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72000000002

第2章 让我们一起走进《阴符经》的神秘殿堂

初识《阴符经》时,它以《奇门遁甲经》的书名藏匿在街边的书摊上,封面设计颇有武林秘籍的味道,于是我就花了十块钱买了这本书,翻了翻,被里面一些用语奇特、凝练有力的话语深深地吸引了: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

什么意思呢?茫茫然,不解其意。

后来我接触到道教学说,认识了更多的道教学者,对《阴符经》依然是念念不忘,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弄懂《阴符经》所蕴含的深意及其非同寻常的教化作用。从此,一有时间就反复揣摩《阴符经》里的每一句话,一有机会就向老专家请教,或是查阅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这天书一样的抽象话语,于我而言,逐渐褪去了初识它的神秘气息,继而对它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遂促成此书。

《阴符经》的书名叫法很多,如:《黄帝阴符经》《轩辕黄帝阴符经》《黄帝天机经》《奇门遁甲经》等,虽然在当今社会的国学热潮中,它的粉丝不多,但这并不表明《阴符经》不及当下被热捧的《论语》。相比之下,可能是《阴符经》晦涩难懂,容易令人望洋兴叹。再者,代表道家思想的两部本源之作《道德经》和《阴符经》,都有一个特点,其释义不像《论语》那样固定,有着很大的阐释空间,可为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人,提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解。还有不少人将其当做内丹、兵法或奇门经典进行解读。甚至,在一个人的不同人生阶段中也会有不同的解读。

这正是道家经典的迷人之处。因为其含义深沉的语言,不断挑逗着历朝历代人们探求其真义的欲望。截至清末,《阴符经》的注解本就已不下百余种,仅现存于明代的《正统道藏》就有24种。由此,我们不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是谁写出这样一本使人可以穷尽心血去探索的智慧之书,真是太伟大了!

而如今,《阴符经》的具体作者究竟是谁?仍不得而知。

相较于同宗经典之作《道德经》的出名早、影响力大,《阴符经》出名要晚很多。它为世人所知,当与唐代李筌有关。史载,李筌喜欢神仙之道,遍游天下名山,寻访得“道”之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河南嵩山虎口岩的石壁中发现了绢本《阴符经》一书。经文写在白色丝绸上面,且有朱红色的卷轴,封藏在石匣之中。封口处写着这样的文字:“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李筌如获至宝,只因年代久远,经本糜烂,经文中一些字迹也已经看不清了。回去之后,李筌赶紧抄下这本书,经常诵念,却不能彻底明了经文的玄理。后来,李筌访道天下,至陕西骊山,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母,对着眼前遗火烧树的景象,喃喃自语道:“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李筌惊奇地想:这不正是《阴符经》里的章句吗?于是上前恭恭敬敬地问老母:“这是《黄帝阴符经》上的文句,老母怎么知道,还诵念不止呢?”老母说:“我授此经已1800年了,少年是从哪里知道的?”李筌赶紧稽首再拜,如实具告。老母笑着说:“你这少年颧颊贯于生门,命轮齐于月角,血脉未减,心影不偏,性贤而好法,神勇而乐智,是我弟子啊!”接着,李筌请老母给他讲述《阴符经》玄义,老母坐在大石头上,就给李筌讲授了《阴符经》的要义。讲完之后,二人肚子也饿了,老母拿出自己带的麦饭打算与李筌分享,就先递给李筌一个瓢,招呼李筌下山取水,但当李筌回来时却发现麦饭留在大石头上,老母已不见踪影。

这里,需要对李筌稍作介绍。李筌,唐代著名道教思想家,陇西(今甘肃陇西县)人,少年时代就喜欢神仙之道。唐玄宗开元年间,先后任荆南节度判官、节度副使等职。后来受丞相李林甫排挤,只好辞官入山访道,最终在陕西的骊山遇到了骊山老母。传说故事中的“老母”便是今陕西省西安市骊山老母宫所供奉的“骊山老母”。如果您来骊山老母宫游玩,还能一睹唐代遗石《骊山老母授经碑》呢。

由于古代印刷和纸张技术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经典的传播方式主要靠人工抄写,且在抄写过程中,由于人的认知能力千差万别,所以,不同版本的《阴符经》的文句也不尽完全一致,但很多人认为,还是应该以唐初名臣书法家褚遂良尊奉皇帝之命所写之本为准。这个版本的《阴符经》共447字,分上、中、下三篇。

现根据褚遂良大字《阴符经》原稿录文,由于传统版本绝大多数将上中下三篇依次命名为《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国安民演法章》《强兵战胜演术章》,故将之合而为一体,如下:

上篇 神仙抱一演道章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移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中篇 富国安民演法章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疑脱一“小”字)人得之轻命。

下篇 强兵战胜演术章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愚,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疑脱一“害”字)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其圣,我以不奇其圣。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疑衍一“万”字)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疑脱一“相”字)推而变化顺矣。(疑脱“是故”二字)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起居郎臣遂良奉敕书

现在,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阴符经》的神秘殿堂。

现在我们来探究一下“阴符经”三字的含义。对此古人的解读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赘述。在这里,我选用李筌的解读:“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称阴符。”从李筌的解读中可知,“阴”,即“肉眼无法看见的”、“隐藏”着的。隐藏的是什么呢?通过研读《阴符经》全文后方可看出,隐藏的是现象背后的运行规律。这在《阴符经》的原文里有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如“禽之制在气”,意思是,禽鸟之所以能在空中自由飞翔,在于它能够控制和驾驭身边上升的气流。这句话背后引申的含义则是:一切现象的发生就像禽鸟飞翔一样,我们很容易看到、听到,但现象背后的运行规律、前因后果,却像那被禽鸟驾驭、推动禽鸟飞翔的气流一样,是无形的。因此,“阴”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但却包含着事物的自然运行规律。因而,这里的“阴”暗含了“意识”、“精神世界”的内容,是相对于看得见的“物质”而言的。《阴符经》里的“符”,并不是电影《捉妖记》里为了给小妖王上锁,贴的那张带有闪电标志的符,或是暗含各种咒语的“符”,而是契合的意思。也就是表面现象与背后的规律相契合。

笔者冒昧地认为:《阴符经》的主旨是要让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根据事物规律做人做事。所以,《阴符经》开篇就直奔主题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就“执天之行”而言,《阴符经》作者让我们观察和探究的“天之道”,在自然方面,如“天有五贼,见之者昌”。这是说,天地间明明白白存在着“五行”相生相克规律,只有认识并懂得利用,人类社会才能够正常地繁荣昌盛;在观人方法上,如“人心,机也”。这是科学的观人之法,通过观察判断一个人是否表里如一而做到洞察人心、知人善任;在行为准则上,如“立天之道,以定人也”。这是说,只有掌握和根据天道及自然运行规律,才能稳定和满足人类生育、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在养生和适应社会方面,如“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这是说,只要饮食有规,起居有常,人身的四肢百骸都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只要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适合的时机开始行动,万事万物的生成变化就会平安顺利。

这样看来,《阴符经》并不是那么神秘,它是一本教人们怎样面对这个世界的书,暗含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这在我们今天看来很普通。但是,想象一下,在生产力极端低下、以鬼神巫术为主流的古代早期社会,《阴符经》的作者如同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社会一样,大胆地、反其道而行之地提出这样的思想理论,对当时的人而言,是多么的振聋发聩、难能可贵。

至于对《阴符经》书名之前冠以“黄帝”二字,有人以为是轩辕黄帝时期的作品,但我认为:冠以“黄帝”二字不是要说明是黄帝的作品、黄帝时代的作品,或者要假托黄帝威名以吓唬俗人,而是作者为了借用“黄帝”的盛名以引起世人的注意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阴符经》中的“神仙抱一演道章”,“神仙”二字,很多人将其理解为那些能够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万千、全知全能的“神仙”,这种理解犹如管中窥豹。道教的神,不同于西方宗教的神,我们看到西方的一些神,那基本都是万能的,是外在于人间的。但是,道教的神是人间的至人和英雄人物,被人奉为神。比如药王神,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唐代孙思邈,比如骊山老母神的原形,是上古母系社会带领人民抗洪救灾的女英雄女娲,还有将“忠义”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关公,掌握木工核心技术的鲁班等,这些人都被称为“神仙”。往小了说,你所处行业里那些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即是《阴符经》里所谓的“神仙”,其实就是被神化了的杰出人物,他们其实距离现实并不遥远。

是什么让这些人能够成为“神仙”?原因就是他们能始终做到“抱一”。

“一”是什么?当然不是“1+1+2”的那个“一”,我们可以从老子《道德经》中寻求答案,《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是这样描述“一”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道家思想中的“一”,其实是“道”的形象比喻。“抱一”就是坚持根本、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专注一个领域,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追求达到最高的境界。他们的这种作为既是抱一,也是演道。

明白了以上“神仙”和“抱一”的意思,就能够进一步探知“治国安民演法章”和“强兵战胜演术章”中的“法”和“术”的隐喻之意,“法”与“术”都是指“道”的,也就是治国之道和用兵之道。

《阴符经》文辞艰涩难懂,像刷微博那样流星般浏览经文,是无法深入理解领悟的。所以,需要深入细致地去研读、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去理解。在精读的同时,不能光从表面文字上去解读,而是要融入时代思想来理解。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去找找表面现象背后的原因。如《阴符经》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单从字面上看,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这是在讲用兵的方法。其实不然。正是因为“瞽者”的眼睛瞎了,只有全心全意地用耳朵来听,日久月深,他的耳朵就非常灵敏;“聋者”因为耳朵聋了,只有聚精会神地用眼睛来看事物,久而久之,他的视觉就非常明亮。比如,在学习上,假若能够全神贯注于所从事的学业或事业,就能产生胜于雄师十倍的功效,也就是“绝利一源,用师十倍”;假若再能够排除一切干扰,心无旁骛地反复研读,就能够收到胜于雄师万倍的成果,取得意想不到的可喜成效。正所谓,把一个简单的事反复研究学习,就成了现在人们常说的‘专家’。如此,便是“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但是,《阴符经》到底说了些什么?它的要旨到底是什么?由于我的道行不深,本书所论权且作为引璞玉之砖石,所以希望各位读者仁者以仁见、智者以智出,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地学习,或可领悟到《阴符经》的真谛,进而帮助自己成为所在行业中的“神仙”级人物。

下面,是编著者对《阴符经》全文逐句进行的注释、白话与探究。

同类推荐
  •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大约3500年前,摩西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作为道德准则;后来,这十条诫命成为了西方的社会道德基础。然而,这十条诫命从内容上看,都是针对大奸大恶之事,似乎与常人无关。那么如今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道德准则呢?本书对这些道德律进行了探究,为读者展现了古人的准则背后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立场,并由此与当今的生活相结合,为现代人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参考。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老子·庄子

    老子·庄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道家的主要经典。《老子》共5000余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全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发前人所未发,述前人所未述,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 庄子《庄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由庄子及其后学著。《庄子》现存33篇,计《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是中华民族丰厚的思想资源与智慧宝库,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 儒家信仰之道

    儒家信仰之道

    上古至西周时期是中华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的变迁及哲学思想的产生,为儒家及诸子百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成为儒家和诸子百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热门推荐
  • 盛宠N次方:洛少,请节制

    盛宠N次方:洛少,请节制

    “玩完就想走?”只是打个零工,居然惹到了京都最帅气最拉风的洛大少,还在当天就领到红本本沦为了他的合法暖床工具,江晓童表示很无辜。“好吧,看在老男人不好找老婆的份上,我可以跟你假结婚三个月。”“老男人?”洛少咬牙欺近,“今天就让你见识一下老男人!”江晓童差点被拆骨入腹,“不老,你一点都不老,可是我受不了!就三个月,到期离婚。”“三个月?我还收不服你这小丫头!”于是洛少展开了一场对她身心的掠夺,“你的身是我的心也必须是我的!”
  • 奶爸美食家

    奶爸美食家

    我是一个奶爸,带着女儿开了个小餐馆,有空的话,请来光顾一下生意,我女儿可是很萌的哦!
  • 迷之探险队之迷雾城探案

    迷之探险队之迷雾城探案

    迷雾大学发生了一起密室杀人事件,以麦谷为首的警察和以博索(小鳖硕)为首的侦探经历了重重困难,却发现凶手是他……为了逮捕他,并且解开关于“MagicShadow”魔影的谜团,麦谷、庄斗,粟裕(只是重名)和很像她的她重组了迷之探险队,在解开谜团的路上有开始了久违的探险……
  • 台湾舆图

    台湾舆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吟天啸

    龙吟天啸

    一个从小就生有一对龙角,被人当作妖怪的少年。纯洁的他因为收养他的爷爷的离开,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此为了报陈家被灭族的大仇踏上了一条艰难的修仙之路……可他头上的怪角,又让他的一身变得跌宕起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逐仙纪

    逐仙纪

    一个普通的山间少年;一个浩瀚的大千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 封妖紀

    封妖紀

    妖王历洪荒八年,妖修界上古妖王神玉出世,天狐族怀璧其罪举族被灭。人间历秦始皇三十一年,天狐族无能少主云轩遵母之命赴仙修界昆仑虚求取仙道,路遇人间界项羽结伴同行。从此仙途争锋、霸业皇权;诸界称雄,尽在掌中。
  •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大慈寺虽然经历了千多年的发展,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像样的寺志,因此其寺庙诸多情形付诸阙如。一座寺庙的历史,没有很好的实物档案和地下文物相互印证,没有较为完备的寺志,那么要说清该寺庙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由远及近,作者顺着历史的光环娓娓而谈,述说着一座寺庙的兴衰。于成都而言,大慈寺今天的地位十分重要,身处城市之心,人文厚重,就像一叶肺片一样,左边是文化新闻区,右边是现代商业区。所以被称之为“古蜀之肺”。这,也正是作者在此书中,游刃有余的表达关键所在。
  • 豪门怨:亡妻归来

    豪门怨:亡妻归来

    她还爱他时,他不屑一顾,冷漠残忍,无视她的真心:“我爱的人只有安馨,你不配。”她骤然离开,只剩下坟墓上的照片,他才猛然发现,心脏空缺的地方,住了一个叫季婉的女子。再遇相似的容颜,他穷追不舍,不愿放手,她却决绝冷笑,冰冷的眼神似乎斩断了所有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