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局游戏里,开局八分钟,鲁班小可爱死了八次,基本上保持一分钟一次的频率,也就是说,他的屏幕有一半的时间是黑白,不是被追杀就是在死的路上。
李哲玩的是心理学,有鲁班小可爱在的地方他总是能出其不意的出现,然后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有一次李哲在塔下杀了鲁班小可爱,马上就有人过来了,兰陵王马山进入隐身状态,然后到塔的视野边缘不动,那些前来报仇的人只看到头上有感叹号,然后就盲目的去追,可是兰陵王却没有逃,一直等周围的人都离开了他才离开,当时还是丝血呢。
李哲跟江缘玩游戏的时间并没有很长,也就一个小时左右,二十分钟左右就能结束一局。
打完三局也都有些累了,高强度的游戏时间不适合成年人了,自制能力也不允许啊。
李哲结束了和江缘的开黑时间,休息了一下,然后又很自然的坐到了电脑面前,查着资料,努力构思,大纲总体不变,讲的是爱情故事,但是支线和内容变的充实了许多。
华夏的电视剧,十几集根本不够看,只要内容有意思,观众恨不得你一直拍下去,毕竟好的电视剧可不多。
李哲在自己专辑发售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看了眼销售数据,销量是二十六万张。
这个成绩李哲已经比较满意了。
李哲也累了,躺在床上休息,夜渐渐深了,而在网络上却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跟李哲的粉丝和黄子凡的粉丝有关。
就在李哲新专辑发布的第二天,也就是五月六号这一天,黄子凡的新装机也发布了,他这张数字专辑的名字是《Cool》,购买渠道开放不到一分钟,卖出的数据就是一万张,网页都变的有些缓慢起来,然后到了十分钟左右,他的销售数量突然就成了十万张。
这真是流量明星啊,他的粉丝太疯狂了,而且十分钟过后,数据还一直在快速的变化,很快,到了第二天早上,他的专辑的销量就突破了三十六万张了。
这个数据确实有些变态,这就是粉丝经济啊,他的专辑的定价也不低,这张数字专辑一共四首歌曲,定价十元。
而且他还售卖实体专辑,实体专辑的数量是五万张,到了早上的时候已经全部卖光了,他的实体专辑的售价也很高,整整一百五十元,里面送写真之类的东西。
而黄子凡的心专辑销量好又跟李哲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黄子凡的粉丝本来就对李哲不满,从一开始的《开心大本营》就开始了,期间两个团体之间也有过一些小摩擦,而最近因为两人前后发的专辑,这矛盾就体现出来了,并且黄子凡的粉丝因为黄子凡新专辑的销量完全碾压李哲的第一天的销量,优越感就出来了。
有人在某个社交平台上发帖,《请不要什么都带上黄子凡》。
正文内容:
首先声明,我不是引战,就是想让那些哲家的粉丝别把李哲跟黄子凡放在一起说事,这两人真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没有可比性。
黄子凡真的是一个很努力的孩子,对前辈尊重,是一个正能量全能型的艺人,请你们不要再拿他来消费了。
我就有一件事情很好奇,很疑惑,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他,他的歌我真是欣赏不来,总感觉有些非主流。
老实说,在之前几个月,我根本就不认识李哲是谁,我也不知道他怎么突然就火起来了。
我身边也有一些李哲的粉丝,我看见她们整天嚷嚷着李哲哪里哪里好,歌怎么好听,多么多么的有才,最近李哲好像出了第一张专辑,那些人就开始抱怨抢不到实体专辑,我就想问一句,这可能吗?
我去网上看了一下,李哲其实连流量明星都算不上啊,微博粉丝数连一千万都不到,发的微博的讨论热度也不高,他哪里来的流量?他的实体专辑怎么可能难买?怕不是他的工作室在炒作吧,搞饥饿营销。
数字专辑的销量也说明了一切,黄子凡几个小时的销量就碾压了李哲一天的销量,这还有什么好比的?
最后,我在这里再说明一下,不要什么都带上黄子凡。
。。。。。。
这个帖子虽说声明不是引战,但是内容却分明就是在引战啊,文中优越感十足,捧一个贬低一个。
在李哲的粉丝看来,更多的是黄子凡的粉丝在搞事情啊。
其实在李哲的专辑评论区也有不少黄子凡的粉丝在拿这次的专辑数据秀优越感。
而且,而且,而且。
李哲的粉丝团跟黄子凡的粉丝团宣传的东西真的不一样,李哲工作室基本上没有什么买越多专辑代表越爱李哲,显得比较佛性,这可能跟李哲的性格有关,更多的只是让大家转发转发新歌,帮忙打打歌,宣传宣传歌曲。
这也是李哲和工作室的人商量出来的方式,因为李哲对《华夏风》这张专辑很有信心,不担心别人不买账,而且他出专辑真不是什么圈钱行动,他只是想出一张专辑,同时还可以成为‘华夏风流派’的开创者,流派的开创者也是一种荣耀。
而黄子凡的粉丝团,后援会什么的,都在鼓励粉丝花更多的钱去买,而且还不少,现在微博上,很多号召粉丝购买新专辑的微博,而且一号召就是两百起步,起码人手二十张啊。有一些过分的帖子更是号召大家人手一百张,那就是一千块了。
还有人说了一些言论,制造了危机感,说销量不超过上一次的话,皇冠就会掉,如果被李哲超越的话那就加没脸了。
他的粉丝团体整体都笼罩在一种这次不买多一点就问心有愧的氛围。
许多人晒出了自己的购买证明,大单大单的一大堆啊,然后底下一堆真棒,真爱之类的评论。
反正一大堆的粉丝都是在说同一件事情,买买买,花越多的钱买越好。
黄子凡的粉丝都很热情,而李哲的粉丝则比较佛性。
导致不同的原因,大概是艺人的性质不同。
黄子凡是娱乐公司的艺人,可能他公司的人在渲染这种买买买的氛围,公司可是要赚钱的。
而李哲属于个人工作室,他认为自己更适合用作品来说话,积累更多的粉丝,而不适合太快去赚取粉丝的钱,他更喜欢以劳动,以粉丝认为等值的东西让粉丝自愿掏口袋,买了不会觉得吃亏的那种。
至于会不会多买,他不强求,当然也不会拒绝的。
那一篇《请不要什么都带上黄子凡》的帖子被李哲的粉丝看见了,然后有很多人要求删帖,有些急性子都直接开始据理力争,帖子下面也是吵的不可开交啊。
双方粉丝在互相贬低,战火慢慢开始蔓延开来了,烧到了帖子外,到了其他社交平台。
这一场粉丝之间的争吵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在双方的粉丝群体之间蔓延开来。
黄子凡新的数字专辑第一天的销量出来了,一天就达到了四十六万张,这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数字了,这可仅仅只是第一天呀。
而李哲第二天的销量也不过十一万张,加上前一天的二十六万张,总共也就三十七万张。
李哲虽然说出道比黄子凡要晚一些,但是作品却不少啊,他才是真正的全能型艺人,不仅有词曲作品,还有影视作品和书。
黄子凡也有影视作品,词曲创作和跳舞也会,不过音乐作品的反响除了他的那些粉丝,还是比较少人知道的,他其实没有一首真正意义上红的歌曲。
他每次发专辑虽说成绩都不错,基本都有百万以上的销量,可是他的歌其实不太红。
相反,李哲的歌曲就比较红了,光是作品上的影响力绝对要比黄子凡要强很多,李哲有更多潜在的粉丝,只不过这些粉丝没有被激发热情罢了。
李哲不仅仅只有歌曲,他还有书迷呀,这又是一个不一样的群体,喜欢看书的人,一般都比较佛,可能也是看的书多了的缘故。他还有综艺粉丝,他还有自媒体平台上的粉丝。
当李哲的歌迷跟黄子凡的粉丝把战火燃烧起来之后,影响力就变大了,李哲更多的粉丝也加入了进去。
正好,两位歌手都在发新专辑,而黄子凡的粉丝总是拿专辑的销量和销售额来说事情,于是战场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专辑销量和销售额上的战斗。
时间慢慢的过去,双方专辑的销售数据突然就慢慢变的高了起来。
五月七日这一天,李哲的专辑销量从六号的十一万张突然变成了十三万张,随着发售时间的推移,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李哲第一张专辑的总销量成了五十万,三天竟然就破了五十万张,这个数字对于一个新人来说非常不错。
而在七号这一天,黄子凡的第一张专辑的销量自然会比第一天要差一些,因为许多铁粉都会在第一天就疯狂购买,把之前准备的弹药一鼓作气的砸了出去,而到了第二天,是再而衰,专辑的销量是十八万,他的总销量是六十四万。
差距还是有的呀,整整十四万呢。
李哲粉丝的热情被点燃了,而黄子凡的粉丝更加疯狂了。
五月八号这一天,两家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互相之间的嘲讽少不了,而黄子凡的工作室发了一条微博,突然出来呼吁和平,不要做无所谓的争吵,共同建造和谐的饭圈文化,吵来吵去,不如用数据说话。
李哲工作室这边也发了一条微博。
主要内容是感谢大家喜欢李哲,支持李哲,不要做无所谓的争吵,倒是没有鼓励大家用数据说话,努力购买专辑。
而这两个工作室的介入,更是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两个粉丝团体之间的竞争本就吸引了很多吃瓜群众,原本不知道这两个人的都开始知道这两个人了。
如果这不是一次真的争吵,而是一场炒作的话,那这将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炒作了。
于是有人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李哲和黄子凡粉丝竟然以专辑销量竞争:谁是赢家?》
文章中还用了类比的手法,列举了网上很多网红可都喜欢炒作,博人眼球,例如一些视频直播的网红,有时候会没事找事,直接开始互相嘲讽,特意制造对立面,粉丝之间也会慢慢的形成一种互相排斥互相看不顺眼的状态,而当两个主播有活动的时候,如果撞上了,那粉丝刷钱就有了理由,那就是为了自己喜欢的主播,用钱把对面的主播压死。
然后结果呢?
两个主播赚的盆满钵满。
钱哪里来的?
自然来自两位主播的粉丝,因为有了对立面,看见自己喜欢的主播竟然被人用钱砸,而在喜欢的主播的呼吁下,也就自然而然的充值,要为自己喜欢的人出一份力。
文章自然而然的把李哲和黄子凡两位艺人的粉丝团体之间的销量竞争和给主播刷礼物用来对比。
这篇文章怀疑有人在故意炒作,故意引起战斗。
同时还分析了双方工作室发表的微博,对黄子凡工作室发的微博用了一句话来点评,当那什么还要立牌坊。
而对于李哲工作室发的微博则一笔带过,没有点评。
这篇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是:原本两个艺人都是公众人物,也有着各自的拥趸,各自支持自己喜欢的偶像就好了,同时追星也要量力而行,没有必要为了追星而让自己陷入困境。
这篇文章被转载了多次,同时引起了黄子凡粉丝的极度不满,要求删除微博并道歉。
而李哲粉丝认为这是友军,自然会维护,甚至有的人还开始转发。
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些事情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只不过不愿意去说罢了,但总会有热心人会把自己看见的东西说出来,而当这人说的有道理的时候,很多人又会开始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