一些沛县的“地头蛇”,都是刘邦的“铁哥们儿”;而沛县的父老则都对刘邦敬而远之;再加上刘邦“仁而好施”,所以沛县中最有名望和最有实力的不是县令,而是刘邦。吕公想要在沛县立足,就必须巴结讨好刘邦。

所以当刘邦来到会场的时候,吕公赶忙把他迎到上座,接着说了些“龙相”之类的鬼话,甚至将女儿嫁给刘邦,以换取自己一家的安全。为了更加保险起见,又将二女儿嫁给了樊哙。显而易见,当时吕雉嫁给刘邦,主要目的就是确保家族在沛县的安全。

其三是刘邦的个人条件。刘邦这人胸有大志。刘邦在咸阳面对秦始皇的车驾,曾感慨道:“大丈夫当如此也。”而敢于发出同样感慨的,全天下也就只有项羽了。在当时秦朝的法律罗网之下,敢有这样的志向,足可见刘邦胸中的大志。而吕雉似乎也从没忘记丈夫这个志向,经常会巧妙地提醒刘邦,这才有了算命和云气两个谎言。

并且,当时社会的婚嫁,并不完全看重门第,更多的是看重彼此的志向。张耳、陈馀、陈平等都是破落之徒,却和刘邦一样,都娶到了富家千金。这绝不是巧合,应该属于整个时代的大风气。

综上所述,吕雉嫁给刘邦的原因中,既包括了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也受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但是,绝对不会是因为刘邦有做皇帝的潜质,而进行的长期 “投资”。

第二节 以人为本,知人善任

【原文】

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通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嫚而侮人,项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臣说服。

【译文】

高祖皇帝在洛阳南宫举行宴会。他致祝酒词说:“通侯诸将,不用对我有什么隐瞒的事情,都请畅所欲言。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为什么失掉天下?”高起、王陵答道:“陛下平日似乎并不大尊重他人,项羽似乎能关心与尊重他人。但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所取得的战果,都给予有功的人,这是与大家同甘共苦的表现。而项羽嫉贤妒能,对有功的人进行打击,对贤才之士不愿重用,打了胜仗将功劳归为自己所有,得了土地不愿意分赏功臣,这就是他众叛亲离进而失败的症结。”高祖说:“你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之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旷世俊杰,而我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就是我能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本有一贤才范增,但不能重用,所以他才败在我的手下。”群臣都心悦诚服。

【评点】

刘邦作为统帅,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长处,比如会带兵的韩信,他敢放手给兵;善于谋略的张良,在他手下能运筹帷幄;会管账的萧何,他敢放手给钱。刘邦用人不问出身,不管什么身份的人,只要有才,他都敢用。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从敌对阵营中投降过来的人,刘邦敢用;对得罪过他,和他有矛盾的人,他不会怀恨在心,找到机会就一定报复。用人是最重要的,这就是刘邦的成功之道,也就是他的领导艺术。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看刘邦的用人之道。

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也是我们讲到领导艺术的时候,经常要说的一个词,但是我们要分析一下,什么叫知人善任?我认为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先在于知己,其次在于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能做到这个确实很难。而刘邦恰恰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是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有什么特征,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是一个领导最大的才能。领导不是说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就成功了。这个根本道理刘邦懂,所以刘邦就成为他这个集团的核心。

孔子讲治理国家过程中如何施政时,有这样一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什么叫北辰呢,就是北极星,众星拱之。北极星是永远不动的,北极星外面是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北斗七星是动的,北极星是不动的,领导核心就是个不动的,让别人动起来。刘邦就是他们这个军事集团的北极星。萧何、张良、韩信、陈平、樊哙、周勃、曹参这些人就是他的北斗七星,所以刘邦能够取得成功。

不拘一格

一个有着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也会有知人之明;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往往也很难了解别人。刘邦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他也很了解别人。而且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我们来看刘邦的队伍是一个什么样的队伍。

在刘邦这个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屠狗的,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可以说是什么人都有。然后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是一个杂牌军,是一个草头王。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叫什么呢?这就叫不拘一格,这是刘邦用人的第二个特点。

招降纳叛

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曾经在项羽手下当差,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了,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地表示欢迎:你愿意,我欢迎,欢迎。比方说韩信,比方说陈平。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来投奔刘邦;陈平走的路更多,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投奔项王,不能发挥作用再投奔汉王。当时陈平来投奔刘邦的时候,是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的,于是刘邦“大悦之”,非常高兴,然后问他,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什么职务呢?陈平说,都尉。刘邦说,好,你在我这儿还当都尉。马上任命他做都尉。任命以后,舆论哗然,很多刘邦军队里面老资格的将领不服,就开始嘀嘀咕咕了。说我们大王也真有意思啊,项羽那边一个逃兵,逃到我们这儿来,说了三句话,就马上给他这么大一个官,和他坐在一个车子上面。众人议论纷纷,但是刘邦不予理睬,你们议论你们的,我任命我的,而且更加信任陈平。这就叫作招降 纳叛。

不计前嫌

汉六年的时候,刘邦已经得了天下,已经封了一批功臣,但是还有很多功臣没有封,因为这个功怎么计算,封一个什么样的爵位比较合适,这个事还很费脑筋。他就把封功臣的事,一直这样拖下来。有一天刘邦在宫殿里面走,远远地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在那儿嘀嘀咕咕,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刘邦就问旁边的张良,说子房,那些人在说什么呢?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啊,他们在商量谋反啊!刘邦说,子房不要乱讲,天下刚刚安顿,谋什么反啊。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啊,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数都是你的亲信,像萧何这些人。还有一些以前得罪过你,受过处分的人,现在这些功臣都在想一个问题,说这个天下还有多少可以封赏的,是不是可以拿出来封赏的东西已经不多啦,像我们这种和陛下关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过陛下的,就得不到封赏了?或者甚至于会被陛下找一个碴儿,给咔嚓了呢?他们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所以在那儿商量谋反。刘邦马上醒悟过来了,知道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那“为之奈何”,子房你说怎么办呢?张良说陛下请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他的功劳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关系又非常恶劣?刘邦说,有,有一个人叫雍齿,这个人非常可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朕,朕早就想杀他了;可是他功劳太大,朕又于心不忍。张良说好了,请“急封雍齿,以示群臣”。请你赶快把雍齿封了。刘邦马上接受这个建议,立即封雍齿为什邡侯。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大家都知道这个雍齿是皇上最讨厌的人,他都封侯了,我们这些人,都放心了。这叫什么?这就叫不计前嫌。

坦诚相待

我们知道人才,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一个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尊重。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多发点薪水也不错。但是最重要的是尊重、信任他。你要尊重这些人才,唯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刘邦就有这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后,刘邦全部都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他也不说假话。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说大王请想一想,你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过他。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说大王自己掂量掂量你的能力、魅力、实力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但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是由于刘邦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件事情都如实相告,决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得到了对方同样的回报,同样的信任和尊重,人们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这确实是我们一些做领导的,值得借鉴的经验。这是坦诚相待。

用人不疑

我们有一句老话,叫作“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要用一个人,你就要相信他,不要怀疑他。做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刘邦就有这个魄力。他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决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的军中投靠刘邦以后,得到刘邦的信任,这是让很多刘邦的老伙计不满意的:我们跟着刘邦那么长时间,建功立业,出生入死,也不过就混到现在这个位置;陈平这个小子一来,就给他那么高的职务。所以,就有人去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这些去举报的人给了陈平这样一个罪状,可以总结为八个字:“盗嫂受金,反复无常。”

什么叫盗嫂呢?就是和自己的嫂子私通。这个事情大概是真有的。就是陈平原来在家乡的时候和他嫂子的关系至少是暧昧的,这当然是不道德的。所谓受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接受红包。陈平来到了刘邦的军队里,就开始收红包。这叫受金,这当然也是不道德的。再一个就是反复无常,反复无常的证据就是他原来在魏王那里,然后又跑到项羽那里,现在又跑到刘邦那里。这一状告上去以后,刘邦是不能不当回事的。所以,刘邦就把推荐陈平的那个叫魏无知的人找来,责备他。说你这怎么回事呢?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结果你给我推荐一个盗嫂受金、反复无常的人,那不是小人吗?你怎么推荐给我呢?魏无知的回答是这样的,“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就是我向你推荐的时候,讲的是他的才能;而陛下现在责备我,讲的是他的德行。这个才和德那可是两个概念,有才的不一定有德,有德的也不一定有才,而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现在是非常艰难困苦,需要突出重围,走向胜利的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才。

但是,刘邦还是把陈平叫来了,又问他,先生原来事魏王,后来离开魏王事项王,现在离开项王又来跟着我走,先生的心是不是太多了一点?陈平是这样回答的:是的,我原来是追随魏王,但是我的计谋,我的主意魏王都不接受,我只好去投奔项王;项王同样是这样,言不听、计不从;而我又听说大王你广纳人才,求贤若渴,是一个会用人、敢用人的人,我才来投奔大王。我陈平是光棍一个,一无所有,一文不名地来到大王军中,我如果不接受人家的赠送,不收一点礼金,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我现在向大王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如果大王觉得我这些建议是可以用的,请大王采纳;如果大王觉得我的这些建议,我的这些计策,我的这些谋划,是没有用的,那么他们送给我的礼金还在,我原封退还,从此告辞,行不行?刘邦说,对不起,我错了,寡人错了,寡人慢待先生了,请先生不要介意,请先生继续留在寡人军中。

用人不疑。正是由于刘邦这样的信任,陈平才愿意为刘邦效力。刘邦和陈平有个谈话——刘邦说,你看我们现在和项羽处于这样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这样天下何日能够安定呢?请先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出奇制胜,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呢?陈平说,我陈平原来在项王手下当差,我很了解项王,请让我来给大王分析一下。项王这个人是很高贵的,是很讲道德的,也是很讲礼数的,因为项羽是一个贵族出身的人,他待人接物是按照贵族的那一套,恭恭敬敬、彬彬有礼、客客气气,所以那些有道德的,那些高风亮节的,那些看重自己身份名誉、爱惜羽毛的人,都集结在项羽的麾下。这些人虽然对项王忠心耿耿,但是项王这个人多疑,他跟你刚好是相反的,你是用人不疑,他是疑心重重。我们可以使反间计,让项王不再信任这些人,砍掉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吗?刘邦说这个主意好,那就请陈先生来操作吧。这个费用就没有问题了,马上拨款,黄金四万斤。大家注意不是金子,是铜啊,四万斤金子那还得了?实际上那个时候讲的黄金就是铜,黄铜。黄铜四万斤,交给陈平。这些钱就交给你了,随便你怎么用,不问出入。什么叫不问出入呢?就是不报销,不审计,你爱怎么花怎么花,你只要把项羽搞定了就行了。这是当时这种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措施,表示刘邦对陈平的信任。

论功行赏

你要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也应该奖励他,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贡献实实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话甜和人,说你这个人不错啊,你可是人才难得,你是我们的骨干,一分钱不给,属铁公鸡的,一毛不拔,这个不行。有贡献你就得奖励。奖励要合适。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你要多奖;做得一般的,一般地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你要赏罚分明。刘邦夺取天下以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奖赏这些功臣们。先是大家开会讨论,那还有个谱?所有人发言都是我功劳最大,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功劳最小的,而且说的是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也都是事实。最后刘邦裁定,萧何第一。

这个萧何第一的裁定出来以后,所有的人都不服气。于是大家都跑到刘邦那儿去提意见,说陛下这样好像不合适吧,我们这些人可都是浴血奋战出生入死,我们是提着脑袋给你打江山的。我们在前方厮杀的时候,那个萧何在干什么?萧何是待在家里面,管管账本子,管管粮草,管管后勤,做两件衣服。怎么他的功劳第一呢?刘邦说,诸位知道什么叫打猎吗?知道啊,这都是将军,将军谁不会打猎,知道知道。刘邦又问,那诸位知道猎狗吗?知道啊。那好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打猎的时候,追兔子的是谁?猎狗啊。对,谁让猎狗去追兔子的?猎人啊。对,你们就是追兔子的,萧何呢?是让你们追兔子的。所以萧何是“功人”,你们只能算“功狗”。原文如此,原文就是“功狗”两个字,“功狗”这个词也是从这儿来的。实际上我们现在都知道功臣,不知道有“功人”,还有“功狗”。

刘邦这么说,大家其实还是不服气。大家心里想,就算我们是“功狗”,那“功人”也不是萧何,也是皇上啊,对不对?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定萧何为第一功臣呢?这里面当然有一个亲疏的问题。萧何原来是沛县的人,跟刘邦一起起义的,有这个原因;但是我觉得把萧何列为第一功臣,至少列为第一等功臣,还是有道理的。萧何最大的功劳在什么地方呢?在抢救了文书档案,就是当时刘邦打进关中,进军咸阳的时候,军队冲到咸阳城里边以后,这些将军们在干什么呢?抢东西,抢金银财宝,强奸女人,只有萧何冲进秦王朝的国家档案馆,把秦朝的地图、账本等各种文件资料全部保存下来,使刘邦最后夺取天下的时候,对整个天下的形势,比方哪个地方穷,哪个地方富,哪个地方有多少人,哪个地方人多,哪个地方人少,哪个地方产什么,哪个地方有些什么东西,有些什么情况,了如指掌。靠谁?萧何,因为萧何掌握了这个资料。从这一点看,萧何确实是一个治国的良才,就是做总理的人才,他知道这个资料,就是我们现在说资讯,或者说信息的重要性,所以论功行赏萧何是第一。

暗中控制

萧何被列为刘邦的第一功臣,而且刘邦建国以后,萧何就担任他的第一任丞相,就是现在的国务总理,后来又拜为相国,在政府当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刘邦。打个比方说这个时候的刘邦集团,如果是一家公司的话,刘邦就是董事长,萧何就是总经理,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被给予极大的信任。但是即便对这样的人,刘邦其实是暗中控制的。只不过他控制得不动声色,不像项羽,一怀疑,那个怀疑就写到脸上去了,人家一眼就看出来。刘邦这种猜忌和怀疑是不动声 色的。

汉十二年秋,淮南王黥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带着队伍去平叛;萧何留守宫中,留守京城,他是相国嘛。在这个战争的过程中,刘邦不断派使者回来,回来一次就一定要去见萧何,一定要说皇上问萧相国好,皇上问萧相国最近在干什么,非常关心体贴的样子,所以萧何很为感动,尽心尽力地为刘邦的作战做好后勤保障。这个时候萧何手下有一个门客,就来跟萧何说,说丞相觉得陛下对你怎么样?萧何说,哎呀,皇上对我很信任,你看频频派使者过来,关怀我,问我最近好不好,问我最近在干什么。萧何的门客就冷笑了一声,哼!我看丞相死期不远了!萧何说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你以为皇上是关心你吗?那是不放心。不断地派人回来看看你在干什么?你是不是想谋反?你想想看,你是大汉第一功臣,你已经没有可以加封的余地了,他怎么能够放心你啊?萧何说,哎呀,好像是的,那怎么办?门客说,那只有一个办法。什么办法?自污,就是把你的形象搞坏。怎么自污?贪污腐败。

刘邦平定了黥布以后,回到了京城,收到了很多平民百姓的状子。告状,告萧何,利用职权,低价强行购买我们的土地。现在我们流离失所,没有土地可耕种,请皇上为我等做主。收到一大堆状子,然后刘邦就嘻嘻哈哈地拿着状子给萧何看,说萧丞相你干的好事,你就这样治国的?现在老百姓可是没地种了,你看着办啊,用开玩笑的口气。萧何说什么呢?萧何说,老百姓没地种,这个事好办,陛下不是有一个大花园,叫上林苑吗?那个地方大得很,陛下可以让那些没有土地的老百姓到那里面去种地。刘邦说什么?你搞到我头上来了,你这叫作“卖主媚民”,关起来,下大狱,戴上脚镣、手铐,给我铐起来。就把萧何关监狱去了。关进去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刘邦把萧何放了出来。萧何放出来以后,马上就披头散发,光着脚,跑过来见刘邦,说罪臣萧何叩见皇上。刘邦说算了算了,起来吧起来吧!哎呀,丞相也没有什么错,朕也不是个好皇帝,朕之所以把丞相关起来呢,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丞相是好丞相,朕是坏皇帝,好了吧。这萧何才免于灭族之灾。

所以刘邦的用人之术是典型的帝王之术:一方面,你看他好像用人不疑,四万斤黄金交给你,不要报销;另外一方面,肚子里极度地猜忌,只不过他猜忌得不动声色,手腕高明,这是一切所谓有为君主的通例,也非刘邦一人而已。总而言之,刘邦应该说是懂得领导艺术的,是具备一个作为领导人的素质的,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加以防范和控制,从而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优化组合,从而战胜项羽,走向胜利。刘邦认为,这是他成功之道的根本所在,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三节 德主刑辅,无为而治

【原文】

(一)

帝乃西都洛阳。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军吏卒会赦,甚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又曰:“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诸侯子及从军归者,甚多高爵,吾数诏吏先与田宅,及所当求于吏者,亟与。爵或人君,上所尊礼,久立吏前,会不为决,其亡谓也。异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今吾于爵非轻也,吏独安取此!且法以有功劳行田宅,今小吏未尝从军者多满,而有功者顾不得,背公立私,守尉长吏教训甚不善。其令诸吏善遇高爵,称吾意。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

(二)

二月,诏曰:“欲省赋甚。今献未有程,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之。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及郡各以其口数率,人岁六十三钱,以给献费。”又曰:“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三)

初,高祖不脩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译文】

(一)

汉高祖于是向西迁都到洛阳。夏天五月,士兵都复员回家。皇帝下诏说:“诸侯的子弟在关中的,免除十二年赋役;已归还原籍的,免除六年赋役。以前有的百姓聚逃在山泽之中来避秦乱,没有列入户籍,现在天下已定,可以各归本里,恢复原有的爵级与土地房屋,各地官吏要按照法令来知晓义理,不得强迫侮辱。百姓中因饥饿自卖为他人奴隶婢女的,都免去他的奴婢身份而成为平民。前秦的军吏士兵一律免罪,其中没有助秦之罪而无爵级或原爵级不满大夫的,都赐爵为大夫,原有大夫爵级的各加一级。其中七大夫以上的都赐给收取赋税的食邑。爵级在七大夫以下的,都免除本人及家庭的赋税,不服徭役。”诏书又说:“七大夫、公乘,都是高的爵级。诸侯子弟及从军复员的,有很多高爵,我已经多次指示主管的官吏先分给他们田宅,他们对主管官吏所提出的正当要求,要迅速解决。有爵级的与有食邑的主人,都是皇帝所尊重的,有的人多次请求办事官吏解决问题,却仍然得不到妥善处理,这是不正常的。已往秦朝的人爵级在七大夫以上的,与县令平起平坐。现在我对于爵级也看得不轻,有些官吏怎能对爵级如此不尊重!何况明文规定按功劳付予田宅,今日有些小小官吏毫无军功却先满足自己,而有功的反而不能得到,违背公法而谋取私利,这是郡守、郡尉、县令教育管理不善所致。要指示办事官吏尊重有高爵级的人,不要有负我的厚望。还应进行检查,对不按照我的旨意办事的人定要予以严重惩罚。”

(二)

二月,皇上下诏说:“我非常想减少赋税的收取,现在上交国库没有统一的章程,有些地方官常常多收取赋税来上交,而各地侯王收取的赋税却更多,百姓都很困苦。现在通知各侯王、通侯每逢十月作为上交赋税的日子,至于各地计算的方式是以人口数为准,每人每年上缴六十三钱,用来交国库。”诏书又说:“常常听说称为王的人没有超过周文王的,称为霸主的没有超过齐桓公的,都是依靠贤人辅佐才成名的。现在天下的贤能人才,有智能的人难道不及古代的多吗?只怕人主不尊重人才,人才就无从发现与发挥作用!今日我仰仗上天的威灵,依靠贤士大夫的支持而取得天下,成为刘汉一统,想长久传业,代代奉宗庙而不要灭亡、灭绝。各位贤能人才曾帮助我共定天下,却不能和我共享荣华,行吗?所有贤士大夫只要能和我同心治国的,我一定给以高官厚禄。特布告天下,使大家都明知我的心意。御史大夫周昌收此诏转给相国,相国酂侯萧何收诏书下发诸地侯王,御史中丞收诏另下发各地郡守,凡各地公认的明德贤能的人,要亲自劝勉,派车送往京都,先到相国府报到,填写行状与年龄。隐瞒人才不报的,察觉之后,撤职。年老疲病的,就不必派送了。”

(三)

原先,高祖不大注意书本知识,而秉性开朗聪明,善于思考,能博采众议,从人民及官吏到普通士兵,都能平易相亲。入关之初顺民心做约法三章,天下平定之后,命萧何整理法律与条令,命韩信建立与健全军队法纪,命张苍统一历法与度量衡等法式,令叔孙通制定各种礼节与仪式,令陆贾做总结历史兴亡之鉴的《新语》。又与各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贮藏在金柜石室之中,保藏在宗庙里面。高祖虽然日理万机,但订立的规划与矩度是意义深远的。

【评点】

刘邦巩固王权,采用的是黄老之术的无为。但黄老之术的无为,并不是老子绝对的无为,是在有为基础上的无为,是无不为而无为。主要表现便是以民为本,清静守法,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的治国策略,具体到律法和政策上就是依法治国,皇权和相权分开,财赋政策灵活自由,税赋低,官府干预少,士农工商,放任自由。黄老的无为,摒弃了老子的消极遁世的主张,而将“遁理而举世”的合理行为发展成“无为”,从而发展成为积极入世的治道,要求统治者节欲、惠民、行仁义,不强行干涉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在政治思想上,黄老之学以道家为本,将“法治”和“德治”结合,这种无为是在老子绝对无为上的发展,是一种新的无为。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了大量的诸侯王、侯。这些王侯的统治地域加起来,要比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域还要大很多。汉初,皇帝直接下辖的郡为十五郡,而且大多分布于京都左右。大部分的国土都封给了功勋大臣,功勋大臣希望自己的利益不受损,皇帝是皇帝,是我们的皇帝,但在我们自己的领地内,我们自己可以享有相对自主的权力,不再受皇帝直接控制。而西汉刚刚建立,刘邦也没法处理这些功勋大臣,只能让他们在自己统治范围内有相对自主的权力,自己管理自己的领地。这样皇帝做自己的皇帝去,而功勋阶层在自己的领地内,做自己领地内的小皇帝。诸侯只要不犯法,便可在自己领地内,行使自己的王侯权力。在诸侯领地内,诸侯可以指定官员治理地方,也可行使对官员百姓的生杀大权。若诸侯、王不愿意,皇帝甚至无法直接任命诸侯、王领地的官员。由此可见,西汉初,诸侯的权力有多大了。

秦以法治国,咸事皆断于法。秦乱后,人口剧减,民生凋敝,经历过秦法统治的人们,迫切希望能够休养生息,能够发展生产。而刘邦和一群杀人犯、屠猪、宰狗、卖布的社会底层人,打下天下后,他们也非常希望人们能够休养生息,发展生产,过上好生活。秦末的战乱已久,此时人们厌战至极,刚猛的治国之术,不适合此时的社会需要。而黄老之术,清静无为而治,官府干预少,士农工商放任自由的政策,正是此时社会所需要的。无为而治,是在有为基础上的无为,无为和无不为。无为,是法律即明上的无为。是君主的无为,大臣的有为。无为,是士农工商,放任自由,让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发展,民生最快地恢复。

黄老无为而治,具体到律法和政策上,便是依法治国。西汉初年的律法不是秦时的律法,而是萧何精简秦律法后的律法,具体的便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更为明简,此时已与秦时的严刑峻法有了很大的区别,更适合人们的休养生息。

在律法的基础上,只要不触犯律法,官府不干预民间生产生活。法律则为天子与庶民共同遵守的法律。在此有必要提及一下,西汉初年的“犯跸”案与“盗取玉环”案,只要大家稍微用心查一下,在很多史料上可以查到。此两案中,文帝想要重罚案犯,而廷尉张释之要按法来处理,后来文帝也同意张释之公正持平的判决。律法此时为最高的神圣准则,即贵为天子,也不可能以己之私,而置律法于 不顾。

黄老无为而治是以法律既明前提下的君无为,而臣子有为。具体到西汉初年的政策上,便是皇权和相权分开,皇室和朝廷分开。皇帝是国家唯一最高统治者,是国家的象征。朝廷主掌国家的实际政权,负责一切实际责任。朝廷的最高首领为丞相,其次便是主掌军权的太尉。太尉为国家的最高武职,有带兵权,没有调兵权。再就是主掌监察权的御史大夫。此三者即为汉初的三公,而皇权和相权也以此分开。

皇帝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权力有限。汉初皇帝有六尚,分别为尚衣、尚食、尚冠、尚浴、尚席和尚书。尚为掌管的意思,相当于秘书,而尚书台相当于秘书处。六尚中,只有尚书管理文书,是真正的秘书,此时皇帝只有六尚组成的秘书处,皇权相对比较小。

再就是皇权和相权分开,皇室和朝廷分开,是以“有为”前提下的无为。君无为,而臣有为,是一种君主驭臣下的统治之术,也可以说是无不为。君主的无为像道一样,是制定法令后的无为。君主的职能便是“虚静谨听”,审察大臣处理政事的情况,看其是否合格,据此定官员的生杀大权。

君主可以无为,但臣子必须有为,臣子须左执规,右执矩,使法令得以实施。大臣们还要做到勤于政事,谦虚谨慎,并要以身作则,摒除私欲,宠辱皆忘,知足常乐。黄老之术,认为这样,则可以实现以无统有,以寡治众,继而国泰民安。

西汉初年,采用黄老清静治国,无为而治,是道家黄老之术第一次被纳为治国之典,也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黄老无为而治第一次在中国施行,同时也是黄老之术无为而治最后一次被纳为治国之典。

同类推荐
  • 打打江山

    打打江山

    我叫刘志轩,在我小时候,我爷爷告诉我,我们祖上是皇亲国戚,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可惜的是,我们生错了年代,不然至少也是个王爷。我爷爷也算是个“英雄”,文武双全。我家的这片家业都是我爷爷攒下来的,就在那个,还有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我爹呢?我爷爷经常骂他没有出息,因为他只会做生意。所以,我爷爷就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所谓,爷爷教武术,孙子知痛苦。后来,爷爷死了,我才舒缓了许多。因为,我爹根本就不希望我练武,他倒是希望我执笔识字。可惜,爹当年管不了爷爷,现在也管不了我了。
  • 重生公孙瓒

    重生公孙瓒

    穿越成了公孙瓒,重生在讨董的关键时刻,今后该如何面对?是如历史上一样昙花一现,还是奋起反抗?我公孙瓒,能行!面对命中大敌的袁绍就要像圈养的肥猪一样,肥了就割点肉下来。面对神威吕布亦是不怂,每次遭遇战都是吕布狼狈而逃!在大汉他被臣民们称之为忠义无双之士!在麾下士卒眼中他是仁义君子的代言人!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故事!QQ群号:1049866731,感谢大家支持!!!
  • 中世纪崛起

    中世纪崛起

    魂穿中世纪,徐图再起。中世纪、类架空、慢热型、合理爽。从彷徨苟活的森林猎人到乱世立锥的平民小官;从充作炮灰的见习骑士到立功授勋的军事新贵;从因战恢复男爵位到由谋册封子爵衔......且看现代职员如何附身落魄小贵族徐徐谱写一幅别样的中世纪史卷。
  • 上海滩·1843

    上海滩·1843

    上海,在1843年之前,只是中国众多小县城中默默无名的一个。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人用船坚炮利将它轰成了一座贯通东西的新兴之城。从此,上海成了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古老中华民族面向世界的窗口。1843年,传教士麦都思创立墨海书馆,现代印刷技术传入中国,上海成为近代西学东渐的根据地;1845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租界——英租界出现在上海滩;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上海租界,上海逐步成为亚洲金融中心;1843年,上海开埠,曾经的滩头成了中国最洋气的摩登之都,东西文明在此交汇、激荡,改变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史,更影响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历史进程。它,是一座见证了近代中国跌荡沉浮的城市!
  • 柬埔寨通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柬埔寨通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书讲述辉煌与屈辱相糅杂、成功与失败相交替的柬埔寨丰富历史,去柬埔寨旅游,带着这本通史去绝对错不了!
热门推荐
  • 有美一人宛若清扬

    有美一人宛若清扬

    我该怎么说?╮(‵▽′)╭ヽ(??ω??)ゝ
  • 梦江南当初聚散

    梦江南当初聚散

    我的梦是蓝色的,碧蓝碧蓝的天空点缀着一朵朵白云,云朵饱满地散落在雪山之巅,林木之侧,金色的阳光照在湖面上熠熠生辉。他一个人漫步在湖边,身穿米白色的风衣,黑色的皮鞋,他时而驻足而望,时而不紧不慢地走,停下时我能看到他的侧脸,高挺的鼻子,唇紧紧闭着,长长睫毛下的眼睛亮的出奇。我大声地叫他,但是他听不到,像是我们之间隔了山千重海千重,我只能在外面看着。阳光下只有他一个人,他整个人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是他的世界任何人融入不进去。我眼睁睁看着他越走越远,远到成了一个点,最后这个点停住再也不动了,那个洒满阳光的世界一下子荒芜了起来,阳光亮的刺眼。
  • 梧桐下的冰火相融

    梧桐下的冰火相融

    高中的青春生活充斥着美好的回忆,在这里发生着许多让人留念的事……
  • 奇异事件薄:萧瑶的大学生活

    奇异事件薄:萧瑶的大学生活

    “菇凉,我观你面相,乌云盖顶,印堂发黑乃大胸之罩!最近可能会有血光之灾啊……”她一转身,只见一个披着一件破烂的大衣,颈间围着一条红色的围巾,一头凌乱有致的头发,带着点小忧郁的乞丐跟她说话!
  • 快穿这个反派太完美

    快穿这个反派太完美

    【保甜1v1,双洁。日更4000+】那么好看又完美的人,竟然是个反派就太可惜了。于是乎颜浅浅打着将反派扳回正道的理由,一步又一步的接近别人避之而不及的大反派。统姐看着一步步作死的人一点都没拦着,因为当初她俩被罚到这三千世界当中做任务,就是因为这个女人太颜控了。是时候该让她知道,好看的男人有多危险了。由于系统的放任,还有浅浅不受控的大脑,于是乎在不断将反派搬回正道的路中,又不断的断送着自己。
  • 玄门命相师

    玄门命相师

    玄门宗师風靈子,带你领略千古玄幻的术数世界。
  • 豪门继妹

    豪门继妹

    这场追逐战什么时候结束?结束后又该飞向何处?
  • 盛世:流年宴

    盛世:流年宴

    淡烟离殇,一朵流年似水长;梦路回首,一片光阴如花愁;阡陌红尘,花有意,水无情......
  • 回首那年:首席的完美娇妻

    回首那年:首席的完美娇妻

    她因为晕车,跟旁边的人借了几张纸。他因为自己的车坏了,搭公交车却没有钱来车费,正当尴尬之时,旁边的她给他付了车费,笑着说到:“你给我纸巾我帮你付车费。…”……“南宫北宸,你知不知道我有多讨厌你,看见你就烦。以后再也不想看见你。”楚梦萱绝恨的说。“好,如你所愿?”……五年后,她从美国回来,再次相见时又是什么情形。
  • 探索未知-诗歌与数学

    探索未知-诗歌与数学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