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41000000002

第2章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自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

【译文】

古代的黄帝轩辕氏,生下来就十分聪明,小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便对周围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长大后既敦厚又勤勉,成年时便登上了天子之位。

他问岐伯道: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超过百岁,动作却没有衰老的迹象;现在的人,年龄刚过五十,动作就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懂得养生呢?

岐伯回答道: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用保养精气的方法来调和养生,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房事过度,所以能够形神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达到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却不同了,他们把浓酒当作甘泉滥饮无度,把任意妄为当作生活的常态,醉酒之后还要行房,因为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使真气耗散,不知道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节省精神,而只图一时感官的快乐,违逆人生乐趣,作息起居毫无规律,所以五十岁左右就衰老了。

上古时期,对于深谙养生之道的圣人的教诲,人们大都能够遵守。对于对虚邪贼风等四时不正之气能够及时避开,心情都清净安闲,没有杂念妄想,从而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而不耗散,这样一来,疾病怎么会发生呢?因此,心志安闲减少欲望,情绪安定而不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困倦,真气从容调顺,每个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无论吃什么食物都觉得甘美,随便穿什么衣服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当地的风俗,社会地位无论高低贵贱都不相互羡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任何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淫邪的事物也都不能迷惑他们的心志。无论愚笨的还是聪明的,能力大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活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正是因为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邪气干扰危害。

【原文】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则齿发去,形体皆极。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脏腑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译文】

黄帝问道:人上了年纪,不能生育子女,是由于精力衰竭了呢,还是受自然规律的限定呢?

岐伯回答道:女子到了七岁,肾气开始盛旺起来,乳齿被更换,头发变得茂盛。到了十四岁,天癸发育成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到了二十一岁,肾气平和,智齿生出,身高达到最高点。到了二十八岁,筋骨强健有力,头发达到最茂盛的阶段,身体最为强壮。到了三十五岁,阳明经脉气血逐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枯槁,头发开始变白。到了四十九岁,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衰微,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的能力。

男子八岁时,肾气充实起来,头发生长,乳齿更换。到了十六岁,肾气旺盛,天癸发育成熟,精气满溢,两性交合,就能生育子女。到了二十四岁,肾气盈满,筋骨强健有力,智齿生长,身高也达到顶点。到了三十二岁,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丰满健壮。到了四十岁,肾气开始衰退,头发出现脱落,牙齿也渐渐枯槁。到了四十八岁,人体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花白。到了五十六岁,肝气衰弱,筋脉迟滞,手脚变得不灵活了。到了六十四岁,天癸枯竭,精气减少,肾脏衰弱,牙齿头发脱落,形体衰弱至极。肾主水,接受其他各脏腑的精气而加以贮藏,所以五脏旺盛,肾脏才有精气排泄。现在年龄大了,五脏皆衰,筋骨懈惰无力,天癸枯竭,所以鬓发都变白,身体变得沉重,步伐不稳,也不能再生育子女了。

【原文】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挚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译文】

黄帝问道:有的人年纪已经很大,却仍能生育,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回答:这是他天赋的精力超过常人,气血经脉保持畅通,肾气仍有余的缘故。这种人虽然有生育能力,但一般男子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不超过四十九岁,精气就已经枯竭了。

黄帝问: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年龄都可以达到一百岁,还能生育吗?

岐伯回答:善于养生的人,能够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即使年寿已高,也能够生育子女。

黄帝道: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真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自由地呼吸天地之间精纯的清气,令精神持守于内,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高度协调,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就是因得道而长生。

【原文】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译文】

中古的时候有至人,具有醇厚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行为符合天地阴阳的变化,适应四时气候的变迁,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聚精会神,远驰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所见所闻能够广达八方之外,这是他延长寿命和强健身体的方法,这种人也可以归属真人的行列。

其次还有圣人,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变化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心。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外,他不使形体因为事物而劳累;在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清静愉悦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易衰惫,精神不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

再次又有贤人,能够依循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分辨星辰的运行,顺从阴阳的消长,适应四时的变迁,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种人也能增益寿命但有终结的时候。

同类推荐
  • 传世藏书-醒世恒言(下)

    传世藏书-醒世恒言(下)

    《醒世恒言[1]》,白话短篇笔记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始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色情渲染。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这是中国古代的三种幼儿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一部小型通鉴纲目,上自天文地理,下至诸子百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百家姓》集中国常用姓氏之大全,为人人必读,家家必备的常用书籍。《千字文》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前朝才子周兴嗣编撰的一篇奇文,构思巧妙,寓意于理。
  •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 论语

    论语

    本书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成书,因此称“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孔子思想以立身为出发点,而人能立身于世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君子”人格。君子具备仁爱之心,自重自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积极进取,德才兼备;孜孜于学,注重实践;安贫乐道,谨守正义等等;始终坚守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遵从不同的伦理关系,构建着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热门推荐
  • 帝国绝魂书

    帝国绝魂书

    他本是一文不值的废材,仅仅因为游戏玩的好成为一名月入百万的限制级“特殊”职业玩家?仅仅是运气?还是避无可避的宿命?当他通过超先进VR技术穿越至游戏异时空,成为人类最伟大的绝魂师,越陷越深之际,惶然间发现:千辛万苦集齐【十二煞器】,屠魔屠到最后,那个终极BOSS居然是自己?以及……他竟已分不清虚拟与现实,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世界?当苍朽的灵魂回归年轻的躯壳,是否依然故我?是否依然年少无从?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回首间,人世已蹉跎……超燃爽文,慢热。古风,现代风无缝混搭。寻找知音!
  • TFBOYS忘不了你

    TFBOYS忘不了你

    三个女生与三小只的爱情故事,对爱不变,他们对四叶草有着十年的约定,在十年的舞台上幸福
  • 沈默默的奇异人生

    沈默默的奇异人生

    写什么简介,反正没人看……——一个脑子抽疯尝试女频的男铺盖作者—。—Ps:上架敢言就是简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每天懂点幸福心理学

    每天懂点幸福心理学

    是什么让我们幸福?钱、汽车、房子?还是某些虚无缥缈、不可控制的事情?幸福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吗?要维持永恒的幸福是不可能的,我们可能很难改变自己性格、身份,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相对地改变我们的“幸福观点”。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心理学知识,从影响幸福感的各个因素,如性格、心态、爱情、金钱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上的阐述,详细介绍了许多提高幸福感的实用策略,并在每一篇文章的最后介绍了一个经典的幸福心理学定律。相信在阅读本书后,读者会获得更多的幸福快乐。
  • 明末一个男人的成长史

    明末一个男人的成长史

    普通之人,穿越明末乱世。没有显贵身份,没有天才的头脑,只有普通人的善良之心。历经坎坷、尝尽悲欢离合,陈德之被历史的洪流裹挟着登上舞台。为亲人、为爱人、为友情、为天下百姓,且看陈德之如何在这乱世之中,步步成长,书写自己的传奇人生。
  • 冠以宠爱之名我的小小妻

    冠以宠爱之名我的小小妻

    十岁的覃青竹与十五岁的郗(xi)旬墨初次相遇,光线从头顶撒下仿佛在郗旬墨的周身形成了闪耀的光圈,毫无防备的倒影在覃青竹那明亮的双眸里,烙印在那颗炽热的心脏里。一年后再次相遇,父亲因火灾去世。柔软的身体被郗旬墨拥在怀中,那迷人的香味安抚了受到惊吓的心灵。“青竹,你愿意跟阿姨回去,让叔叔阿姨照顾你嘛?”双眸仿佛被蒙上了纱黯淡无光,覃青竹呆滞的点了点头。在郗旬墨十八岁时被告知。等覃青竹成年后便必须娶她为妻。而覃青竹在新婚之夜却没有身为新娘的喜悦与甜蜜感,只是被厌恶的告知“嫁给我!你满意了吗!”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 任他明月下西楼

    任他明月下西楼

    纤正全看着纤如画。纤如画也看着纤正全。俩人眼里满满的情意,和爱意。看着,看着纤正全流泪了。纤如画也流泪了。“殿下,你因何流泪?”纤如画用手抹去纤正全的泪水,情意绵绵的问道。“唉,不说也罢。”纤正全那俊脸满是愁容。“说嘛,人家想听。”纤如画倒入纤正全的怀里撒娇道。“那我就说了...”纤正全的泪水再次流了下来。“嗯...说。”“如花,你看着枇杷树。”纤正全指着院子里的枇杷树开口了。“真美”纤如画轻声喃喃。“美得不要不要的。”纤正全拿起纤如画的衣袖抹了把鼻涕。“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纤正全带着哭腔,情绪不能自已。“滚,犬嘴吐不出象牙!这辈子,你也别再想见我!”纤如画生气的拂袖而去、本书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
  • 江湖记忆

    江湖记忆

    十年前,镇远镖局正是威名远播,如日中天之时。总镖头于镇海行侠仗义,誉满江湖。可是,一单诡秘的生意却使得镇远镖局在一夜之间化作乌有。。。十年后,江湖早已物是人非,谁能揭开当年镇远镖局的灭门之谜?什么人又将扛起侠义之旗?江湖中的记忆,记忆中的江湖。。。
  • 我只是单纯的想造反啊

    我只是单纯的想造反啊

    【2020年度爆款新书】内容极度舒适!人生!没有撤退可言。你不搞事情,事情就要搞你!范轼在搞事情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后来啊……他活成了世人心中的救世主,却成了全天下最大的反派。面对万族来朝,天下子民匍匐。对于自己造反一事,范轼表示:不……不是这样的,你们听我狡辩!Ps:还诸位一个庙堂与江湖梦!