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皇族的故乡
造反的浪潮很快席卷了北魏大地。
继怀荒镇后,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的破六韩拔陵(姓破六韩名拔陵)也很快揭竿而起。
他聚众杀了镇将,改年号为“真王”看这年号就感觉底气不足,颇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
四面八方的百姓纷纷响应,声势极为浩大。
破六韩拔陵派遣大将卫可孤攻打武川镇和怀朔镇,自己则率军南下。
此时的卫可孤人多势众、气势如虹,虽然怀朔镇镇将杨钧和他手下的贺拔度拔父子四人极为英勇,但武川、怀朔仍然相继陷落,杨钧战死,贺拔父子则全都被俘。
由于贺拔父子在地方上的影响很大,因此卫可孤也没有难为他们,他们得以平安返回了位于武川的老家。
然而,卫可孤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妇人之仁,甚至可以说是玩火自焚。
因为不久以后,贺拔父子就联合了武川镇的其他豪杰宇文肱父子以及独孤信等人共同起事,干掉了卫可孤。
声名赫赫的武川豪杰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这是真正的全明星梦之队!
放眼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甚至放眼全世界,这都是绝无仅有的。
身为武川人,你要是不混上个柱国或者大将军,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出生于武川的豪杰以及他们的后代,先后建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开创了灿烂辉煌的隋唐盛世!
至于名臣宿将,更是多如繁星!
此时,在武川风头最健的当属贺拔度拔和他的三个儿子。
贺拔一家在尚武的六镇地区是最耀眼的明星。
贺拔度拔勇猛善战,三个儿子更是弓马娴熟,胆识过人,人称贺拔三剑客。江湖传言:不识贺拔三剑客,纵称英雄也胡扯!
长子贺拔允,字可泥。武艺高强,颇有胆略。不过,比起两个弟弟来,他似乎还是稍有逊色这是客气话,其实笔者个人感觉是差太多了。
老二贺拔胜,字破胡,骁勇绝伦,有万夫不当之勇,尤其箭术冠绝当时,不仅可以百步穿杨,而且还能左右驰射骑在马上左右开弓,难度比奥运会射击比赛打移动靶要高得多。
老三贺拔岳,字阿斗泥,不仅勇冠三军,和二哥一样能左右驰射,而且上过太学,富有韬略,可谓文武全才,智勇双全。
比贺拔家族名气略逊一筹的是武川另一大家族宇文肱及其四个儿子。
宇文肱出身鲜卑名门,是十六国时期东部鲜卑三大部之一的宇文部首领宇文逸豆归的五世孙,史称其“任侠有气干”,是个急公好义的好汉。
长子宇文颢,不仅英勇善战,而且还以孝顺父母而闻名。可惜在这次攻杀卫可孤的战斗中为掩护父亲而不幸阵亡。
老二宇文连,为人比较低调,性情厚道,但打仗十分勇敢。
老三宇文洛生,是宇文家族最耀眼的明星,属于天生的领袖人才。性格刚毅,处事果断,而且少有大志,轻财爱士,乐善好施,江湖人称“小孟尝”。
老四就是大名鼎鼎的宇文泰,本文的主角之一,此人字黑獭据说是因出生时有黑气覆盖而得名,成年后身长八尺,垂手过膝(和三国时的刘备一样),脸色发紫(类似三国时的孙权),背上长着一大堆黑痣,而且盘成龙的形状(和汉高祖刘邦相似,只不过长的位置不同)。
总的来说,就是刘邦、刘备和孙权的混合体。
这就是史书上写的宇文泰的相貌,感觉像个怪物。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不过这一年他还不满十八周岁,属于未成年人,只能跟在老爸和哥哥屁股后面混,估计也就是打打酱油而已。
在贺拔、宇文两大家族以外,此时武川镇的知名鲜卑豪族还有独孤家族(代表人物独孤信)、侯莫陈家族(代表人物侯莫陈崇、侯莫陈顺)、若干家族(代表人物若干惠)、尉迟家族、贺兰家族等。
除了这些鲜卑英杰,出生于武川的重量级人物还有两个汉人,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和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
尽管后来杨坚自称祖上出自关中汉人大族弘农杨氏,李渊则称祖上出自顶级士族之一的陇西李氏,但据后代史家考证,其实他们和这些高门之间的关系,并不比笔者和刘德华之间的关系近多少。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李虎还是杨忠,至少在三代以前就已定居于武川,算得上是土生土长的武川人。
武川,是真正的藏龙卧虎之地。
贺拔父子从这里出发,仗剑走天涯,一战定关中;
宇文家族从这里出发,手提三尺剑,艰难建北周;
杨忠家族从这里出发,一统旧山河,壮志贯长虹;
李虎家族从这里出发,百战兴大唐,盛世冠全球!
华夏从这里复兴,隋唐在这里开创!
武川,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烽火连天
按下武川豪杰们不表。
话说北魏朝廷听说北方六镇发生叛乱后,不敢怠慢,马上派临淮王元彧担任总司令率兵讨伐破六韩拔陵。
元彧这个人容貌俊美、知识渊博,堪称才貌双全,但是让他去打仗,相当于让美貌的美羊羊去和凶残的灰太狼决斗。对灰太狼来说,我才不管你长得帅不帅,我只是把你当一盘菜。
于是美羊羊元彧在五原被灰太狼破六韩拔陵揍得鼻青脸肿,大败而归。
事态严重,朝廷随即召开中央扩大会议紧急讨论平叛问题。
十四岁的小皇帝元诩出席大会并做重要讲话:去年李崇曾公开上表要求北方六镇改镇为州。考虑到国家法律是不能随便改的,所以我没有听从他的意见。然而老李的这个奏折后果十分严重,导致北方六镇的镇民有了非分之想,结果竟然引起今天的叛乱。考虑到老李你身为皇亲国戚(李崇是孝文帝的祖母文成元皇后之侄),朕也就以宽大为怀,不追究你犯的错误了。现在我任命你担任总司令讨伐贼兵,将功赎罪。
提出亡羊补牢的正确建议,在小皇帝那里不但得不到认可,反而成了引发叛乱的罪臣,元诩的逻辑真是令人目瞪口呆无论是福尔摩斯还是名侦探柯南,恐怕都无法分析他的思维模式。
我觉得他的脑袋不仅是进水还进水泥了,因为如果光进水的话肯定没这么混。
李崇这个人虽然贪财,但也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外号是“卧虎”,只是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早就过了退休年龄。
此刻他心里非常委屈,就好像看见老太跌倒后去扶老太却被诬陷的好心人一样的委屈。
但皇帝的命令是最高指示,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就这样,李崇出任北方军区总司令(北讨大都督),抚军将军崔暹(xiān)、镇军将军广阳王元渊(因为避唐高祖李渊讳,史书上通常称为元深,在这里笔者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原名)两人担任副总司令,率军讨伐破六韩拔陵。
崔暹不听李崇指挥,孤军深入,与破六韩拔陵在白道(今内蒙古大青山)相遇,结果全军覆没。
不过,尽管崔暹这人打仗水平不行,但逃跑水平很行,居然单人匹马逃了回来。
此战之后,破六韩拔陵气势大盛,于是李崇只好率军退守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与叛军相持。
崔暹抗命不遵而且临阵脱逃,皇帝元诩大为震怒,命令廷尉把他抓起来治罪,但崔暹用美女、房产等贿赂执政的元叉,竟然被无罪释放。
吏治之坏,由此可见一斑。不过崔暹最终依然难逃一死他的死刑事实上只不过改为缓期四年执行,四年后他将死于河阴之难。
而在前线,总指挥的人选也出现了变动。
广阳王元渊向皇帝打小报告,说李崇的亲信长史祖莹谎报军情、侵吞军款,于是祖莹被撤职查办,李崇也受牵连被免职。
元渊从此成为政府军在北方前线的最高领导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此时的北魏帝国风雨飘摇。
北边的破六韩拔陵气焰正盛、如日中天的时候,西北边境也出问题了。
先是高平镇(今宁夏固原)镇民赫连恩起兵造反,响应破六韩拔陵,随后推举敕勒酋长胡琛为高平王。
接着,秦州(今甘肃天水)人薛珍杀掉秦州刺史李彦起兵,并推举羌族人莫折大提为元帅,称秦王。
不过莫折大提很快就死了估计老头子平时有高血压,不能太激动。
其子莫折念生的气魄明显比父亲大了好多,他自称天子,设百官,改元天建。
北魏朝廷赶紧再次开会讨论,随后任命吏部尚书元修义担任西道行台(西北军区总司令),率军讨伐莫折念生。
然而,元总司令刚上任,仗还没打就突然得了重病至于是真病还是装病我就不知道了。没办法,只能临阵易将。
取代他的,是个引进的外国人才萧宝寅。
萧宝寅的经历颇为传奇。
他是南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的弟弟,十六岁时因南齐灭亡而逃到了北魏,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政治避难的先河。当时的北魏皇帝宣武帝元恪对这位流亡皇子颇为重视,把自己的姐姐南阳长公主嫁给了他。
萧宝寅也称得上是能征善战,怀着国仇家恨在与南梁的战争中屡立战功,这次又再次被委以重任,负责率军讨伐莫折念生。
他的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崔延伯,骁勇无比,胆气绝人,号称当世第一猛将。
在西北战场上,崔延伯身先士卒,奋勇冲杀,大胜莫折念生的军队,歼敌十万,首战告捷。
但随后崔延伯乘胜讨伐胡琛手下大将万俟(mò qí)丑奴,却因为轻敌而导致大败,自己也中箭身亡。
树欲静而风不止,猛将已死而叛乱未息,消息传到洛阳,朝野闻之大为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