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快要吃饭的时候了,董仲舒与大王他们又要回绿叶茶庄。
路上的阳光到了头顶,路边有知了知知地叫着。他们走在乡间的大道上,没人吭声了。
大王心里不是滋味,他现在的大王在百姓心目中,就是一个不称职的大王。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真是碌碌无为了。要不要和国相一起,对百姓做些有意义的事?
走了一段后,董仲舒就发问了:“做个国相听起来很容易,就是为百姓做些实事,请问一下大王,哪些事才是为百姓做了实事?”
大王现在没有想为百姓办什么实事,他只想自己还要不要就这样碌碌无为过一辈子。
董国相提出这个问题了,他才略加思考:“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我看还是应该好好琢磨一下,还得真正与百姓接触一下,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才能定下来。”
在路上,董仲舒与大王刘非开始讨论如何为百姓办实事的事。
董仲舒说:“为百姓办实事并不容易,真正要办好恐怕他国相一个是很难做到,还是大王参与。不但你大王要参与,还要唱主角才能做好这件。”
大王没有吭声。
不是大王不想参加,是大王不想马上答应,他还想征求一下陈太傅的意见。
大王近些年来不太想事,有什么都是这位辅佐大王的陈太傅负责,他大王只是回答行与不行就好。
大王不表态,看来大王还有想法。
董仲舒就做工作:“大王,你现在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也是有经验的大王了,在这个时候你如果还不做些对子孙后代有意义的事,恐怕以后再想做也难了。”
董仲舒从时间上来动员大王,想做事业就得做了,要不就晚了。
给了大王的时间紧迫感,还得找个对比的来激励大王。
董仲舒还是提到淮南王:“淮南王刘安造了豆腐,发明了热气球,写了《淮南子》诸多书能载入史册,你大王刘非难道不想做一二件留给子孙后代?”
大王刘非哪里不想啊,他也想。只是自己的爱好在养动物,造宫馆;再说以前也没有哪位国相与他谈到这些,自己的思想根本没往这方面想。
现在董仲舒提到这事,大王一时哪里想得出做什么,能给子孙后代留宝贵的东西?
大王很坦然:“我这人是习武之人,不爱看书写东西,也琢磨不出什么发明与创造,让我耍个刀弄个棒的还可以。要不国相指点一下?”
只要大王有这方面的想法就好说。董仲舒不急不忙,摸着脑袋好像要想一想的样子。
董仲舒想了一会,想出来一个提议:“要你这位武将写个东西出来恐怕难了,发明创造个东西出来,也要靠机遇,急不来的。这些一时办不到的事,我们不要去强求。我给你一个提议,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怎么让百姓的粮食增产。现在百姓每亩产量,如果我们俩能研究出一个法子,让粮食增产,这就是大贡献了。”
大王从来就没有研究过粮食增产,他连插秧的活都没干,那些施肥让粮食增产的活更不知道。
大王都不好意思看董仲舒,叹气道:“搞粮食的事,我也是大文盲,犁田插秧施肥我样样不懂,你叫我怎么研究水稻增产?这个项目就算了,还是看看别的项目吧。”
大王的思维办法,摆脱不了武将性格,没有仔细想董仲舒提议的真正含义。
董仲舒看大王还没跟上他的思维,他就打比方了。
“淮南王刘安,虽然写了不少书,你以为是他自己写的吗?不是的,是他组织的,主要的思想是他的。他门下一些弟子为他所写。我提议你来研究粮食增产,并不一定要你亲自研究,你只要起个带头作用,下达研究任务……”
这一下大王明白了,这不就是要他大王开个头,让下面的人去搞研究?
如果真的研究出了粮食增产的办法,那是在他刘非为王时研究出来的,也不是他刘非的功劳?
这是件好事,要好好组织,搞出成绩来才是。大王想。
“董国相啊,你真是个好国相,一来就为百姓想事。你这个提议很好,虽然朝廷不让我们参政了,但这是为百姓好的,我要参加。明天我就到国相府去,让内史组织一个研究小姐,专门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的问题。”
大王很高兴,想到道士所说,老天爷有眼为他送来了一位像管仲一样的国相来帮助他。这个董国相,没来几天就想到为百姓的粮食的事。
按计划吃了中饭还要在绿叶茶庄休闲的,但大王要带着董国相与陈太傅回去,他要到国相组织会议,确定成立研究小姐,研究粮食增产问题。
陈太傅对大王的突然组织会议有些不解,但还是依大王的意思,在国相府组织了会议。
来参加会议的有张内史,管农业的几个官员。
陈太傅主持会议,他开了头再由大王讲话。大王说:“我本来要为董国相的到来,举办一个接见宴的,后来一想那样是虚的,我要欢迎董国相的到来不要用虚的,要用实的。今闻国相有个好的提议,我决定支持国相的提议,亲自组织会议,动员你们搞农业的官员,针对我江都国的农业,研究出粮食增产的办法来。下面你们就说说,怎么个搞法。”
张内史不知道大王组织开会的议题是什么,一听是研究提高粮食增产的,他就有话说了。
“大王啊,这个问题我们前几年就研究过了,研究来研究去,只有那些勤劳的农户,施肥多的,灭虫灭得勤就增产,别的办法再也找不出来啊。”
张内史开头反对了,下面的几个农业官员也作具体说明。他们说,他们组织了收成好的农户,咨询他们收成好的办法,才得出这个结论的……
“你们研究了,却没有一个好增产办法,看来是研究方法不对。你们组织了收成好的农户,研究了增产办法,我看是没找准人。据我了解现在收成好的,都是些勤劳的人,他靠的是勤劳增产。我们既然要研究增产办法,是要研究一种新办法,要靠一些有智慧的人……”
大王脑子一启动,想法还别具一格。
此时董仲舒接过大王的话,帮他进一步解释:“按我对大王的意思理解,不能只局限于勤劳的人讨论这个问题,要发动全江都国人都来献计献策。”
大王就是这个意思,要发动全国人:“对对对,就是要发动国人,为粮食增产想办法。我跟你们说,你们以前怎么搞的我不管了,反正这一回你们要把我搞好,要是搞不出增产的办法,你张内史、还有你们这些管农业,统统给我回家种红薯。特别是张内史,你不要以为你这个官是朝廷任命的,你要是没有为百姓办成好事,我就向皇上打报告说你不称职,照样要你回家种红薯。”
大王将这个会议一开,张内史和那些管农业的官员着急了,马上想办法怎么发动群众来参与研究怎么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