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海明威是一个生活经历异常丰富的知名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在世界上享誉盛名并且写作风格鲜明的文学大师。海明威复杂的生活经历描绘了他所有作品的故事曲线,也构成了他作品中丰富多彩的主题。
首先,就个人浅见,有必要剖析一下海明威的成长经历。海明威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以西的一个郊区城镇,人口并不密集,因此给了海明威一个平静、安逸的童年生活。幼时的海明威喜欢读图画书和动物漫画,听稀奇百怪的故事,也热衷于缝纫等各种家事。少年时期,他更喜欢打猎、钓鱼,内心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好奇与敬畏,这一点在他多部作品中都有体现。在初中时,海明威为两个文学报社撰写了文章,这为他日后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打下了基础。高中毕业以后,海明威拒绝上大学,他到了在美国媒体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堪城星报》当了一名记者。虽然他只在《堪城星报》工作了6个月,但这6个月的时间,使他正式开始了写作生涯,并且在文学功底上受到了良好的训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掉了工作,去战地担任了一名救护车司机。战场上的血流成河,令海明威极为震惊。由于多次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给海明威的创作生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在他早期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中,他进行了本色创作,揭示了战争的荒唐和残酷的本质,反映了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杀以及战争对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毁灭。1923年海明威出版了处女作《三个故事和十首诗》,使他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1925年。海明威出版了《在我们的时代里》这一短篇故事系列,显现了他简洁明快的写作风格。继而海明威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短篇小说,令他成为了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老人与海》获得了1953年美国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海明威推上了世界文坛的至高点,可以说,《老人与海》是他文学道路上的巅峰之作。
其次,海明威的感情生活错综复杂,给海明威的作品增添了大量的情感元素。海明威有过四次婚姻经历,这些经历赋予了海明威不同寻常的爱情观。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曾打趣道:“海明威每写一部小说都要换一位太太。”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竟然一语成谶。世人皆知,海明威有四大巅峰之作,分别是《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在时间上,他的确先后娶了四位太太。据考证,1917年海明威和一位护士相爱,但是不久后,这位护士便嫁给了一位富有的公爵后代。海明威对爱情始终抱有完美主义,所以这样的结局令海明威无法接受,甚至愤恨。因此,海明威常常将女人比作妖女,这一点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有所反映。1921年,海明威与他的第一任妻子哈德莉结婚,但是婚姻观的差异最终使两人分道扬镳。不得不说,哈德莉对海明威的文学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她的帮助下,海明威学会了法文并结识了著名女作家斯泰因。这段时期,海明威佳作不断,哈德莉却毫无成长,这促使了两人的婚姻关系更加恶劣。1926年海明威出版了《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小说使他声名大噪,也间接宣告了海明威与哈德莉婚姻关系的破裂。1927年,海明威与第二任妻子宝琳结婚,两人在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了几年宁静而美满的婚姻生活。海明威在这几年中完成了他的不朽名作《永别了,武器》。然而,没过几年,海明威对宝琳开始厌倦,他遇见了他的第三任妻子——战地女记者玛莎。最开始,海明威以玛莎为荣,并为她创作了《丧钟为谁而鸣》,令人叹息的是,这对最为相配的夫妻也在1948年结束了婚姻关系。海明威的第四任妻子维尔许是一名战时通讯记者,研究分析政治和经济形势,为三大杂志提供背景资料。婚后,维尔许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专心照顾家庭,但这仍未给两人的婚姻关系带来一个美满结局。1961年,海明威在家中饮弹自尽,享年62岁。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生命的敬畏丰富了海明威小说五彩斑斓的主题,纷然杂陈的情感生活和不同寻常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海明威作品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因此,海明威的每篇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新闻及书信都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海明威用最简洁明了的词汇,表达着最复杂的内容;用最平实轻松的对话语言,揭示着事物的本来面貌。他的每部小说不冗不赘,造句凝练,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即使语言简洁,但是海明威的故事线索依然清晰流畅,人物对话依然意蕴丰富。海明威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写作风格:“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水面。”这无疑是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十分形象地概括了海明威对自己作品的美学追求。海明威最开始创作了众多短篇小说,使他在文坛新秀中占有一席之地,后来《太阳照常升起》的出版,奠定了他在“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中的超然地位。“迷惘的一代”是美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涌现的一类作家的总称,他们共同表现出的是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失望和不满。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合战后的世界,可是他们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海明威将“迷惘”这一形容词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用深刻而典型的对话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的彷徨与迷惘的心声书写出来。可以说海明威的大量文字都散发着战时与战后美国青年对现实的绝望。海明威不止竭尽所能地发挥着对“迷惘”的认知,同时也表现着海明威内心的“硬汉观”。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用风暴、鲨鱼等塑造了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的硬汉形象,同时也反映了海明威英勇、坚定的生活态度。海明威的众多作品中不仅充斥了“迷惘”“硬汉”等思想,不可忽视的还有他对自然与死亡的理解。作为一个对生命有着独特理解的文学大家,海明威形成了对死亡的坦荡、豁达的人生态度。《午后之死》就明确指出:“所有的故事,要深入到一定程度,都以死为结局,要是谁不把这一点向你说明,他便不是一个讲真实故事的人。”海明威想要表达“死亡是人生的终点,任何人不可逃避”这一观点。《老人与海》中也有海明威对自然生态的想法,海明威利用圣地亚哥、环境、鱼类的关系形象地阐述了:人不能过于追求物质享乐,要尊重自然、节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总之,海明威光彩夺目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在探究着人类文明进程中对生命的思考。
海明威的创作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海明威早期的作品中,海明威表达对西方资本主义日趋腐朽的绝望和内心痛恨战争的不满情绪,文字中蕴藏着一种悲观和颓废的色彩。海明威在创作中期才改变了这种思想,开始对西方资本主义和战争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这是海明威心理历程上的一个重大发展。海明威的后期作品依旧延续着早、中期的写作风格和迷惘情绪,但是却比早、中期的作品反映的情绪更加明显。值得一提的是,海明威的创作中也充斥了大量的意识流和含蓄表达,从而使读者在真假变换中感受到人物或强烈、或浪漫的内心世界。
为了方便海明威文风的欣赏者了解海明威,我们特出版海明威全集系列丛书,内包含海明威的多部小说、书信、新闻稿、诗等作品。读者可从中感受到海明威享受心灵的自由却求索不得的无奈,也可感受到海明威对内心对生命最强烈的回响。海明威的作品无论在中心思想层面,还是语言风格都有其独到之处,因此他的作品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对于欣赏者来说,要具备独特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修养才能发掘海明威“海面下的宏伟冰山”,从而产生更多对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