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陈国使臣的意思,似乎此次变道是为了见见那丰州的三甲解元,顺道再炫耀一下己方的那位三甲状元。
不过李儒总觉得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就算陈国使臣再好脸面,也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吧。
虽然陈国现在也是日益强大,每次给周国的朝贡贡品也一次比一次少,但是怎么说周国还是陈国名义上的带头大哥。
而现在小弟的人却在大哥的人面前耀武扬威的,其背后应该还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至于是什么目的他就猜不出来了。
在相互恭维了一番后,李儒一行人带陈国的使臣们到驿馆休息去了。
陈国使臣绕道来到丰州虽然是件大事,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知道这件事的。
比如说杨起,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了自己向缪梓烟提出的那个崇高的要求,他一直在奋斗着。
只是比起之前,他也不会一看就是一整天了,这样做简直就是浪费大好光阴。
上午看看书,下午写写文章练练文笔,厌倦了就停下来练练功什么的。
说起来,他现在的气功已经小有所成了。
《气经》上的气功不一定要停下其他事专心修炼,完全可以一心二用,只要还在呼吸,就意味着还在练功,就算是睡觉时也不例外。
在这么多日日夜夜的练习下,他已经能在自己的丹田处感觉到一股热流,想来这就是内气了,这让他倍感意外欣喜,没想到他这条咸鱼终于翻身了。
不只是练气功,他也终于开始学习外功,也就是招式了。
那三叠浪的秘籍与心法,俞正南不过一天时间就已经还了回来,据说已经完全记住了上面的内容,至于是用脑子记还是用笔记的就不知道了。
不过结果应该更倾向于前者,从那天俞正南的表现就知道了。
让他有些意外的是,俞正南还在秘籍和心法上写了批注注释之类的,这下子杨起看起来至少不会一脸茫然无从下手了。
当然了,若是光靠他自己也是不行的,最后还是选择让主动上门的俞冰来教。
为了教杨起习武,俞冰可谓是三顾茅庐了,第一次杨起要忙着第二天的乡试,第二次也就是前两天,结果又耽搁了。
正所谓事不过三,这第三次总算是达到了目的。
不过一般倒是没有让杨起直接练三叠浪上的招式,还是以先锻炼杨起体魄为主,然后在传他一些基础的拳掌功夫。
虽然只是基础的拳掌功夫,但是却也不是花架子,也是可以用来御敌的,因此杨起练的倒也算格外用心。
比如说现在,他就在炎炎烈日下挥舞着自己的双拳,颇有些那么一丝高手的意思。
说来也真让人奇怪,现在都已经过了九月中旬,已经是十九号了,按理说夏天差不多要过去了,也该迎来秋天了,可是这鬼天气还是热的跟夏天一样。
在炎炎烈日下辛苦练功的杨起,也因此活生生黑了三度。
俞冰可不管这些,只见她坐在一片阴凉处,一手拿着瓜果,一手拿着一条小鞭子,监督着杨起的练习。
“你耍的这是什么,软绵绵的,没吃饭吗,还不给我用点力气!”俞冰将手上的果皮扔到一旁,大声嚷嚷道。
“靠!”
杨起口中暗骂一声,心里有些郁闷。不过他还是加大了力度,打完了剩下的这几招招式。
此时他浑身上下已经大汗淋漓,只得拿起环在脖子上的毛巾擦起了狂涌不断的汗水。
虽然嘴上那么说,但是对于杨起的勤恳,俞冰还是感到挺满意的。
而且在短短一天时间,杨起就已经把表面的招式给掌握了,这学习力和悟性也算不错了。
唯一的不足是,他的招式还停留在表面功夫,有其形无其力,接下来还要继续勤加练习,等熟练度上了,那时招式的威力也就上去了。
“还不错,不过你刚才有几个地方没注意,我再打一遍给你看看!”俞冰道。
“好,那你就再打一遍让我看看吧!”杨起点头道。
以他的记忆力,自然在第一次的教学里就把所有招式记在脑海里了,但是在脑中是一回事,把脑中的招式一模一样打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现实中的肢体动作很难和脑中的招式完全进行重合,所以他也只能看俞冰是怎么打的,注意其中的细节与关键所在。
只见俞冰的身姿不断的上下左右跃动着,如果俞冰穿的是一身衣裙而不是一身劲装的话,怕是跟优美的舞蹈没什么区别。
很快,俞冰就打完了这一套功夫。
这么热的天气,又经过了这么一小番体力劳动,就算是她也开始冒汗,额上的刘海也有些乱了起来。
俞冰伸手擦去脸上已经脖子上的汗水,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刘海,:“你注意到了我是怎么做的没有,每一个拳脚的劲力要把握好,少一分劲力会使得威力不足,多一分劲力则容易伤到自己。尤其是你现在气力和体魄不行,一定要更加注意!”
虽然俞冰说的很有道理,不过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管是哪一个方面,被一个女人说自己不行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
这让杨起暗暗立誓,接下来要药补食补勤加锻炼,这样三管齐下来把自己的气力和体魄提升上去!
五天的时间不长,尤其是当你专心用功的时候,时间一转眼就过了。
五天过去了,意味着学子宴也要开始了。
学子宴又名“烧尾宴”,是周国著名的宴会之一。“烧尾宴”的风习,是从周国的第三代周皇时期开始盛行的。
所谓“烧尾宴”,据《封氏闻见录》云,士人初登第或升了官级,要准备丰盛的酒馔和乐舞款待来宾,名为烧尾,并把这类筵宴成为“烧尾宴”。
关于“烧尾”的含义,说法不一:
一说是人之地位骤然变化,如同猛虎变人一般,尾巴尚在,故需将其烧掉;
二说是新羊初入羊群,会因受羊群干犯而不得安宁,只有火烧新羊之尾,它才会安定下来,人从平民进到士大夫阶层,如同新羊出入羊群一样,一时难以适应新环境,故需为之“烧尾”;
三说是鲤鱼跃龙门,必有天火把尾巴烧掉才能变成龙。次三说都有升迁更新之意,故次宴取名“烧尾宴”。
“烧尾”还有一种意思,即特指朝官荣升,宴请皇帝以谢上恩。
《辩物小志》云:大臣初拜官,例献食于天下,名曰“烧尾”。‘烧尾’,取其“神龙烧尾,直上青云之欹意”。该含义出自“鱼跃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今山西省韩城县与山西省河津县之间形似门阙,相传为夏禹治水时开凿。每年春季,黄河鲤鱼溯水而上,欲游过龙门。
然而龙门水急,鱼屡屡被冲击下去。当鲤鱼经多次逆游仍不能过龙门时,将游进改为跳跃,迎惊涛,劈骇浪,一跃上龙门。
此时,鲤鱼必遭雷电袭击,尾巴被烧掉,从而,变为真龙。可见,“烧尾”之含义颇深。
烧尾宴的菜单种类繁多,十分丰富,同时也极为耗财耗材。
饭食点心:巨胜奴(蜜制散子),婆罗门轻高面(蒸面),贵妃红(红酥皮),汉宫棋(煮印花圆面片),长生粥(食疗食品),甜雪(蜜饯面),单笼金乳酥(蒸制酥点),曼陀样夹饼(炉烤饼)等。
菜肴羹汤:通花软牛肠(羊油烹制),光明虾炙(活是烤制),白龙曜(用反复捶打的里脊肉制成),羊皮花丝(炒羊肉丝,切一尺长),雪婴儿(豆苗贴田鸡),仙人脔(奶汁炖鸡),小天酥(鹿鸡同炒),箸头春(烤鹌鹑)过门香(各种肉相配炸熟)等。
筵席上还有一种“看菜”,即工艺菜,主要用来装饰和观赏,这是古来就有的。食单中有一道“素蒸音声部”的看菜,用素菜和蒸面做成一群蓬莱仙子般的歌女舞女,共有70件。可以想象,这道菜放在筵席上是何等华丽和壮观!
食单中的菜肴有32种。从取材看,有北方的熊、鹿,南方的狸、虾、蟹、青蛙、鳖,还有鱼、鸡、鸭、鹅、鹌鹑、猪、牛、羊、兔等等,真是山珍海味,水陆杂陈。至于烹调技术的新奇别致,更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