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时候花上许多个时辰,回去的时候自然也难免,当他们坐在马车上原路返回到家时,都已经酉时了。
马车刚停,俞冰就直接跳了下来,朝着自家府邸而去。
回来的路上太无聊,缪梓烟主动聊起了诗会上杨起那一诗一词,眼中尽是佩服之色,毫无保留的给出了自己的赞美。
不管是《水调歌头》的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中秋》的那一句“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都引起了她心中的无限遐想。
杨起也是不客气的收下了缪梓烟的赞美,然后同样夸赞起了缪梓烟的诗,来了一波商业互吹。
他们说话时你一句我一句的,连绵不绝,俞冰根本插不进去也插不了。
文化人的交流,让她这个腹中无墨水的人简直是一阵头大。
她算是看出来了,这对小夫妻的感情是越来越好了,以前自己是缪梓烟的好姐妹好闺蜜,现在人家有了另一半自己的存在都小了!
这让她心里有些寂寞而又无奈,只能在心里暗道一句“小没良心的,也不看是谁帮你找的好夫婿!”
“回来啦!”
杨起和缪梓烟到了大厅时,叶锦蓉和缪顺垚已经出来迎接了。
中秋佳节,自然是要一家子好好在一起过的。
本来俞冰也想来缪府一起过中秋的,不过听说她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父亲难得的回来了,所以先回家看看,之后再来打个照面!
对俞冰的父亲,杨起也抱有浓厚的好奇心,作为周国第一的镖王,不知道是一位怎么样的人物!
比起以往缪府的中秋节,今年的中秋可是多了一位“家人”的,这让他们也更加严阵以待了,各种零碎事项也变得更加繁琐。
如果说当初的杨起只是一个路人,那么如今的杨起在他们眼中就是完完全全的缪家人了。
至少缪顺垚和叶锦蓉是这样觉得的。
这位便宜姑爷不仅温顺有礼,而且本事不少,算术,医术,才识,还有经商的天赋。
经商天赋这也是缪顺垚在一日对杨起考较时发现的,没想到杨起不仅学会了自己写给他的书上的所有内容,还会举一反三,并且提出了一些就连自己都未曾想到的经商之法。
这些已经够让他惊讶了,如果今日诗会上发生的事情让他知道,怕是会惊讶的下巴都有些合不拢。
叶锦蓉对此看的倒是没这么重要,虽然杨起的本领也确实让她喜出望外,但是她真正考虑的还是自己女儿缪梓烟的幸福和终身大事。
这也是为人父母对自己女儿所希冀的。
这场家宴进行了很久,有聊家常,有谈笑,今日的缪顺垚显得十分的高兴,到最后更是干脆和杨起拼起了酒,连叶锦蓉都有些拉不住。
所幸杨起的酒量不小,而且这酒的度数也不是很高,估计也就十二十度吧,不过为了给缪顺垚一个面子,杨起还是早早装醉趴在了桌上。
将“醉过去“的他扶回房间的人是缪梓烟,一路上眼神和肢体相互碰撞的两人,直觉得心里有什么洋溢着,充盈着。
……
忙完了这多事的中秋,杨起也该轮到忙自己的事情了。
他看上的一间书坊早在十多天前就已经买下来了,这几天一直在重新装修,另外,就是招一些人来印刷和维护书坊日常运营的人。
说起印刷,虽然周国已经摆脱了手抄复印的时代,进入到印刷的时代,可是他们的印刷术还是处于一种滞后的状态。
他们的印刷方式是这样的,找来若干大小适中和一样的木板,然后在上面刻上反过来镜面文字,涂上墨汁然后将其印在纸上进行印刷。
若是其中一个字出现了磨损或者损坏,那么这块板子就算是废了,又要重新搞一块同样的板子出来。
这不仅费时费力还费钱,于是杨起就把活字印刷术给搞了出来,用胶泥或者陶泥制成等大的方块,然后刻上文字,再用火烧使其硬化。
最后,在将这些成型的带有文字的方块进行排版,刷上墨汁就能进行印刷了。
这种印刷术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印刷版的损失浪费,而且用完后可以将方块重新排版就可以进行下一轮的印刷。
考虑到可能出现同一个字在同一页中的重复情况,一些常用的字需要多做一些。
只是,这种活字印刷术也有一种弊端,那就是如果文字过多,记有文字的方块也会很多,在挑选时可能会有些手忙脚乱。
这点杨起也没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应对,只能让那些印刷匠按自己顺心的顺序自己排布,以便自己取用。
不过,纵是如此,那些印刷匠在看到这种新式印刷方法时一个个也惊为天人,就差点没有把杨起当神仙来膜拜了。
本来书坊前天就可以准备开业了,不过要忙着过中秋,倒是将这件事放了放。
今日杨起也没什么事情要忙,就不想再拖延将书坊正式开业运作起来。
作为书坊的大股东之一,俞冰自然也来了,随行的还有缪梓烟,她在家中正好无事,权当是出来走走。
书坊原本是百多平的面积,不过俞冰嫌小了,又花大价钱把边上的门店买了下来,然后整改到了一起。
书坊的装修风格也十分的典雅,外面个栽有一行富贵竹,里面则是用各大字画书贴装饰。
各大书架货柜错落有致,让人耳目一新,有种舒心的感觉。
“东家!”
见到杨起他们,书坊的掌柜赶忙出来相迎。
这位掌柜姓张,之前也是一家还算大的书坊的掌柜,不过那家书坊的幕后之人也就是东家不想再经营下去了,就关了书坊。
最后,俞冰就把他们一起全都挖过来了,也算方便。
“书坊现在准备的如何?”杨起问道。
“除了东家吩咐要印刷的小说话本外,书坊里也印一些常用的书,如今皆已准备好,可以随时开门营业!”
一家书坊,自然不能单靠杨起写的小说话本来强撑,这点杨起也知道。
因此,杨起托他们买了一些常用的书,这个时代的常用书也无非是什么《论语》,《左传》,《经史》,《史记》,《算经》等之类的。
(PS:不要管这些名字好吧~_~)
有这活字印刷术,很快的这些书也被大量印刷了出来。
至于小说,除了那《天仙配》还有那小丫鬟的鬼故事以外,杨起最近又写了一些小说,像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改编后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梁山伯与祝英台》还好,只要微调下朝代背景地点之类的,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要大刀阔斧的改动了,这也花了杨起好大一番功夫。
至于为什么选这两种题材当小说,这也是杨起的考虑,将那些大家小姐作为第一批客户来进行。
不管是什么时代,女人总是最有钱的,这是一个真理!
他事先给俞冰和缪梓烟看过这小说的内容,赚了她们好大一把眼泪,就差点没被她们责怪为什么老是写这么悲伤的内容了。
但是不得不说,这两本小说确实吸引了她们的心。
只要通过她们的关系网振臂一挥,不知道有多少大家小姐们会为此倾心,成为杨起笔下的铁杆粉丝,忠诚客户。
然后就是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只要杨起笔锋不停,脑中存货还够,那么他就能不断赚到一笔又一笔的钱。
杨起点了点头,说道:“好,那就今日正式开业吧,你和店里的伙计辛苦点,这个月的工钱给你们翻倍!”
“多谢东家!”
张掌柜还未开口,书坊内的伙计已经一个个鬼哭狼嚎起来。
杨起给他们的待遇还算是不错的,包吃包住,伙计一个月五两,掌柜一个月五十两,还不算什么各种奖金之类的,光是前面那些就是以前待遇的两倍了。
因此,不管是张掌柜还是那些伙计们干起事来都是尽心尽力的,这也让杨起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