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乡村有个讲究,那是新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是需要新郎官儿陪同前往的。这天一大早,德风就被媳妇叫醒,催促道,“德风啊,你该醒来了,今儿可是新女婿上门儿的日子。”
“啊!我都忘了这事儿了。那准备些啥呢?”一边起身一边问道。
“咱奶已经预备好了,你先给长辈去问安,咱吃了早饭就走。”
“孩子呢,也去吗?”
“那自然!”
德风漱洗完毕后,去行了礼仪,与父母一块儿吃了早饭,“风儿啊,你可是结婚后的第一次陪媳妇儿回门儿,一切礼数都要尽到,不要让人挑理儿。这个你比我更清楚,都是出门儿在外的人儿了,让媳妇脸上有光才是,”娘说。
“嗯,我知道了,奶呀,放心吧!”
“赶上那大车,也去风光一回,”爹说。
“不了,我骑上咱那小毛驴儿,抱着孩子,让德风牵着就行了,”儿媳回道。
“还是大车好,平稳又安全,过个沟沟坎坎儿的,也用不着下来了,你娘家村儿西口儿的路,一直都不好走,就这样了!”娘又叮嘱道。
“行,娘,听娘的,”媳妇儿又说,“谢谢娘,谢谢爹!”
“谢什么,都是自家人,”娘说。
“和儿啊,”永宾喊道。
“哎,爹,啥事儿?”德和从屋里出来。
“你赶紧去帮你哥把车套上,让他们赶路!”
“好,这就去。”
大家都吃好了饭,德和已经套好了大车,娘拎着一篮子东西放到车上,里面儿有酒,点心,果子,还有一块腊肉。德风和媳妇儿上了车,母亲又问,“这嫌不嫌冷啊?”
“娘,不冷,这大晴天儿的,又有太阳,车上铺的还有褥子,”媳妇儿心有感激地说。
“驾,走了,”德风一挥鞭子说。
“走吧,慢点儿啊,不用紧赶时间,一个时辰都用不了就能到了,”德风爹说。
“把孩子包严实了,可别冻着喽!”德风娘也提醒说。
“嗯,知道了,爹,娘,您进屋去吧。”
马车向西上桥就出了村儿口,又向北绕过一个场院再穿过后村儿,就进入到一个大下坡,像是在沟里走一样,可道儿也比较好走,只是有些小沟小坎儿的,到了下雨,这儿都是水,过后徐家,又走了一阵儿,前面就是德风媳妇儿的娘家村儿,大车上了一个大坡儿,又向东拐,就进了村儿。只见一群小孩们儿在玩游戏,听到马车铃的叮当声,其中一个男孩儿站住一看,惊讶地喊道,“姐姐,姐夫,是你们呀!”跑过来接过德风手里的缰绳,拴在了门口的木桩子上,向屋里喊道,“爹,奶呀,我姐姐,姐夫来了!”
听到喊声,老两口急忙迎了出来,“德风来了?我们刚才还在念道你们来呢!”
“哎,爹,娘,你们好!德风来给您二老拜年了,”德风回话道,随后就跪倒叩头。
丈母娘赶紧上前扶起女婿,“快起来,快起来!人到了就好!”
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看到这样的大车,令他们羡慕不已,“这车真不错,咱啥时候能置得起这样的大车啊!”一个村民说道。
“我也想啥时候坐上这样的大车,回趟娘家,让人们也眼馋眼馋,”一个大媳妇模样的女人说。
“他婶儿啊,这好像不是夜里吧?”一位小媳妇儿打趣儿地说。
“妹子啊,能做个白日梦也不错呀,嘿嘿嘿,”自嘲地说。
“大妹子啊,那可不是白日梦,那是说胡话哩,嘿嘿嘿,”另一个女人风趣地说。
“好了,赶紧进家吧,”丈人对女婿说,“噢,宝儿啊,去吧马卸下来,让它也休息一会儿,歇歇脚儿,给它也饮点儿水,牵到湾沿儿去遛一遛!再到圈里去拿把草喂喂它!”
“知道了。”
听到这样的议论,德风媳妇儿心里美滋滋儿的,心想,‘还是公公想得周到。这小毛驴儿怎么能跟大马车相比呢?’
女儿,女婿进了门儿,人们都围了过来,“宝儿啊,你姐夫是干什么的?出门儿在外的吧?”
“我姐夫在京城做事儿,他回家过年来了,过好了年就走了。”
“看看,在京城做事儿的,一定是个大官儿吧?”一个村民问。
“没听说,不太清楚,这不是他们才来嘛,他们走了我就知道了,大家都散了吧,我要去饮牲口了。”
人们慢慢离去了,宝儿牵着马,背着一筐草到湾沿儿上去遛弯儿去了,过了一会儿,宝儿见马儿吃的也差不多了,牵回来拴在了马车旁,就进家去了。见到小外甥,他就嚷嚷着要抱抱他,一个劲儿地叫他叫‘舅舅’,喊上一个含糊不清的舅舅,他还高兴地不得了,“立庆叫我舅舅了,他叫我舅舅了!”
一旁的大人们纷纷笑了,“哈哈哈,看他得意的,”德风媳妇笑着说,“终于当上小大人了。”
饭前闲聊时,宝儿问德风媳妇,“姐姐,刚才他们说姐夫在京城里当官儿呢,是吗?”
“别听他们瞎说,没当什么官儿。”
“那在做什么呢?”又追问道。
“做宝贝,给皇上做宝贝。”
“什么样的宝贝呢?”
“说了你也不懂,”姐姐不耐烦了。
又问姐夫,“姐夫啊,什么样的宝贝啊?”
“喏,看你姐姐手上的手镯,耳朵上的耳坠儿,就是这样的宝贝,”德风指着媳妇的手腕儿和耳朵。
“这都是女人用的呀,皇上也用不着呀,”宝儿疑惑道。
“这是其中的一种,大大小小的有好多东西呢,各种摆设,礼器,花瓶,香炉,装饰啊等等。”
“你姐夫是专门设计这些东西的,设计好以后,交给工匠去做出成品,你懂了吗?”
宝儿云里雾里的,摸着后脑勺说,“嗯,好像懂点儿了,可什么叫设计呀?”
“这个你以后就知道了。”
“以后,还以后到什么时候呀?”
大家都笑了。
岳父插嘴道,“看见了吧,等你长大后也跟你姐夫到京城去做事儿,做个有出息的人,人人羡慕。”
“那你可得好好学本领,有了本领才能做事儿啊,”德风又说。
“那你做的这些东西,都很贵重吗?”
“嗯,一般的人家可是买不起,都是皇宫里或者一些有钱人才买得起。”
“那你一定去过皇宫了?”
“嗯,去过两次。”
“那皇宫是什么样子?”
“很大很大。”
“好了,好了,别缠着你姐夫了,快出去看着车马,别让人弄坏了,”德风媳妇说。
“噢,我去了。”在桌子上顺手抓了一把长果仁儿,一溜烟儿的跑了出去。
岳母忙了一阵子,一桌子饭菜就上桌了,岳父烫热了酒,摆上了酒杯,德风媳妇又去拿来了碗筷,一家人坐下来就开始享受这顿丈母娘为女婿专门做的一餐美味儿大餐了,边吃边聊一些客套话儿和一些新鲜事儿,乐乐呵呵之中,就酒足饭饱了。饭后,一壶热茶沏上,便与岳父畅谈起一年的京城摸爬滚打的经历,和工作生活的乐趣。
“大丈夫就应该像你这样,能为家人谋福,那是责任,是义务,改变你们贾家的现况就靠你了,孩子啊,好好干吧!”
“我会的,”德风答道,“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你这才去了一年,就有如此成绩,前途无量啊,孩子!”
“岳父大人过奖了,我只是尽自己所能而已。”
“可这样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你这样谦虚,往后可是不可估量的。”
“谢岳父大人夸奖。”
“这过了年还得待些日子吧?”岳母问。
“初十就要开工,也没几天了。”
“哦,那么紧张啊?”
“是啊!”
饭也吃好了,茶也喝足了,小两口就准备启程回家了。套上马车,收拾了一下车上的卫生,告别了岳丈岳母,抱着孩子赶着马车往回走了。德风看得出来,一路上媳妇的心情十分地好,眉目之间都流露出那得意地微笑。
大年初三,德风告别了父母,拎了酒和点心,来到了后庄儿上的德润哥家,虽然德润哥家离得不远,以前来往不多,可也知根知底。他家在村中的一个夹道里,村里的最北边儿,脚门儿朝西。进了门儿,却另有一片天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青砖影壁墙,宽敞标准的四合大院,院落气派大方,高墙青瓦,屋前青砖踏步,雕花儿栏墙,还没来得及细看,就已经走上台阶,“德润哥在家吗?”
“快,快,老婆子,有人来了,”德润催促老伴儿。
“有人在家吗?”德风又喊了一声。
“有有,”德润嫂子出来了,“吆,这不是永宾叔家的大小子吗?”
“嫂子,是我,”递过礼物,跪倒行礼,“嫂子,我给您拜年了。”
“快,进屋,你哥还在炕上呢。”
进屋后,德风急忙行礼,“德润哥,德风给您拜年了。”
“快起来,上炕来坐,炕上热乎儿的,”对老伴儿喊道,“老太婆,快沏壶茶。”
“我去吧,”德风说。
“别去了,你又不熟,就叫你嫂子去吧,炕上热乎,我也就懒得下去了,反正又没有什么事儿。”
“是啊,等到晌午,太阳老高了,暖和了再下来转一转,活动活动腿儿也行啊。”
一会儿后,嫂子拎着茶壶,拿着茶碗儿就过来了,“水刚烧开,趁热泡茶,味道出来的快,颜色浓,”放下就出去了。
“嫂子还挺讲究。”
“你听她说的,竟瞎鼓捣,老娘们儿懂什么?凑活着喝点儿吧。”
“好,我来吧,嫂子,”倒了两杯后,又问,“嫂子,还有茶碗儿吗?”
“你们俩慢慢喝吧,我去烧个火,你们不用管我了。”说完就走出了屋子。
“哎,德润哥啊,我侄儿呢,他们不在家啊?”
“他啊,带着孩子们都去随人亲去了,这媳妇儿可能在后院儿里忙活啥呢。”
“是吗,这两天大家都往外跑了,其他也没有个时间,就指望这几天与亲戚们有个联络了。”
“谁说不是呢,我常年不在家,这家也就靠他们撑着啦,我们也就平时给家里捎个钱儿,也苦了他们了。”
“这都是难为两全的事儿,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没有钱儿生活也难,要想生活的好,就得舍去点儿啥呗。”
“咱不说这些了,大过年的,家里都好吧?”德润问。
“都好着呢,谢德润哥记挂。”
“怎么样,这次回来,家里人都满意吧?”
“满意,他们还常说要好好干,报答德润哥呢。”
“说什么报答,这都是应当的。”
“俺爹说,开春儿后要准备忙活盖房的事儿呢。”
“是啊,你家的房是应该翻盖一下了,都多少年了,那院墙都开豁子了,也好让家里的老人也好好享受一下他们的晚年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你还要加油啊,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和子孙后代。”
“我会努力的。”
“我知道,你很懂事理,也很重感情,又很努力,将来会生活的更好的。”
“谢德润哥的夸奖和鼓励!”
“你看,杯子里的茶水都凉了,再换上个。”
“不了,喝好了,我也该回去了。”
“那怎么行,你过年到我这儿来,还不吃个饭吗?传出去说,人家来拜年,连个饭都没管就走了,没人会再来了,哈哈哈,是不是?再说,你也没有什么事儿啊。”
“嘿嘿,德润哥,还真没啥事儿。德春,德和都去随人亲去了,跑跑几家老亲。”
“你今儿就在这儿陪我喝两盅,过年嘛,咱这儿吃的东西都是现成的。”
“好好,那又要给嫂子添麻烦了。”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你就是不来,我们也要吃饭的啊,”朝外喊道,“老太婆,今儿我和德风喝两盅,你弄两个菜儿吧!”
“这还用你说吗,酒都热上了,丸子凶肉的我也蒸上了,一会儿就能上桌了。你们慢慢喝着,然后我再炒两个菜,立马就好。”
这时,德润的儿媳妇也进来了,“呀,娘呀,家里来切了?”
“噢,大侄儿媳啊,我给您拜年了!”
“哎呀,您都是我长辈儿,还给我拜年?应该是我给您拜年吗,家里都好吧?”
“嗯,挺好的,今儿没出去啊?”
“孩子们和他爹去了,我和大闺女在家,这闺女大了,哪儿都不愿意走,整天待在家里。”
“闺女待在家里挺好,有个说话儿的,还能陪陪你。”
“好了,叔,你们喝着,我看能帮娘做点儿啥?”
“好,辛苦你了!”
“不辛苦,眼下这不正过年吗,家里请的那俩帮忙的娘们儿回去过年了,只好自己干了。其实也没啥,都是一些现成的东西,你们快坐着喝水吧,一会儿就成。”
“真是给您添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这不是过年嘛。”
“别管她了,让她去帮着做饭去,咱们再续点儿热水喝着。”
德风和德润继续说话聊天,一会儿工夫,嫂子就拿来了碗筷和酒盅放在了小炕桌上,“嫂子啊,要我帮着做点儿啥吗?”
“不用,你坐着,就好了,我们这儿还有俩人呢。”
正说着,大侄儿媳就端上了七碟八碗儿,拿来了烫好的热酒,德风见势帮忙接着,德润在这时已经摆好了阵势,斟满酒杯,端在手里,“来,德风,咱哥儿俩走一个!”
“嫂子,和侄儿媳还有孩子也一块儿坐上来呗?”
“你们俩人儿慢慢喝吧,俺们仨人一块儿去后院儿吃了,”嫂子回话儿道。
“快点儿,端起来,她们吃她们的,咱们喝咱们的,”德润催促着德风。
“好,德润哥,那我就先敬您一个酒,愿您年年顺利,事业亨通,日进斗金。”
“好,那就借你吉言,来,干了!”
“这次回来,你爹奶的都很高兴吧?”
“高兴,家里人们都高兴。都说让我跟着哥好好干呢。”
“那就好,就该这样。我们出门儿是为嘛?还不是为了让大家高兴吗?让家人都过上好日子吗,对不?”
“德润哥说的是。”
“好好干,德风啊,以后会更好的。”
“为了家人,也为了子孙,是该努力。”
二人推杯换盏,畅谈家常,老人,孩子,事业,以及未来发展,都愿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事业兴旺,生意才能大有发展,蒸蒸日上。
临出门时德风说,“哥,俺爹说叫您有空去俺家坐坐,又是年下,都有空,您看?”
“好,我去!”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这两日天儿也不错,那就明日吧?”
“行,那就明日,我们等您!”随后德风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